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宋美人传-第13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下意识的,左伊就转头向自己左前方的王安石同学望去,这货是变法的狂热支持者,应该是最专业了,给他这题,简直就是瞌睡遇到枕头,左伊如是想。
很巧的是,王安石也在看她,见左伊眉头皱皱的,他伸出了个手指,若无其事的摇了摇……
左伊立刻就懂了……
作者有话要说:今日第二更。收藏了某草的专栏吧,新书会通知你,否则某草蹲你家门口亲自通知,还顺便蹭饭,很危险,某草很能吃,而且对肉的质量要求很高,为了省下肉钱,同志们,去收藏了我,乖!【点此进专栏】
199、第九十八章:沈括家哀
左伊在文德殿考试的时候,沈括在家中。
他似乎比左兄还紧张,他开始听到左兄中了贡士之后,心中总是有些矛盾,可是那日爬山,看左兄那般天真浪漫的开心,就立刻释然了。
此刻恨不能替左兄去考试,帮她通过。他不希望左兄皱眉,希望她一直开心,笑嘻嘻,没心没肺的模样,那样的左兄,他愿意做一切付出一切,只是让她保持她的笑容。
左伊在考场,喜得王安石指点,下笔有神,连爱变法的老王都说不行,那一定是不行的。
于是左伊洋洋洒洒的开始动笔写了许多,这个时候考的不仅仅是遣词造句的功底,更是政治水平。
现代的时候,左伊总是不明白为毛要学政治课,觉得那么多款款条条,太虚伪了,现在考试的时候才发现,那些虚伪的话,真是太精辟了。而且很经得起推敲,政治又是哲学,说起来总是一套一套的,左伊尽量小心的使用政治用语,保持文章平实而有内容,不求让人眼前一亮,但求无错无过。
等到一篇写完,果然是夕阳西下了。
大家如进来的时候一般,有序的在礼官的带领下出去。
左伊自然是和光哥、王安石一块。
考试考的她头晕晕的,不过现在又松了一口气,总算是考完了,这几日,真是折磨死她了。他丫的,老易最近小日子过的不错,又是喝酒又是下棋的,听师母说,他心情好的不得了。
果然,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就的快乐尤其快乐。
光哥和王安石都没有再聊考试的话题,确实这样的策论是非常费脑子的,现在最应该的就是好好休息。
再次路过宣德门的时候,果然是高大宽敞无比,左伊觉得这么多学生,排成两排就能横着通过了。
想到自己早上突发奇想的,把沈括放在这门下,等门,那个场景,觉得好笑。
可是等走出了宣德门,好远了,左伊回头看,夕阳下,最后一点余辉,一个士兵模样的人站在宣德门下,因为巨大的反差,看上去像一只小蚂蚁一般,孤独的很。
左伊忽然就觉得,那个小蚂蚁的身影是沈括,他从夕阳站到日落再站到月起,就为了等自己回家,那种感觉异常的强烈。
这么久以来的迷茫和对沈括那种纠结的不解,左伊突然就明白了那种感觉,等待好寂寞,可是沈括看到自己的第一眼,却是露出欢喜的笑容,欢喜的像一只等待主人回家的可爱狗狗,那样一个清冷的人,对她却从来都是暖暖的笑容。
在一大群贡士中间走着,像上班下班一般,匆匆忙忙,左伊发现,自己错过了什么,而且是很重要的东西。
再回头看宣德门,还是高大无比,只是下面的人影,已经如黑点一般,或者说根本就看不见了。
“王兄,司马大哥,我有事,先走一步了。”左伊有些抱歉的和他们作了个揖,飞快的跑了。
她身子敏捷,一下子就跑到人群前面不见了。
王安石想伸手拉,却只拉住了一个空空的影子,开口喊她,却被人声给淹没了,他忽然觉得自己错失了什么,也许只是考试太累了,王安石望着前面拥挤的人群,只能慢慢的走出去了。
左伊在奔跑,奔跑在古城,奔跑在宋朝,可是脑海中却想起了电影罗拉快跑那个画面,她觉得自己就是罗拉,为了拯救心爱的人而奔跑。
那扇宣德门忽然就让左伊明白,自己忽略了什么,她要去告诉沈括,她明白了那种感觉,她真的懂了。一路跑,两边的街市人群时隐时现,中间都有一个蓝衫少年,他坐在树下吹笛时的俊雅,他陪自己吃小笼包时的温柔,他在自己身边看书时的认真,他回答自己问题时的博学,他为自己挡风的伟岸,那个少年,他一身蓝衫,总是容易和周围的环境融为一体,让左伊觉得那时理所当然,可是这一刻她跑的血液都在沸腾,那不是理所当然,那是唯一的沈括,那是自己在宋朝第一个主动认识的少年。
这一次,左伊没有再扭捏的绕墙走,而是直接去找门卫通报了,可是不知道为何,沈府乱的可以,连门卫都不知去向,跑的气喘吁吁的左伊,轻轻推了一下大门居然自己开了,左伊走进去,看到不多的几个丫鬟下人来回的跑。
好不容易逮到一个丫头,问怎么回事,丫头急昏了,也不管时陌生人,牙齿打抖的说:“老爷,老爷晕过去了……”
左伊一听,也愣住了,老爷,说的是沈括的父亲吧,她顾不得自己是外人,急冲冲的往丫头冲的方向跑去。
看到门口一大堆丫鬟围着,左伊艰难的挤了进去,一家之主病危,沈府压根就没有管事的人,大伙都乱了,也没有人注意左伊。
屋里沈括没有想到这个时候左伊会来,看着她头戴高冠,身着正式的儒袍,脸色绯红的模样,忽然就觉得心痛,没有往日的欢喜,只是干叫了一声:“左兄来了。”就觉得喉咙干涉,不知道说什么,甚至站了起来都没有想出去迎接她。
左伊仰着头,有些喘,看到沈括那不知所措的模样,她说不出话,开不了口,脸上还挂着泪痕,一缕头发散乱的漂浮在脸颊旁,没有了平日的俊雅坚定,左伊鼻子一酸,强忍着没有留下眼泪。
“沈兄,我考完试,特来拜见伯父伯母。”左伊只说了这么一句,却站在门口没有进去。
过了一会,沈母的声音从书房里传来,叫了一声:“左公子来了。”声音很是无奈。
沈父是在书房看书晕过去的,此刻大家都在书房。
左伊听到这个声音,迟疑了一下,走了进去,和沈括肩并肩,一同进了书房。
书房有一张休息的床,沈括老爹沈周就靠在那里。
一边坐着一位伺候的妇人,没有平日光彩夺目,也显得苍老。妇人旁边站着丫鬟灵儿,倒是熟悉。
左伊没有理会灵儿那探究的眼神,神色认真,恭恭敬敬的给沈父沈母作揖道:“左伊,拜见伯父、伯母。”
沈母脸色不好,没有说什么,略微的点了点头。
只是躺着的沈父,一直都挺喜欢这个少年的,丝毫没有刚刚晕过去的模样,还热情的招呼道:“听括儿说你今天参加了殿试,英雄出少年啊!”
左伊眉毛蹙起,她上次见到沈父距今不到一个月,沈父就明显衰老了许多,脸有些微黄浮肿,虽然笑容依旧,可是总觉得力不从心,哀婉苍凉。
沈父对殿试很感兴趣,虽然精神气不好,却还拉着左伊问了几个问题,听到左伊说殿试的题目,和她作答的内容,沈父笑道:“如此,你定能高中。只是我家括儿朋友不多,在京中只有你和吴家小子,你若是高中出外做官,以后我家括儿孤单了,他天天念叨着你呢。”
左伊深深的看了沈括一眼,说道:“伯父放心,如今沈兄才名远扬,连皇上都对他甚是赞赏,出仕是迟早的事情,只怕今后门庭若市,伯父要嫌家中太吵了。”
沈父听到左伊这么说,很是欢喜道:“人老了,爱热闹,怕冷清。”
已经是快晚饭时间了,沈父对沈母说:“今晚留小左在家用饭,你去准备一下,我没事,就想和年轻人说说话。”
沈母欲言又止,终究是没有反对,只是站起来的时候,头有点眩晕,差点摔倒,还好,一边的灵儿手快,扶住了她。
左伊看到沈父,只觉得他快死了,真的,她心中有这种感觉,可是看到他说话,依旧温和,有条理,偶尔还笑出声,好像从来都没有聊的这么快活一样。
左伊坐在一边,把自己如何认识沈括,在县学的日子,两人捣鼓状元酒,七天酒店,到后来进京,去太学,还有上次郭宝宝的事情,左伊事无巨细,一件一件的说,她不敢听,他看到沈父的眼神泛散,可是却始终在微笑点头,似乎自己一直说下去,沈父就可以一直听下去。
沈母没有走,她出去吩咐了一声,教训了几个仆役,又回来了,只是没有进来,站在书房外面的小间,听着左伊说她和沈括相识一起的过程。沈母原本是挺喜欢左伊的,第一次见这孩子长的又乖巧。可是上次括儿晕倒,丫鬟小诗说都是因为左家小孩害的,而且时不时的说一些暧昧的话,沈母开始警觉了,自然而然的不喜欢左伊。
此刻听左伊把他们两相识相知的过程说出来,沈母都有些感动,特别是听到左伊为了括儿和郭宝宝的事情到处去求情的时候,她心中感叹:“他值得括儿那么对他。”
沈父忽然咳嗽了一声,在屋里就只有左伊说话的时候,显得很突兀,左伊本来就心中紧张无措,停了下来,就看到外屋的沈母急急的跑进来,一脸担忧。
沈父看到沈母笑道:“又没有什么事,你不用慌张,只是想起来,好久没有听括儿吹笛了,很想听一听。”
沈括取来笛子,书房里已经点起了烛火,沈母心中慌乱,点了很多盏,整个屋子如白日一样亮堂。
左伊静静的坐在一旁,看沈括为父亲吹曲的模样。灯光中,沈括的脸侧脸俊雅无比,线条流畅,他微微啜起嘴唇凑在笛子吹孔上,头发长长的束起,发梢落在肩头,他的头微微侧,像一座雕像一般,美妙清冷的乐曲在黑夜中如同清泉溪流一般缓缓而出。
屋里的灯火在笛声中跳跃,偶尔“哔啵”一声,发出细微的响声,又很快被笛声盖过。
沈母坐在床边,一手紧紧的抓着沈父的手,沈父脸上一直挂着淡淡的微笑,甚至还伸手给沈母理了理发梢。
左伊痴痴的看着沈括,笛声继续,她看到一滴泪珠掉落在笛子上头,摔碎了,散开,却一点都不影响笛声悠扬……
听着悠悠缭绕的笛声,时光静止了一般,看着灯火的跳跃,或者时光也可以倒流,一切逝去的美好和不美好都可以重来。
黑夜中,仿佛可以听到水流的声音,可以嗅到花草的清香,这一刻,左伊想着能坐到天荒地老。
沈父含笑倾听,心里平静安宁,慢慢的合上了眼睛。
作者有话要说:今日第一更。我写沈括老爹要死了,写哭了,可是还是写不出那种感觉……鼓励一下草吧。害怕死亡,可是每个人都要死。看着亲人逝去,好害怕。有时候我常常想,我不怕死,可是我怕我死的时候,我身边的人难过。
200、第九十九章:陛下定名
殿试的效率很快,因为名义时由皇帝主持阅卷的工作,底下人不能不卖力。
皇帝不阅卷,但是决定名次。
由贡院拟定名单,将参加殿试的士子们的成绩按高到底的排好等级,虽说没有定,但是事情都办好了,领导只要拍板就好。
这样皇上轻松又有面子,省的他乱选一气,不过也有例外的。
“易卿,此次殿试一共录取了多少士子?”接过名策,仁宗一边浏览一边询问道。
“禀陛下,此次殿试共有三百八十六人,其中进士科二八七十五人,诸科一百一十一人。”老易这几日高兴归高兴,工作还是没有忘。
虽然细节他不用管,但是向领导汇报工作这种好事,还是要他这个一把手来,自然会问清楚的。
宋朝算是比较开放的时代,不止进士一科,还有明法、明经科等,虽然没有进士尊贵,但是报考的人也很多,就像考公务员一般,有的人考到了热门地方,有些人却进村从村官开始。
“卷子臣已经备妥,请陛下圣览!”老易不慌不忙的从袖子里拿出一叠考卷,只是薄薄的一份,并没有好几百份的样子,这是很讲究的,给最高领导过目,自然是把最好的挑出来,不出意外,这就是第一甲进士了,而且状元、榜眼、探花也会从中产生。
接过卷子,仁宗自然没有去翻姓名,为了公允,他非常仔细的阅读考卷的内容,脸上时不时点头微笑,看来很满意的样子。
这些都是经过层层筛选的文章,自然是好看又舒服的。又陆续的翻了几份卷子,仁宗就有些乏了,后头的阎公公非常有颜色的就给他揉起了肩膀。
不得不说阎公公很牛叉,仁宗刚刚觉得自己左肩有点酸,阎公公就像是蛔虫一般,重点捏起了左肩,力度不重不轻,刚好合适,身边有这样一个机灵的人真不错。
原来仁宗还有些舍不得洪公公,毕竟伺候习惯了,想不到老阎一来,那是润物细无声,一下子把仁宗的不适应给消除了,也立刻忘了老洪的好,还在想他应该早点退休的。
舒服了的仁宗开口问道:“易卿,诸多士子当中,你心意属谁为状元?”
这个问题不好回答,你要是说的和皇上想的不一样,皇上不高兴,要是说的一样,好像是你给皇上决定一样,皇上还是不高兴。
老易考虑了一下,答道:“若论言之有物,当以王安石第一,若论文章气势,当以司马光第一。若是看文采华丽,还是韩绛第一。”
官场真是锻炼人,连刚正不阿的老易也开始耍滑头了。不过这话,仁宗爱听。
他把这三人的卷子抽出来看一遍,果然是各有所长。
说起来,老易也是放了点小心思的,他更中意王安石,写的实在是对胃口,人才啊,所以特意放在了第一位说。
不出意外,仁宗应该不会驳斥,言之有物是策论的最大要求了,这自然是最高赞誉。
可是仁宗看到王安石卷子上面的那一句“孺子其朋”,脸就不高兴了,再看到王安石的介绍,想起来这不是吃鱼食那小子么。不行,圈圈个叉叉,直接把他丢出了前三。
老易一看,叹了一口气。“孺子其朋”一典出于《尚书·周书·洛诰》。原文是:“孺子其朋,孺子其朋,其往。”本是周公对成王的口吻,一般理解为“你这年轻的小孩啊,今后和群臣要像朋友一样融洽相处。”皇上就是一只狗,只能捋顺毛,王安石同学的状元可惜了。
看着仁宗刷刷的勾了三份卷子,知道大局已定,老易也就不再说什么。
按照惯例,仁宗又拿起名策大略的浏览一遍,再随机的抽点几个名字,让身边的手下去贡院取卷子,以防作弊。
仁宗看了一圈,忽然看到名策末尾有一个熟悉的名字,左轶。
好像是在那里看过?下意识的也点了一下。
“就这些吧。”仁宗放下手中的名策,老易看到点了自己学生的卷子,很开心。实际上他也是心存侥幸,不过毕竟是自己学生也不好开口,说不定那小子还运气颇好。
过了小片刻,气喘吁吁的小官员就拿着卷子返回了。把卷子递给皇上,随即站到后头歇息,随时准备听从吩咐。
摆上最上面的就是左伊的卷子,仁宗迎接过来,就惊讶道:“这字……”
老易心中得意,面上却没有任何波澜,开口道:“圣上慧眼,此乃老朽那不成器的学生的考卷,也就这字拿的出手了。”
仁宗笑着点了点头,字确实不错,有让人眼前一亮的感觉。不过他还是没有想到是左伊,老易当过先生,学生自然是不少的。
字好看,自然看的时候心情就好,洋洋洒洒几千字,看下来直白又好懂,断句也清楚,说的是不要随便变法,一篇策论,言语还很幽默,例举商鞅变法,之类的,搞的人民群众只有两个选择,一个是上吊死,另一个是除了上吊以外的死法,比如投河……
仁宗看了都笑了。他觉得这篇策略实在是太精彩,太和他意了。
“好!如此好文,朕要是不看,就被你们埋没了!就赐探花郎吧。”皇帝心情好,底下的也只是匆匆的扫了眼。
但是老易却忽然跳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