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河图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王家有女-第7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王蘅没做声,曲卿就回头问她的意思,谁知王蘅刚才正走神呢,压根不知道她们说的什么,不由歉意一笑。
段婷嘻嘻笑道:“五弟妹是不是担心阿芬和阿和啊?”王蘅笑道:“我在想阿顺的事呢。”海氏对这个倒是知道的:“你给阿顺找好启蒙恩师了没有?”
王蘅叹道:“正为这个事发愁呢,周旭说已经找了,就是暂时还没有消息,我也托了我爹看能不能在京城附近寻一个,但好先生倒是有,偏偏都不肯来教导阿顺启蒙。”
曲卿道:“这也是在所难免的,毕竟真正有本事的人都不是靠着束脩吃饭的,你们也别急,慢慢来就是了,阿顺还不到三岁呢。”
段婷却兴奋道:“可是我发现阿顺真的好聪明啊,这可不是我恭维,上次我在花园里崴了脚,阿顺还一本正经的上前问候,那么小的人还把我扶回了院子,又叫人去请大夫,竟然有条不紊的,我当时就爱得不行,五弟妹,你这是怎么教导出来的?”王蘅忍不住笑:“哪里教导过,这孩子天生就这么个脾气。”
海氏笑道:“我听娘说,阿顺的脾气倒跟五弟一样,不急不躁的,这样的孩子懂事早,将来也有出息,五弟妹你是不用愁了。”
王蘅笑了笑,心里却觉得很是自豪得意,没有哪个母亲不喜欢听夸自家孩子的话的。

☆、第一百四十章

没过几日,周旭果真给阿顺找来一个先生。
要说也是巧合,周旭去城郊的田庄查看田地,半路上遇上个因为没饭吃饿的晕倒了的秀才,周旭就叫人把他救了起来,本来也没当成一回事,是那个秀才知道周旭救了他,又特地跑过来道谢。
周旭免不了与他一番寒暄,这才发现此秀才并非池中物,言谈举止便可看出他的本事不小,周旭想着奇人高士也不免有落魄的时候,却偏偏被他遇到了,难道是命中注定的?
遂与那人提了给阿顺启蒙的事,还道:“虽然早就央求了七八个先生,或是不稀罕来做一个孩子的启蒙老师,或是我们觉得学问不好,因此就耽搁了下来,阁下若是不嫌弃,可否愿意留下做个西席,束脩银子是少不了的。”
大名顾芳洲的落魄秀才并没有一口拒绝,也没有一口答应,反而道:“学生不才,承蒙恩公看得起,自当效力,只是还是先看看小少爷再说吧。”
周旭就叫人把阿顺带了出来,顾芳洲问了阿顺两句话,见他神态自若,举止周全,不由面露喜色,道:“若是恩公不嫌弃,就将小少爷给我做个徒弟吧。”
周旭顿时哭笑不得,原是想给阿顺找先生的,谁知竟然成了人家的徒弟,这还真是反客为主了。
顾芳洲就这样留在了周家,周旭给他一年一百两银子的束脩。一年四季八套衣裳八双鞋,一日三餐,三菜一汤。四时八节还另有礼物。
这样的待遇在京城也是头一份了,顾芳洲看周旭如此厚待,自然更加竭力尽心的教导阿顺。
阿顺就这样开始了他的启蒙学业。
顾芳洲的规矩也颇为严苛,因为周旭还给阿顺请了个拳脚师傅,每日早晨教他拳脚功夫,于是就定了吃过早饭就去顾芳洲那儿念书,中午回来。下午接着去,如果是晴天。吃过晚饭后也要去,顾芳洲要教阿顺观星。
要说之前周旭还有犹豫,在听说顾芳洲颇为精通观星后,就立刻改观了对他的看法。这年头高人逸士好找,懂得观星的人可不多。
第一天上学,王蘅比阿顺还紧张呢,主要是她听周旭说顾芳洲是个有本事的,一面高兴阿顺能跟着他念书,一面也是担心阿顺会让顾芳洲不满意。
素日王蘅那么的杀伐决断,如今在孩子的事情上却患得患失,这大概是古今父母的通病吧。
阿顺倒是没什么表情,之前周旭带他去拜师。他是见过顾芳洲的,也没有什么特别的观感,只是爹娘让他跟着念书。他听话便是了。
一大早起来,阿顺跟着教他拳脚功夫的傅师傅站了两柱香的马步,接着洗漱更衣,吃过早饭后就去了无为阁,这是周伯清在外院的书房,暂时给阿顺做上课的地方。
顾芳洲已经到了。见阿顺身后跟着两个丫头一个奶娘,捧着笔墨纸砚等物。心里就不大高兴,道:“以后自己拿着书过来就成了,不必跟着这么多人。”
甚至把周旭专门预备给阿顺做伴读的小厮也给赶了出去,屋子里只留他和阿顺。
阿顺对这个倒也不在意,端端正正的坐着,翻开三字经正等着顾芳洲教呢,谁知顾芳洲却看了一眼那三字经,颇有些蔑视,道:“我们不用这个。”说着他拿出了一本书。
阿顺接过来一看,上面写着“乐安新语”四个字,顾芳洲道:“这本书是我编写的,以后你就看这个,倘若把这个本书给读透了,什么三字经,古今贤文,就都不用背了。”
阿顺点头称是,翻开了新书的第一页。
头一天上课,不管是阿顺还是顾芳洲都挺满意,一个觉得先生博学,一个觉得学生聪慧,中午回去吃饭,阿顺就简单的表达了对这位先生的喜欢,王蘅这才松了口气。
阿顺却已经跑到摇篮前去看阿芬和阿和,拿着摆在一旁的拨浪鼓逗他们。
阿芬和阿和睡在同一个宽大的摇篮里,听到拨浪鼓的声音,阿芬最先转过头,紧紧盯着阿顺,然后咧嘴一笑,伸着手就要去够那拨浪鼓,阿和却只是怔怔看着阿顺,阿芬动作大一些,碰到了阿和,阿和嘴一撇,呜呜哭了起来。
奶娘赶忙过来把阿和抱起来哄,阿顺觉得弟弟这么爱哭,实在是没意思,跑到一边去翻看那本《乐安新语》了。
下午去无为阁,阿顺已经把这本书翻了一半儿了,其实之前周旭和王蘅就教过阿顺认字,阿顺的基础很好,这本书里的内容也浅显,因此阿顺很轻易的就能看懂了。
不过他依旧听顾芳洲接着上午的给他讲,看他领会到的和先生讲解的是不是一样。
阿顺的启蒙恩师找到了,王蘅也松了口气,只把心思放在照顾阿芬和阿和身上,同时,周琳的婚事也定下了,要赶在年前办婚事。
要说时间有些紧凑,但孙成家里已经没什么人了,一应事情都是周家操办,许多礼节能省略的就省略了,饶是这样,三夫人也忙的脚不沾地,她的嫁妆在库房里搁了快二十年,如今总算是有机会抬出来了,家里许多下人都跑去瞧稀罕,王蘅也听曲卿说了,好像三夫人的嫁妆很丰厚似的。
王蘅笑道:“以后四妹是住在家里还是外头?”
曲卿道:“自然是在外头,孙成也不是一无所有,家里总有长辈留下来的老底子,自打亲事定下,他就在附近买了一座宅子,地方不大,两个人是够住了。”
王蘅点头道:“如此也甚好。”又忙着给周琳预备添妆的东西。
……
时光飞逝,一眨眼过了三年,又是元宵佳节,周旭和王蘅正说要不要去看花灯,他们两个出去容易,关键是还有三个孩子,阿顺还好,已经六岁了,十分懂事,倒是不用人操心,阿芬和阿和却是三岁多,不足四岁,正是爱闹腾的时候。
一听说要去看花灯,正由奶娘喂着吃元宵的阿芬蹬蹬蹬跑了过来,抓住了周旭的衣摆,甜甜的撒娇:“爹爹,阿芬也要去看灯。”
阿芬小小年纪,却跟王蘅长得几乎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周旭最是疼爱她,因此一见她这么说就心软了,把她抱在怀里亲了两下:“好,爹爹带阿芬去看灯。”
坐在一旁的阿和闻言眼睛也发亮,期待的看着周旭,周旭伸手把他揽在怀里:“阿和也去。”阿和顿时满脸笑容。
要说也是奇怪,阿顺并阿芬阿和三个孩子,长得都与王蘅相像,尤其是阿芬,王澜说活脱脱就是王蘅三四岁时候的模样,而阿和因为是男孩子,自然不可能一模一样,但脸庞清秀,眉目婉转,一看就知道是沿袭了王蘅的美貌,反倒是阿顺,虽然也像,可越长大越是有一股男子汉的英气在里头,反倒不怎么像了。
王蘅没好气道:“我可不想跟去年似的,把他们都带去,累的半死,哪里是过节啊,今年谁都不许去!”阿芬顿时嘟着嘴跟周旭告状:“爹爹,娘亲坏,不叫阿芬去看灯。”
周旭忍不住一笑,道:“罢了罢了,一年只有一次,多带几个人就是了。”说着又叫人去问周惠。
周惠和曲卿的儿子阿城已经两岁多了,也正是调皮的时候,不过周惠和曲卿两个看一个倒是容易的很,一听说周旭他们也去,就说一起去,也好有个照应。
王蘅道:“既然都说去,索性多叫几个人,把大嫂,三嫂,四嫂都叫上。”
周旭欣然应允,派人去各房问,结果除了怀着第二胎的海氏,都说要去,周旭就叫人把临近东大街的一家青芜馆名下的酒楼给清空了客人,到时候他们去那里观灯。
如今的周家已经不是三年前那般愁云惨雾了,虽然不怎么插手朝堂上的事情,日常过日子都是不愁的,周安和海氏夫妻俩都是精通庶务的,周惠和曲卿的生意也做起来了,周硕到底进了军中,没想到他却混的如鱼得水,很快在五城兵马司混了个一官半职,好歹是拿俸禄的人了。
而周宁也顺利从翰林院调到了吏部学习,有段青山这么个尚书老丈人相助,前程自然差不了,周旭的青芜馆也发展的越发壮大,日进斗金倒是其次,周旭培养出来的弟子也越来越多了,不过周家人并不知道罢了。
就是周家出嫁了的女儿里,周云自不必说,何恺对她言听计从,儿子也已经快六岁了,生活滋润的很,而周玉也渐渐走出了和离的阴影,周惠一直热衷于替她做媒,虽然她一直拒绝,但近来却有松动的迹象,周静嫁到岳家,一连生了两个儿子,岳家二老都对她十分器重,周琳嫁给孙成后,长女也已经两岁了。
整个周家,唯有四房的周文和周颂还没有说亲事,但周文已经十八岁了,周颂也十六岁了,只怕也是这两年的事。
简单用过晚饭,周旭就携妻带女去了青芜馆等候诸人,青芜馆已经打扫的一尘不染。

☆、第一百四十一章

二楼大厅的桌椅都已经被搬走了,反而抬过来一张大圆桌,周围摆着许多圆凳,除此以外并无其他东西,却并不显得冷清单调,原因便是二楼的天花板上垂下不少花灯,站着的时候触手可得,五颜六色的花灯密密匝匝的挨在一起,显得格外热闹,而每盏花灯下面都用彩色缎带写了灯谜坠在下面,赏灯的同时也可以猜谜取乐。
王蘅赞道:“这个主意倒是新巧。”
周旭也暗暗点头,那边阿芬已经跳着闹着伸手要去够花灯,饶是叫阿顺抱着她还是够不到,小姑娘性子急,就不高兴了,嚷着要周旭抱她。
因为周旭疼爱,阿芬颇有几分娇惯,她是周家下一辈的大小姐,不光周旭疼爱,上到周伯清和曹氏,下到周经略和岳氏,都十分怜惜,所谓掌上明珠也不过如此了,素日更是要风得风要雨得雨的。
这次她嚷着要周旭抱,可周旭怀里已经抱着阿和了,阿芬就不依,非得让周旭把阿和放下来抱她,小孩子不懂事,周旭也没生气,反而笑着伸手把阿芬也抱在怀里:“爹爹一边抱着一个。”
可阿芬不依,伸手去推阿和,阿和性子软,这一下坏了,直接就哭鼻子了,周旭哄哪个也不是,颇有些狼狈。
王蘅眉毛一竖,瞪着阿芬道:“下来!谁许你欺负弟弟!”说着把阿芬从周旭怀里抢过来往地上一放。对似笑非笑的阿顺道:“就让她一个人闹去,咱们谁都别理她!”
阿芬素日最惧怕的就是王蘅了,盖因大家都宠爱着她。唯独王蘅从不姑息,稍有错处便是一顿责骂,弄得阿芬心里就很不平衡,她可从没见过娘亲去打骂哥哥弟弟,为什么专门针对她?
阿芬心里不服气,殊不知王蘅就她一个女儿,自然心里疼爱。却偏偏怕她被人惯坏了,养成飞扬跋扈的性子。指望着周旭去扮黑脸已经不可能了,她只好严厉些,更何况阿顺从小乖巧听话,如今更是懂事。自然不用人说,而阿和性子怯懦,又偏偏是男孩子,王蘅倒巴不得他霸道一点才好呢,有时候真恨不得让阿芬和阿和的性子换一换,该温柔可人的反倒跟霸道的小老虎一样,该活泼开朗的又偏偏软弱怯懦。
被王蘅这么一说,阿和是不哭了,阿芬却捂着眼睛呜呜哭起来。王蘅也不理她,周旭知道管孩子的时候不能一个教训一个护着,因此纵然心疼。也不好说什么,倒是阿顺走过去牵住了阿芬的手:“妹妹乖,哥哥陪你玩儿,不哭了。”
对于阿顺这个哥哥,阿芬可是很喜欢的,被他一哄。倒是不哭了,可仍旧抽抽噎噎的。一边抹眼睛一边还偷偷去看王蘅,王蘅哭笑不得,却故意板着脸假装很生气。
一见王蘅生气了,阿芬就心虚了,也不闹着要去摸一摸花灯了,低着头三步挪不了一寸,往王蘅身边挪,然后悄悄拽着王蘅的裙裾,蹲在地上闷声不吭的,不一会就自己跟自己玩起来,嘴里还念念有词,显然把刚才的事情给忘了。
周旭看着这一幕是哭笑不得,要说也是奇怪,王蘅对阿芬是最严厉的,可阿芬偏偏最是跟她亲近,让周旭也忍不住小小嫉妒了一把。
不多时周惠和曲卿带着阿城过来了,阿城比阿芬阿和要小一岁,大名周敏,他长得和周惠倒是一模一样,故此周惠对他十分宠爱,也养成了无法无天,最是淘气的性子。
素日在家,阿城和阿和玩不到一起去,却偏偏粘着阿芬,因此一见阿芬也在就挣脱了曲卿的手跑了过来:“姐姐!”
阿芬也比较喜欢阿城这个小跟班,两个人手拉着手跑到窗户边看街景去了。
周惠和曲卿是早来一步,周安周宁和周硕三个人是一起过来的,自然还跟着周颂和周文。
这些年周家也算是人丁兴旺了,论年龄排行,俨然已经有了五位小少爷,两个小小姐。
大少爷便是已经六岁了的阿顺,大名周皓,二少爷便是海氏的长子阿宝,大名周谈,今年已经四岁,三少爷便是王蘅的次子阿和,大名周煊,今年三岁,四少爷便是周惠的儿子阿城,大名周敏,今年两岁多,不足三岁,五少爷则是周硕的长子,小名阿庆,大名周凯,不足一岁。
而两位小姐分别是王蘅的女儿阿芬,大名周馨,今年三岁,以及段婷的长女阿柳,大名周兰,不足两岁。
这七个孩子除了阿庆和阿柳,其余五个都到了,本来偌大的大厅如今倒显得拥挤起来。
不过孩子们只有奶娘看着,再加上阿顺也大了,知道看顾弟妹了,倒是不用操心,因此王蘅只和曲卿,段婷,郑宛如几个妯娌坐在一起说话,周惠和周硕却是闲不住,不知商量着什么跑出去了。
不多时,两个人提着两个硕大的食盒跑回来,里面居然是十几碗香喷喷的元宵,虽然大家都是吃了饭出来的,但闻着这香气,都忍不住想尝尝,而几个孩子疯玩了一阵,更是团团坐在桌子前,或是自己吃,或是由奶娘喂,也都吃了好几个。
阿顺是五个孩子的哥哥,虽然端着碗,却不急着吃,一边要拦着阿宝别吃太多,不好消化,一边要盯着阿城慢慢吃别噎着,还要看着阿芬,让阿芬不许抢阿和碗里的元宵,忙了半柱香的功夫,自己碗里的元宵倒是没吃一个。
周旭坐在一旁看着这个长子,心中无比的自豪骄傲,而阿顺也看到了来自父亲的目光,笑了笑,却是有些不好意思,周旭却朝阿顺招招手,父子两个坐到了靠近楼梯处的小桌子说话。
周旭手里也端着一碗元宵,亲手喂了阿顺一个,阿顺也挺不好意思的,吃了一个便别开头,看二伯父把阿芬顶在肩膀上,阿芬兴奋的伸手把头顶的花灯一阵拨弄,惹得阿城阿宝羡慕极了。
这时听到了周旭的声音:“昨天是你义父派人来找你的?”阿顺这才回过头来,点头道:“义父要我进宫陪他过元宵,不过我拒绝了。”
周旭点点头,赞赏道:“他又不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