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明末军阀-第12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何九和韩咬儿听到杨波的话,便打消了小心思。
说完收获,接下来的议题还是围绕金州的弃守,各营主官都是好战分子,现在西路偏师回到旅顺,他们更加坚持能守住金州,以李大力,黄二满这些营级骨干为主,另一批人则主张鞑奴大举报复的时候放弃金州,退守旅顺,其中杨波也是同意这个方案的,但两批人交战了几次,都没能取得共识,现在人数全部到齐杨波便抛出这个议题,期望众人意见最终能达成一致……
第九十三章战略(下)
先是两批人继续了上次关于金州的弃守话题,那些后来者则是仔细倾听双方阐述各自的立场以及判断优略,等会儿杨波要他们发表自己的看法。
半个时辰后,双方也说不出什么新意了,会议室内慢慢沉默了下来……
杨波环视周围,用手指了指张世雄,张世雄起身清清嗓子道:“大人,小人认为金州不可守!”
“说理由”杨波直奔主题。
“奴酋都是打老了战的人,丢了金州算不上什么,但对他们的威望是严重的打击,若是当做看不见的话,如何能继续统治那些包衣?不管怎么说,鞑子的报复很快就会来!”
张世雄一口气说完自己的判断后又说道:“目前西线无战事,奴酋可以腾出手来专心对付咱们,可以想象接下来会是数万兵马的决战,你李大力要守金州?没问题!但奴酋不把你困死在金州是绝不会收兵的,你能不能跟大凌河的祖大寿一样守上半年?没有粮食的时候吃人吗?咱们雷霆旅可不是兽兵。”
李大力站起来反驳道:“俺说的是金州储备一年军粮则守,没有粮食不守,金州能支撑半年,奴酋能支撑半年吗?”
王小羽奇道:“你怎么知道奴酋不能支撑半年?为了一个大凌河奴酋都能围上半年,金州为什么不能?”
胡麻子道:“我金州驻一千守军,鞑奴围城便最少要五千人,金州驻三千人,鞑奴围城便需最少一万五千人,还要堤防旅顺、广鹿、尚可喜等各处兵马。鞑奴最少还要增加一万人,两万五千鞑奴人吃马嚼的花费需要多少?辽西富裕,奴酋能说服各旗坚持围困大凌河,但金州这一带荒草丛生,又无人口财富。奴酋从战略层面能坚持围攻金州这个不毛之地半年,手下那些抢不到劫掠的旗丁能不能坚持?所以我等判断,只要金州坚持三个月,八旗就乱了阵脚了。”
杨波微微一笑没有说话,转头看何九,何九想了想道:“咱们进驻旅顺的时候也是三千兵马。在鞑奴日夜猛攻下坚守了几日?要不是小夫人及时救援的话咱们现在也不会坐在这里了。守金州不但要粮食,还要足够半年的铅子,火药、铁壳弹等后勤储备,还要把所有火炮和燧发枪都调拨给金州使用,问题是全部给了你们,旅顺也有可能会遭受鞑奴猛烈打击。旅顺怎么办?”
秀才突然开口道:“大人,金州乃是辽南攻略中最为重要的一环,若是放弃,咱们怎么走后面的路?如果奴酋一来咱们便放弃不与之交战,迟早会激怒奴酋,尽起大军围困旅顺,那么驻守金州和驻守旅顺有什么不同?依我之间。只有在金州把鞑奴打通了,他们才不敢轻易的、频繁的出兵威压辽南。”
杨波深深望了一眼秀才,鼓励道:“秀才说得不错,只有把鞑奴打狠了、打痛了,他们才会老老实实的在复州与我等对峙,但现在的问题是,咱们现在的实力还不足对抗鞑奴数万兵马的侵袭。”
刘蛮子嘟囔着说道:“咱们初入旅顺的时候没有船啊,现在登州水师尽在我掌握中,只要一声令下,广鹿和登州兵随时可以投放到任何地方。咱们还有哨骑四下骚扰,再不是之前那种死守不敢反击的时候了。再说,咱们为朝廷立了这么多功劳,朝廷难道会坐视咱们覆灭不成?”
刘蛮子话里的漏洞很快被人抓住嘲笑了一番,只是双方依然无法说服对方。杨波挥了挥手,会议室一片平静。
杨波咳嗽一声,缓缓说道:“大凌河之败在于明军坐困孤城,鞑奴围而不打,专心对付援军,可是朝廷明知救援就是送首级,还是老老实实给鞑奴送过去,也不知道那些蠢货是怎么想的,为了关宁那几万乌龟填进去更多北直隶等地的明军精锐,最后弄得失了大凌河不算,就连祖大寿躲回锦州也不敢惩罚,与其这样,倒不如一开始就痛下决心。咱们这个皇帝啊,心地善良的很,说句好听的叫仁德,宋襄公式的仁德,这种事情他是绝对不会做的,要不以后史书上会怎么评价他?所以说句不好听的,咱们这个皇帝的行为很愚蠢,非常的愚蠢!你们不要笑,对陛下要恭敬,嗯,咱们可以拭目以待,看看朝廷什么时候把锦州、还有救援明军的首级也一起送给鞑奴好了。”
“……为什么朝廷应对无方,明明军力占据优势的情况下一次次的大败,惨败而回?因为鞑奴能围困城池,靠的不是人多势众,而是野战的优势!如果这些救援的兵马,或者是关宁军马不怕和鞑奴野战,鞑奴就不敢这么大摇大摆的围城打援,我想说的第一点就是,咱们雷霆旅不是那帮窝囊废,咱们不但能守,还能攻!”
听到杨波似有主守金州的意思,那些好战份子都面露喜色的坐直了身子。
杨波继续说道:“谈到金州,咱们要从大的方面来考虑,也就是战略的层面来考虑,奴酋有没有必下金州的决心?我看不见得,但咱们这股势力冒出了头来,目前已经两次大败鞑奴,奴酋皇太极不会坐看我等壮大发展,所以,报复是必然的。”
“……如何应对?没什么可说的,只有打!但怎么打,这就要结合具体问题来分析了,这就从是小的方面,也就是战术方面来考虑。咱们可没有选择权,所有战术安排都要根据鞑奴的动向来调整,那么鞑奴会如何动作呢?我试着分析一下。”
杨波端起茶杯喝了口水接着说道:“第一种情况最为不妙,那就是奴酋尽起八旗精锐,不计损失的过来报复,并且一鼓作气围困金州和旅顺,这种情况就是提前决战了,咱们没的选择。只能龟缩旅顺苦战,那个时候也不需要谈什么辽南攻略,先活下来再说,但这种情况可能性不大,大伙儿也不必太过担心。”
会场上响起了稀稀拉拉的笑声。杨波又道:“第二种情况咱们的选择就很灵活,那就是奴酋还没有意识到咱们将会是他们的克星,将会是他们的掘墓人,所以他们的报复方式无非是派遣一路兵马,数万人,他们也许觉得足够扫平咱们。毕竟咱们明面上不过区区一个营三千人马,数万建州勇士足够咱们喝一壶了,这种情况最有可能,那么咱们如何应对?”
“第三个可能就是鞑奴不理会咱们的动作,这也不太可能,所以咱们需要讨论的就是第二点。鞑奴出动数万兵马,咱们是守,是战?”
杨波掰着手指道:“这数万兵马也有讲究,是九万还是一万?如果只有一万鞑奴兵马,你们敢不敢战?”
所有人都意气奋发的齐声大叫道:“敢!”
杨波点头:“如果两万呢?”
“敢!”不过这次声音小了许多。
“三万呢?”杨波继续问
这下没人回答了,他们知道自己的实力,最好战的李大力、胡麻子等人也不敢胡言乱语。
“好!”杨波满意的点点头道:“那问题就解决了。两万以下,咱们就和鞑奴大干一场!”
“……金州为扼守金州地峡至旅顺一带的咽喉,拿下金州后咱们还要大举屯田,安置流民,若是鞑奴封锁金州地峡,咱们只能坐困愁城,所以金州我的意见是倾向于力保不失,我打算在金州城北挖掘壕沟,阻碍鞑奴骑兵的突然袭击,不方便挖掘壕沟的地方。比如山丘等则设置墩台,派驻军士巡逻,同时沿海一带也要设置墩台,防止鞑子趁着冬季结冰偷渡金州侧翼,金州目前驻军我的打算是先让赵龙这些骑兵为主。之后逐渐行添兵之法,直到鞑奴啃不动金州为止,最乐观的估计是,只要咱们熬过这个冬季,事态就稳定下来了。”
“……所以研发部的任务最重,不但要赶制火器,重炮的生产也要提上议事日程,还有骑兵营的组建等,所有部门都要为军事服务,为战斗服务,招募的流民冬季不需要耕种,让他们全部参与到建设和保卫金州中来,粮食储备司要极力收集每一颗粮食,要保证军队能有半年的粮食,能熬到明年夏粮收割。你们这些各营主官专心练兵,人员陆续会给你们补充完毕,还有奇兵营和正兵营的那些登州兵我已经在想办法调过来,根据报告,岫岩、镇江一带有数万辽东流民就要到了,人手问题不用担心,但我要求你们,两个月给我练出一只精兵来,完不成考核的,无论你们是老人,还是新人,完不成你们的主官位置就不稳了,别怪我没有事先提醒你们。”
“……金州的南三十里铺,北三十里铺都要重新修建起来作为金州的犄角,也能防止小股鞑奴骚扰,这种堡垒驻军不用太多,用机动强的哨骑百余人,另驻两百步兵足以,这两个堡垒需要一个月内完工,金州其他的七所敌台,三座城池,九十五座墩台全部要修建起来,让预备农兵进驻警戒,只要有合格的士兵,这些墩台都能发挥重要的作用,宪兵司的哨骑负责日常巡视,有抓到偷懒耍滑的整个墩台的士兵全部开除,田地盐池没收,家属赶出旅顺和石臼三地。”
“……那些俘虏来的包衣辅兵给我往死里用,累死了就割了首级报功,他们死心塌地的给鞑奴卖命,咱们也不用客气。辽东来的流民也是一样,吃饱了却不肯卖力干活的全部赶走,这个时候万万不能心慈手软,学人家做什么宋襄公,徒增笑柄!韩咬儿,你们后勤部要牵头负责。”
“……教导营开始发动群众,各种诉苦会要组织起来,让那些辽东来的流民自己上台讲述亲身经历,你们负责引导。让施金花他们来旅顺报道,每天必须要公演两场剧目,具体的我会给你指示。毕老爷,你们教会的信徒也要调一部分过来,安排在各屯之间,注意!主要目的是为了军事服务,什么宽恕不要提,多说说战死后天堂的情况,要给他们一个信仰,要让他们知道,是为了自己而战。赵龙你专门负责截杀复州过来探哨的鞑子骑兵,我给你三百匹战马,许你可以在各营挑选精悍人手,装备我也优先供应给你,让他们在实战中学习,不许放一个鞑子哨骑过来,要让他们也尝尝睁眼瞎的味道。”
关于这次方略,杨波足足讲了一个下午,众人都低着头记录着,杨波讲得很细,几乎涵盖了每一个部门的职责,核心目的就是为了随之而来的战争服务,众人都不敢大意。
就在这时,杨波收到了东江皮岛的消息,沈世奎部击破铁山后,于二十三日突然出现在凤凰城下,与王延瑞部合兵一处,正在猛烈攻打凤凰城,城内有鞑奴驻军镶红旗一部及包衣辅兵共计两千八百多人,目前进展不明,双方一攻一守,互有伤亡……
第九十四章一个传奇的诞生
十月二十八日
今天也安东卫石臼所靖边屯军户汤富贵儿子汤宝成的十六岁生日,但这个时代只有五十岁以上的老人才有资格过寿,普通军户子弟平日无非是抓两条鱼,世道好一点煮个鸡蛋,世道不好弄点麦饼子就糊弄过去了,虽然汤富贵战死在了旅顺,不过汤家的日子眼瞅着越来越红火,汤家奶奶汤刘氏心疼孙子,还是偷偷的炖了一只老母鸡,并且敦促媳妇要给孙子说门亲事,十六岁,也该结婚生子继承汤家的香火了,汤刘氏盯着儿子的灵位,忍不住撩起衣襟抹了几滴老泪,起身给儿子上了一炷香。
到了晌午时分,在钟表厂做工的媳妇秦香花回来了,对于媳妇抛头露面在外面做工汤刘氏是不乐意的,但儿子死后屯里对这些烈属分外的照顾,媳妇身兼数职,每个月有三两五银子的入账,而且是和左邻右舍的娘们一起做工,汤刘氏也不好说什么。
看到婆婆今日饭菜做得分外丰盛,秦香花也知道缘故,便坐下与婆婆拉了一会儿家常,又说了些屯里的新鲜事,婆媳两人都在等汤宝成回家,今天也是私塾结业的日子,旅顺一些部门的大人会来挑选学童,婆媳二人都希望汤宝成能被大人挑中,做个部门主官什么的。
三屯烈属里面最风光的要算韩二家,她带领的部门下面光千户都有好几个,平日去到安东卫,便是指挥使大人见到她都要行礼的,韩二家的女子二丫也不错,在海贸司做事,每个月饷银就是五两。那不是一般人能比的上的,不过依汤刘氏看来,当年二丫在私塾第一期也不过是勉强进了前二十名,自家孙儿宝成可是第一名的状元啊!那还不得每个月最少十两?
过了一会儿,汤宝成回来了。大家便开始吃饭,汤刘氏小心的打量了一下孙儿的表情,问道:“宝成,今日可被什么部门挑中了没有?说出来让娘娘参详一下,可不能去当兵吃粮的部门啊?”
汤宝成摇了摇头,自顾低头扒饭。汤刘氏知道自从儿子死后,孙儿性情大变,很少说话。看到孙儿的样子,汤刘氏心疼的说道:“乖孙儿,若是不满意就不去,娘娘还有三块盐池。十亩地的抚恤银,不去做事又怕的甚么?”
过了一会儿,汤宝成抬头道:“娘娘,母亲,今日何大人派人来找我了。”
“何大人?哪个何大人?”汤刘氏莫名其妙“何九何大人,婆婆,就是大人最精锐家丁队的主官。叫什么特营啥的,何大人署鳌山卫指挥同知,正四品。”秦香花解释道“他找你干什么?莫非调你去大人身边做事?”汤刘氏有些期盼的问汤宝成点点头,继续扒饭。
“汤家列祖列宗保佑,娘娘就知道俺家孙儿有出息”
汤刘氏一脸兴奋:“香花,趁着宝成这段时间有空,把亲事张罗了,老身还等着抱曾孙儿呢。”
秦香花看了一眼埋头不语的儿子,小心的说道:“婆婆,两家都乐意。听说宝成会读书,恨不得彩礼都不要,只是,只是宝成不喜欢”
汤刘氏一瞪眼道:“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这有什么乐意不乐意的?”
又转头温言道:“乖孙儿,如今你年纪也不小了,汤家就剩你这根独苗苗,听娘娘一句,早点娶了孙媳妇,也好让汤家的列祖列宗安心”
说道最后,汤刘氏哽咽了起来,汤宝成把碗一放道:“娘娘,母亲,宝成吃饱了,明日还要去旅顺报道,宝成收拾东西去,可能要过几日回来。”
汤刘氏急道:“哎,乖孙儿,多吃一碗罢?回头让你母亲帮你收拾,记得带些银子路上用,我让对门的徐老九陪你一块去,你一个人怎么走?”
秦香花起身笑到:“婆婆无需忧心,私塾前二十名都要一同去的,后勤部有马车送他们到登州,到了登州还专门有船接送……”
汤宝成闷闷不乐的出了门,朝威武堡的集市中心走去,他家在威武堡最北面,这一片都是单门独户的高档住宅区,当初搬进来花了十两银子,那是用他父亲的抚恤银子买的,普通屯户买的话就要花三倍代价才能买到,两层砖瓦大屋前的院子里还拴着两只昨天才送过来的羊,那是屯里分给这些烈属的福利,据说是大人夺了金州之后从那些北虏手里抢过来。
自从威武堡建成后,这里已经是翻天覆地大变样,除了一些田地盐池在堡外,威武堡把石臼三屯都包了进来,堡内居民区是一排排的巷子,每一条巷子都是一甲,负责人是甲长,弄堂的青石板上很整洁,基本看不到什么痰迹和土块,路旁的大水沟已经开始陆续铺设了一些石板,水沟边上还种着一排排柳树,不过现在看不到什么绿意,都在寒风中抖索着。
汤宝成走到巷口,那里已经聚集了不少人,甲长韩壮山拄着一根拐杖站在队伍的最前面,看到汤宝成排到最后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