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河图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魔导圆枪-第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祭拜完师祖师尊,王刚马上就开始重新练习八极拳。
练拳有三法,练法,打法,演法。练法是养身体,涨力气,固本培元的基础法门,同时又结合了打法的招式,是打法的基础。打法则是与人交手时使用的招式跟运劲法门。
空练练法,把身体练得再强壮,却不会发力运劲,使用招式把对手打败,那还不如不练武,免得招惹是非。空练打法,不练练法,就容易练伤身体,折寿短命,练拳是为了强身健体,延年益寿,练武不能强壮筋骨,反而折寿,那也是白搭。
而演法则是演练给一般人观看,吸引人的招式法门。就如跆拳道里的踢木板,凌空飞腿之类的表演,招式本身没有什么实战价值,但悦目好看,可以宣扬拳术,也有实际价值。古时拳师都会一两手演法,落拓时用之在街头卖艺赚点小钱,开武馆时演练给普通人看,吸引他们进武馆学艺,也不失为一门安身立命的法门。王刚不打算演练八极拳给人看,因此只练练法与打法。
白天,王刚练习八极拳的各式基本功,从调养身体,增长功力的数息功、不数息功,到调养精神的起居法,增进五官能力的养目功、聪耳功、固齿功,再到八极拳的各种基础步法——地盆步,斗马桩,弓箭步,揉手功,捻步等等,一路路练习下去,恭恭谨谨,没有丝毫含糊。
王刚明白,练拳就像平地起高楼,地基打得越深,楼房才可以建得越高。不把基础打好,拳术就无法精深。
晚上,王刚则练习八极拳的各种打法。先练习基本开门练法金刚八势:撑锤(崩弓窜箭急)、降龙(五岳朝天锥)、伏虎(六合扑地锦)、劈山掌(劈山斧加钢)、探马掌(登山探马准)、虎抱(圈拦虎抱急)、熊蹲(熊蹲硬靠挤)、鹤步推(鹤步推山稳)。再接着练习六大开,八极拳小架。
三个月后,王刚一拳挥出,“咔嚓”一声,王刚面前一颗手腕粗细的小槐树,立刻应声而断。王刚看着断树,也是愕然,心道:“想不到我进步竟然这么神速。不过,我现在的功力,也快到了明劲大成的境界,也是时候冲击暗劲了。”


第五章 哼哈!
更新时间2010119 0:01:38  字数:3070

 郭云深,乃是一代心意六合拳大师,他因为年轻时铲除恶霸,犯了人命官司,被关进监牢里头。在暗无天日的日子里,他并没有气馁,仍旧苦练武功,由于项上有枷,脚上戴铁铐,无法走动的缘故,因此他只练习活动不大的崩拳。十年寒暑之功,让他练就了只能迈出半步的绝技——半步崩拳。后来,郭云深名震大江南北,以“半步崩拳打遍天下”而著称。
郭云深不仅武功高强,更让人敬佩的,还是他对形意拳的拳术理论,进行了系统的加工、研究和总结,写出了《能说形意拳经》一书。对于旧社会传功夫都留一手的拳术师傅来说,这点确实难能可贵。
“形意拳有三层道理,有三步功夫,三种练法。三层道理是:一练精化气,二练气化神,三练神还虚。三步功夫是:一易骨,二易筋,三易髓。三种练法是:明劲,暗劲,化劲。”
这是经书中郭云深对形意拳理论的总结论述,话语的含义似乎十分浅显。但大师就是大师,即使看似是简单的一句话,也可以让后人回味无穷,更何况这本拳经是他一辈子的理论经验总结?这段话看似是对形意拳境界的论述,但对于其余内家拳法,同样适用。尤其是他明确提出了明劲、暗劲、化劲的三重境界,更是为内家拳的劲力,作了清晰而具体的境界划分,影响极大。
拳术中所谓的明劲,是指人体的肌肉筋骨收缩凝聚而发出的力量。这股力量,看得见,摸得着,故此称为明劲。明劲是每一个人都可以发得出来的,区别只在于劲力的大小。普通人经过严格的体能锻炼,都可以把自身的筋骨肌肉练得极其强大,甚至可以冲击人体体能力量锻炼上的极限,达到明劲的巅峰。像优秀的体育运动员,出色的士兵,他们早已经过了无数艰苦卓绝的训练,身体力量大多都达到了明劲的顶峰。只要让他们学习格斗的招式技巧,就可以在短时间内把他们培养成格斗高手。
但即使把身体各部分肌肉筋骨修炼到极限,达到明劲巅峰,在国术大师看来,功夫还是没有登堂入室。要真正跨入高手的行列,就必须懂得把全身各部分的力量集中在一起,积蓄在一齐,再一次性地释放出来,这种凝聚全身力量,一次性爆发出来的劲力,远远超过明劲巅峰的水平。这种劲力,是凝聚在内,看不见摸不着的,故此称为暗劲。掌握暗劲的高手,发出的拳劲可以开碑碎石,肉体发出的力量达到了一个不可思议的地步,已经超出了人体的极限。但,这还不是拳术的巅峰。
等掌握了暗劲的拳师再进一步,把全身都练到可以发出暗劲的地步时,就迈入了化劲的境界。这时拳师的毛孔皮肤经过改造,变得极其敏感,一有危险就可以马上察觉,带有一种先知先觉的灵觉。此时的拳师不仅力量强大,最奇妙的还是对危险有一种准确的预感,懂得趋利避害,几乎没有人可以把他杀死,这时的拳师就可以算得上是一代宗师,历史上能达到这种神而明之境界的人,屈指可数。
明劲、暗劲、化劲,每一层劲力境界,层次分明,表现具体,论述清晰,划分科学。比前人拳经中模模糊糊的陈述,不可道以里计。比如古人常说的拳术三层境界——炼精化气,练气还神,炼神还虚。听似十分玄妙精奇,事实上却是语义模糊不清的大废话,很难作出准确的衡量。比如说,你练的精,到底是指什么?应该怎么练?达到这层境界之后,有什么具体而明确的特征?这些问题,都是十分模糊的。即使是高明的拳术师傅,也很难明明白白清晰无误地讲述给徒弟听。
但有了明劲、暗劲、化劲三层劲力的划分后,拳师的功力高下就有十分准确的划分,拳师的练武也有了具体而清晰的方向。只可惜,此时火器已经兴起,国术也开始走向式微,原本应该是意义重大影响深远的拳术理论总结,最后竟然变得无足轻重。
王刚现在这副身躯,勉强到达了明劲的顶峰,自国术大师看来,只能算是练拳的入门者,离登堂入室还远得很。不过,能在短短三个月内,就修炼到明劲大成的地步,还是有点出乎他的意料之外的。一般人,无论天赋再好,修炼再勤,也至少要一两年的时间,才达到这种地步。王刚当年,足足修炼了三年,才达到他现在的水准。
其实,王刚修炼得这么快,也是有很多原因造成的。首先是他有上辈子拳术大宗师的珍贵经验知识,每一次修炼时,所用的都是最有效最正确最快捷的方法。一般人修炼即使有名师指点,也绝对不如他那般进步神速。因为旧社会的师父为免弟子反叛,或是抢了他的饭碗,传授时往往都会留一手,不会尽心尽力去教授徒弟。即使师父肯用心教,每一个人的体质,悟性都各不相同,师父再高明,也很难为徒弟找到一条最合适的锻炼方案,但王刚却不相同,在意识上,他本来就是大宗师,而身体又是自己的身体,由他自己来教导自己,自然事半功倍。
其次,则是他所在的社会,大概还是处于农耕社会,人口稀少,绿树环绕,环境好,空气清新,吃的东西没有受到什么污染,而且王刚从朱罗身上搜刮到巨额的金币后,就花了大笔银子去补养身体,有充足的营养,练武进境自然迅速。
还有,王刚现在隐居在深山,潜心修炼,心灵不受到世俗事务影响,一心练拳。相比起他上辈子在师门练武,受到各式各样的世态人情滋扰。此时他练武的进境,自然比以前要快得多。
当然,最关键的一点,还是在他练拳开始前,就郑而重之的叩拜祖师,精纯自己的心意,为拳术修炼注入了一份属于他自己的,独一无二的感动,让他能真正沉迷到拳术的修炼中去,这,才是王刚进步神速最大的原因。
得知已经到了明劲大成的地步,王刚不再练习各种招式套路,而是走到瀑布之下,静坐修炼,往往一坐,就是几个小时,甚至一整天。每一次修炼,从天而降的瀑布水流,都会重重地冲击他的全身。水流不仅可以锤炼他的肉体,磨练他的精神,更重要的,还是可以通过四面八方水流的冲击,让他能把全身的劲力有意识地逐渐糅合在一起,集中在一起,从而一步步进入到他梦寐以求的暗劲境界。
三个月后,王刚的身体经过水流的不断冲刷侵袭,每天太阳的曝晒,原来略黑的肌肤已经变成了一种奇异的灰褐色,他的身体,并没有因为经历日晒水淋而垮下去,反而筋骨越来越强健,全身越来越有力。
此时,王刚在瀑布下接受水流冲击时,甚至可以在瀑布哗啦啦的水流声中,听到一股微弱的潺潺水流之声。那并非是外界的水流声音,而是王刚的精神进入了极为寂静的深处,听到体内的血液,在心脏的不断作用下,通过血管流向全身各处,循环不息而发出的微弱声音。
此时,王刚的功夫,经过这些天的修炼,已经深入体内五脏六腑,达到了细致入微的地步。但王刚并没有理会自己拳术上的进境,此时的他,身体已经完全配合上八极拳术中的每一个精要,心灵也沉浸到对拳术不断精进的感动中去。
这天,王刚又在瀑布之下静坐行功,天色突然变得灰蒙蒙的,下起了淅沥沥的小雨,雨水在平静的湖泊上激起一片片的涟漪,惊得湖泊中的小鱼四处跳跃游窜。瀑布中的王刚完全无视于雨水游鱼,只是一心一意,冲击拳术的顶峰。
“哇!哇!……”
不知过了多久,小溪边突然响起了几声低沉的蛙叫,原来是大雨浸泡了牛蛙们的居所,它们被迫从泥窝里跳出来,哇哇地对天空表达了自己的不满。
听着蛙声,王刚心中突然一动。他配合着蛙声,开始有节奏地抖动着身体的每一块骨骼和肌肉。
一开始,王刚无法做到有规律的抖动骨骼肌肉,经常乱了节奏,挫了筋骨。但王刚并不灰心,也不在意筋骨间传来的痛楚,只是一遍又一遍地尝试震动骨骼肌肉。
不知尝试了多少遍,王刚缓慢的抖动,终于连贯起来。王刚渐渐听见自己的骨骼发出有规律的嗡嗡声,配合着血液在体内流动的潺潺水声,竟然和外界的蛙声遥相呼应。
“哼——哈!哼——哈……”
王刚的他的口中,不自觉地发出一阵奇异的叫声。声音从小到大,配合着骨骼肌肉有规律的抖动,血液循环的不断流动,让王刚进入了一种奇异的状态。
到了最后,王刚渐渐觉得,他口中叫的哼哈之声,与体内的骨骼肌肉抖动,血液循环的流动,外界牛蛙的哇哇之声,彻底融合在一起,再也不分彼此。


。。/ 暗劲,成了!
更新时间20101110 2:32:45  字数:2769

 正如形意拳大师郭云深所言,练劲有三重境界,练功也有三重境界,分别是练筋,练骨,练髓。练筋跟练骨,还可以通过各种桩功,内功,以及许许多多的极限体能锻炼方法去训练,但人的骨髓,深入体内,怎么才能练出来?
这种训练骨髓的方法,就是每一个门派的不传之秘,非入室高弟不能学习。得到了门派中练髓的秘法,往往就得到了门派的传承。
像形意拳门中锻炼骨髓的方法,就是虎豹雷音。通过模拟虎豹的声音,来震荡骨髓。
而八极门里头,把功夫练到深入骨髓的秘传,就是“哼哈”二音。
通过口中发出“哼哈”二音,练功者配合着音节,有规律地震动全身肌肉骨骼,以锻炼修炼者的骨髓,最终达到脱胎换骨的境界。
不过这种独特的修炼方法,必须要让修炼者功力达到高深的境界,对全身的肌肉骨骼要做到控制自如的地步,方可以开始修炼。如果修炼者功力不够,却又要强行修炼,不但不能涨功夫,还可能扭伤自己的筋骨。
王刚也预料不到自己的功力增长竟然如此迅速,这一天听到雨后蛙鸣,尝试一下配合蛙声练习“哼哈”二音,竟然一下子就练成了。
王刚睁开眼睛,只见旭日自东方缓缓升起,照亮了整个山谷,想不到他一练功,就练足了一个晚上。
雨后的清晨,空气十分清新,山谷中的树木更加茂盛,树叶也更显苍翠,似乎快要滴出汁液来。
“天为阳,地为阴,从地面上升起的阴气,与天上的阳气交融而形成云雨,云雨生而万物萌发。”
王刚思考着天地交泰,万物作育的奥理,心中暗道:“想不到昨晚蛙声四起,我试着配合蛙声练习哼哈二音,一内一外,正好配合在一起,内外交引,天地启发。我的哼哈二音,竟然一下子就练成了。这种境界,奇异神秘而又实实在在,真是玄妙非常。”
沉吟了一阵,王刚心中又是一喜:“练成了哼哈二音,我的功力开始深入骨髓,只要我继续坚持练习,暗劲大成,指日可待。”
王刚站起身来,走到湖泊外的空地上,活动了一下身体,迎着天上的朝阳,演练八极拳的套路招式。从基本的金刚八势,到八极拳小架,再到六大开。越练王刚越是开心,刚毅的脸上,也现出了一丝笑意。
因为王刚感觉自己似乎已经锻炼到了极限的身体,更加沉稳有力,而且比起以往,更多了一分的空灵。
百尺竿头,要更进一步,自然是难能可贵,王刚自然欣喜。
而最令王刚高兴的,还是在他挥动手肘,甩动胳膊,踢腿转身时,都无不例外的发出清脆的炸响,犹如爆竹轰鸣一般。
王刚知道,这半年来的苦修,完全远离了人世间的种种烦嚣,心灵得以提纯净化,又找到了属于自己练拳的独特感动,心意在一点一点的凝练中变得犹如钢铁一般坚定。
这一切因素夹杂在一起,终于在昨晚的雨天中水到渠成,在蛙声四起的独特环境下,一下子就练成了哼哈二音,初步把筋骨练通。
这在拳经之中,叫做“节节贯串”,是功力登堂入室的一个标志。
此时,王刚的明劲,已经到了巅峰境界,离暗劲的境界,只差了一层透光的窗纸,一捅就破。
此后王刚练功更勤,不知过了几天,天空又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蛙声又是四起。不久小雨初歇,在瀑布中露出了一道七色彩虹,看着彩虹,听着蛙声,王刚突然想起了一首宋诗:
黄梅时节家家雨,
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
闲敲棋子落灯花。
这是宋朝诗人赵师秀的诗作。开头两句,描绘了黄梅时节,江南地区处处下雨,雨水润及千家万户,青草池塘四周,牛蛙跳出洞穴,蛙声四起的雨景。后两句则是叙事,诗人约了客人下棋谈话,但可能是因为下雨的缘故,即使过了夜半,客人还是迟迟未到。对此,诗人却并不焦急,他轻敲棋子,欣赏着窗外的雨景,看着室内的落灯花,听着四周的蛙声,一片闲适自如。
王刚原本是一个武夫,原本是不识字的。但一个拳师如果要真正把拳术练到极高的境界,单单是苦练肯定是不行的,也要读书识字,增长智识悟性,更要多读古代拳师留下的拳经经典。因此,王刚在学拳时,也跟着师傅读过几年的书,古诗也背过不少。
本来,王刚这个粗人,是无论如何也不会回想这首少年时背过,已经掉到爪哇国里头的宋诗。但雨天蛙声,跟诗中的意境暗合。而且此刻他人在异世,正所谓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也特别容易联想地球上经历过的人事。因此,没啥文化气息的王大拳师,竟然也忆起这首宋诗来。
联想到这首宋诗,又仔细体现诗中后两句悠游自在,无拘无束的意境,看着天上的七色彩虹,精神也突然进入了一种空明灵寂的奇妙境界。
殊不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