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天下昭昭-第3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国,随国就可能被郑国攻克灭国了。
随国是纪国的伯国,年年供奉不绝,侍奉纪王甚为谦恭,若是随国在纪国眼皮底下被郑国灭国,纪国脸面何存?不说其他各大国怎么想,就是纪国周边的其他小国也要蠢蠢欲动了。
特别在纪国北方有几支东夷部落(1),东夷虽然最早是蛮族,但是夏朝灭亡的时候,前夏的旧人被东夷收留,渐渐和东夷混为一体。所以一直被各国克制不能立国,也与其他诸国的文化有大不同。因为其夹在魏纪之间,时而倒向魏国,时而倒向纪国,时而又妄想自立。这些夷人虽然人数不及各国,但是战力颇强,特别是东夷人人都是天生的神射手。
况且还有一个月纪摇光就要大婚了,因为纪摇光要嫁的可是魏国国王,大婚之时就是天下瞩目之日,这时候,纪国的边疆再出现什么乱子,可是要被天下诸国所耻笑的。思及此,纪王坐不住了,他必须要有所行动,在纪摇光出嫁之前就停止郑随的战事。
于是纪王不得不拜纪国的主战派、最初力请出兵的张大夫为将军,带着纪国的大军出征随国。但是他命张大夫以武力震慑为主,就是带着军队陈兵于郑国面前,让随国给郑国请罪赔礼,然后纪国作为中间国,调和两国的关系,如果让郑国退回去最好。万不得已不可动兵攻打郑国,因为这一打还不知道要花费多长时间。
纪国如此作为正中郑国的下怀,郑国除了在西南边疆防御卫国的军队没有动之外,此次郑随战争已经将郑国国内的军队一掏而空,本来郑国人就不善战,郑国的军队也养的娇气,已经有很多年没有经历过大的战事了。自从攻入随国中部之后战势又一直胶着着,没有取得新的胜利,刚开始因节节胜利激起的士气已经消磨的差不多了,军队中也产生了不大不小的懈怠之言,军士们的精神也很低迷。
若是在此时纪国的军队加入战局,纪国的军队配置比郑国高,又以逸待劳,这后果将不堪设想。结果纪国将军队摆在郑国面前,却一副让随国认错求和的架势,郑国一时喜出望外,也不要求更多,拿了随国赔罪的礼物便撤军了。周由听到消息却在国内仰天长叹,这将军眼界之窄,若是他在军队中,必然不会只得这么点好处就退兵的。但郑国巩固王权,威慑邻里诸国的目的已经达到,周由也只能安慰自己天命如此。
张大夫虽然是纪国的主战派,但是当时他站出来要求出兵也不过是为了自己的权益,如今只是出兵却不用出战就可以立功、达到之前的目的,他当然也很满意。所以他压着随王向郑国请罪,并且将随国宝库中的宝物作为赔礼赔给郑国,之后又向随王索取了大量的宝物作为贿赂,一时志得意满。他这么快的完成了纪王交托的任务,此次回去又是一番奖赏。
此次战争中最为不满的只有随王了,郑军显然已经是强弩之末,但是纪国的张大夫却直接压他给郑国赔罪。随王因此对纪王很失望,他年年朝贡纪国,却得不到纪王的保护。纪王如此羸弱,一个大国却苟于求和,纪国拥有如此的尖兵利器却偏安东南也不是没有道理的,纪王真是不配为一个大国之君,可是自己的国家却太弱小,不得不攀附纪国,受纪国的侮辱,待有朝一日一定要让纪王还以颜色。
、、、、、、
昭姬自从查出自己有孕之后,就赖在宫中不出去了。虽然她孕期的反应不算强烈,也不频繁,可是自她回阳樊后宴会不绝,也让她很厌烦,况且她也想隐瞒自己怀孕的消息,便以视察煕陵城的理由,去了煕陵,而且她也确实需要去自己封地看一看了。因为昭姬自从被封为熙陵君之后,还未到过自己的封地一次,所以她此去也并没有引起其他的猜测。
煕陵城位于魏国的东南海边,是天下闻名的海盐之都,四季气候宜人、又十分富庶,距离阳樊也不过两日的行程,历来是阳樊贵人们避暑避寒的好去处。昭姬坐着船慢悠悠的去了煕陵城,刚到煕陵城的码头,石岿已经领着煕陵城的大小官吏在岸边等着了。
石岿自从昭姬被封为熙陵君之后,就被派到了煕陵城做邑宰。石岿刚到了煕陵城接手煕陵的产业不久,魏旭和昭姬就又给他下了新的王令,就是以煕陵城作为整个魏国改革盐制的先驱之城。煕陵城作为魏国首屈一指的盐城,以前管理的官吏都和魏国的大世家有千丝万缕的联系,石岿以一个王都来的外来者,正是强龙压不过地头蛇。
所幸魏旭对这改革的第一步全力支持,石岿为了减轻阻力,也是用了一番雷霆手段,连打带拉,换掉一大批官吏。现在的这些官吏大部分都老实忠厚,世代居住在煕陵城,没有踏出城一步,自然也没有见过昭姬。如今做了昭姬快一年的属臣,才初次见到熙陵君,一时都在一旁木然站着,听到石岿的介绍就出队应对两句,其他时间是务必谨言少语。
昭姬对石岿的御下之术很佩服,但是也隐隐有些不满,这些官吏与其说是惧怕熙陵君,不如说是忌惮石岿。但是这些不满的情绪很淡,淡的让昭姬自己都没有发觉。
昭姬因为有孕不能骑马,便上了马车。也招石岿同坐一辆马车,让石岿给她介绍煕陵。码头离煕陵城不过十几里路,一个时辰就到了,等昭姬到达的时候,石岿已经将煕陵最近发生的事情都大略的讲了一遍,昭姬对石岿处理政务的能力很满意,“石公,我要向王兄申请赏赐,煕陵对于王兄新政可是出了大力了。这都要归功于石公啊。”
石岿谦虚道,“这些都是臣应该做的。”石岿本来是辅佐魏旭的门客,因为他出身不过是最低等的士,不可能像尚言那般直接成为一国之大夫,可是也不曾想被昭姬派为一介邑宰。
邑宰说好听的是仅次于封君的一城之主,可是说不好听的就是一个封君的家臣而已,比之前的公主媵臣的发展前途还要渺茫。所以石岿之前其实是有些不满的,毕竟他已经四十多岁了,没有多少年能耽误,如果还不能被一国之君拜为大夫,这一生就有可能脱离不了士(2)这个阶层了。
但是后来昭姬让他配合魏旭的改革又让他有了新的希望,若是能在此改革中表现的好,那么就可能摆脱熙陵君家臣的身份,进而被魏旭拜为大夫,但是他表面上还是谦虚了一番,毕竟他的功绩是昭姬不可能掩饰的。
到了煕陵城之后,石岿问昭姬是否要在煕陵城中游览一番,昭姬拒绝了,毕竟她身后还跟着煕陵大大小小的官吏,这一走到街上,谁人不知是来了大人物,别说周围的卫兵要开道,即使大家都乔装一番,众人也会主动避让的,那可就看不到煕陵平日的样貌了,反正她也要在煕陵住二旬,不如随意挑选一个日子少带几个侍从,再上街逛一逛。
石岿也明白昭姬的心思,便送昭姬到她在煕陵城中的熙陵君府更衣休息,傍晚还有诸位官吏邀请昭姬参加的宴会。
煕陵城中昭姬的府邸是旧居改造的,之前昭姬便特意嘱咐石岿不用为她新造府邸,因为她也不一定会久居,如此浪费不如买下一个大户改造一番便罢了。煕陵城因为是避暑胜地,不少世家都有宅子,就是王室也是有行宫的,于是石岿到了煕陵城放出话来,那些世家人人都希望藉此来讨好魏王最为宠爱的公主,便主动献上了自己家里的宅子,石岿只需要挑选一家最好的便是了,连买宅子的钱都是硬塞给卖家的。
62第六十二章
石岿不愧是在魏旭还在做太子时期就和她接触的老人了;宅子买的正和她意,而她来之前也派了未央先过来将她惯用的一些器具都运过来先行布置一番;所以等昭姬到了府邸,一切布置的都很和她心意。
昭姬沐浴更衣过后;其实是有些倦怠不想去宴会的;但是她毕竟是煕陵城真正的主人,要担起来主人的权利和职责。
于是还是强打精神让石岿接去了举办宴会的地点;石岿比较了解昭姬的心思;自然知道她本性就不喜好那些繁杂的宴会,于是宴会的进程也安排的比较简单,自然只是众人用膳,有些歌舞助兴,但是时间都比较短。他以为昭姬用膳之后必然会直接回自己的府邸休息。却不想昭姬在宴席之后,看天色尚早,又招呼众管理汇报自己的职责和最近的工作情况。
虽然昭姬是突然为之,大家事前都不知道昭姬会在宴会之后就问及这些事情。但是因为昭姬是熙陵君,她来熙陵城必定要视察诸臣的工作情况,所以众人也都做了些准备,只不过一时有些手忙脚乱。
昭姬听众人的汇报政事倒没有听出什么不妥,但是好几个小吏便向她汇报情况时,又不经意间总是望向石岿,却让昭姬有些不舒服起来,自然自己是初次来煕陵城,若说在众官吏中有什么威望,当然是不可能。而且自己不能长期待在煕陵,所以自己的邑宰在城中有绝对的权威,也是不可避免的。但是石岿任用这么多战战兢兢的应声虫,却让昭姬有些反感。毕竟她成长于一国的朝堂之中,已经习惯了那些大臣与国君论事时不卑不亢的情景,若是有什么意见相左的情况还会据理力争。
昭姬转念间在心中有了一番计较。
、、、、、、、、、、
过了几日,昭姬没和石岿打招呼,便穿了便装和未艾秦蕴等人轻车简从的上了街市,煕陵城因为是盐都,所以经济发达,做生意的商人很多,城中买卖物品的街市虽然不如阳樊的繁华,也有一定的规模,在魏国中也算是首屈一指了,这是昭姬来煕陵之前就知道的。
等到了街市,昭姬凭窗而望,果然一副熙熙攘攘的景象,于是昭姬几人便下了马车,改为步行。
待走到一个卖奇货的铺子的时候,昭姬便走了进去,众人刚一入内,便有伙计迎了上来道,“贵人有什么需要么?”煕陵城也是不少达官贵人出没的地方,铺子的伙计也练就了一番火眼晶晶,虽然看进来的众人穿着简单,可是衣服的布料和通身的气度也不是常人,自然殷勤相待。『雅*文*言*情*首*发』
未艾道,“我们随意看看。”
昭姬目光在店中扫视了一遍,先不说陈列的货物,便是那陈列奇货的博古架也是价值不菲。市井间的物品不说会比进贡的能好上多少,却也是能淘出不少有意思的东西的。
昭姬随意拿起一个玉瑗在手中把玩,玉质尚可,雕功不错但也不是万里挑一,但胜在样式奇巧,倒是一个有趣的小玩意。“这玉瑗不是出自中原的吧?”
伙计笑道,“贵人好眼光,此物是从西边来的一个游商带过来的,具体是从哪里传过来,小人也不清楚。”
“恩。”昭姬点点头,“将此物包起来吧。”
伙计见这位贵人连价格都不问就随意的让人包起来,笑的脸如一朵花般,连声唤其他的伙计过来打包。又对昭姬道,“贵人是喜欢异国的饰物么?小人给贵人介绍几款?”
昭姬点点头,伙计连忙给一边的另一个伙计使了眼色,那个伙计捧着昭姬要买的玉瑗,跑去对案后的掌柜道,“掌柜,那贵人喜好异国之物,可给贵人拿一些珍品出来?”又悄声说了此贵人的行止。
掌柜眯着眼睛看了看店中立着的几个人,拿出一把钥匙道,“去,将这几个柜里的珍品都拿出来。”伙计应声而去。
等伙计前前后后捧出五个精美的小盒子,掌柜的走到昭姬身边道,“贵人,老者这边还有几物,不如贵人来瞧瞧?”
昭姬循声看去,只见一个白发苍苍、长须冉冉的老翁拱手而立,便道,“如此。”
老者将昭姬领至案边,一一打开盒子,边展示物品边给昭姬解释,那些盒中确实不乏珍奇异宝,而老者的唇舌更是灿若莲花,若不是昭姬见惯了珍宝,也要因为老者的言语以为面前这些都是天上有地下无的稀世珍宝。
昭姬从头到尾都淡然不惊的样子让老者不免猜测起来她的身份,不过昭姬从中选了两样小玩意,也让老者很满意。
昭姬把玩着挑选的小玉饰,不经意道,“老翁,店里最近的生意可好?”
老者笑道,“托贵人的福,小店最近的生意还不错。”
“我听说前段时间海盐都由官府统一贩卖了,煕陵城是首个实行此策的城,可是我来了倒是没觉得有什么不同。”昭姬道。海盐由官府统一贩卖,自然会冲击一些世家大族的利益,其实对于普通的平民百姓来说却只是好事。
其一,以前的盐价虽然国家会控制,却不如现在完全的掌控了以后,不论是什么时候,盐价都会很低廉、也很稳定。其二,以前世家大族控制盐脉也不过是富了大族而已,下面的盐民生活却很困苦,每次熬盐的收益贵人们给的多那是善心,给的少也因这些人势力太大,没有地方讨理去。可是如今由官府统一安排了,工钱也是统一的,若是有什么不妥,自然可以直接去官府告状了。
所以昭姬对盐制改革的问题根本没有放在心上,只是想由这个话题引到最近最新推行的商制改革上,她也本以为此事与老者关系不大,他会简单的说两句就过去了。
却没想到老者却含含糊糊道,“这是大王的恩典,不过自然和我的生意没有什么关系。”
昭姬看到老者的神色似乎有些变化,但是又不明显,觉得有些蹊跷,可是若直接问起来,老者必然不会据实以告,便笑着转了话题,“是呀,这是盐商的事情,和掌柜的也没什么关系,不过我听说最新实行的商制却和老翁有关系了。”
说到这里,老者也笑了起来,“自然,大王真是前无古人的英明之主啊!”
魏国的商制改革,虽然内容有好几条,但是有其中的两条是与此老者的铺子息息相关的,而且是一经实施就立刻显效的。商制的改革在一定的程度上扶植了商人,对于商人的税收降低到“五十而取一”。以前商税收的也很频繁,外国的商人入关时收一次,入市时收一次,有时候到不同的城,还要再收,商人们不堪重负,逃税的法子那是千奇百怪。
如今呢,其他诸国的商人来魏国做生意,只在入魏国的时候收一次,魏国本地的商人只在一城中收一次,到了其他的城中只要出示税收的收据便不用再重复纳税。
如此收税的法令一经推广,此老翁最近收的货物价格都降了好几分。
此外还有一条也是直接关系到老翁的生意,就是魏国的新政极力吸引外国商人到魏国贩卖货物,光是税收低还不够,还专门出台了一则法令优待到魏国做生意的外国商人,官府给拉一车货到魏国做生意的外国商人免费提供饮食;拉三车货的外国商人免费提供马的饲料;拉五车货的外国商人,官府会有专门的小吏服务和引导。
如此到魏国做生意的外国商人一下子激增,所以老翁铺子里最近的外国小玩意也多了起来。
昭姬和老翁说起其他的商政之时,老翁是赞不绝口,与之前提起盐政时简直是天壤之别,昭姬虽然在心中存有疑虑,可是又觉得盐政和老翁的生意没有什么直接关系,所以他说的含糊也不足为怪,所以昭姬便觉得自己可能是多心了。
可是等到昭姬又去了一个铺子,和另一个铺子的掌柜详谈时却觉得也许里面真的有什么问题,同样在说道盐政的时候,对方含含糊糊的,可是说到商政也是赞不绝口。
等上了马车后,秦蕴道,“不然我再去问一问?”
昭姬摇摇头,“不,你不一定能问出什么消息,而且如果你专门去问了,不出几个时辰就会传进石岿的耳朵里。”
昭姬心中存了这些疑惑,便想尽快的解决此事,但她如果待在煕陵城,有石岿把持着,她是什么都查不明白的,石岿的本事她还是了解的。而且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