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河图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霸秦-第4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当即庞涓拱手称是,却是在车辕上展开一卷丝帛念道:“奉我王诏,六国会盟,联军灭秦。西秦乖戾怪诞,天下谋而共诛之,以解民生倒悬。秦之恶政如下:其一。穷兵黩武;其二,姑息戎狄;其三,君道乖张;其四,吏治暗昧;其五。贬斥私学;其六,田制混乱;其七,不崇孝道;其八,蹂躏民生;其九。崇武贬文;其十,不开风化。凡此种种,是为恶政,自当天下公决而诛。会盟各国,代行天道!”
庞涓所念,正是六国灭秦地讨伐檄文。秦军上下。处了吴狄百无聊赖之外。个个都是激愤非常。尤其是庞涓所念的十大恶。几乎是每念一项众人的愤怒值便能上升好几个基点,待十大恶念完。众人几乎已经是被气的说不上话来了。
吴狄看着己方众人面上红黑不一,鼻孔外张,呼气如牛喘,也没人答话呵斥,自是不甘受辱,振声而起道:“哈哈!果真是天大的笑话,当真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且听我来一一驳你!”
当下吴狄腹内稍微酝酿,这便张口辩驳道:“十大恶之首是穷兵黩武,我且问问各位国君诸侯,如今这河西之地和函谷关,是秦人之地,还是魏人之地?”
赵侯这人有趣,当下扬声答道:“自然是魏人之地!”
“然也!眼下河西之地和函谷关正是魏人之地,却是我秦国割让给魏国以求罢兵谋和之用。然而,我秦国与魏国议和成功,割让了河西和函谷关后,魏国却立即会盟六国意图灭秦,作出此等背信弃义,失信于天下人的作为。天下人有眼,当自瞧见到底是秦人穷兵黩武,还是魏人穷兵黩武!俗语有言: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魏罃,你家老父、蒙师可都曾教你识得一个羞耻的‘耻’字?”
吴狄一席刻薄尖酸、振聋发聩的责骂,立时让现场诸人全都听得蒙了,尤其是六国诸侯更是齐齐拿眼看向魏王,赵侯更是没心没肺的大呼一声:“好!说得好!”
而齐国太子却更是搞笑地从袖中摸出牙板碳笔,奋笔急书道:“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好句,果然好句,怎地我齐地却是从未听闻如此警句名言。”
吴狄接着又道:“十大恶之二姑息戎狄,则完全是胡说八道,满口胡言。秦国地处西陲,昔日周王封氏于古秦地,其时丰镐之乱未平,陇西皆在戎狄之手,是我秦人先祖浴血拼杀,百余年间用人命一寸一寸从戎狄手中夺回。其时六国何在?尔等口中天下人何在?尔等口中的天道又是何在?”
。|。
当即秦军将领齐声喝好,而六国诸侯方面却是面色尴尬,即便如赵侯这样的缺心眼儿也是闭口不言。
吴狄一鼓作气,当下接着辩道:“其三君道乖张一说,更是无知。天下大争,强者为王,这天下哪国的君道不曾乖张?便只有秦国有简公出子之乱,魏国不曾乱?齐国不曾乱?楚国不曾乱?赵国不曾乱?燕国不曾乱?韩国不曾乱?有口说他人,无口说自己!其四曰吏治暗昧,此说当真惹人耻笑耳!昔日吴起魏国建武卒强魏,却是被被公叔逼走。去楚国变法强楚,下场又是如何?其五曰贬斥私学,更是一派胡言,尔等可成到过秦国民间亲自探访?道听途说、一知半解、以讹传讹!秦国无名士不假,但因无名士便诈传秦国贬斥私学,简直牛头不对马嘴,难道天下名士皆出自私学?无名士便一定是贬斥私学?其六曰田制混乱,齐国有管仲变法,魏国有李变法,即便是远离中原地楚国也有吴起变法,秦国有谁变法?我父献公流离魏国归秦,欲效仿魏国变法,视秦地现况,设初租禾法,虽不如李变法强魏般始见成效,可我公父并非管仲、李,你庞涓也非管仲、李,魏王、楚王更非管仲、李!其七曰不崇孝道,简直就是狗屁不通。一派胡言。老秦人铮铮铁骨,但是父母有命,即便刀山火海、赴汤就烹也是绝不旋踵。为了保家卫国更是喝出了‘赳赳老秦,共赴国难’之声!其八曰蹂躏民生,这更是颠倒黑白,胡搅蛮缠。说我大秦蹂躏民生,你魏、齐、韩、燕、赵、楚,哪国又不曾蹂躏民生?尔等国内便没有王族?庶民?奴隶?尔等国内王族便不蓄奴隶,不欺庶民?其九曰崇武贬文。我秦国若不是崇武,何以从戎狄手中夺回陇西,我秦国若不是崇武,今日你六国大军压境。只怕我秦国上下便只能束手就擒,任由你等煎炸烹
国灭种了!其十曰不开风化,若我秦人不开风化。日我无敌便不会浪费口舌与尔等辩驳,不但辩得头头是道,还辩得尔等点头连连……看。还在点头!”
吴狄一口气说道此处,恰好这齐国太子和赵侯甚至庞涓都在齐齐点头,当即指着三人向身旁众人笑道。引来众人一阵高声哄笑。
吴狄这番辩驳。虽然不能作为奇文而流芳千古。但于此时此地此情此景却是恰到好处,虽然辩驳之中有多处是偷换概念和顾左右而言它。但却在思维模式上做了隐性的引导,让人听起来却是觉得句句有理,丝丝入扣,当真是一篇难得地好文章。
“彩!”被人耻笑地齐太子却是不以为意,双手比起大母哥向吴狄笑道:“公子狄做的好文章,今日听来果真是字字珠玑……”说道之时却是拿眼看了看这十大恶地始作俑者庞涓,续言道:“以十大恶檄天下鄙秦,听了公子狄一席话后,不成想却是反倒让天下人以十大恶鄙我六国,田因齐惭愧!他日我定然将公子狄驳斥十大恶之檄文,传遍天下,由天下人公议之!”
“嬴无敌暂且谢过!”见齐国太子如此的知书达理,吴狄也是客气。不过事已至此,吴狄却是不想就此罢事,进而言道:“正所谓:来而不往非礼也!今日六国会盟,欲合谋灭我秦国,整出这贻笑大方的十大恶来,我秦国若不礼尚往来,岂不是与列位等同。今日无敌便送六国一副对子,略表心意!”
“这对子是为何物?”赵侯却是抢先问道。
“嗯!这对子便是对联……”吴狄脑中一想,却是想起对联最早却是出现在西晋,也就是三国之后的西晋时代,此时自然没有,当下灵机一动这便解释道:“所谓对联,也叫联,是用来挂在门上地文章。”
一提到文章,齐太子来劲了,当下拱手道:“哦!愿闻公子狄文章!”
当下吴狄也不客气,这便说道:“联者,分为上联、下联和横批。上联贴在出门左首门,下联为右首,而横批者是贴在门楣之上!今日吴狄要赠给各位的对联,各位且听好了:上联是,一二三四五六七!”吴狄说道此处,用手指着庞涓、魏王、齐太子、韩侯、燕侯、楚王、赵侯挨个点了过去。
众人听着一呆,齐太子一怔出言道:“嗯!那么下联呢?”
吴狄笑道:“下联是:孝、、忠、信、礼、义、廉!”
当下众人听着愕然,却是不解其意,齐太子用牙板记下之后,却是呆呆研读道:“上联一二三四五六七,下联孝忠信礼义廉!这是何意?”
而大哥嬴虔也是不明,却是无意间捧哏道:“三弟,你说的这对联有何用处,大哥怎么听不明白,不是还有横批么?横批是个啥?”
当下吴狄笑道:“呵呵!大哥莫急!三弟这便说出横批,一说横批你便明白这对联到底有何用意了!”然后又向六国诸侯和庞涓望去,只见六国诸侯都是一脸呆相不解其意,唯独庞涓却是一脸难看,不知庞涓是不是已经猜了出来,当下吴狄便道:“这上联忘了八,下联无了耻,所以这横批便是:忘八无耻!”
“彩!”秦军将领听了便是齐齐高喝了一声彩!虽然众人此时还不知道忘八谐音王八,也是骂人地意思(那时还没王八蛋这句国骂!),但后面这“无耻”却是直指问题核心!
而六国诸侯听了,各人反应却是不一:魏王怒目横眉、燕侯咬牙切齿、赵侯苦笑不语、韩侯不语苦笑、楚王面露懵懂,而齐国太子却是羞愧地面色大红,当下竟然以袖掩面而走,跳下魏王地王车,直奔齐国车打马便走。
魏王一看急了,当下喝骂道:“好你个公子狄,好利的一张口!会盟以了,这便开战,咱们战场上见个真章,看看到底是你公子狄地舌利,还是我魏武卒的刀刃更利!”当下魏王也是愤而扇袖而走,钻入车门进入王车内里。
魏王走后,赵侯却是向吴狄一拱手道:“公子狄好风采,今日骂跑了齐国太子,当名震天下。今日一战,愿你我有幸,待日后有缘相见!”
吴狄也是拱手道:“青山不改!绿水长流!赵侯,后会有期!”
赵侯入车之后,韩燕两国的国君也随即苦笑入车,只留楚王一人站在车上发愣。庞涓看的无奈,正要提醒,楚王却是动了,满脸幸喜地拍掌大笑道:“哎!我想明白了,这‘孝忠信礼义廉耻’是为做人八端,上联少八,下联少耻,果然正是‘忘八无耻’!公子狄,你这对子好,回去之后我必定叫人制成匾额,挂在门上!”
吴狄一下就囧了,敢情这楚王还是个缺心眼儿!
谁知楚王却是继续道:“之前公子狄骂得好,昔日吴起为我楚国变法,方才有我楚国今日之强。可我楚人不知发奋,人人纨绔,本王定要以此联激励我楚人,使我楚国人人知耻!嗯!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国君既是君父,也是庶民百姓效师之的,当需常以此句自勉之……”楚王摇头晃脑,说着说着却也是钻入车中,但他这番言语却是把吴狄从“大囧”的境界里一下给送入了“大汗”的境地!
想不到,六国诸侯之中,最为睿智者竟然是这看起来稍显迟钝地楚王!
而楚王的这番话,也是听得秦君渠梁暗自点头不语,面上露出了一副若有所思的表情来。
待五位诸侯入车,站在车辕上地庞涓却是拱手笑道:“多谢公子狄赠此对联,此战若是老夫有幸凯旋,归去之后定然也会将此对联挂在门之上!”
当下这战前会盟便是结束,双方各归各营,准备开战!   
  【第073章】 英雄战车 
少梁山地之上风轻云厚,骄阳虽不似火,却也会时常从厚厚的云层后面露出脸来毫不吝啬的抛洒热量和刺眼眼光。
只见战场中线东侧的六国联军方面,虽然二十万大军的阵型并未改动,但可以清楚的看见代表了齐国的大旗车已然离开了战场。这是因为齐国太子在听了吴狄的那副对子之后,被羞辱得无地自容、没有脸面继续留在战场上丢人现眼。
原本这齐国和秦国就并不接壤,也没有世仇,此次六国联合灭秦,齐国更多是抱着凑份子捞好处的想法来的。据说在魏国逢泽六国会盟之时,齐国就表示对秦国的国土没有需求,只是让其余五国承诺,齐国吞灭周边小国时五国不得插手。这根本就是空头支票的承诺五国自然乐意为之,眼下齐太子被骂得泪奔而走,只要不把军队也撤走五国诸侯也懒得理他惺惺作态。
午时初刻,庞涓军令一下,联军阵营当中这便车马的开出了一千乘战车来。
自从黄帝造出了指南车,中华民族的先民们将车这个工具用在日常生产生活中的时间和数量绝对没有用在战争中的时间和数量多。夏代时,先民就已开始使用战车进行小规模车战,经商代﹑西周以迄春秋至战国初,战车一直是这时期军队的主要作战装备,驾乘战车作战是中华民族在这个辉煌地战国时代、大争之世的一个鲜明特徵。
对战车这种牛屄的大规模杀伤性战具吴狄也是颇有研究。在闷头制造提石砲的同时,吴狄也专门针对秦国战车作出了改良。
战车的基本作战单位是以乘来计算!
乘是以战车为中心配以一定数量的甲士和步卒,再加上相应的后勤车辆与徒役民夫编组而成。所以乘是车﹑卒组合的基本单元,也是当时军队的基本编制单位。西周时车战分攻守两种,攻车直接对敌作战,守车用于屯守及载运辎重,一般所称地战车即指攻车,又称兵车。西周的战车主要为四马两轮,全木质结构。重要部位一般还饰以青铜车器,西周和春秋时期战车的形制大体上没有改变,四马两轮式战车是战国历史上最后的定型用车。
古时车战,多为每车载甲士三名。按左﹑中﹑右排列。左方甲士持弓主射,是一车之长,称“车左”,又名“甲首”;右方甲士执戈、矛、、戟。主击刺,并有为战车排除障碍之责,称“车右”,又名“参乘”;居中地是驾驭战车的御者。车上一般还多备有若干的格斗兵器,如戈﹑﹑戟﹑酋矛﹑夷矛等,插放在战车舆侧。供甲士在作战中使用。
另外。每乘战车还有与之配套隶属的步卒作为辅助作战力量。据吴狄所知,春秋以前为二十五人编制。其中包含七名车下甲士和十五名无甲或轻甲地步卒(其时甲冑多为皮制!),连同三名车上甲士,共计二十五人,为一步兵“两”,配合战车作战。而到了战国初,由于社会生产力的进步提高,正规军一般多能着甲,并且也开始大规模的使用铁制兵器,且车战也开始渐渐被灵活性更高的骑兵所取代,为了克制骑兵,步兵地甲冑和战斗方式也相应的进行了改变,因此将着甲的正规军全部剥离了战车地步兵“两”编制,将其归入了步卒地行列:无车战时,以步兵地身份战斗;有车战时,便安排步兵临时客串。
因此,眼下各国的战车编制,基本上都是从原先地二十五人一乘,缩减为十人、十二人或是十五人。
眼下战车配备兵员最多的还是齐国,十五人一乘的编制中御手三人,射手两人兼任正副甲首,专职肉搏的甲士五人,以及负责保养维护战车的车匠、车役五人。战车作战时虽然还是御手、射手和肉搏甲士三人组合出战,但大多数时间一战下来,战车的损坏率和报废率并不高。很多时候有可能上午一战,战车去战场上打个转回来,车子没事,车上的人却是挂了,这便需要熟悉车战的后备兵员补充,以备下午再战。
当然,车匠、车役不算在正规军的队列当中,因为他们不需要上战场,在行政级别上与民夫徭役等同。
魏楚两国战车编制用的是十二人制,比例是御二、射二、甲三,车役五人。秦国的战车由于少用,因此采用的是十人编制,却是御三、射三、甲四的比率,匠人杂役独立成营,兼职运送粮草,客串伙夫!
眼下,派出战车参加六国灭秦的就只有齐魏楚三国,齐国的三千乘战车今日自然是用不上了,楚国又是客军,因此这主场首战,自然是派出了魏国的一千乘战车。
魏王好奢靡,骄奢淫逸,王车用金银、珊瑚、玳瑁、明珠装潢得华丽无比。国君若此,魏人自然举国效仿,魏军上行下效,魏国的战车看起来也是相当的豪华,不但车上的青铜装饰繁多,即便车兵的甲冑之上也点缀着铜制装饰,而且魏军战车的整根轮毂(念gu外加超出的那节被俗称为“滚刀”的长毂都是铁制的。
古代战车也被俗称为滚刀战车,其名称来源正是因为这对从车轱辘上伸出的长毂,当战车快速前进时,被铸造成四棱形的长毂高速旋转起来便如一对滚刀。一旦战车突入步兵阵型,士兵如果避闪不快,便会感觉到自己小腿、膝盖或是大腿一疼,从此以后便成为了独腿或无腿的伤残人士。
战车作战的基本战术原则是:穿插接敌,左右迂回。
战车在接敌过程中主要是车左以弓矢在运动中射击杀伤敌人。而另外一侧的甲士若有闲暇地话也可以搭把手。因此,接敌后战车必须脱离跟随的步兵与敌车机动近战。而欲与敌车机动近战,就必须先行错毂。在设计上,各国所采用的车轱辘高度都是各有不同,这便是为了防止出现敌我两车错毂时长毂对撞,引发车毁人亡的车祸事故来。彼时车战,不同于后世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双方的坦克战车喜欢对撞着玩,更没有什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