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河图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是秦二世-第27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胡亥身前放着一张标记着在大秦各个郡县中建造的学馆的数量和位置。

郡学,除新设的平夷、内蒙、黑龙江、辽宁四郡外,其余基本上所有的郡治都有一所,这就是四十六所,然后还加上为了保证各县百姓的子弟能够有进入学馆学习。

大秦除新设四郡还有四十六个郡,下辖统计三百一十三个大大小小的县治,去除四十六个郡治城池,还有二百六十七个大大小小的县城。

原本的治粟内史府和上计府统计计划在这二百六十七个大大小小的县城中建造多达一百五十六所县学馆。毕竟南海、辽东、辽西等只有两三个下辖县治的郡,大秦还有不少。

这样的郡,一所郡学显然已经足够维持一郡少则一县多则两三县之地的百姓家中的孩童们使用了。

当然,郡学和县学不是上下级的关系,就有点类似后世小学和初中的关系,上过小学之后就可以直接上初中。那些只有一所郡学的郡,只是将小学和初中放到一块来罢了。

户部第一次人口普查的结果已经出来了。大秦如今有不分男女老幼的人丁三千零六十五万五千六百六十九人。这个数字,远远超过胡亥的预料之外。

不过马上胡亥就想明白了状况,应该是因为自己快速的平定六国遗族的叛乱,然后加上东胡部族归附之后也一并归入大秦户籍之中登记造册,所以大秦的实际人口反而较之始皇帝在世的时候还略有增长。

三千余万人丁,较之后世华夏要少了太多了。在教育上,大秦如今的压力要少很多。不过,如今大秦如皇家学院、岐山学院这样的高等学府仅仅只有两所。

其中大秦皇家学院经过扩建,到如今已经可以容纳两万学子同时求学,岐山学院因为胡亥的要求,在建造之初就已经考虑了这个问题,所以它能容纳的学子更是足足有五万人。

皇家学院依然在不断的扩建中,皇家军事学院同样如此。当然,这两所尽皆由胡亥亲自任院长的学院,都必然会是大秦最为高端的学府,贵在精而不在多。

虽然可以预料的是大秦必然会有一段时间如后世华夏高考一般万人争过独木桥,但是只要给个四五年时间,想来直属于户部的高等学府必然会增加,那个时候应该会有很多人都能进入各种学院深造。

郑国和张苍原本还在想皇帝这个时候召见有什么事,此刻听到胡亥问话,无不心中一颤。互相对视一眼后,郑国躬身道:“回陛下,各郡学馆七日内能够完工,只是县学……”

“嗯?县学如何?”胡亥抬起头,皱皱眉接口道。

“回陛下,各处县学都要用最好的木材最好的砖石,还要供应学子们最好的吃食,所以工部和尚坊工匠实在是有些力不从心!”

郑国没有辩解,实事求是的道。

确实,胡亥要求工部严格挑选石材更要选好位置,便于供应各个学馆里学子的吃食,实在是让郑国和田仁、张苍几人有些头疼。

皇帝将阿房宫都停了,为什么对这件事却是丝毫不顾忌需要花费的人力和物力呢?实在让郑国和张苍等人弄不明白。

胡亥听出郑国话语中的不解。

“偌大的大秦,想要万世长存,想要进步,学馆必不可少。因为学馆能够教给秦人学识,能够开启民智,能够修养德行,能够教人明辨是非,能够教人人忠君爱国。

所以朕才对学馆之事丝毫不在意花费钱粮,因为只有如此秦人才会信仰我大秦。朕建立皇家学院,设立各个分院,不想让所有人都想着升官发财,朕杀掉数万犯官血亲,同样也想告诉所有人,想要做官可以,但是做官就要做好官,做贪官污吏,就要做好被朕诛族的准备。

朕不想让我大秦乃至后世任何朝代的百姓,都将升官发财当作这一生的追求。阿房宫,朕还会建成,因为那不仅是父皇的心愿,同样也是我大秦我华夏一族的宝贵财富,朕要将他永远保存下来。

除阿房宫外,如无必要朕不会再修任何行宫,我大秦所有的府衙也禁止大兴土木。学馆可以用最好的,因为年轻人是大秦的未来,他们的信仰关乎我大秦千秋万代;但是府衙,不是。”

没有信仰的民族是可悲的。信仰缺失的民族同样是可怜的。后世的华夏一族历经数千年的磨难,信仰的缺失、心灵的饥渴已经到了空前的地步。

在后世华夏的任何地方,你能看到的最好、最大、最宏伟的建筑绝大多数或者说永远都是政府大楼、银行,因为那里存放着后世华夏一族已经变得扭曲的信仰,权力、金钱以及虚弱的傲慢。

让改变,从大秦开始吧。

 第七十二章 事出有因

一个民族该有什么样的信仰,这不是胡亥能够决定的。他唯一能做的就是尽量摒除一些在前世影响了国人数千年的东西。

同样,一个民族信仰的形成,需要数代数十代的人努力。这就如欧洲的教会,耶稣也只是在他死去数百年之后才真正的成为欧洲人的信仰。

博爱、平等、自由,这是耶稣留给欧洲人的信仰。

自己如今所处的地位相较于比自己还要晚出现一段时间的耶稣来说,要高上不知道多少。那么自己能够给炎黄一族留下什么样的信仰呢?

胡亥不知道。努力就好吧。

“各郡县学馆务必要在正月十八之前完工。朕不想再听到任何托词。你们,退下吧。”

胡亥已经不想再在学馆的事情上多说什么,即便现在他说了,想来郑国和张苍也是无法理解的。

“臣等告退!”

偌大的皇帝书房逐渐安静。

灯光摇曳中,胡亥在大秦地图上游离的视线最终凝聚。

那是正对着朝鲜半岛、孤悬在海外的一个长条形状小岛。

有些事,胡亥已经有些等不急了。

……大秦咸阳,太史令府。

从阴阳一派正式进入大秦皇家学院成为天文院的第一批学生之后,身为天文院院丞以及钦天监正三品太史令的邹宏就被胡亥在咸阳城南赐下府邸。

阴阳一派从邹宏这一代起,算是正式摆脱了流浪的生涯,有了官身。可以预料的是只要阴阳一派不犯抄家灭族的大罪,钦天监太史令一职将不会如其余官职一般风水轮流转,而会一直为阴阳一派坐庄。

皇帝有了子嗣而且还是儿子的消息,大秦朝野上下已经尽皆传遍。只等选定一个良辰吉日就将正式的诏告天下,确定这婴儿大皇子的身份。

当然,以大秦立贤不立长的规矩,就算德妃的儿子有了大皇子的身份,也不一定就会是大秦的三世皇帝。而如今的皇帝陛下,说正值盛年已经有点言过其实了,毕竟皇帝不过才二十一岁而已。

可以预料的是,只要皇帝不出意外,至少在今后的数十年内,大秦只能而且也只会被如今的二世皇帝所掌控。没有任何人能够挑战二世皇帝胡亥的权威。

所以,现在谈论太子乃至三世皇帝的人选,实在是找shi。

年刚过,这两天邹宏很忙。大秦第一位皇子诞下,钦天监终于有事情可以做了,皇子满月、观礼、诏告天下,这些事情都需要他这位太史令来做。

刚刚走出太史令府大门,邹宏就碰到了刚刚外出归来的宝贝女儿邹嫣月。

“嫣月!”

眼见邹嫣月想缩进马车中,不见自己,邹宏眉头一挑叫道。

“父亲大人!”

刚刚缩进马车中,以为父亲没有看到自己的邹嫣月,嘟着小嘴掀开车帘,娇声应道。

邹宏回头看看跟随在自己身后的随从。随从识趣的尽皆走远退到一边等候。

“你是不是又到咸阳宫了?”邹宏走进邹嫣月压低声音道。

“嗯!”邹嫣月小脚踢着光洁的青石板地面,心不在焉的应道。

“又被御林军挡了?”

“嗯!”

“唉,陛下日理万机哪有时间来理会你这样一个小女子。更何况,陛下如果是任何人想见就能见到的,那咸阳宫还不成了菜市口一般的存在?”

邹宏微叹一声,低声道。

“我知道了父亲!”

“你是不是对陛下有意?”邹宏从邹嫣月心不在焉的口气中就知道,自己刚刚说的话又的无用功。这几天,邹嫣月每天都去咸阳宫求见皇帝邹宏很清楚,所以直接开口道。

“父亲……”

原本一直心不在焉的邹嫣月听到邹宏的话顿时羞的俏脸通红,跺脚娇嗔道。

看到女儿此刻的样子,原本还有些拿不准的邹宏心中瞬间确定了。自己的女儿确实对那个已经矗立上神坛、俯瞰众生的年轻皇帝有意了。

哪个少女不怀春?哪个少女不多情?

当年的皇帝陛下年轻而且英俊,手握无上权柄,重重神话加身,更被冠以圣天子之名,一声令下无数披坚执锐的勇士为之冲锋陷阵。

相貌,权力,金钱,神秘!

一个有魅力的男人该有的如今的皇帝陛下都有,而且远远超出,试问,天下还有哪样的女子能够抵挡这样一个男人?

扪心自问,邹宏知道如果自己也是女子,怕是也会被当今的皇帝陛下芳心暗许。

可是,邹宏很清楚当今的皇帝陛下身上不仅有着常人难以企及的魔力,更有着远超常人的危险。

他不知道胡亥是否同样对自己的女儿也有意,但是邹宏对自己的女儿容貌还是极为有信心的。至少不会逊色于如今皇帝后宫的五位贵妃。

但是,邹宏有一点却是极为肯定,那就是皇帝对女色并不是极为热衷,从跟随在皇帝身边的两个容颜绝美的同胞姐妹花如今还是处子之身就可以知道。

同这样一对极品双胞姐妹花朝夕相处,邹宏自问自己也不可能如皇帝一般把持到现在。也就是说就算当今皇帝真的对女儿有过动心,也是那么一丝。

邹宏觉得自己有必要给自己的女儿讲清楚各中厉害。

邹嫣月能够入宫这对阴阳一派的好处不言而喻。阴阳一派的那些长老们同样也经常劝说邹宏让邹嫣月多多在皇帝面前露脸。

邹宏不置可否。不是他不想,而是他在犹豫。

“女儿,陛下确乃良配,更重要的是陛下如今不过弱冠之龄,假以时日必将超越始皇帝陛下。族中长老也一直在劝为父寻得机会送入宫中,然为父却一直未曾答应,你可知为何?”

“父亲……”

“事到如今,女儿你倒害羞起来了!美女配英雄本乃天作之合,更遑论当今陛下实乃人中龙凤。”邹宏摸着颌下的花白胡须,自顾自的道。

“当初同诸子各派咸阳小聚之后,为父下定决心让我阴阳一派退隐山林,就此避世不出。可是你可知为何一年前为父会让你和你兄长两人来这咸阳求见陛下?并不惜寿元为陛下占得一卜、还将我阴阳一派珍藏数百年的轩辕神剑呈送给陛下?”

 第七十三章 元宵节

大秦历五十三年正月十五,这也是胡亥登基为帝的第三年。

从正月十四晚上开始,纷纷扬扬的雪花就开始从苍穹上飘落,不过一个时辰原本细小稀疏的雪花就变成密密麻麻的一片片鹅毛般大小的雪花从天下落下,不过几柱香的时间整个关中包括关外的山东等地已经尽皆被厚厚一层洁白大雪所覆盖,银装素裹,如梦似幻。

偏偏鹅毛大雪似从九天之上倾覆而下,片刻不停,拼尽全力洒落人间。

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雪让大秦历史上第一个元宵节变得格外不同。

从胡亥登基以来,自祭天求雨成功之后,似乎连老天爷都同原先不一样,开始格外的眷顾大秦,眷顾迫切想要过上安宁生活的数千万大秦黎民。

两年的时间,除五十一年那场大旱过后,无论是关中还是关外山东、山西、江南、江北乃至南越数郡,都是风调雨顺,没有涝也没有旱。

奔流不息的黄河和长江,也在这两年变得格外温顺,即便到了汛期也没有发生大规模的决口之事。除了五十二年夏天三天的暴雨,让长江和黄河几处险滩有些决口的趋势外,再没有一处简陋的堤坝发生险情。

好在胡亥早有准备,被俘的三十万项梁降兵,在修筑完善陈郡、砀郡、泗水、东郡这四郡因为项梁大军毁坏的道路之后,二十万人分别赶赴黄河和长江两条大河仅有的几处险滩防洪堵堤。所以在大雨初来的时候,几处险滩附近已经准备了大量的沙袋和砖石以供不时之需。

胡亥最担心的就是一旦降下大雨之后,没有任何堤坝设施的黄河改道和长江决口。这对正在休养生息的大秦而言,将会是一个沉重的打击。

好在天公还算作美,没有出现胡亥最为担心的事情。

楚地降兵仅剩的十万人,如今正在淮河跟随尚坊墨家工匠勘探淮河地形,加固堤坝。而连接淮河两岸的第一座桥梁,想来今年就能够动工开建。

有了治理淮河的经验再加上在淮河上搭建大桥的技术积累,想来不远的将来就算在河流量和宽度上都要远超淮河的黄河和长江等众多的大河上修筑堤坝将会容易的多,就算修筑桥梁想来也不是不可能的。

胡亥从来没有小看华夏先民们的智慧。而且他深信自己一定活着看到那一天出现。

年余的风调雨顺,再加上这一次的大雪,无不预示着大秦历五十三年至少在现在看来又将会是一个好年景。在胡亥已经连续减免天下税赋三年的前提下,百姓们的生活想来将会比五十二年更要好。

瑞雪兆丰年,这是老天赐给大秦最好的礼物。

黑色做为大秦国色,作为咸阳乃至关中所有大型建筑的主色调,同已经包裹住整个咸阳、关中的白雪银妆交相辉映,在这个雪夜显得格外的庄严和肃穆。

咸阳城,一条条的街道上一盏盏由尚坊依照胡亥画出来的样式赶制出来的无数灯笼早在正月十四晚上就已经由专人挂上了咸阳城的大街小巷。

兰池宫前的兰池岸边包括兰池内,同样也被放满了各样的灯笼,无边的落雪之下,更显得如梦似幻。

到了正月十五,天没有黑无数盏或挂在树上或挂在屋檐下的大大小小的灯笼就已经尽皆被点燃,从天而降一刻没有停歇的纷扬鹅毛大雪衬着柔和的或橘黄色、或红色的灯光,今夜的咸阳城注定将会是一个不夜城。

咸阳宫广场上,更是布满了小则巴掌大小,大则数丈乃至丈的各种模样的灯笼。

出现在咸阳城各处的所有灯笼,胡亥只是提供了最简便的样式,有了胡亥提供的思路,再加上尚坊有着无数的材料,当然最重要的是纸,剩余的灯笼都是尚坊工匠发挥自己的想像制作出来的。

在点缀咸阳宫广场的无数样式各异的灯笼中,有九盏灯笼最为显眼。其中六盏灯笼分别是龙、凤凰、朱雀、玄武、两只模样不同尽皆肋生双翅的猛虎等六种形状。

显然,这六盏灯笼都是借鉴了皇帝的五支嫡系大军白虎、青龙、朱雀、玄武以及虎贲军的标识制作出来的。

剩余三盏矗立在六盏灯笼中央的三盏尽皆高达九丈的巨大灯笼分别是玄鸟、英烈塔以及一副异常巨大的巨幅大秦地图!

玄鸟灯笼神异非常栩栩如生;高达九丈的完全用竹子和纸张制作出来的英烈塔模型上,每一层都布满了无数各式身穿铠甲却散发着迷蒙光芒的秦军兵卒模样的小人灯笼,他们是大秦的支柱。

最引人注目的应该是最中央的那副高达九丈宽达六丈的巨幅大秦地图灯笼了。每一个郡都用一种不同颜色的纸张裱糊起来,散发着别样的光芒,尤其夺目。

毫无疑问,英烈塔灯笼和地图灯笼都是胡亥弄出来的玩意了。显然,尚坊工匠们忠实的执行了胡亥的要求,而且制作出来的效果还远远超出胡亥的预期。

天不黑,无数的咸阳百姓包括从关中各郡赶来咸阳的百姓就已经出门,开始赏灯了!咸阳城无数的世家贵族、富户府中的公子小姐们,也都盛装三五成群的走出府门,与民同乐。

大秦皇家学院杂学院的学子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