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苏张纵横-第4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魏襄王看后似乎明白苏秦的意思,当下咧嘴笑道:“哈哈哈哈!公孙先生如果有大才助魏国兴盛,寡人一定会重用。不过公孙先生之才只是在人口上,寡人并未亲眼目睹。所以寡人一时之间怕是无法重用先生啊。望先生体谅啊。”“这个简单。在下正有妙计要献给大王,以夺回河西之地和报楚国大败魏军于邓城之耻。”公孙衍肃声道。“真的?”魏襄王的双眼突然睁得贼亮贼亮的。
秦国王宫,秦惠文王赢驷正在独自思考凤妃和青幻云在魏国计划失败后的紧急应对措施,突然接到侍卫送来的公孙衍的辞呈。赢驷仔细一看,只见:“大王明察:无功不居国。犀首言尽事了,耽延无益,自当另谋他国。”嬴驷看罢,不禁一阵怅然:一策不纳,便飘然辞去,犀首也未免太过自尊也。但设身处地的仔细一想,如此秉性的特立独行之士,要他无功居于高位,无异折辱其志节;强留别扭,不如顺其自然,日后也是一个长情。
然而,赢驷的心中始终是不安:“看来我秦国的霸业又要受阻了……”
;
第115章 连横失利
更新时间201189 20:13:39 字数:2268
张仪连横燕国后,便快马加鞭回到秦国,策划下一步计划。
公孙衍说服魏襄王,被魏襄王拜为护国军师。这一消息传到秦国,秦王赢驷有些坐不稳了,当即召张仪、司马错、樗里疾前来议事。
岁月如梭,此时正是仲冬,大雪飘遍咸阳城。
赢驷在东殿召见张仪、司马错、樗里疾,殿内中央架上大鼎火炉,赢驷命人摆上热酒,张仪、司马错、樗里疾三人依次入座。一碗热酒入肚,暂时驱除寒气。赢驷叹道:“近几个月来,先是我方在魏国内部的人被揪出,再来燕国毅然与我秦国断交,现在公孙衍又离秦入魏,真是诸事不利啊!”“大王不必为此忧心,这些不过是小插曲,影响不了大局的。”张仪淡笑道。
“相国已有方略?”赢驷问“是的。”张仪道:“虽然我们在魏国内部的人员暴露了,但是一样达到了沉重打击魏国的目标。燕国与我秦国断交,本就在预料之内,连横之计本来就不是一心与山东六国结盟,而是假和盟,令六国互相猜忌,进而互相争斗造成各自元气大伤。此次燕国与我秦国结盟后,不久便遭到齐军讨伐,可谓是元气大伤,同时也加深了六国之间的不信任,所以连横燕国我们已将达到目标。至于公孙衍离秦入魏,虽是意料之外,但魏国势单力薄,再加上前阵子魏国脱离合纵而遭到五国孤立,魏国在合纵中基本上没有什么信誉。公孙衍投靠魏国掀不起大风浪。所以,微臣认为,我秦国下一步仍是实施连横计划。”
“那么该到哪一国呢?”赢驷问。“赵国。”张仪轻松地道。“这恐怕有点困难吧?赵国一向都是坚决反对秦国的,而且还是合纵的公开首倡国,此去赵国,恐难成大事啊!”樗里疾道。“这一点我也想过,实在不行,就趁其不备发兵攻赵。所以请大王派五万大军驻守河套边缘,随时准备攻打。”张仪对樗里疾的话十分赞赏,随即提出自己的看法。“好。”赢驷命道:“国尉,就由你全力督办伐赵一事。”“是。”司马错抱拳道。
北方冬季,真是千里冰封万里雪飘。邯郸城更是下起鹅毛大雪。一日,赵肃侯正与赵雍在王宫西殿吃早饭,上大夫司马镇急忙赶来禀报:“国君,太子殿下,秦国发来结盟文书。”赵雍立即放下碗筷,从司马镇的手中接过文书来看,只见:“拜赵国肃候:秦赵本是华夏族,无奈利益不同而大相兵戈,今秦赵之战已有多次,双方战亡人数甚多。寡人思来想去,忽觉得战不如和。因此寡人特命相国张仪前来邯郸与赵国结为兄弟盟约,今后和平相处,永不相犯!赢驷拜,秦惠文王十一年正月。”
“雍儿,文书是什么内容?”赵肃侯一边喝酒,一边问赵雍。赵雍淡笑道:“秦王赢驷要派张仪前来与我赵国结盟。”“这可是不可马虎的大事啊!国君,我们要不要接见张仪?”司马镇恭谨地道。“雍儿的意思呢?”赵肃侯继续边喝着酒,边问赵雍。“要见。当然要见。张仪要来自取其辱,我们当然要好好准备一下接见他。”赵雍说到最后笑了,而且笑的很冷,比冬天还要冷。
张仪到达邯郸时已是三月初春,但北方仍是寒气未退。赵雍亲自率领赵国礼司队到城门下迎接张仪。两人相见都十分热情,客套了几句。之后,赵雍便请张仪上王车。张仪见到赵雍为他准备的王车的时候,心中有些怒火,因为赵雍为他准备的王车只有一匹马来拉。按照外交礼仪,外交使应坐上对方国的四匹马车,才能体现对方国的诚意与礼仪。如今赵雍只为张仪准备一匹马车,摆明是怠慢张仪。赵雍嘴角微翘,朝张仪抱拳道:“敝国简陋,望张相国不要见怪。”张仪心里清楚赵雍的用意,但为了大局,他只能先忍一忍,当下笑道:“无妨。太子殿下请。”“我们一同上车吧。”“好的。”就这样,赵雍与张仪同坐简陋的王车驶进邯郸城。
赵雍命令礼司队带领秦国使团到太子府安歇,随后有请张仪到太子府大堂内赴宴。席间,赵雍敬了张仪几杯薄酒,然后语气温和地笑道:“国君有要事暂不能接见张相国,望张相国见谅,在下再敬张相国一杯以示歉意。”“呵呵。太子殿下言重了。”张仪举杯与赵雍又共饮了一杯薄酒。到上菜的时候了,只见侍女们端着几盘青菜和一盘猪肉放在张仪面前。张仪心中又是一阵怒火,这赵雍要羞辱他又不直接点,再而三的玩弄礼仪来贬低他的身份,但为了大局,他还是决定忍一忍。
这时赵雍又笑道:“府上简陋,没有什么好菜招待张相国,望张相国不要见怪。”“无妨。”张仪微笑着喝了一杯薄酒。“对了,在下今日偶得一件宝贝,要与张相国共同欣赏。”赵雍抱拳道。“好。”张仪抱拳回敬。“来人,将宝玉拿上来给张相国欣赏。”赵雍一声命令,一个侍女便端着一块手掌大的碧玉呈到张仪面前。“这块宝玉名为和氏璧,据说来源于楚国,在下不久前才从古玩店得到的。张相国觉得如何?”赵雍淡笑道,可谓是笑里藏刀。
赵雍以前就听说过张仪曾因和氏璧被偷一案而蒙冤逃离楚国,现在他将和氏璧呈到张仪的面前,摆明是要给张仪难堪。张仪见到和氏璧,恨不得立即将和氏璧砸碎,当初要不是因为和氏璧被偷,他又怎么会蒙冤逃离楚国,又怎么会离开那个心爱之人。张仪的心中更是怒火中烧,不过一想到大局,他还是要忍,当下又笑道:“果然是好玉。”“呵呵。”赵雍淡笑着示意侍女将和氏璧拿走。张仪随即敬赵雍一杯酒,然后敬道:“不知太子殿下如何看待秦赵结盟一事?”
赵雍轻抿一口酒,忽然扔掉酒杯,沉声道:“我想起来了!”“想起什么?”张仪笑着问。赵雍淡笑道:“国君之所以不见张相国,是因为不想与秦国结盟,他还吩咐我,酒宴过后,便要请张相国和其他秦国使团人员离开赵国。”“啪!”张仪拍案大怒道:“你们分明是羞辱于我!”听到赵雍这么说,张仪再也忍不住心中的愤怒。“不错。”赵雍冷声道:“现在天色刚暗,你们现在走还不摸黑。”张仪起身踢开酒桌,而后朝门口走去,并冷声道:“太子殿下,未来战场上见。”
“好。我等你。”赵雍悠哉地端起一杯慢饮。看来秦赵之战在所难免了……
;
第116章 犀首动员三晋
更新时间2011810 13:01:26 字数:2134
冬去春来,四月回暖。小草发芽,枝叶嫩绿,花儿含苞待放,正是春色渐浓。魏国大梁城上大夫府中,惠施正在请公孙衍喝酒。酒桌上摆了五坛美酒,桌旁惠施与公孙衍面对面而坐。享受着温暖的阳光,公孙衍狂饮了十几杯美酒,直让一旁的惠施看呆了眼。公孙衍喝罢,惠施不禁鼓掌赞道:“贤弟好酒量!愚兄自愧不如啊。”“惠兄过誉了。”公孙衍爽朗笑道。此时惠施将近五十岁,而公孙衍刚过四十,公孙衍称惠施为兄长正得惠施的欢喜。
惠施微微一笑,问道:“贤弟可听说近来秦赵之事?”“捅穿了天的事,在下怎能不知?”公孙衍自斟自饮了一杯美酒,语气淡然地说道。“依贤弟之见,秦赵之战结果如何?”惠施自斟了一杯酒,挺认真地问。
“难分战果啊。”公孙衍淡淡一笑。“为何?”惠施问。“因为该到我们出场了。”公孙衍的语气十分坚决。
快马加鞭,疾驰王宫。公孙衍到了王宫,便轻松潇洒地走进去。此时魏襄王在凤仪阁,听内侍总管说护国军师有要事求见,便立刻传召。
片刻之间,公孙衍便大步向前,朝魏襄王深深一躬:“参见大王。”“军师找寡人有何事?”魏襄王一边看着奏章,一边饶有兴致地问。“特为收复河西之事。”公孙衍朗声道。“哦?”魏襄王微喜,问道:“军师的意思是时机已到?”“正是。”公孙衍爽朗一笑,豪气地道。
“军师有何妙计?”魏襄王放下奏章,认真地问。“光靠魏军自然不是秦军的对手,所以微臣要到赵国邯郸和韩国新郑去说服赵肃侯和韩宣王联手抗秦。”公孙衍大手一摆,正声道。“赵国哪方面寡人不担心,但是韩国……”魏襄王担心韩国会记恨自己先前发兵与秦军攻占宜阳一事。
“大王不必为此担忧。”公孙衍拱手道:“微臣可为大王奔走斡旋,必可联合赵韩两国大军共同伐秦。”“好。”魏襄王拍案叫好:“就依你计!”
俗话说先易后难,而公孙衍偏要先难后易。公孙衍身怀魏襄王的诏命王书,带着几名护卫策马扬鞭出了大梁便一路南下,向韩都新郑而去。“大人,赵国对魏国的意见没有韩国大,我们为何不先去赵国?”一名护卫在公孙衍旁边骑着马问。公孙衍爽朗一笑,豪气地道:“要是能说服韩国,还用担心说不服赵国吗?”“哦。我明白了。”护卫豁然大悟。
一到新郑驿馆,公孙衍便向管事递上魏王文书,管事又经过一番功夫,传到了韩宣王手上,韩宣王打开布帛文书,只见:“拜韩国宣王:韩魏本为晋宗,虽有不合,仍可为兄弟。昔日寡人误中秦国奸计,发兵宜阳,现在想来,十分对不住韩国。寡人在此特再向大王道歉,望得大王原谅。所谓冰消融,前嫌释。为表寡人诚意,愿派大军助韩国夺回失地,望大王能体谅寡人一片苦心。再拜首。魏襄王,四年四月。”韩宣王见文书中魏襄王言辞恳切,心中对魏国的怒火稍减,当下传令两日后朝会上接见公孙衍。
公孙衍接到韩韩王召见的消息,便很快做好准备,等待韩宣王的召见。两日后的朝会上,公孙衍潇洒大步,任由清风拂动衣襟和长发,顷刻之间,公孙衍已到达会朝殿门前。韩宣王传召,公孙衍继续大步进殿。公孙衍一进殿,众人眼前顿时一亮!此人进殿来四面一扫,人人都领略了那双炯炯生光的眼睛。只见他快步上前,深深一躬:“魏国军师参见大王。”“免礼。”韩宣王淡淡笑道:“先生前来,所为何事?”公孙衍见韩宣王明知故问,当即拱手朗声道:“伐秦!”
“伐秦?”韩宣王问:“秦军厉害,韩军怎是秦军的对手?”“一国军队不行,可以三国军队联合。”公孙衍微微一笑,说的很轻松自然。“先生的意思是?”韩宣王问。“三晋联合,共伐暴秦。”公孙衍正声道。“六国联军尚被秦军打退,三晋大军可是秦军对手?”韩宣王提出疑问。“当然。请容许在下讲一件事情。”公孙衍抱拳敬道。“请说。”韩宣王摆手恭请。
公孙衍拱手一敬,朗声道:“赵魏韩三国的前身本是晋国。昔日晋国之强,天下共知。尤其是晋文公励精图治,更加强盛晋国,于是便有后来的城濮之战的胜利,进而称霸中原。晋国之强,直令西方秦国翘首仰望。当时虽有西霸秦穆公,亦是敢想而不敢动。晋国的强大,令秦国一百年来始终踏不出函谷关半步。如此事实在眼前,大王难道不明白一个道理吗?”
“什么道理?”韩宣王还真是不明白公孙衍的意思。“当时晋国所以强大,在于晋国人民团结一致,互相信任。”公孙衍道。“这与三晋联合伐秦有什么关系?”韩宣王问。“大有关系。三晋本为同宗,互相信任度自然远胜六国联军,若能合在一处,必为精锐之师,伐秦自然不是什么大问题。”公孙衍豪气地道。
“嗯。说的有理啊。”韩宣王点点头,道:“先生言之甚是。不过伐秦对韩国有什么好处?”“敢问韩国西面是什么地区?”面对韩宣王的提问,公孙衍正声反问。“乃秦国的商於之地。”韩宣王道。
公孙衍微微一笑,道:“大王可派五万大军进攻商於,商於的几千秦军必定受不住,而今秦赵恶战,秦军主力在河套边缘。远水救不了近火。商於附近宜阳郡的秦国守军必会援助商於。等宜阳的秦军一走,韩国可出动三万大军,魏国便出动两万大军协助进攻宜阳。宜阳有失,河西的秦国守军必会调部分兵力进攻宜阳。到时候,魏国便派出十万大军直取河西,再北上与赵军会合,共歼秦军。如此连环计,必可奏效。”
“好!”韩宣王拍案同意。
公孙衍说服韩宣王,相约出兵后便一路北上,直到赵都邯郸。经过一番周折,公孙衍又说服了赵肃侯,命令赵军极力拖住秦军主力,配合韩魏联军西进秦国。
三晋对秦,公孙衍意气风发,却不知战局会有何变数……
;
第117章 合三晋伐秦
更新时间2011810 13:01:53 字数:2129
公孙衍说服了赵魏韩三国君王,相约依计出兵,相互配合。
这第一战便是赵军主力在河套边缘与秦军主力的一次恶战。
秦赵两军本在益阳郡对峙,但公孙衍说服赵肃侯后,便下令主动出击。此次赵军以太子赵雍为主,国尉肥义为辅。自从太子赵雍在六国联军伐秦之战中一举收复河套,在全军中的威信便一发不可收拾地暴增。此次秦赵之战便是赵雍一心主张的,他恨不得将秦军打得落花流水。
接到赵肃侯的王命后,赵雍心中大喜,一想到可以放开手脚大干一场,赵雍便兴奋的睡不着。于是连夜请来肥义商量战略。肥义十分敬佩赵雍的胆识,也对赵雍忠心耿耿。二人便促膝长谈,秉烛议事。
两日后的傍晚,秦军营地一如往常清静无事。这令秦军主帅司马错心中实为着急。秦军已来河套征讨一个多月,可赵军就是坚守不出,无论秦军怎么喊骂都是一样。司马错清楚,再不尽快结束战事,军中的粮草便很快见底。身为秦国第一名将的司马错绝不容许自己领兵出征却无功而返,于是召来五位副将商议趁夜强攻的计划。
另一方面,益阳城内赵雍与肥义正调集赵军主力在校场誓。赵雍站在点将台上昂首挺胸,器宇轩昂,拔出佩剑指天高呼:“将士们,今晚便是我们建功立业的最佳时机!大王有命,杀敌二十者,赏赐黄金百镒,封百户侯!”“喝!喝!”校场上的将士听到杀敌有赏,士气高涨。赵雍继续高声道:“杀敌五十者,赏赐黄金千镒,封千户侯!”“喝!喝!喝!”赵军将士的士气更加高涨。“取得秦军主帅司马错的首级者,赏赐黄金万镒,封万户侯!”“喝!喝!喝!喝!”赵雍越说越有鼓动性,赵军将士的士气高涨到顶峰。“为了国家,为了百姓,全军将士务必舍生忘死,马革裹尸!现在,出征!”
司马错在主帅营正与五位副将商议夜袭益阳郡的战略。忽然听见四周喊杀声连片响起,司马错与五位副将大惊,急忙呼叫守卫。一个守卫奔跑进帐,禀道:“主帅,赵军夜袭我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