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重生之奋斗在香江-第8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福斯特回答道:“知道boss,人们都说苏联的b-29轰炸机技术是美国给苏联的。”
凌世哲看了看他们笑了,笑道:“你们错了,美国人根本就没有给苏联b-29轰炸机技术,而是苏联自己搞出来的。”
“怎么会?我看过当年的苏联莫斯科红场的阅兵影像资料,苏联的b-29轰炸机跟美国的简直是一模一样。不是美国给的技术,苏联的b-29轰炸机也就是图-6轰炸机怎么会跟美国的一模一样?”葛洛夫回答道,他对凌世哲显然是不相信,可是又想以凌世哲的身份显然不会胡说八道,这里面肯定有大家不知道的秘闻,那这个秘闻是什么呢?
这个还真有秘闻,当年在二战末期,美国的b-29战略轰炸机装备部队后,以其庞大的载弹量(超过十吨)和超远的航程,令斯大林倍感吃惊,在开罗会议时就向罗斯福提出希望能够引进b-29轰炸机的技术,同时提出这个要求的还有英国的丘吉尔,但是罗斯福不想把b-29轰炸机这个对美国来说至关重要的技术交给除了美国以外的任何一方,哪怕是他的盟友英国也不成,不要说给技术了,哪怕是英国买现成的都不成。
但当时美英苏三国是反法西斯同盟,大敌当前的情况下,这么直接拒绝显然不利于同盟国直接的团结,所以罗斯福在当时采取了拖字诀,既没说同意也没说不同意,只是说需要国会通过,英国的丘吉尔听出了罗斯福的画外音,知道他不想把这项技术交出来,所以日后没有再提,再加上英国国土面积狭小,b-29轰炸机对英国来说没什么用,况且二战结束以后英国还要依靠美国的帮助来进行战后重建,便放弃了引进b-29轰炸机的打算。
可是斯大林好像没有听出罗斯福的画外音,以外只要搞得美国的国会就可以得到b-29的技术,于是回去之后就让外交部花费重金去积极游说美国的国会议员,但美国议员不傻,知道罗斯福总统不想把这项技术给苏联,再加上美国的有志之士预感到,二战结束以后美国的最大对手可能将会是苏联,所以美国始终没同意把b-29的技术给他,苏联不得不无功而返。
没有多久美国用b-29向日本的广岛和长崎各投下一颗原子弹,使得斯大林再次燃起了引进b-29战略轰炸机技术的心思,但这一次美国以苏联在欧洲的战略力量已经完全压倒了德军的军事力量为由,拒绝了向苏联提供b-29的技术,从此b-29战略轰炸机成了斯大林的一块心病。
见实在得不到b-29的技术,斯大林决定自己搞战略轰炸机,可在当时的苏联没有战略轰炸机,只有一种叫图-2的轻型战术轰炸机,战略轰炸机的苏联从来没有搞过没有丝毫的经验,斯大林的命令一下,苏联的设计师们完全不所示从,像个没头的苍蝇一样不知道从哪里开始设计,前前后后搞了十几种方案都不能让斯大林满意,于是斯大林对战略轰炸机更加渴望了。
终于有一天,美国一支战略轰炸机编队在执行对中国东北的日本关东军据点的轰炸任务时,一架b-29轰炸机被击伤,不得不迫降到苏联的远东军事机场,这架受伤的b-29的到来,为苏联的战略轰炸机自我研制之路打开了一道曙光,随后又没过多久,又有两架受伤的b-29轰炸机迫降在远东机场。
b-29轰炸机主动送上门来可把斯大林高兴坏了,自然也不会把b-29还回去,任他美国佬怎么抗议斯大林就是不还,当时苏联的国际声誉下降了好几个档次,可以说为了b-29苏联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可是斯大林并不在乎,他对朱可夫和赫鲁晓夫说道:“比起国际声誉这种虚名,战略轰炸机才是苏联的真正的利益。”
最后这三架b-29轰炸机被送到了图波列夫设计局分解,斯大林要求必须百分之百的把b-29给复制出来。
对于斯大林的这道命令让苏联许多科学家都感到不解,苏联科学家当时的想法是既然b-29轰炸机已经来到了苏联,我们只需要把它参考它就行了,没有必要把b-29给完全复制出来,我们设计自己的轰炸机才是正确的选择。
面对下面反馈回来的意见,斯大林说道:“参考?不,我不要你们去参考,我只需要你们把b-29完全的给复制出来就行,我们另外再去设计一架战略轰炸机?那是以后的事情,选择我只需要你们复制他,如果你们连复制都做不了,又如何能够设计一款新的战略轰炸机?”
就这样在斯大林的强力干预下,b-29的复制工程全面启动,这一做之下,苏联的科学家才知道斯大林的决定是无比正确,设计自己的战略轰炸机,你知道该怎么去设计吗?
当时苏联飞机设计师在设计轰炸机的时候,还是按照以前的设计战术轰炸机的思路去设计战略轰炸机,等到他们开始去复制b-29的时候,他们才发现他们以前的思路是多么的错误,战术轰炸机跟战略轰炸机根本就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慨念,按照以前那个思路去设计战略轰炸机完全是错误的,那个思路只会失败。
要设计战略轰炸机必须要严格按照正确的战略轰炸机设计思路来,那么什么才是正确的战略轰炸机设计思路?复制b-29战略轰炸机就是最好的办法,通过复制把b-29当初的研发之路重新再走一遍,只要复制成功了你自然就知道了该如何正确的去设计战略轰炸机。
复制b-29来获得正确的设计战略轰炸机的思路,是最简单也是最笨,但却是最有效的唯一途径。如果斯大林当时按照苏联科学家的思路来搞,在错误的思想下,哪怕就是给他们五十年的时间都搞不出来,那么最后的结果怎么样?成功了,只用了三年的时间就把b-29给成功复制出来了,重量只比真机曾加了百分之一,也就是只增加了有一到两吨的重量,别看这个曾加的重量不起眼,只要对航空工业有所了解的人都知道这简直就是一个奇迹。
而且苏联的b-29也就是图-6轰炸机虽然复制的是美国战略轰炸机,但它所用的发动机却是苏联自己的,这种发动机比b-29使用的发动机功率还要强大、油耗更低、性能更加卓越,所以苏联的图-6虽然比b-29更重,但却拥有更大的航程、更大的载弹量,超越了b-29。
从苏联成功复制b-29战略轰炸机的案例,我们从侧面得出了研发一种装备,正确的理论思路是多么的重要。
凌世哲刚才说的复制,完全就是按照斯大林的思路来的,斯大林已经证明了这条路它是完全正确的,不需要我们再去找另外的路,只要按照这条成功之路再走上一遍,把f-4战机、t-30发动机给复制一遍,我们自然就找到了正确的思路,何况我们现在比当初的苏联有更大的优势,美国佬给了我们的资料,要知道当初苏联只有三架b-29样机,任何的资料图纸都没有,只能靠着苏联专家自己把b-29给分解了再画出一张张的图纸来复制。
“好吧boss,就按你说得去做,把它负责出来得到他们的思想。不过boss,未来难道我们走军机发展路线吗?”艾莉森已经完全接受了凌世哲的思想,提出了另外一个问题。
凌世哲喝了口茶,说得:“这是个大问题,这个问题关系到中国飞机工业公司的未来,更加关系到安布雷拉公司喷气与推进实验室的未来,复制只是我们进入航空工业的第一步,但我不打算走军机发展路线,我们的军机没有人会去买,f-4战机主要还是给麦道公司做代工,单子都是麦道公司去拉,我们做代工,先把自己给养活在说。
复制只是第一步,复制成功掌握了现代战机的设计思想后,我们的第二部就是对现代航空电子系统的研发,这是我们的强项不能丢了,哪怕日后我们搞不出自己的新飞机,有了航空电子系统业务,我们一样能够吃饱不会饿肚子,航空发动机也是一样。
如果这两部都成功完成,那么第三部就是转型,我们把重心转到民用支线客机上来,走喷气式支线客机发展道路,喷气推进实验室专门我们的飞机公司提供合格的支线航空发动机。至于干线客机嘛暂时就算了吧,干线客机技术难度太大,我们不一定做的好,做支线难度要简单点,现在的支线客机没有喷气式的,都是螺桨支线客机,我们做出喷气支线商业客机,我相信肯定会有市场,这个市场做好了不比干线客机市场小。
而且盲目的去开发干线客机市场,那些国际航空工业巨头,必定不会放过我们,到时候我们就坐蜡了,政府不会给我们提供保护伞的,我们只能靠自己。”
这个时候凌志高插话道:“哪,军机业务呢,你费了这么大的劲得到的战机设计技术和思想难道都不要了?”
这个时候凌世哲摇了摇头,说道:“不是不要,现在说第三部该如何走还为时尚早,毕竟我们连第一步都没有迈出,我是想如果第一步和第二步都成功话,那么第三部怎么都要以民机为主我们才能够生存得下去,要知道军机市场太过于狭小了,到了那一步军机我会继续研究,但它不会在是重点。”
“研究军机,难道你还设计了新的军机方案?”凌志高话一出,所有的人全都向凌世哲看了过来。
“呵呵,我还真有,”凌世哲站了起来,走到书柜旁打开一扇门,里面露出一个加密的保险抽屉,凌世哲拿出钥匙打开抽屉从里面拿出一叠资料出来,资料不多只有几页纸而已,凌世哲把资料拿给艾莉森说道:“这是两种军机的设计草图,你找人做出一比一的模型,然后拿去申请国际设计专利,明白吗?”
艾莉森表情疑惑的从凌世哲手里接过资料,搞不清楚他的老板什么时候成了飞机设计师了,而且还设计了两款军机,这飞机可不是玩具啊,心里带着疑惑的他把资料打开看了起来。
只看了一眼,艾莉森的嘴巴张得足以吞下一个鸡蛋,看到艾莉森的表情其他人全都感到好奇,纷纷聚拢在他周围,向凌世哲的资料看去,结果一看之下都跟艾莉森一样,嘴巴全都张大得可以吞下一个鸡蛋。
。。。
第一百一十六章 苏-35()
凌世哲的两个军机设计方案是什么?不是别的其中一个正是后世大名鼎鼎的su-35双发重型战斗机,另一个就是瑞典的萨博鹰狮单发中型战斗机。
这个时候不论是su-35还是鹰狮的外形设计都还没有出现,抢先把外形设计给抢注下来,日后就算苏联搞出了su-27,我们也可以理直气壮的说是他们抄袭我们的,至于这两种战机我们能不能最终搞出来,那就完全看我们自己了,搞出来了我们就是正统,搞不出来对我们也没有丝毫的损失,反而会落得一个著名飞机设计单位的称号,半点损失都没有,得名有得利得事干嘛不做?
设计草图一共有五张,其中三张是su-35的系列效果图,一张是不带前掠鸭翼的单做空优式战机。
一张是串列双座带前鸭翼的多功能战机,它有三种型号,一个是舰载型,一个是空军型走的是f-15e的路子,这两种型号都具有对空、对海、对陆的三位一体打击能力,还有一个型号属于电子战型,走的是f-18e/f“咆哮着”的路子。
第三张是一张并列双座型号,是后世大名鼎鼎的su-34战斗战术攻击轰炸机,它的外形非常特别号称“鸭嘴兽”,在保留了su-35强大的对空作战能力的同时,还附有强大的对地战术攻击和战术轰炸能力。
su-34战机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多功能战斗机了,它对战术轰炸机赋予了全新的作战理念,在前世su-34的出现以它超大的航程和强大的作战能力,可是把北约和美国吓得够呛,被列为欧美的重点打击目标。
su-35战机的三种型号飞机的设计草图是su-27系列家族中的经典中经典,只要能够成功的做出来,中国飞机工业公司就会成为世界著名的飞机制造公司,对公司的国际声誉只有好处没有坏处,哪怕是没有不到一架订单。
凌世哲之所以选择su-35战机没有选择su-27是因为su-35的机体机构是最完善的构架,而su-27的机体构架并不完善。
是的,别看su-27又是“乔巴列夫眼镜蛇”,又是什么各种令人眼花缭乱的超机动动作特级,那都是迷惑你的,只要对su-27有所了解的人都知道,su-27战机的机体结构其实是有问题的,这跟苏联落后的机载电子有关。
当初美国的f-15和f-14重型战机相续服役,给了苏联极大的震撼,为了对抗美国的第三代新式战机,苏联军方命令苏霍伊设计局设计一种能够全面超越美国f-15以及f-14的重型战斗机——侧卫式战斗机。
su-27项目最早始于1969年秋,原型机编号为t-10,这就是著名的su-27歼击机的原型机。该机采用翼身融合技术、电传操纵系统;放宽静不稳定度设计,双垂尾,带边条的中等后掠机翼。su-27的气动布局、结构设计及部件的研究工作就进行了5年多的时间都没有最终的定型,最终定型是在苏霍伊设计局的创始人逝世五周年以后,也就是1980年才最终得以定型,前后足足花了十多年时间。
之所以花了这么久得时间才最终定型,这完全得拜苏联极其落后的半导体产业所赐。
众所周知苏联这个国家非常的奇葩,对电子管非常的迷信,不相信晶体管和集成电路技术,因为后面两个技术对核爆以后产生的强电磁辐射的防御能力低得可怜,在核爆后的强辐射的照射下晶体管和集成电路会轻易的被击穿,如果使用集成电路来作为军用电子设备,那么一旦美苏发生核大战,苏联的所有武器将会全部瘫痪,这是苏联决不能容忍的,最后苏联直到解体都坚定的站在电子管技术上。
大量采用电子管技术的机载电子设备,功率低下体积庞大又笨重,为苏霍伊设计的新型战机带来了极大困难,大家记得su-27那个极为特殊的机头吗,它的机头设计跟美国所有的飞机机头设计都不相同,别的飞机机头都是直的,跟机身保持在同一水平线,而su-27却采用的是下垂式机头,之所以那么设计主要是因为机头雷达太重,飞机机头大梁承受不住所致。
雷达轻了功率不足,功率足了重量又太重,最后没得办法,才不得不采用这种奇特的机头下垂的设计方案,但是机头老是这么下垂着也不是办法,最后苏霍伊设计局的工程师们想到一个“弓”字形的设计方案,就是把整个飞机的大梁设计成向上弯曲的弓弧形,驾驶员的后部达到弧线的最高点,机头和机身往两边下斜,然后两边在装上发动机、机翼、垂尾,就成了我们现在大家最后看到的su-27战机的样子。
这是利用空气动力学来巧妙规避缺陷的经典案例,错有错着的设计更加符合空气动力学,才成就了su-27的一代经典名机,这个时候的su-27的外形还没有最终成型,这个时候抢注下来,凌世哲不会有任何的麻烦,说不定还能促使苏霍伊设计局早日找到正确的设计思路,他们还该感谢他呢。
su-27的外形虽然经典,但他毕竟是错有错着设计思路,所以su-27整个的机体构架始终是有缺陷的,它结构跟美国的三代机比起来差得很远,一直到二十一世纪新式su-35出现,苏霍伊才彻底解决了su-27机体结构的设计缺陷问题,这也是凌世哲之所以选择su-35作为新式战机平台的原因,因为只有su-35的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