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重生之奋斗在香江-第20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看了需要说点什么了,老是沉默可不行。于是说道:“‘一国两制’看起来很好,但要实现他。却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怎么说?”曾局长显然是来了兴趣。
凌世哲道:“我听过邓老先生有关‘一国两制’的构想,但它只是一个泛泛性的慨念。它的理论依据是什么,具体的范围是什么,都没有一个明确的指示。”
见曾局长有点疑惑,凌世哲继续道:“打个比方说吧,邓老先生提出‘一国两制’,是在73年两岸有关‘和平统一谈判时提出来的。那么我要问了,这个’一国两制’是不是单指台/湾,包没包括香港和澳门?‘一国两制’有没有时间限制,如果有。那么时间是多少?‘一国两制’是不是真的一个姓社,一个姓资,会不会出现你们过后就不认账的情况?会不会出现事过境迁的可能,你们的新领导人上台后,会不会翻脸不认账?还有,你们如何维系在‘一国两制’之下,资本主义地区继续保持经济上的繁荣?”
“这……”凌世哲每一句提问,都打在‘一国两制’的关键点上,这让曾局长一句话也答不上来。
得益于后世互联网信息大潮的洗礼。凌世哲非常清楚,这个时候大陆提出的‘一国两制’慨念根本就不成熟,它是在八十年代中英香港问题谈判时,才开始走向了成熟。这套理论的真正成熟的时期是在九十年代,凌世哲通过这一连串的发问,就是想希望‘一国两制’理论能够尽早的成熟起来。
穿越到这个时代已有十多年的凌世哲。早非吴下阿蒙,如果按一般穿越者的理解。只会说‘一国两制’肯定会成功!
但是他们忘了,‘一国两制’之所以能够成功是有一个前提条件的。那就是改革开放以及对资本客观事实的承认。
想一想吧,如果中国没有改革开放,还是以前那种封闭的计划经济的那一套,大陆经济和港澳台的经济能够走向融合吗?如果继续搞以前的那一套,就算香港或台/湾被收回,任何一个大陆领导人看到一个跟大陆完全不同制度的地区,老是在自己眼皮子底下这么晃呀晃的,都会心里不舒服。
心里不舒服,肯定会搞点事出来,到那个时候,所谓的’一国两制‘还会存在吗?
所以说,邓老当时提出的‘一国两制’构想,在计划经济的大陆时期,是一个没有基础的无根浮萍,一句话,在计划经济时代,‘一国两制’根本没有成功的可能。
“那凌先生你认为,要怎么样才能实现两岸统一呢?”曾局长无法回答凌世哲提问,于是便把这个问题又给抛了回来。
“你问我,我问谁去?要知道‘一国两制’的思想是你们提出来的!‘一国两制’我看不看好有个P用,关键是你们想怎么做!”凌世哲使劲拍了拍沙发上的扶手,他被曾局长的话给气乐了,你们自己的问题都没有搞明白,居然跑来问他,没有这么滑稽好不好!
曾局长想了想,说道:”我明白你的意思了,‘一国两制’如果我们不去认真执行,或者是出尔反尔,祖国的完整统一就是一句空话!我这么理解对吗?”无错小说网不跳字。
“哼!”凌世哲的鼻子重重的哼了下,一副‘你总算明白了的表情’。
看到凌世哲这么一副表情,曾局长是哭笑不得,自己这么大岁数了,今天居然被一个小年轻给教训了。
他是心思豁达的人,也不会跟凌世哲计较什么,明白了他的真实想法,他又提出下一个问题:“凌先生认为,两岸目前存在哪些障碍呢?”
凌世哲看了看他,举起手指说道:“障碍有很多,如果这些障碍不能一一解除,统一不过是某些人的春秋大梦!”
“噢,愿闻其详。”
凌世哲道:“’一国两制‘是你们提出来的,海对岸或许不会接受呢?他们的方针是反/攻/大/陆,这是蒋总统执政的基础,是不可能变的。就算他自己想变,其他人也不能让他变。所以,两岸的统一方针不可能谈到一起。这是两岸和平统一的第一个障碍。”
曾局长开始对凌世哲感兴趣了,因为凌世哲的话里面用到了“你们”、“他们”这种指代称谓,显然他在看待此问题上,不站在任何一边,而是非常理姓地将自己抽身出来客观地评述。
“除了这第一个障碍,其他又是什么呢?”曾局长问道。
“第一点政治上的障碍,刚才我已经说了,第二点就是意识形态的障碍,海对岸信仰的是三民主义,你们信仰的马列主义,两岸若是统一之后,这两种意识又该如何调和?
“第三,两岸目前还处在军事对抗状态,如果想要和平统一,双方就不应该对抗,而是应该友好才行吧,不然哥哥跟弟弟老是这么处于仇人的状态,兄弟俩怎么可能和好呢?”
“兄弟!这个比喻好,两岸本来就是亲兄弟嘛!”曾局长哈哈大笑道。
凌世哲笑了,说道:“可是又人不是这么认为的哦。某些人肯定会认为,我们怎么可能跟’反动派‘是亲兄弟呢?又有人认为,我们怎么可能跟’共/党/分/子‘是亲兄弟呢,坚决不认同!”
曾局长笑不来了,凌世哲说得这个情况,他相信在党内这个思想肯定是存在的,而且持这个思想的人还不在少数,同时对岸也有不少人是持这种思想。
“好,好,说得好,这又是一个障碍啊!那下面又是什么呢?”曾局长现在是诚心诚意的向凌世哲讨教了,他看出来了,凌世哲能够说出这些话,说明他的心里是真的希望两岸能够和平统一,他前面提出的这几个障碍,如果没有长时间的研究,怎么会把问题看得这么透彻?
“下面一个吗?就是民间的问题了,”凌世哲喝了口茶,继续道:“你也知道,由于两岸处于对抗状态,在民间,两岸的老百姓一直都没有交流,不但是文化上没有交流,经济上的交往更是无从谈起,直到今天,台北和北京之间是一条航线都没有,一条海上商路也没有,这是和好的样子吗?”无错小说网不跳字。
说道这里,凌世哲想起了后世的“小三通”、“大三通”。
“就以香港做比较吧,由于有广交会和‘三趟列车’的存在,香港和大陆在经济上是一直都有往来,但你们跟对岸有吗?和平统一离不开民间的支持。”
“实在,很实在,这些都是两岸实实在在面临的问题,这些问题如果不能解决,和平统一的确只是一句空话。”曾局长赞道。
“和平统一的障碍目前我就看到这么多,但在实行的过程中,肯定还会遇到各种想象不到的困难,能不能闯过,就要看两边的领导人的政治智慧了。”说到这里,凌世哲又停顿了一下,接着继续道:“关键双方都有这个心思才行,光是单相思,”凌世哲摇了摇头道:“是不成的,曾局长认为呢?”
曾局长点点头,认同了凌世哲的话,接着他看了下表,起身道:“好了,打扰了这么久,耽误你这么多工作,真是不好意思。凌先生,我该告辞了。”
“请!”凌世哲端起了茶杯,表示端茶送客。(未完待续……)
第二百八十六章 嘉尚电子()
曾局长走出安布雷拉公司香港总部大楼,走了一百米远,突然转头看向身后这个来自二十一世纪充满了未来科技气息的顶级建筑和眼前这个巨大的广场,微微叹了口气。
正要回身向前走去,突然一个声音叫住了他,“曾伯伯,等一等!”
曾局长转头看去,一个四十来岁的中年正大步向他走来。
“是小林啊,这些年一直都没有你的消息,原来你是来香港了。”曾局长有点感慨的说道。
林文聪来到曾局长面前,“曾伯伯,这些年你和阿姨还好吗?”
曾局长静静地看着林文聪,过了一会说道:“有什么好不好得,还不是就这么过来了。你是想打听你父母的事吧?”
林文聪道:“这是其中之一,你到了香港,我作为主人怎么也得尽尽地主之谊,怎么也得招待下曾伯伯吧。顺便想曾伯伯打听点事。”
“也好,我也想跟你聊聊。”曾局长年轻时跟林文聪的父亲是战友,文革时两人都被打倒,现在曾局长被重新启用,林文聪想从他这里打听下父母的情况。
林文聪道:“我在半岛酒店订了个包间,我们去那里吧?”
“客随主便。”
林文聪向远处招了下手,一辆奔驰s500驶了过来,司机下车,打开后车门,林文聪扶着曾局长坐了上去,自己从另一边上了车,曾局长的秘书兼警卫员,则上了前排。坐在副驾驶的位置上。
半岛酒店,曾局长把秘书赶了出去。坐在椅子上,手里捧着茶杯。看着窗户外的维多利亚海湾。
不足过了多久,曾局长才转过头,看着对面的林文聪,感慨道:“我第一次来香港的时候,是日军进攻香港的前夜,那时还没有这家半岛酒店。几十年过去了,香港的变化真大啊!”
林文聪没有说话,不知道该如何安慰他。
房间里静了一会,曾局长又说道:“你父母都目前都已回北京了。还是住在以前的那个四合院里,你长大得那个四合院,组织上还没有给他们安排工作,原因嘛,我想你也应该明白,家里出了个逃港者,正在被接受调查。”
呜……呜……听着,听着林文聪的眼泪就流了下来,接着扑在桌子上失声痛哭。哭得是那么的凄惨,那么的悲凉。
曾局长也流下了眼泪,他也为自己的战友感到无奈。本来“四人帮”倒台之后,大家都认为日子应该开始好起来。但“两个凡是”一出,似乎一切又回到了以前,林文聪的父亲就是因为出了这么一个逃港者的儿子。虽然回到了北京,但却并不被组织信任。
可这能怪林文聪吗?当初如果他不跑。他和他的家小,都会有生命危险。跑是他当时唯一的选择。
在香港十多年,他也取得很多香港人一生都得不到的成就,可他心里却是无时无刻都在思念北方的亲人,今天终于听到父母的消息,听到父母受到他的连累,心里想被刀割一样,哇啦哇啦的血直流。
哭了良久,林文聪摸了摸眼泪,问道:“还有一件事,是我为别人打听的,白晓燕的父母怎么样了,前几年有听说他们都去世了,白晓燕不相信,托我打听一下。”
曾局长咋异的道:“怎么,晓燕也来香港了?”
“嗯,”林文聪有点抽噎的道:“比我晚来一年香港,来的时候还带着他的弟弟跟妹妹。”
“她现在在那?”
“她不在香港,在加拿大。对了前几年她结婚了,他老公是安布雷拉公司前副总裁约翰。文森。福斯特,现在是安布雷拉公司的顾问兼股东。”林文聪把白晓燕这些年的情况说了一遍。
曾局长沉默了,先是林文聪,现在又是白晓燕,怎么我们的孩子都在为国/民/党做事?而且白晓燕的老公居然还是个老外,而且还是一个退了休的美国人,年纪也就比白晓燕的父亲小一点,这让曾局长的心里是很不好受。
一个林文聪就够让疼痛的了,现在又加上一个白晓燕……曾局长无法想象,一旦这件事上面知道,还不知道要闹出多少风波。想到这里曾局长真是一头两个大。
过了良久,曾局长叹了口气,说道:“她母亲三年前过世了,父亲还在,前几天我还去看过他,身子骨还不错,能吃能喝的。”
“你父母的身体还行,只是每天夜里想儿子,想孙子。”
林文聪又哭了起来,哭完后拿出一个包,里面是一本相册,说道:“这是我这些年在香港拍的全家福,上面有我的,有孩子的。请你转交给我的他们吧,告诉二老,原谅孩子不能在他们身边尽孝了。”
曾局长把相册接了过来,说道:“好,我会转交的。你也不要太难过,知道嘛,小/平/同/志已经重新出山了,相信这种局面不用等太久就会得到改变,你们和白晓燕,相信你们各自跟自己的家人会有团聚的哪一天。”
“真的?小/平/同/志他……”
“真的,小/平/同/志几个月前,就已经出山了。”曾局长肯定道。
“太好了!”林文聪在自己的大腿上重重的拍了下,心里又燃气了希望。
“别高兴的太早,小/平/同/志虽已出山,但他的工作也是千头万绪,目前他主要负责的是教育这块,他要重新恢复高考,你们那里他暂时还顾不上,所以你要有耐心。”曾局长怕他希望越大,失望越大,所以先打个预防针,免得他等久了看不到结果,会愤世嫉俗。
“曾伯伯,我明白。放心我一定会耐心等中央的消息。”林文聪说道。
曾局长一笑,说道:“好了。你想知道的我都告诉你了,现在该说说你了。说说你在香港这些年过得怎样,回去我也好向你的父母交代。对了,还有那个白晓燕也跟我讲讲。”
“嗯。”林文聪知道,曾局长不光是想知道他跟白晓燕这些年在香港的情况,更主要的还是想从他这里侧面打听下凌世哲,于是把这些年的经历一五一十的说了出来。
——————————————————————
话分两头,曾局长走后,凌世哲来到了公司的投资部。
投资部经理郭家强指着一个光头,向凌世哲介绍道:“董事长。这位是嘉尚公司的老板,麦佳尚先生。”
看着熟悉光头,凌世哲笑了,伸出手说道:“麦老板你好。”
光头麦加双手连忙握住凌世哲的手说道:“凌先生,你好。”
待双方都坐下后,凌世哲看着在他面前有点坐立不安的麦嘉尚,又是会心一笑,心里直感叹,事实之离奇。
凡是喜欢香港电影的人。对这位光头都会不陌生,他就是香港著名的笑星,加导演、编剧、电影制作人的光头麦嘉,麦嘉尚。
麦嘉并不是从小就光头。青年时代的他,长发披肩,胡须满面。一副嬉皮士派头。
1958年移居香港,在香港崇新英文书院读完中学。
1963年全家移居纽约。就读于纽约布碌仑理工大学。专修电子工程。
如果按照正常的历史发展,麦嘉尚会在1971年放弃纽约电话工程师的工作。进修纽约大学电影系,从而踏入电影圈。
可这一世的麦嘉尚却走上了另外一条道路——做起了电脑。
安布雷拉pc个人电脑发布,并同时对外开放pc的相关技术,麦嘉尚就认为这是一个机会,一个彻底改变他命运的机会,于是他毅然放弃了在好莱坞的工作,回到了香港创办了嘉尚电子公司。
经过长时间的市场考察,麦嘉觉得自己本小利薄,pc的其他配件他做不了,于是决定先从电脑机箱入手。
他在大学学的就是电子,又在好莱坞呆过,懂美学、懂艺术,于是麦嘉把两者给结合起来,设计出了一种既美观又实用的电脑机箱。
这种电脑机箱,刚一投放市场就受到了热烈的追捧。
嘉尚电子公司出品的电脑机箱,发展到今天已经有三十多个系列,百多个品种,生产机箱不但结实耐用,还美观大方,充满了现代科技感和科幻感以及时尚感,因此在欧美市场上,很受个人电脑爱好者的欢迎,麦嘉尚也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就赚取了他人生中的第一个百万美金。
机箱成功以后,麦嘉尚并没有就此满足,开始向cpu风扇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