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河图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之我为书狂-第23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则贴子如此写道。

    所有学子只是一看,都被最后一句“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句子给震住了。(未完待续。)

第四百六十四章:民国之后无大师() 
发完贴子,黄一凡刷新了一下,果然一下子吸引了无数学子的注意。

    而这时,很意外的,黄一凡却是收到了青年杂志总编“计子平”的TT留言。

    “秋水先生,水木中文系主任刑艺有想联系你。”

    “水木?”

    黄一凡有一些奇怪。

    难道计子平知道自己现在呆在水木?

    但不可能呀。

    虽然多年合作计子平隐约知道自己的身份,但对于自己现实中自己做了些什么,计子平还是不知道的。更不用说,自己成为水木讲师了。

    “是的,水木中文系主任“刑艺”有想法请你担任他们特聘教授。”

    “噢。”

    这一说,黄一凡倒是明白了,刑艺是通过计子平这边联系自己秋水这一个笔名。

    当然,联系的其实也是自己,不过,在别人眼中,秋水是秋水,黄一凡是黄一凡。

    “如果你同意的话,我就将你的联系方式发给刑艺。”

    “行,你将我的TT号发给他。”

    虽然并没有去水木当教授的想法,一个是不愿意去,另一个是不能去。这要是一去,身份这可得大暴光的。不过,虽然不会答应,但黄一凡也想知道刑艺为什么会请自己担任教授。

    过了一会,大概计子平已经将TT号发给了刑艺,TT消息框很快就传来添加好友的声音。

    “您好,秋水先生,我是水木大学中文系主任刑艺。”

    “刑主任,您好。”

    “秋水先生太客气了,叫我小刑就好了。”

    “这个……好吧,小刑。”

    黄一凡泪流满面,如果现实当中自己喊刑艺一声小刑,那画面,那可精彩的很。

    “秋水先生,这一次找您实在是有一些冒昧,我向您道歉。”

    “小刑这么有礼貌呀。”

    黄一凡忍着笑,开玩笑的说道,这可与现实中刑艺不相符呀。

    “秋水先生谬赞。”

    “好吧,这些客套的话就别说了,小刑,听说您找我有事?”

    稍稍满足了一下自己的恶趣味,黄一凡直接进入正题。

    “是的,秋水先生,以您在中文方面的造诣,不论是诗词,还是散文,古典文学,神话文学,甚至是哲学方面,都已达到了让人高山仰止的地步。我们水木一致希望能聘请您担当我们水木中文学的教授……”

    “这个不太好吧。”

    黄一凡摇了摇头,说道,“年纪大了,走不动了。”

    “呃,敢问秋水先生高寿。”

    “90来岁吧。”

    黄一凡随便报了一个数字。

    “秋水先生果然是养身有术。”

    “所以,抱歉了,这身子骨走不动,还是算了吧。”

    “这个,这个……”

    刑艺叹了口气。

    没想到秋水先生果然年龄已至八九十岁,这般年纪,哪怕是有一肚子学问,也不好来大学里授课。不过,刑艺却并不放弃,说道:“秋水先生,不如这样,我们聘请您担当我们水木的名誉教授,这样,您即可以不来上课,也不需要来学校。”

    “就是挂个名?”

    “算是,不过,这并不是虚名,当然,秋水先生有空,倒可以做一些文章发在我们水木。”

    “这方便倒是方便,不过,刑主任,我倒是想知道,你们为什么想请我?”

    “实不相瞒,说出来有一些惭愧,小子想请您出山的原因,最先开始只是为了提高我们水木中文系的学术实力。”

    “你倒是诚实。”

    黄一凡点点头。

    最近水木中文戏一直在招兵买马,虽然黄一凡不知道为什么这家伙怎么就想到自己,但想来找自己这个秋水笔名出山,也是为了对付燕大与复大。刚才黄一凡问出,如果这家伙忽悠自己,那还真不好意思,88。黄一凡可不想拿出秋水这一个大杀器,没事给水木做贡献。

    不过,没想到,这个刑艺却是很坦白,这倒是让黄一凡稍稍有些欣赏。

    “不过,看你似乎除了想请我与燕大竞争之外,还有另外的打算?”

    “另外的打算有是有,但说出来就怕秋水先生笑话。”

    “你不说怎么知道我会笑话你?”

    “好吧,秋水先生,那我就说了。”

    整理了一下语言,刑艺说道:“不知道秋水先生有没有听过一句话,民国之后无大师。”

    “有听过。”

    黄一凡点点头。

    这句话说的是民国之时大师能人辈出,但民国之后,就再也没有大师出现了。

    很多人一直在寻问出了什么原因,但一直以来,谁人都不能做出回答。

    “我不知道秋水先生听了这句话之后是什么感想,但我只想说,这句话是错的。”

    “为什么?”

    “因为在我眼前就有一位真正的大师。”

    “少拍马屁。”

    黄一凡丢了一个炸弹过去:“刚还想说你诚实,转眼就拍起了马屁。”

    “这个,这个,秋水先生,我不是拍马屁,以您的学问,不说别的,光是一篇大学之道,就已然超过民国不少大师。当然,其实秋水先生,民国之后无大师这句话仍是让我们这一些做教育的人感到万分的内疚。虽然我知道秋水先生之才,可称之谓真正的大师,但我却知道,秋水先生并不是在我们现今的教育体系出来的。这一次请您出山,其实不是想借用您的名气给水木带来一些什么,只是希望能够在秋水先生的帮助之下,让我们水木出现一位真正的大师。”

    不得不说,刑艺这一个高帽带着黄一凡舒服极了。

    虽然黄一凡知道,这句话他喵的也是马屁。

    只是,换一种拍马屁的方式,却让人受用无穷。

    你要说为什么。

    那只能说,这拍马屁的逼格高呀。

    就像此前直接拍黄一凡可以和民国时期大师相媲美一样,现在却是逼格更上一层楼。意思说的是,黄一凡不仅仅是和民国时期一样的存在,甚至,他还可以培养出与民国时期一样的大师。

    这个马屁一出来,哪怕很是谦虚的黄一凡,也是内心抖了一抖,爽得不要不要的。

    培养大师?

    我靠,这个主意真不错。

    想了想,黄一凡敲击键盘,对刑艺发送了一则信息。

    “小刑,虽然知道你仍是在给我拍马屁,不过,你的想法也非常有挑战性。“

    谁说民国之后无大师,未来,我就给你们水木培养一个出来。

    有一些霸气测露,黄一凡自己对自己说道。(未完待续。)

第四百六五章:完全创新的诗体() 
“好一个士为知己者死,我喜欢这句。”

    “什么私剑之侠,之前还觉得宫白羽分析的很有道理。但现在一看,正如黄一凡说的一样,私剑只是表象,真正的本质只是因为士为知己者死。”

    “就是,如果不是那些公卿将这一些剑客视为知己,这一些剑客又怎能为其卖命?”

    “仁义礼智信,这是儒家五常,身为侠客,其实什么私剑不私剑,君子不君子,江湖不江湖,这一些都是根据儒家五常而来的。这么看来,宫白羽的武侠理论从格局上来看,就比黄一凡的低上了一筹。”

    “我顶黄一凡的儒家之侠理论,起码我认为儒家之侠理论体系比之私剑,君子,江湖之侠更为深刻,也更符合侠者本性。”

    “我还以为没有人能与燕大的宫白羽PK呢,哈哈哈,还是有大水木牛呀。燕大的家伙,你们看到了没,黄一凡大大只是我们燕大的一个普通讲师而已,但却可以和你们从香江请过来的宫白羽较量……”

    儒家之侠理论仅仅只是发出,很快就在水木加精并且置顶,以此抗横燕大宫白羽的武侠理论。

    只是,让黄一凡远远没想到的是。

    开始不少学子一直都在顶贴,直叹黄一凡的儒道之侠理论很是不错,可以和宫白羽的武侠理论争锋相对。只是,不知道为什么。在这一些学子不时顶贴之时,楼却突然歪了。

    “嘿,楼上的,其实我更喜欢“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这一句。”

    “哈哈,楼上的,其实我也早想说了。只是看到大家都说喜欢士为知己者死,我就觉得有一些不好意思说。毕竟,士为知己者死这一句也的确经典,看过之后亦无比的沸腾。只是,我也不知道为什么,当看到风萧萧这一句时,心里面的感觉却比士为知己者死更来得有力量。”

    “同顶楼上。我也感觉是,这首诗似乎透露出无数多的感情。即有悲情,又有雄壮。明知是赴死,但却如此的豪情万丈。这一首诗的力量,恐怕在士为知己者死之上。或者说,这一句才是真正的对于士为知己者死的最好诠释。”

    虽然一般来说学术的价值普遍在诗词之上,与此同时,学术理论的逼格也在诗词之上。这就好像古代科举考试更看重的是“策论”而不是诗词一样。哪怕你诗词作得再好,也只是诗人而已。诗人能做什么,只会吟下诗而已,对于国事没有什么帮助。

    但是,如果这一首诗是一首极为经典的诗呢?

    经典的诗,自然不能用普通的眼光来看待。

    有一些对诗歌有研究的学子,内心无比激动,第一时间发表了自己对于这一首诗歌的理解。

    【这首辞仅两句,乍一看,浅近易懂,直白如话;细细品味,却意蕴深长,正气凛凛,而且颇具艺术功力。全辞仿拟《圣诗》“兴”的手法,“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首先以西风易水起兴,进而引出勇士的壮志情怀,一气贯通,颇有气势。

    首句交待了出征的时间、地点。萧萧秋风,寒冽易水,皆自然景物,本无情感可言,而诗中主角在此寄心中之情志于眼前之景物,情满于风,意溢于水,使其带上浓郁的感情色彩。象声词“萧萧”和形容词“寒”的选用,十分独到精彩。前者诉诸听觉,后者诉诸触觉,营造出一片肃杀、愁惨、悲壮的自然氛围和社会氛围,为下句主旨的出现作好了艺术铺垫。

    末句紧承首句。点明本诗主旨。因前句蓄势充足,故此句直抒胸臆,高唱出壮士舍身取义,视死如归的豪迈而凝重的情怀。这种“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英雄之举,倘若没有非凡的勇气和胆魄,怎能做到。因此,虽然这诗仅仅只有一句唱出便嘎然而止。但这仅仅一句,却胜过百句,千句。】…水木大学中文系3年2班“安齐”。

    如果这还不够,如果有人再告诉你,这一首诗不仅仅是一首经典的诗,而且还是一首开创另一种诗体的诗呢?

    【各位,各位,难道大家没有发现这一首诗与我们现在所学过,所听过的诗有什么不同吗?】

    是的,有眼尖的学子已经发现了这一个问题。

    风萧萧这一首歌与现今的诗歌完全不一样。

    他即不像唐诗,也不是宋词,更不是元曲,同样不是属于汉朝的乐府诗。

    他有一些像现当代的自由诗,但却比现当代的自由诗更为的自由奔放,赋有韵味。

    “那么,这一首诗到底是一种什么类型的诗呢?”

    水木bbs中文版块的学子都是学中文的高材生,隐藏在里面的还有一系列的水木中文系的讲师,学者,甚至是教授。当一首诗出来之时,一众人士都是议论纷纷。只是,因为风萧萧这一首诗实在是与众不同,一众人士都没有统一的答案。

    有学者说,风萧萧这一首诗根本就不是诗,其实就像之前的那句士为知己者死一样,是一句话而已,但这样的一句话却成为了经典,表现的像诗一样。

    不过,这样的说法很快就有人反对。从风萧萧这一首诗的艺术手法上来看,前后两句都用了一个语气词“兮”字,虽然兮字现在看起来并没有什么意思。但是,也正因为加入了这两个兮字,却是让整首诗提升到了一个质的高度。从这一点来看,这显然是诗人有意为之。

    “如果是这样的话,难道这是一首新诗体?”

    这一个猜测一出,水木bbs论坛某一些人物却已然有一些颤抖起来。

    或许你以为这是一句普通的猜测。

    猜测这是一首新诗体又有什么?

    只是,谁人都知道。

    华夏上下五千年,诗体其实也就那么十几种。

    最早的是圣诗,接着的是乐府诗,随后就是唐诗。

    如果再细分的话,唐诗里面又会分五言绝句,七言律诗。

    亦或是再简单一些,将诗分为两言诗,三言诗,四言诗,五言诗,六言诗……

    至于宋词,严格来说已经不能算诗,他是词,词是根据乐配而成。也就是先有词牌名,所谓的词牌名也就是曲调名。用现在的话来讲,那就是宋词必需遵守曲调来填词,就像一首歌一样,先创作好曲,再有作词人根据曲调慢慢填词。

    所以,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很多格局几乎一模一样的词,像蝶恋花之类……说简单一些,蝶恋花是一首在古代很流行的流行歌曲。因为太过于流行了,一些文人也就根据着蝶恋花的曲词,填上了自己的歌词。于是,这就有了无数传颂的宋词。

    从古至今,能够流传至现在的诗都是属于上述诗体当中。

    但是,这一首风萧萧却是完全与上述诗体不一样。

    他即不是所谓的五言七言,也不是所谓的乐府叙事。

    他即看起来像没有格式的自由诗体,但前后两字“兮”字却又好像完美的分出了诗体的格式。

    这是一种完全创新的新诗体。

    当然,如果仅仅也只是这样,他也不能引起太多的人惊讶。

    诗歌的影响力太广了,全球不知道有多少人每天都在不断的研究诗,并且也在不断的创作出一些真正的新体诗。只是,这一些诗新体是新体了,但他们却没有一首能够流传出去的。

    不能流传出去的,哪怕你再有创新,也没有用。

    但风萧萧却不一样

    几乎看了这一句诗的,所有人都相信,这一首诗必然能够传世。

    也就是说,这将是一首传世并且能够开创一种新体诗的经典之作。

    如果是这样,那么,风萧萧这一首诗,那就不仅仅是一首诗了。

    而黄一凡这个诗人,也不再是一个普通的诗人。

    ====

    PS:补前天欠下的一章,这一章大家有没有眼前一亮的感觉。哈哈哈哈,求月票。(未完待续。)

第四百六六章:荆轲是谁?() 
一首诗。

    一句话。

    令人无比神奇的是,原来议论的沸沸扬扬的武侠理论,便在此时就此停歇。取而代之的,则是风萧萧兮……的全新诗体。

    “黄一凡,师姐我是真佩服你了。”

    林心情在TT上,激动的对黄一凡说道:“你不知道,现在有多少人在讨论你的新诗,还有你创作出来的新诗体。”

    “呃,只是胡乱写的诗而已。”

    黄一凡谦虚的说道。

    “真的是胡乱写的吗?”

    “好吧,也不算是胡乱写的。”

    风萧萧兮这样的诗句,可是前世中国最为牛叉的诗人屈原发明的诗体。后世不知道有多少诗人,是受到了屈原的影响,写下了无数灿烂辉煌的作品。甚至,唐诗宋词元曲,也是在屈原“兮体诗”的影响之下,流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