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穿越农家种田忙-第4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门口之所以这般热闹,实在是因为如今这尹川的县衙的一举一动,百姓们都非常的关注。因为从这几个月处事风格上看,尹川治下的百姓也发现了这位大老爷,和原先的周大人完全不是一样的人。
最明显的变化就是,街区上原先明面上收保护费的衙役们再也没主动要过钱,当然若是你主动给,人家也不会推让,但确实不会主动索取,再是街上原先的地痞流氓像是一夜之间不见了踪迹,这让不少贫苦人家的小摊点终于能舒口气吃挣几文钱了。
再有就是尹川各地的田亩登记丈量,李明锦乘着唐宋周的覆灭,借机收回了不少被侵吞流失的土地,也让不少因着各种原因失去田地的人家收回了土地,有了安身立命之所,光是这一条,就是的李明锦不知不觉中受到了不少人的爱戴。
再加上李明锦一上任就开始平凡冤案,判案公明,尹川不少人都称呼他为青天大老爷。总之一切都是往好的方向发展,这让原先对李明锦持观望怀疑态度的人们,渐渐对李大人一举一动开始期盼,因为他们私心里觉得这位李大人做的事情给他们带来了好处和希望。
告示一出,县城中的人们就开始争相传送,因着有徐县丞这位进士和李明秀这位秀才暂当夫子授课,有心的人开始蠢蠢欲动了。尹川现在没什么出名的书院,大多数是一些秀才夫子在家中开个私塾教学,可这哪有进士老爷的名头好听啊。
于是告示一出的第一天就有陆陆续续的人家将孩子送来,最先上门的倒是赵田两家,赵员外和田老爷将家中的几个孙子送来了,赵天田两家其实都专门请了夫子在家中教授孩子课业的,可这县学到底不一样,首先学习氛围不一样,其次今时的同窗,也是未来的人脉呐。
若是李明锦知道他们心中所想,必定要竖起大拇指赞一声:果真是商人,眼光毒辣!县学的招生规模肯定是相当大的,这些人中以后不乏佼佼者,即使不能人人都能科举中举出仕光耀门楣,但是多积累一点人脉总是没有坏处的。
当然这其中也有给县令大人卖个面子讨个好的意思,赵家出了二百两银子,田家出了五百两银子,这对于正是缺钱的李明锦来说,真真是及时雨。对于这两家的识时务和有远见,李明锦很满意,和聪明人做事就是舒坦。
考虑到信息传播需要时间,毕竟这个时代大多数的情况都是出门靠走,喊人靠吼,要想一个消息传遍县内,还是需要一个时间段的,于是李明锦决定报名时间为一个月。
招夫子的事情也在同步进行,如果学生多了,夫子不够那也不成,再有如今手中银钱充足,还需要找人修葺剩余的破旧的教室,到时候即使学生多了,县学也能容纳得下。想着还有如此多的事情需要去一步一步的去完成,李明锦觉得刚刚还有点满足的心思立马没了,路还很长啊。
第82章()
县学招收师生的事情,是这段时间尹川人挂在口头上久不停歇的话题,上到白头老翁,下到稚龄童子,都能脱出说上两句。
“娘,我进去了……”岳贵生抬头抿嘴看着才三十岁看着却像四十岁般苍老的娘亲,当日娘亲带着他去县衙告状才拿回了田产,可是回到村里之后,大家却对他们母子二人指指点点,慢慢的无意之中开始疏远他们,年幼的他不知道尚不能理解为何明明不是他们的错,为何最后别人却来指责他们。
岳江氏看着懂事的儿子,淡淡的咧嘴笑了笑,“去吧。”家中没有成年男子顶着,族人又排斥他们母子,岳江氏见村中无母子二人的容身之地,索性将田地卖了出去,在县城里边租了两间屋子,平日里就去帮人家缝补浆洗,不时再去街上摆个小摊点卖点绣品。即使挣不到钱勉强糊口,但是却比村里自在。
岳长秀还在世的时候,岳贵生也曾读过两年书,只是在岳回了家中,如今见县学收人,索性将儿子送去书院,想到大老爷都说儿子聪慧,岳江氏对于儿子去书院读书有种执念。
像岳贵生这样的贫家子有不少,这段时间都陆陆续续的从尹川各地赶到了县城来报名,这些人中大多数都是满身补丁脚上穿着草鞋背着被子行李走了好几个时辰走到了县城,看着这些带着腼腆的笑容的孩子,李明锦鼻子有些发酸,看来自己没有做错,这些人即使大部分人不能够走上仕途,但是若是有机会能给他们读点书,也许也能改变一辈子贫穷的命运。
招收学生的工作在有条不紊的进行着,招生夫子显然没有那么顺畅,有不少秀才夫子在看到县学开了之后,手上不少学子都流失了,说小点是学生走了,说大点就是饭碗被砸了,这些人对新开立的县学的抵触情绪可想而知。
也也不知道这些人是默契的无声抵抗还是怎么的,半个月下来,确实没有招到一位秀才夫子。李明锦听着下属呈上来的报告,心中纳闷。
李明秀也是对这些人端着架子的行为十分气愤和不满,当初请夫子的工作,李明锦交给了胞弟,李明秀还亲自上门去请过不少人,答复都是:学生才疏学浅,不敢担此大任,只能辜负大老爷的厚爱了。那副油盐不进的样子,让李明秀差点咬碎一口白牙。
如此几天下来之后,李明秀对着李明锦怒道:“这些人简直是不可理喻,一个个清高不可一世的样子看的人真想让人揍他们一顿……”
李明锦看着弟弟的暴躁的样子,眉头皱着安抚道:“淡定,淡定!”
“我淡定不了,哥,你没看到他们那副样子,那头都快扬到天上去了!”李明锦无奈的笑了笑,即使没有亲眼见着,也能想象出来,被砸了饭碗的人能有什么好态度。
虽然书院开出的条件也不差,一个月三两银子,年底有奖金,这在连州下面的县内书院之中一个月最多二两,是相当高的薪资了。但是比起来自营私塾还是差一点的,首先没有自主性,原先这些夫子单独授课,一切他说了算,如今统一入了县学的话,是要遵从书院的管理的,学生也是书院统一招收的,自己没有选择权,这也是他们心有不满的原因。
李明锦在招生之前就想过这个班级分配问题,大的方向当然是按学问的深浅分配,至于出身什么的,既然当初招人就要求家世清白即可,自然分班的时候也不会看中这些,对于这一点李明锦有点超乎寻常的执着。
想着哪些已经大老远赶来县学等待开课的学子们,李明锦觉得怎么也不能因着没有夫子,把自己这盘好好的棋给砸盘了,于是他思索一番之后决定道:
“明天放出风去,就说尹川县学招夫子,本县师源不足,凡是有能力担任者,外地人也可来此应聘。”
原先的招收范围只在本县,只要也是考虑到这些私塾夫子的安置问题,如果县学引起了这些读书人的不满,他们若是结成一团,对自己而言也是一个隐患。但是如今既然他们自己先放弃这个机会,就不要怪自己心狠了。李明锦实在是不耐烦与这些人多作纠缠,因为他知道要是自己退让的话,他们就放得寸进尺,而这是他不愿意看到的结果。
果然在衙门贴出这个告示之后的几天,就有临县的秀才过来应聘夫子,尹川给的薪资高,年底有奖金,还提供食宿,一些家境不好的秀才很是珍惜这个机会。
夫子渐渐的招了一些人,县学可以开课了,哪些自认清高的夫子们,也从人们口中消失了话题。渐渐的尹川当地的这个夫子们感觉到风向不对了,县衙不但没有再来请自己,反而去招聘外地的夫子了,这自己不干的活,别人抢着干,如此下去,还有他们的份吗?
读书人要有骨气,可也得先填饱肚子啊,何况都是有老有小的人,不能一家人都跟着他坐吃山空喝西北风去吧,于是在纠结一段时间之后,这些人开始去县学登记报名,只道读书育人是吾辈职责,虽学术有限,但也要尽一份力。
对于这些冠冕堂皇,翻来覆去都有退路的说辞,李明秀有点牙酸,不过想到长兄的吩咐,面上还是高兴的安置了这些人。李明锦的愿意就是搓搓他们的锐气,而不是和他们结怨,虽然碍着自己的身份,他们不敢做些什么,但是读书人那张嘴可不是白瞎的。如今他们既然看清楚了形式,何不就给个台阶下了,皆大欢喜呢。
如此下来,等整个县学休憩完成之后,书院总共有十几位夫子,开了十几个班级。
县学之中,除了常规的课程之外,还开设了一些兴趣课,当然大部分学子对于这些格物和庖厨之类的是不敢兴趣的,谁让科考这些不是主流呢,格物还好一点,科举还会涉及一点,例如庖厨这类教授技艺的课程,多数学子都是秉承君子远庖厨,敬而远之的。
当然也有感兴趣的学子过来上课,这些人大部分是读书成绩并不是很好,或者家境贫寒的人,想着多学个一技之长也是好的,李明锦觉得这些人很得他的心,科考是万马过独木桥,不是人人都有男主光环的,如今有机会多学个傍身技能不知道珍惜不是犯傻嘛,当然他心中是这般想的,嘴上却不能如此说,谁让这个一个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时代呢,而他确实没有能力去对抗这个社会的主流意识。
李明锦之所以力排众议开设庖厨这门课,就是想让学子们了解生活,人活在世界上,衣食住行缺一不可,食能果腹是基本的要求,所以李明锦请了一名大厨回来当夫子,而他也想利用这个契机,去自然的做一些不太引人关注的事情,比如他知道很多东西可以吃,但是却无法解释从哪知道可以吃,这是个信息闭塞的时代,太多的不能解释的神奇会被视为异类,而这不是李明锦愿意看到的结果。
大厨都能当夫子了!如此离奇的事情在尹川引起了一阵骚动,当然嘲笑的人居多,也有一些大老爷的忠实粉丝嚷嚷着大老爷一定有大老爷的道理。而作为史上第一位美食夫子,牛大厨以及全家都感到无上的光荣!夫子啊,这是多大的荣耀啊,牛大厨已经视大老爷李明锦为再生父母了,激动的指天发誓一定要好好授课。
为了这门课,李明锦还亲自带人去山上田地里面去寻找食物,学生们原先只当是大老爷来做做样子,谁知道大老爷真的从山上那个疙瘩扒拉出一些奇奇怪怪的东西,就带了回来,让大厨煮了出来。
李明锦看着锅里的土豆,耸耸鼻子,好久没吃到土豆了,今天从山坡上的扒拉了两大筐,这些应该都是野生的,因为他还没见过有种植这个的,唔,既然发现这个能吃,再突然间发现这个能广泛种植,这个应该是解释的过去吧,看来得找个时间再开一门种植的兴趣课。
县学是提供食宿的,那些勤工俭学的学子们早一步下课,来到食堂中开始将食堂里面的饭盆往外抬,书院里面有几百号人,每天的午饭都是以盆为单位的,学子们那个自己的饭钵挨个排队打饭打菜。
牛大厨一早就带着几个徒弟,开始在灶房挥着大锅铲,按着大老爷的指点,烧着这个叫土豆的东西,虽然他没见过,也不知道能不能吃,但是大老爷说他吃过,还很好吃,那一定就是能吃好吃的!
对于牛大厨这种莫名的崇拜和信任,李明锦有点无奈,不过还是一步一步指导着他用土豆做了几大锅菜,有炒的,有炖的,有红烧的,有水煮的,总之今天的饭食除了馒头,就是土豆,没有其他的选择。
下课之后,学子们开始陆续的来到饭堂打饭,看着饭钵之中没有见过的食物,再一听是大老爷一大早从山上把拉下来,特意子们用来加餐的新吃食,学子们端着碗的手开始微微的抖了起来,脸色也开始泛白,这真的可以吃吗?可是这是大老爷特意弄来了的,可以不吃吗?呜呜……
有那胆大的,虽然心中有疑虑,不过闻着鼻端漫来的香味,终是忍不住吃了起来,菜一入口,不禁的唔了一声点头开始大快朵颐起来,放佛吃的是什么人间美味似的。有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其他的都也开始端起碗吃了起来,算了,要死一起死!
午饭用完之后,众学子怀着忐忑的心情等待着等待着,终于一下午过去了,没事?哈哈没事,真的能吃!再回想一下中午的味道,发现这土豆还真不赖!
而那些家境贫寒的学子们,则是眼睛都开始冒光了,这些土豆他们是见过的,山上有的,只是从来没有人吃过,因为要起来酸涩,听说还死过人,久而久之也就无人问津了,没想到竟然可以吃,还有这么多的吃法!是不是以后不用饿肚子了!感谢大老爷!
还在县衙之中思索着如何种植土豆的李明锦,丝毫不知道自己一天之中被这些学子念叨和感谢了八百遍了。
第83章()
土豆作为被无意中发现的主食,没错,不仅是菜,而且是主食,牛大厨不愧为大厨中的夫子,在那双巧手之后,愣是生生将土豆做出了各种各样的菜式,蒸炸炖煮已经不在话下,因为他已经将土豆磨成浆,做成粉条,独创土豆花样做法十八道。李明锦对于这位请来的自带创意的大厨已经佩服的五体投地了。
李家的饭桌上自然也有土豆,潘若琪很是喜欢这个吃起来软软的土豆,李越辰小朋友也很是喜欢。这段时间潘若琪总是没有胃口成天恹恹的,李明锦带回来一碗牛大厨特地做的独门酸辣土豆粉条,倒是让潘若琪胃口大开,吃了个干净。
对于老哥无意中发现了土豆,李明秀对于老哥的运气表示羡慕,运气简直太好了,这样的食物的出现,如果再能播种,那得是多大的功劳啊,于是他兴冲冲的对长兄说道:
“哥,这个土豆能种植吗?”
“种植肯定能种植,不然山上怎么可能生长呢。只是这种植的法子,还得要先实验一番,如果收成好的话,能够推广,尹川一地的百姓便可饱腹了……”
对于胞弟的问题,李明锦只能保守的这样回答,当然不能直接告诉他,我知道怎么种植,因为无法解释怎么知道的,而且自己的秘密,他也早已决定带进黄土之中。
兄长的回答,李明秀想了想也觉得很有道理,虽然山上挖出来的土豆一串一串的,看起来果实多的很,但若是大面积种植收成不好,不就坑害了百姓吗。还是先实验一下稳妥一点。
土豆的吃法渐渐的传了出去,并且开始风靡整个尹川,新吃食新吃法,人们对新事物总是抱有好奇心的,而那些家境贫寒的人家,则是觉得有了一项能饱肚子的食物,这是上天赐给尹川的。
那些山区的孩子,放假之后就迫不及待的跑回家去,告诉家人这个好消息,山上发现了能当主食吃的土豆啊!虽然也有人还是不相信,但是饭都吃不饱的人家却觉得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一时之间真有不少人,开始去山上去挖土豆。
李明锦事先已经让人挖了不少回来,准备充当种子。不然等到别人都知道这件事儿之后,挖绝种了那就麻烦了。果不其然,没多少天山上那些野生的土豆的基本上被挖干净了,李明锦很是庆幸自己的先见之明。
夏收之后还有夏种,李明锦带着学院里的学子们,在县里的郊区的荒地里开辟了几亩地,开始种植土豆。学院里边专门开设了一门种植课,研究谷物粮食的种植合理的时间,种子的优良选择等等。
土豆的种植方式还没实验过,不过既然是试种,李明锦提出了一个方法,因为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