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技艺天王-第8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括其它十四位专家盯着画面沉默了一会。
这个字藏得很深,如流星一般闪过。
不注意的话,它们就不璀璨。
但若真的注意了,它们明晃晃的,十分刺眼。
十几位好像都明白了一些。
杜老先生讲古典哲学。
而秦淮运用金木水火土编号。
这两者间的猫腻,差不多呼之欲出了。
“东方的哲学体系爱讲阴阳,讲五行生克,这是一种动态的变化理论,是一种动态的大局观思维方式。
所以东方建筑,无论是宫廷建筑,还是园林艺术,都会互相顾盼、呼应,形成不可分割的整体,同时还力求一种生命生态的美。
而西方哲学体系则讲区分,一定要分出不同。
在这种哲学思潮的影响下,西方的建筑就爱用规矩的几何图形,把建筑与景观分割成一块一块独立的区域,他们讲的是规整,互不干扰。
总结起来就是,哲学思想是会影响建筑建造的。”
“既然哲学体系影响建筑。那么,这栋古建筑是那个背景上建造的,一定会符合五行生克。
古人认为金木水火土,土居中,而第七百四十九根木料的编号正好是土,所以它必须居中,在第六百多根木料的时候出场,为顶梁,为立柱。”
说罢,厚眼镜片专家把眼镜摘掉,对镜片哈了一口气,用袖口擦了擦,尔后嘴角微微勾起,一幅高深莫测、淡泊自信的模样。
实际上,当看到其它同仁从一脸懵逼到恍然大悟,他非常有成就感,很爽。
在一群业内专家面前装高深,并且把他们唬得一愣一愣的,岂不是美滋滋?
尽管这是扯了秦淮的虎皮狐假虎威。
但也异常愉悦啊。
只有能愉悦自己,就够了。
不过,吴秘书长站在一旁,低头,平静的思考了片刻,下意识问道:
“可是,秦淮是怎么样判断这根木料是‘土’?”
听得这话,厚眼镜片专家脸上得意的表情缓缓凝固。
……
妈蛋,吴秘书长专业拆台三十年!
他倒是很想解释。
但,没有秦淮的金刚钻,真揽不了这个瓷器活。
厚眼镜片专家:“……”
“这个问题跟你讲也讲不懂。”
“据我推测,十几年前的杜老先生可能也没捋清哲学与建筑的关系,只是有这方面的猜想。
所以杜老先生给我们浅尝辄止的讲了一周,希望埋下一颗种子,让我们往这方面领悟。
但我们很不争气,竟然都未意识到这一点。
所以呢,这个问题它很复杂。”
厚眼镜片专家岔开话题,不过说完之后,他脸上浮现了些许遗憾。
深深叹了一口气。
是啊!
古人建造宫殿,亭台楼阁,必然会考究风水,必然会讲堪舆八卦、阴阳调和与五行生克。
所以,这些木料就不仅仅是编号那么简单,还要有金木水火土之分。
如果搞懂了五行生克,他们怕是能够很快的复原古建筑,在以后的古建筑保护过程中,如鱼得水。
可是,这一个理论,为什么他们十几年都想不到呢?
哪怕早有学者说过:研究古建筑,要从很多方面入手,譬如文献、譬如生活方式、譬如社会结构……
但他们为什么就是没想过将五行生克与建筑联系起来呢?
这两者明明只隔一层窗户纸,但却隔了十几年……
正因此,这些专家对秦淮愈加的推崇备至。
能捅破窗户纸的,都是牛人。
也许一千年前就这个理论,但失传了。
据他们所知,元明时期的木匠和现代的木匠,都只讲阴阳调和。
而五行生克就不讲。
哪怕他们偶尔讲到五行,也只讲个大概,甚至一笔带过,因为五行涉及静态、动态的联系与变化理念,很难理解。
再者,大型木建越来越少,最后不再使用,也令得五行生克失去了存活的土壤。
秦淮还是几百年来,第一个把五行生克细分,落实到了每一处细节的人!
这一点就很了不起了!
而且,千里之外,只靠观察图片,在五分钟内,把解决方案拿了出来。
这到底是怎样一位才华横溢的专家?
此时,在专家们的脑海中,秦淮形象伟岸,似有华光盖顶,令人情不自禁心生向往……
“要不我们哪天去拜访一下这位秦先生?求教几天?”
厚眼镜片专家提议道。
十几位专家纷纷点头。
“好,反正这栋古建筑也复原完毕了,接下来可以休息几天。我们可以拜访一下杜老先生,再拜访一下秦先生。”
十几位专家一脸轻松的伸了一个懒腰。
三个专家组,十六位专家,整整耗费了三个月,终于在秦淮的帮助下,解决了古建筑的重组难题。
至此,事情告一段落。
回头望着巍峨伫立的古建筑,专家们露出会心的笑意。
“走喽,现在已经十一点了。洗个澡,睡个安稳觉,明天过节。”
专家们吆喝着,带着一身疲惫兼满足的神情,结伴离去。
吴秘书长殿后,他拍摄了几张图片,翻出与秦淮的聊天记录,咔嚓咔嚓截屏,然后保存了视频。
飞快的发出一则微博。
第一百七十五节 当工匠遇上现代科技()
@秦淮小哥哥:
“承认一个}事情是这样的。
当时我找秦先生帮忙,是想邀请秦先生来秦省实地考察,然后给出建议,但秦先生说先看看照片。
结果照片发送成功五分钟后,秦先生就把解决方案发了过来。
我当时懵了。
专家组三个月都攻克不了的难题,秦先生只用五分钟?
说出来谁信呢?
我不信,专家们也不信。
所以专家组就没采用秦先生的方法。
后来秦先生问起这件事,我便欺骗了秦先生,说按照秦先生的办法不能重组古建筑。
然而秦先生误会了。
他以为我们专家组不懂装懂,所以非常负责的做了一段视频……'哭泣'
还说下次不要不懂装懂。
其实我们不是不懂装懂啊,而是秦先生五分钟给出答案太过于惊世骇俗了。
尽管那真是原装的组装方式,可一开始我们真的难以置信。
附上聊天记录和视频。
最后,代表已经变成秦先生粉丝的专家组给秦先生疯狂打all!!”
发完微博。
吴秘书长松了一口气,他亲自把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以及其中的误会解释清楚,一切负面影响都该随风消散了。
在这件事上秦淮没有做错什么,更不存在黑点。
能通过图片就能攻克难题,这是本事,也能省下人力物力,为什么还要千里迢迢跑一趟呢?
以此来显示匠心精神吗?
匠心并非‘用油纸包好的零件’,也并非‘不断鞠躬’,更不是表面的装腔作势,而是像秦淮一样,能精确高效的解决问题便精确高效的解决问题。
而实在不行,则利用现代科技当做辅助。
秦淮并不故步自封,身上有一种进步的思想,或者说,是几千年前就有的一种优秀品质——包容。
譬如他会坚持使用传统的木匠工具,慢慢的刨制木料,同时,也不忌讳使用电脑软件构建三维模型。
这两者在秦淮身上交汇,仿佛一根纯净试管反应出了迷人的颜色,沉淀出了一种兼具人文与科技的珍贵物质。
这样的秦淮,血液中奔腾着一股朝气蓬勃的华夏传统,守礼内敛又敢于突破,专注严肃又不失开明幽默。
才高气清,莫过于此!
想到这里,吴秘书长打开秦淮的纪录片。
这部纪录片虽然只出了第一集,但毫无疑问是近些年来质量最高的传统技艺纪录片了。
里面全是有趣的干货,而且,很好的刷新了观众对传统文化从业者的认知,让人忍不住心生向往。
遗憾的是,纪录片中只是展示了小部分榫卯,并未详细展示编号金木水火土到底是什么机制。
看来得亲自询问秦淮才能解决这个困惑了!。。
吴秘书长如是想到,将桌上的酽茶一饮而尽。
临睡前,他发现微博动态出现了很多转发与评论——
'我就知道秦淮小哥哥能解决!等这一刻好久了!'
'我来复述事情经过:首先,专家们一开始没看懂小哥哥表达的意思,没敢采用小哥哥的方案。
后来,小哥哥专门做了一个视频,专家组才看懂。
换句话说,就是学渣没看懂学神的解题过程,学神只好详细的讲一遍。'
'专家组是学渣,秦淮小哥哥是学神,鉴定完毕。'
'三个月vs五分钟。请问秦淮小哥哥的脑袋是怎么长的?'
'秦淮小哥哥:我不是针对谁,我是说在座的专家都是垃圾。'
吴秘书长悻悻然。
学渣与学神的比喻,竟然出奇的形象生动……
尴尬。
当然,在评论过后,网友们开始好奇的点开秦淮所制作的视频。
他们已经做好准备,迎接复杂的工程设计图了。
不过打开视频后,眼前的画面却让他们大吃一惊。
因为画面中,出现了半栋雕梁画栋,清晰拟真的木质古建筑,
这应该就是秦省那栋拆卸了之后重装不好的唐朝古建筑了。
虽然面积略小,但五脏六腑一应俱全,而且古朴大气,有盛唐余韵。
从专业的角度来看,建模水准很高了!
而随着进度条往前推移,一根根木料从天而降,堆砌在古建筑上,榫卯结构互相咬合,形成密不可分的整体……
好像在叠俄罗斯方块,整个过程流畅简明,看起来赏心悦目。
而编号第七百四十九的木料转动四十五度,再转动四十五度这两段画面。
真的把网友惊讶住了。
上百根一盘散沙、随时都可能分崩离析的木料,竟然刹那间往内有规律的收缩。
榫卯结构的神奇只此展露无疑。
网友们发出了一连串的惊叹,为老祖宗的智慧叹为观止。
不可思议,难以置信!
'这难道就是失传的墨家机关术吗?(滑稽)'
'我一直以为榫卯结构已经落伍了,没想到竟然这么不可思议!'
'佩服秦淮小哥哥,不仅继承着传统文化,还能与时俱进用现代科技宣传它们。'
'欢迎收看‘当工匠遇上现代科技’系列,小小的视频好像看科幻大片一样,视觉冲击强烈,不够看啊!'
'既要保证准确性,又保证视觉上的美学,在两者之间找一个平衡点,应该很困难吧?'
'教练:我想学……'
'教练:滚!我特么也不知道怎么做!'
当然,也有网友怀疑视频内容的切实可行性。
'我很怀疑,现实中能像视频中这样组装吗?真的可以通过把一根木料转四十五度就令上百根木料也受到影响吗?'
吴秘书长用官方账号在下面回复:'不用怀疑,我们已经按照视频上的重组方式复原了秦省的古建筑。而且,当时的情况和视频中一模一样。'
不怪这些网友会怀疑,哪怕专家们第一遍看视频时,也满是错愕与怀疑。
等唐代古建筑巍峨的伫立在夜色中时,他们才完全的心悦诚服。
并为秦淮的组装方式惊叹不已!
中华榫卯研究协会悄咪咪的在下面点赞:'偷偷给业内奆佬点个赞。受秦淮奆佬启发,我们发现,用视频展示榫卯结构是一件推广传统榫卯结构的极佳方式!
明天开会,协会就会正式着手这件事情。
每一个榫卯结构,都会做成一个小视频。到时候请秦先生不吝斧正。'
',又有官方认真微博出来冒泡。先是几大博物馆联手,再是古建筑研究协会,现在又有官方榫卯研究机构……秦淮小哥哥怎么这么招人喜欢呢?'
而随着榫卯结构官方冒泡,全国各地的古建筑搬迁协会都过来冒泡:
'@秦淮小哥哥,秦先生,我们豫省有十六栋宋朝古建筑等着搬迁呢!来帮帮忙啊!'
'@秦淮小哥哥,秦先生,江东也有六栋古建筑等待搬迁,我们扫榻相迎!'
'@秦淮小哥哥,秦先生,我们湘楚的次生原始森林出现了虫害,能不能过来帮忙?'
噗!
网友们错愕的望着被带歪的楼层。
你林业局瞎掺和啥呢?秦淮小哥哥又不是管林业的,不能有什么问题就跑来找秦淮小哥哥啊。
过了没多久,竟然有警察局出来凑热闹:
'@秦淮小哥哥,我们有一个犯人没抓到,现场只留下一些背影的影像,你能帮忙排查一下犯罪嫌疑人吗?'
……
……
第一百七十六节 人是一棵会思考的芦苇()
!……divolor:#f00热门推荐:
翌日。
秦淮竟然破天荒的睡了一个懒觉。
昨天在电脑面前坐了整整一天一天,晚上再看书练习雕刻,实在是困得不行,倒头就睡了。
至于微博上有什么动静,外界有什么动静,秦淮一概不知,也懒得浪费时间去了解。
但凡对他的创作没有帮助的,秦淮都会选择性忽略。
获得中华工艺美术博览会总金奖后,秦淮对此事的关心便戛然而止了。
至于后续事态如何发酵,秦淮从未了解。
而小酌清泉卖出去后,秦淮的记忆便停留在满展厅响起雷鸣般的掌声那一幕。
尽管玉雕师们前赴后继的模仿这套茶具。
无论是作品,还是生活,该出世的时候出世,该入世的时候入世,须得把握好分寸。
这是秦淮很早前就领悟的一个道理。
二十多岁正是眼界无穷世界宽,水平疯狂上涨的时候。
倘若在黄金时代不能打下基础,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的话,秦淮的艺术生涯,可能就走到终点了!
眼下秦淮只有一件事情可以做,那就是不断学习、创作、进步。
哪怕他在外面炙手可热,传得沸沸扬扬,但那三寸小小的心脏,一直都必须是不被俗世喧嚣打扰的世外桃源。
不为名气所累,不被金钱所困,摒弃外界干扰,把自己关在小黑屋里,一心一意扑在艺术上。
这是迈向巅峰不可或缺的品质。
秦淮日常警告了自己一遍。
尔后轻轻动了动有些发麻的右肩。
此刻,商雅抱着他的胸膛,像一只小猫咪般,正睡得酣甜。
身上睡衣已然滑下,露出雪白滑腻的后背和圆润香肩,像面包树上洒着露珠的牛奶色面包果,软软的想咬上两口。
“今天不如再多睡一会,我好久没有睡过懒觉了。”
秦淮舒了一口气。
目光在商雅闪着莹莹白光的身体上游移了片刻,缓缓闭上眼睛。
美人在怀。
但为什么他会突然想到那块墨玉?
至于为什么会想到墨玉,天知道!
秦淮一脸茫然,为什么思维会从冰清玉洁的美人肌肤,突然跳到墨玉。
真是奇葩的脑洞。
美人和墨玉,似乎并无必然联系吧?
秦淮举着另一只手盖在充满迷茫的脸上。
然而那墨玉竟萦绕在脑海中挥之不去。
天啊。
秦淮揉了揉眉心。
这些年来,他似乎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