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龙咒-第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国歌把手机递给表姐说:“我的一个朋友跟我开玩笑呢,他说朝鲜战争爆发了。”
李梅看了留言也笑了,说:“真是神经病,开这种国际玩笑。”
“这不是开玩笑。”不知什么时候郑感来到客厅门口,他表情严肃地对两个人说:“我刚刚从网上得到消息,美韩联军于今天中午越过了三八线,入侵朝鲜。另外平壤遭到美军的猛烈空袭,现在已经与外界失去了所有的联系。”
“啊!”国歌和李梅都被这个消息惊呆了。
第五章 朝鲜惊雷
严格讲,第二次朝鲜战争爆发的准确时间是8月13日11时30分,而不是最初媒体报道的8月13日12时整。因为早在美韩联军越过三八线前半个小时,一支由美韩空降师精锐组成的3000人的混合编队就已经登陆朝鲜,降落在鸭绿江边,这支空降部队是从釡山起飞沿日本海峡,从朝鲜的后方绕道登陆的,他们作战目标是接管鸭绿江上架通中朝两国的三座大桥。
这次偷袭任务完成得极为顺利,当朝鲜人民军防空体系发觉有大批美军战机进入朝鲜领空,就立刻向最高统帅部发出了一级警报,不过等到统帅部召开紧急会议研究判断敌情时,鸭绿江上的三座大桥已经落入美韩联军手中。那些边防军战士更本不是精锐空降部队的对手,没经过什么激烈战斗就基本被全歼。当对岸的中国边防军发现问题不对,派人过去打探消息时,都被由韩国军人假扮的朝鲜人民军挡了回去,只说国内发生了紧急情况,希望中国方面不要过问,明天会有专人前去解释,其他的就闭口不言并切断了与中方的一切联系。
虽然只听到了一阵短暂激烈的枪声,然后对岸就寂静无声,平安无事,但边防军哨所所长钱伟还是觉得不对头,显然朝鲜方面发生了重大事故。尽管情况还不明确,他还是毅然决定按战争警报应急程序越级向沈阳军区参谋部发了急电。发完急电后,他又马上派人寻找其他途径到对岸去了解情况,自己则按常规条例写了一份紧急报告,派通讯员火速送到团部。他知道这是要冒一定风险,谎报军情按规定是要受重大处分,不过军人的直觉告诉他如果不马上报告这个重要情况,就有可能贻误了军情,对国家造成重大损失。
然而还没等到沈阳军区参谋部来得及对急电作出判断分析,决定是否该向中央发出战争警报,朝鲜首都平壤的宽阔大道上就已经落下了第一批美国远程轰炸机的精确制导炸弹。
与此同时,韩国的外交机构和宣传机构也迅速运转起来,韩国外交部首先照会了中国驻韩使馆代表,向他通报了美韩联军的军事行动,并一再强调这只是一次民族统一性质的战争,绝对无意针对中国,希望中国方面能予以谅解,并保持冷静克制态度等等。韩国所有的官方和私营媒体系统也接到了一份简短的通知,通报了这次军事行动的代号和目的,并告知总统郑哲将于8月13日晚10时,面向全国发表电视讲话,讲话后将由军方代表和外交部联合举行记者招待会,在此之前希望媒体保持合作,不要散播非官方的消息,共同维护国家稳定。
当全体韩国人都在焦急等待韩国总统的讲话时,美韩联军已经撕开朝鲜人民军在三八线构筑的坚固防御体系,长驱直入朝鲜境内了。
这次代号为“统一”的战役是由美军中将小巴顿和韩国总参谋长李贵相上将共同指挥的。最初美韩代号为“曙光”的军事演习是由美军中将克拉克指挥的,小巴顿只是在演习后期以观察员的身份来到韩国,表面上他只是来检阅演习的成果,暗地里则是替代以稳健著称的克拉克中将来指挥“统一”战役的实施。
小巴顿中将在美军高级将领中素有“蛮牛”之称,其作战指挥风格凶猛凌厉,喜欢不按常规出牌。这次由他组织实施的“统一”战役充分体现了他的个人风格。
非常讲求实效的小巴顿把战役初期的目标定为三项,首先派一支精锐的空降部队空降鸭绿江抢占连接中朝的三座大桥,切断中朝之间的陆地联系,封锁消息,在中朝之间打入了一个楔子。然后就是派远程轰炸机对平壤及其周边地区的战略要点进行饱和式轰炸,务求在第一打击时间让平壤失去与外界的任何联系。最后就是在三八线朝鲜人民军的防御体系上撕开一个口子,为美韩联军的机械化部队打开进攻朝鲜的大门。
不过,这最后一点也是让他最头痛的。因为朝鲜在三八线一带经营多年,构筑了严密牢固的防御体系,可谓固若金汤,很难找到合适的突破口。刚开始参谋部提出在七个方向实施突击,哪个方向首先突破了就选哪个方向为主攻目标,小巴顿考虑再三,还是否决了这个方案。他认为在初战伊始不应当过于分散打击力量,尤其不应当分散有限的空中打击力量。另外分兵会造成兵力调动频繁,使朝鲜和中国方面警觉,不利于达成战役的突然性。
经过反复讨论研究,最后小巴顿设计了一个正奇结合的突破方案。正兵是借助美韩联军强大的空中打击力量和充分的重炮火力准备,在三八线上定点强行炸开一条通道。奇兵是动用所有的空中运输机在6个小时内,向突破点的后方100—200公里处空降三个美军重型山地师。当突破口经过6个小时反复轰炸后,由韩国军队从正面发起总攻,美军由后方发动辅攻,两军夹击,在三八线上打开一个10公里宽的缺口。
果然,整个战斗过程如小巴顿所料,在美韩联军长时间、高密度的空军轰炸和炮火打击下,号称钢铁三八线上的一段大约十公里的朝鲜人民军防御体系,被炸得完全改变了地貌物理特征,人民军的那些明碉暗堡设施,遭到了毁灭性的破坏,完全失去了防御作用。所以,当韩国军队高呼“统一万岁”的口号,以排山倒海之势发起冲锋时,朝鲜人民军的反击力量已近于瘫痪状态。韩国军队没费吹灰之力就冲过了三八线,与美军在朝鲜境内会师了。
夕阳下,残阳如血,小巴顿坐在他的专机上,巡视着这片硝烟还未散去的战场,凝望着大地上滚滚钢铁洪流奔腾冲向北方,他的心里竟无一丝喜悦。此时思绪早已飞到了神秘莫测而又强大、令人生畏的国家,他在心中暗想:那个东方睡狮,会再一次亮出它的利爪吗?
第六章 成功的法则
国歌曾经问过父亲:成功有什么秘诀?父亲的回答是:第一自己的头脑要一流,第二要有几个一流头脑的朋友。
为了培养国歌,他父亲采用了一种奇特的教育模式,那就是给他请家教老师。不过国东强请的不是一般的家教老师,他认为正规学校的教育目的是培养基础性人才,因此要想培养超一流的人才,就不能把孩子限制在正规教育的框框里发展,那种刻板教育模式说不定反倒会把一个天才培养成庸才。
所以,国东强对国歌在学校里的学习成绩看得并不是很重,他要求孩子只要保持中游水平就可以了。但对国歌的业余教育他就抓得特别紧,他按照自己设计的培训计划为国歌请了许多稀奇古怪的家教老师。比如国歌三岁时就开始跟一位游泳教练学游泳,八岁时他的围棋已经达到业余三段水平了,至于书法、音乐、朗诵、口才、气功、武术等等那更是缺不了的,不过这些东西国东强都没要求他专精,只让他坚持一段时间后就由着他的兴趣发展了。
国东强主要抓的是两件事:一是为孩子找最好的老师教他怎么赚钱。这些老师是来自各行各业精英,他们把自己的行业经验和秘诀传授给小国歌,还手把手的教他模拟运作各种经营活动,让他体会不同工作的乐趣和辛苦。
另一件事是为国歌请了最好的学者专家教他怎样读书。这些学者专家有些是学富五车的权威,有些是前沿学科的年轻人,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属于一流的人物。他们教导国歌如何学习,如何读书,告诉他哪些知识是有用的,哪些知识是无用的,不同学科体系中的精髓是什么,每门学科是如何诞生的,以及它的发展历史和未来趋势。这种广博式的学习大大开阔了国歌的眼界,让他的思想境界远远超出了同龄人的水平。
不仅如此,国东强还一直坚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的教育方针。每年的寒暑假他都会亲自带着小国歌到全国各地访求明师,他曾经语重心长地对国歌讲:“你要记住,名师不等于明师,这个世界上徒有虚表的人很多,他们虽然有很大的名气,能教给你很多知识,但他们不能教给你智慧,只有明师能教你智慧,但这样的人太少了,可遇不可求。”
直到十六岁的那年夏天,国歌终于遇到了他心目中的明师。
那年夏天父亲带他到青岛旅游,听朋友介绍起一位自称思维教练的奇人。这个人专门研究如何教人思考,如何开发人的头脑潜能。父亲听说后非常感兴趣,拜托这位朋友一定要找到这个人。第二天,这位朋友就把那个自称思维教练的人请到国歌他们下榻的丽晶大酒店,在二楼的休闲茶座双方见了面。见面的过程非常奇特,国歌先考了考这个思维教练,一开始他天南地北,古今中外的猛侃神聊了一通,想考察一下那位思维教练的知识面,不过那位年轻人直是静静地倾听,偶尔插两句话,活跃一下气氛,没有多说话。后来就是国歌的父亲和这位思维教练的交谈,双方谈的主要是孩子的素质教育,如何培养人才,培养什么样的人才,以及企业的人才开发与利用等问题。双方谈的很投机,也争论得很激烈,但国歌在一旁听得却是晕头转向。他觉得双方在某些问题上观点分歧是明显的,可是听起来似乎都有道理。最后他实在忍不住,提出了这个疑问,那个年轻人笑着对国歌说:“我们这是在相互考察。你父亲在考我,我也在考你父亲。”说罢年轻人和国歌的父亲都会心地放声大笑,只有国歌还是糊里糊涂,不知道他们笑什么,丈二和尚模不找头脑。
不过当天国东强就决定把国歌托付给这个年轻人,请他好好训练一下国歌的思维,自己乘第二天的飞机返回上海。
整整一个夏天,国歌就孤零零的一个人待在青岛。直到开学一周后他才返回上海。看着变得又黑又瘦的儿子,母亲心疼得不得了,父亲没说什么,只是淡淡的告诉他已经替他请了10天的长假。不过从父亲的眼神中,他还是看出了一丝喜悦和欣赏的目光。
在以后的日子里,国歌开始变得神秘起来。首先他坚持要求从家里搬出去住,可母亲死活不同意,最后双方各妥协了一步,允许国歌在外面买一套公寓,可以偶尔到外面住一段时间,但父母也同意非经允许不得“进入”国歌的私人空间。在确定了自己的独立权后,国歌开始大把大把的花钱,不过这都是动用他自己赚的钱,个人基金的钱他一分没动,即使这样他还是向银行贷了一笔钱,在浦东花了200万买了一套复式公寓,好在他的银行信用还算过硬,否则没有哪家银行会贷款给一个毛头小孩子去买房。
这套公寓就是国歌的秘密活动基地——花果山。之所以叫它花果山,取意这是一片自由自在,可以不受任何约束的空间。自从国歌上大学后,他基本上就住在这里,只是每周还回家看看,偶尔周六周末住上两天。现在的花果山已经不是国歌一个人的天下了,这里还住着他的几位朋友,这是他们共同的乐园。
花果山的成员:
王动:国歌的网友,绰号网洞,上海网络少年黑客联盟主席,最喜欢在网络上四处钻眼打洞,还美其名曰:义务维护网络安全,21世纪网络上的活雷锋,不过也有人怀疑他有严重的偷窥癖。
杨少:国歌的损友,绰号花花公子,但更多时候常常被某人叫做花花空心大萝卜,自称是一个完美主义者,最大的嗜好是研究名车、兵器和到酒吧泡美眉。
方天觉:国歌的师兄,绰号老夫子,复旦大学走读生,其人嗜书如命,几乎无书不读,知识面广博,尤其对历史和哲学有独到研究,思维缜密深刻,喜欢长时间思考,想象力丰富,常常有惊人之语。
叶小彤:国歌的表妹,绰号侠女,复旦大学一年级学生,父亲是上海武警总队教练。从小习武,三岁拜西藏高僧修炼密宗,六岁开始学习武当派内家拳法,精通太极拳、柔道和跆拳道。喜爱打抱不平,但深受其苦的人则坚持认为她有先天的暴力倾向。
苏瑾:国歌的校友,复旦大学法律系三年级高材生,是少见的美女,曾代表复旦大学参加上海丽人大赛,进入前十佳。个人家境清贫,母亲早逝,父亲现重病卧床。用方天觉的话来讲是:冰肌玉骨,红颜命薄。擅长资料搜集分析,靠为上海多家律师楼打钟点工赚钱养家和交学费,本人性格温顺和善,厨艺极佳,唯一的缺点是有点多愁善感,自尊心太强,被杨少暗地里称为忧郁美女。
第七章 何去何从
国歌赶回花果山时已经是下午两点半,他刚进门杨少就大声的嚷嚷起来:“老大,你怎么才回来,就差你一位了,我们都等你半天了,没开车吗?”杨少知道国歌有一辆宝马,那是他十八岁的时候他外公作为成年礼物送给他的,那辆宝马是厂家专门定制的,有许多机关和特殊的功能,杨少也就是因为这辆车和国歌认识的。
那次是国歌陪母亲去参加一个慈善活动,同时还兼职做妇女联合会的专车司机,在停车场他遇到了也被拉来做苦差的杨少,杨少的母亲是妇女联合会的理事。两个同病相怜的少年,于是就凑在一起聊车。对名牌车国歌不太懂行,可杨少是专家,对各种牌子的名车他简直可以称得上如数家珍,倒背如流。在交谈中国歌了解到,杨少有一间自己的私人机械修理工作室。为了研究汽车,他甚至跑遍了上海滩所有的汽车修理厂,四处拜师学艺,现在反倒是不少修理厂邀请他去做技术指导。他吹嘘说:上海没有他杨少不能修理的名车。国歌听他吹得也太玄乎其玄了,就有点不相信。他觉得一个花花公子式的人物那能吃得了苦,一天到晚搞得脏兮兮的。杨少见他不相信就和他打赌,保证一个小时之内把一辆车拆散,再重新组装起来。国歌也年少气盛就和他赌了,不过当杨少从他那辆奔驰王的后备箱里搬出全套的修理工具时,国歌就知道自己输了……
最后,国歌的宝马被当作赌注被杨少借去研究了一个礼拜,当国歌来到杨少的机械修理工作室,看倒自己心爱的宝马被杨少破膛开肚,大卸八块时,真有点痛不欲生的感觉。好在杨少是高手,一周后完好无损的把车子送了回来,还作了一些技术优化改良。望着被保养如新的宝马,国歌也看到了杨少玩世不恭背后所隐藏的另一面,从此以后两个人成为至交好友。所以,杨少也是第一位加入花果山的成员。
国歌见花果山的其他成员都在等着自己,连声道歉。“对不起,对不起,我没开车是一路走过来的,路上想点事情了。”
“老大啊,都火烧眉毛的时候了,你还有心思散步;我真服了你了,你不知道大家都等你吗?”
国歌抱歉地微微一笑,也没多解释。他知道其他人都在等他,可他想在街上走走,了解一下普通老百姓对这场战争的反应。这个习惯是他的老师教给他的,在上第一堂课时思维教练就告诉他思维最基本的法则是:
1)越是在混乱的时刻,越要深入到底层去考察,在那里你会找到不可撼动的理由,而这种理由才是动态决策的正确基石。
2)在你还没有形成一个成熟的观点之前,不要去听别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