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河图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瓷商-第6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卢维章!他们一个个眼睛长到了头顶上,从来没拿正眼看过我一次……也只有你大少爷,把我当个人看!我这辈子一事无成,禹州谁不知道‘梁大脓包’的名号?但我要是辅佐你当了大东家,看着你把卢维章父子踩得死死的,我也算是做成了一件大事,就是死了,心里头也得劲!”卢豫川虽然表面上一笑置之,心中却再也放不下他的话。眼下钧惠堂是他的,钧兴堂也有他一半的股份,难道自己还要不知足,去抢大东家这个位置?可一旦真成了大东家,执掌整个卢家老号,那该是何等的荣耀,何等的……卢豫川不敢再想下去,匆匆走出了钧兴堂。

48血溅长崎港(3)

卢豫川没有想到,就在小院门扇闭合的那个瞬间,卢维章的脸色骤然雪白,凄凉地失声道:“心魔难去啊!”继而双目紧闭,怅然地摇起头来。

卢维章和卢豫川这场处处透着玄机的谈话过去不久,由豫省巡抚马千山亲自护送的禹王九鼎终于踏上了北去的官道。董克温和董克良兄弟自然随队进京。路过保定府新城县的时候,董克温驻马良久,遥望一旁的驿站道:“兄弟,当年卢豫川就是在那里被抓起来的。说来这也是我第二次护送禹王九鼎了,上次半途而废——一晃十几年过去了,触景生情啊。”

董克良没好气道:“卢豫川被一刀砍了脑袋才好呢!这样,大哥怎么会中他的奸计?”

董克温看了弟弟一眼,独目中一片淡然,摇头慢慢道:“这都是报应!当年那把火,是我亲眼看见马千山的亲信点起来的。我没有去阻止,也没有向卢豫川通风报信。与其说禹王九鼎毁在卢豫川手里,不如说是毁在我手里!禹王九鼎是神器,凡人若是弃之、毁之,迟早要遭报应,而我在卢豫川手上丢了这只眼,也是报应啊!”

董克良大惊道:“原来是马千山所为!难道他不怕朝廷追究吗?”

“他把祸端都推给了卢豫川,害得卢豫川少年得志却深陷囹圄,活活毁了他的前程和卢家的生意!听爹说,这是朝廷帝党和后党斗争的结果……”

“那马千山这次还会毁吗?”

“爹说不会了,此一时彼一时,帝党现在巴不得禹王九鼎早日送到日本呢!克良,听大哥的话,你一心在生意上跟卢豫海较劲,这是好事。但你也得好好琢磨琢磨这官场!卢维章有句名言,‘官之所求,商无所退’,这是他们卢家起死回生的法宝之一!如果没有曹利成的支持,卢家不会是如今的局面。”董克良见车队走得远了,便随口应道:“大哥的话,克良铭记在心!”董克温不无失望地叹道:“但愿你能真的记住,并且有所悟,有所得!走吧,过了保定府,就是顺天府的地界了,京城就在眼前!”兄弟二人扬鞭催马赶上了车队。

上一次护送禹王九鼎虽是未竟全功,但沿途也是风风光光的,而这一次即便是顺顺利利来到了京城,护送队伍所到之处却是冷清得很。太后和皇上、后党和帝党都清楚这批禹王九鼎是日本人要的,九鼎神器旁落他国,再怎么说也不是一件体面的事情,甚至是有辱国体。故而朝廷只派了总理衙门和礼部的官员来接手禹王九鼎,又请来了早就急不可待的日本驻华公使进行勘验,这让董克温和董克良都觉得十分遗憾。他们原本还以为能像卢家进贡寿瓷那样得皇封、见皇上呢!

日本公使看过了九鼎,自然是得意扬扬。总理衙门的人见日本人认可了,便跟日本公使签了交割的公文。不料日本公使又提出了一个要求:鉴于大清国距离日本远隔大海,又从来没走海路运送过宋钧,必须有懂宋钧的人一路照应。总理衙门的人但求尽快了结此事,也不愿跟日本人纠缠,便让马千山从随行人员中选出个人来。董克良闻讯大喜,他一心要去日本看看,卢豫海不是把宋钧卖到日本了吗?自己比他还高明,亲自去日本开辟商路!而董克温却一口拒绝了他,说这是两国大事,得有个老成的人护送,何况九鼎就跟他亲生骨肉一般,哪有儿女出远门爹不去送的?董克良再三苦劝也没能打动大哥,只好陪着他到了天津码头,看着他上了日本特意派来的军舰,这才跟大哥挥手告别。董克良也没回神垕,就滞留在天津等大哥回国,顺便兼顾一下自家在天津的生意。

董克良在天津等候兄长归来,为了不让父亲担心,特意给家里发了封电报,寥寥数语道:兄赴日,儿留津,齐返。电报局里自然少不了卢家的眼线,这份电报差不多同时送到了卢维章和董振魁手上。卢维章午睡刚醒,从卢豫川手里接过电报,扫了一眼后竟然腾地站起,张大了嘴却一个字也没说出来。卢豫川吓得赶忙上前搀扶,道:“叔叔,你怎么了?”

卢维章扶着他的胳膊,朝前踉跄了几步,忽而吐出一口鲜血,继而昏迷不醒。吓得卢豫川手忙脚乱地把他搀回床上,卢维章在昏迷中又是哇哇吐出了几口血,洒得满床血迹斑斑。卢王氏闻讯而至,一见这个场面连站也站不住了,扑在他身上放声大哭。不多时,苏文娟、关荷和陈司画都赶到了病床前,就连才十五岁的卢豫江和卢玉婉也在病床前伺候。卢豫川找来了镇上最好的郎中,给卢维章硬灌下去几碗药。一直到深夜时分,他才悠悠回转过气来。卢王氏颤声道:“老爷,你这是怎么了?”

卢维章口齿不清地说了两句话。他的声音虚如蚊蝇,稍远一些的人都听不清,而卢豫川和卢王氏离得近,分明听见他说道:“是我害死了董克温,是我害死了他!”

卢豫川难以置信地俯下身子,低声道:“叔叔,董克温只是去日本了,他没死!”

卢王氏遽然转身,冲着身后的人道:“你们先下去,老爷有话对豫川说!”卢豫江兄妹哪里肯走,在苏文娟等女眷的苦劝下才离开了书房。卢王氏回身低声道:“老爷,豫川说了,董克温真的没死!”

“他死了,他现在肯定已经死了!”卢维章慢慢地撑住身子,看样子是想坐起来。卢王氏和卢豫川赶紧扶他靠在床头。卢维章定了定神,惨然道:“我卢维章终于害死人了!老天哪,你何时来找我偿命!”

48血溅长崎港(4)

卢豫川只得重复道:“叔叔,电报上只是说董克温去了日本,别的根本没提。”卢维章吃力地摇头,道:“大海之上风浪滔天,他怎么自己去送?这不是去送死吗?”说着,又是胸口起伏,双目紧闭,这次他连吐血的力气都没了,一缕鲜血从他嘴角缓缓流出。卢王氏边哭边道:“你这是何苦?禹王九鼎是董家烧的,跟咱没关系啊!”

其实卢豫川在叔叔昏迷期间已经猜到了蛛丝马迹。以叔叔的计谋智慧,怎么会把真正的卢家宋钧烧造技法给董家?其中必定有诈!董家的禹王九鼎如数烧出,看来这一诈既然不在烧成上,便肯定在烧成之后。卢维章醒来之后的种种情状,更让卢豫川如梦初醒,原来叔叔是算定了禹王九鼎要走海路,便在运送上苦心设计,如今果然大功告成。卢豫川参透了其中的秘密,却也是惊得手脚发麻,再不能自已。怪不得叔叔曾经说过自有办法,可这办法会让他一生英名尽毁!交出秘法之后,叔叔又再三叮嘱,不许他过问此事,还提醒他多看看假秘法,其用意就是让他看出其中玄机。可惜他竟然对此置若罔闻,从来没瞧过一眼。他强压住咚咚的心跳,轻声唤着叔叔。而卢维章牙关紧咬,一语不发,竟又昏了过去。

董克温在黄河、运河船运上送过多年的宋钧,但出海却是头一遭。他深知大海风浪远非内河航路能比,在日方代表的监督下,他亲手把九鼎装了箱,里外都加上了层层叠叠的护料,方才让日本士兵把箱子固定在船舱里。从天津到日本最近的九州岛长崎港有五六百海里,乘军舰需要整整一天两夜,而日本押送的官员山本唯恐赶不及天皇的生日,不顾速度太快对九鼎不利,让舰长全速前行。走了大半天,董克温瞧出有些不对劲,便让总理衙门随行的翻译通事康复生警告山本,务必把航速控制在十海里左右。山本勉强答应下来。可没多久军舰又快了起来。董克温气得直摇头,少不得又让康复生去提醒。

军舰离开天津码头,走得时快时慢,到第三天头上,终于远远看到了长崎港。在震耳欲聋的欢呼声里,军舰缓缓驶入港口。日本为了这个意义非凡的“战利品”组织了声势浩大的迎接仪式,数千人早簇拥在码头上,只等着象征中华版图的禹王九鼎在日本落地。

外边铺天盖地的叫喊声传到船舱之际,董克温就在床上默默坐着,心中静如止水。这几天,两个日本士兵寸步不离他左右,凶神恶煞一般,跟押送犯人似的。董克温跟他们言语不通,也不愿同他们谈什么,除了跟康复生说几句话,其余的时间就是伏案写信。这时两个日本士兵凑在窗户前,朝外边叽里呱啦地嚷着,兴奋得手舞足蹈。康复生推门进来,见董克温呆坐不动,便苦笑道:“董大哥,长崎已经到了,咱们出去吧。”

“国耻啊!我亲手烧的禹王九鼎,不能待在中华故国,反倒沦落在异国他乡!”董克温慢慢抬头,独目中充满了愤慨和绝望,“董某虽是一介商人,但敢问总理衙门的衮衮诸公,什么时候,也能让日本人交出他们的镇国神器,让咱们中国人也能开心大笑一次呢?”

康复生今年才二十来岁,正是血气方刚的年纪,这一路上跟董克温相处得不错。他闻言并不生气,长叹一声,坐在他身边道:“董大哥,你这句话问得对!康某惭愧啊……我学的是日语,做梦都想能有朝一日,跟着大清国的军队打到日本来,直逼东京城下,亲自和他们日本天皇商议城下之盟!但是董大哥,国运衰微,多少志士仁人扼腕叹息!康某无能,没想到第一次来日本,居然是来送九鼎神器!”

董克温缓缓一笑道:“外边是日本人在欢呼雀跃吧?我听得出来他们的狂妄劲儿!不过你放心,他们高兴不了多久……”

康复生一时误解了他的话,道:“不错,只要皇上励精图治,变法维新,大清国早晚能强盛起来,恢复到康乾盛世的景象,到时候定要踏平这区区岛国!”

董克温从怀里掏出两封信,递给他道:“我受弟弟之托,还要在日本待些日子,看看能否把生意做到这里来。这两封信,请老弟回国后,一封寄给我父亲,一封寄给神垕卢家老号的大东家卢维章,地址姓名我写得很清楚。这是银票,就当是我请老弟喝茶吧!请老弟千万莫要推辞。”

康复生肃然道:“能把生意做到日本来,挣他们的银子,这是件替国人扬眉吐气的事情!大哥说什么银子,这不是小觑康某吗?”

董克温硬是把银票塞给了康复生,道:“叫你收下就收下!你让日本人看笑话吗?”这时两个日本士兵过来,冲他们俩叫了几句。康复生只得收了银票,道:“大哥,咱们这就过去吧。反正这个人总是得丢,早丢了心里早安生!”

董克温昂然起身,朝门外走去。康复生跟着他来到了船甲板上。军舰和码头之间的跳板已然搭好,码头上迎接的日本人挥着膏药旗,高唱着赞美天皇的歌曲。甲板上放着九只箱子,日方的人兴高采烈地围观,个个欣喜若狂。董克温看了眼他们,静静道:“兄弟,你去问问他们,是不是现在就开箱取九鼎?”

康复生上前跟山本说了几句,转身道:“他们说可以开箱了。”

董克温从怀里掏出裁纸刀,亲手打开了一个箱子,剥去了层层护料,对山本道:“你来看吧。”

48血溅长崎港(5)

甲板上顿时鸦雀无声。山本趾高气扬地上前,俯身朝箱子里看去。周围欢声四起。不料山本的脸色遽然一变,怒吼了一句日本话,腾地拔出了军刀,直逼董克温的胸前,又大声叫了起来。康复生哆嗦着翻译,董克温一笑道:“这个狗娘养的是不是说,为什么九鼎碎了,还碎得捡都捡不起来?”

康复生骇然道:“正是!难道大哥你早就知道?”

董克温冷静道:“你莫要慌张,我还有话跟你交代。你先让他们把箱子都打开!”

康复生结结巴巴地翻译给山本,日本人此刻都是勃然震怒,几个士兵一拥而上,打开了箱子。箱子里的其余八只鼎竟然都是片片碎裂开,连一块巴掌大的残片都没有!

在这仅有的一点时间里,董克温对康复生大声道:“兄弟,你告诉日本人,这是风浪太大的缘故,咱们警告过他们,可是他们不听劝!起航前勘验过,交割手续都在,日本人不敢不认账!”

康复生淌泪道:“大哥,真的是你……”

董克温走近他身边,飞快地低声道:“我烧造九鼎的时候,就看得出是卢维章的主意!釉料里缺了一样,又多出来一样,我心里明白得很,这样的宋钧断然经不起海浪颠簸!我是商人,可我姓董的也是炎黄子孙,我就是拼上一死,也要给董家保住这个清白……这是全部真相,你万万不能让日本人知道!回国后,兄弟务必替我们董家讨回这个公道,洗掉‘卖国求荣’的骂名!”

康复生惊道:“大哥,你打算……”

“我一生无儿无女,无牵无挂,死又何惧!”董克温转身面朝山本大步过去,冷冷笑道,“你手里有刀,可惜老子不愿死在你的刀下!今天,就叫你见识见识什么叫中国爷们儿,什么叫宁为玉碎,不为瓦全!”说着,他高高地举起裁纸刀,放在脖子上,高声道:“爹!儿子没给董家丢人!儿子死了,死得得劲!真他娘的得劲!”说着,他握着刀使劲朝脖子里一勒,顿时鲜血喷涌而出,气绝身亡。

49算人间知己吾和汝(1)

康复生牢记董克温的嘱托,一回到天津就找到信局送出去了那两封信。董克温写给卢维章的信到了钧兴堂,老平一看见“克温绝笔”四个字,吓得赶忙送到卢王氏那里。她心惊肉跳地看完了信,发现信封里鼓鼓囊囊,似乎还有东西。抽出一看,居然是董克温手书的董家宋钧烧造秘法!卢王氏既知卢维章心病所在,着实不愿他再为此劳力伤神,连卢豫川都没敢告诉。但她苦熬了几天之后,却越想越惶惑不安,只得狠下心肠,带着信和秘法来到了卢维章病榻之前。

卢维章这几日在众人精心照料下,恢复了些气力。卢豫海又从烟台发来电报,说一百万两银子的货已经顺利脱手,扣除烟号日常周转所需,已将八十万两银子由日升昌票号汇出,不日可达。这标志着卢家老号的海外商路历经半年开拓,大局已定。总号上下欢欣鼓舞,在庆祝酒宴上,就连最近一直闹别扭的苗象天和卢豫川都是把酒言欢,开怀畅饮。消息传到钧兴堂,这对病重的卢维章多少是个安慰,冲淡了多日以来的病气。卢王氏看着他刚刚好转的身子,实在不忍说出实情,但卢维章一眼看见了她手里的东西,表情遽然一变道:“你拿的是什么?”卢王氏只得送上信和秘法,劝道:“你把心放宽点,董克温之死固然有咱的不是,但他在信上说得明白,是他自己愿意的……”卢维章哪里还听得进这些,匆匆拆信读了起来。

古人云“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董克温在信上并没有辱骂责备之意,也没有自愧弗如的表示。他平静地告诉卢维章,他能明白卢维章的难处,既不能得罪官府和朝廷,也不能就此献出真正的秘法,何况能让禹王九鼎自然玉碎,使得日本人空欢喜一场,就算是赔上自己一条命又有何妨?只是在信尾处,董克温话锋一转,奋笔疾书道:

克温醉心于大宋官窑宋钧技法之恢复,三十又九年矣。某深知天青之于董家,玫瑰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