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括苍山恩仇记-第28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的竟是一笔端端正正的工楷,连大小个儿都是匀匀称称的。五十六个字,却足足写了有一袋烟的工夫。写完后自已看了一遍,放下笔,说了声:
……………………
① 年敬、节敬、炭敬、妆敬、别敬、加敬──都是当时官场中公开贿赂的名称。过年过节送的钱叫年敬、节敬;冬天送钱叫炭敬;夏天送钱叫冰敬;送给小姐的叫妆敬;送给少爷的叫文敬,为喜事寿庆送钱叫喜敬,为某一件事情专送的钱叫别敬,在照例应送的礼金之外加送的钱叫加敬等等。
“思路不通,不过聊以塞责而已,惭愧!惭愧!”就扶着藜杖,离开了石桌。
高公子擎起诗笺,因字小,怕大家看不清,就朗声读了出来:
流云缥缈树参差①,
仿佛胡髯②欲堕时。
向识荆山曾铸鼎③,
今闻恶水①驾骖螭②。
四围绝壁岩疑铁,
一柱支天石作池。
怅望轩辕丹灶迹,
秋风飒飒拂兰芝。
……………………
① 参差(c ēn…c ī)──长短不一,高低不齐。
② 胡髯──胡:指兽颔下下垂的肉;髯,指两颊的长须。《史记·封禅书》:“有龙垂胡髯下迎黄帝。”参看下注。
③ 荆山──在河南阌(w én 文)乡县(今灵宝县)南,又名覆釜山。《史记·封禅书》中说:黄帝采首山之铜,铸三鼎于荆山之阳,鼎成,有龙垂胡髯下迎,黄帝上骑,群臣后宫从上者七十余人。
① 恶水──这里指恶溪。因为要与上文“荆山”对仗,故改。
② 骖螭(c ān…chī餐痴)──骖是多匹马驾车时两旁的马;螭是传说中的蛟龙之类。骖螭,指驾车的龙。
学宫里教官的诗文,即便不通,在这种场合也不会有人出来指责,何况还是可以自圆其说的呢!说过几句拜年话之后,座中有位富绅,读书不成,弃儒经商,成了陶朱公的弟子,幼年时候,五七言诗倒也读过几篇,写过几首,平仄对仗还依稀记得。今天大家对景抒情,各写心声,人人有感于怀,忽然之间,他也诗兴大发,思路大开,不多工夫,居然凑成四联八句,自己玩味玩味,觉得还无甚大错。于是等朱老夫子的诗写罢,就也迫不及待地落座挥毫,从容写出。众人看时,写的是:
怪石嶙峋插碧霄,
通天有路乐逍遥。
奇峰突起三千尺,
直往九天架作桥。
云生石隙龙影动,
月出松尖鹤声嘹。
轩辕辙迹今犹在,
洒落金莲万里飘。
诗文虽然平庸,并无奇句可赏,而且颇有些富贵气,但是出自一个商人之手,也颇不容易的了。众人照例夸奖了几句。高公子鉴于每写出一首就由大家评论一首的做法在时间上太不经济,而且也不可能一针见血地指出优劣,评定好坏,于是请大家一面吃喝,一面请构思成熟的诗翁们依次挥洒,等全部写出以后,一起贴到妙庭观的前脸儿上,请大家来评论高低上下。众人称善,一时写完贴出,连同高公子的共计十首。下余一半儿贵客都甘愿受罚,自称不能的了。
大家拥到观前争看新写出的几首,只见丁拐师爷写的是;
名山本是列仙居,
白昼轩皇①脱肉躯。
柱顶有湖留玉液,
岩阿②无路接金舆。
瑶台欲长新芝草,
宝鼎犹存古赤硃。
炼液③滔滔西向淌,
飞升乏术最踌蹰。
……………………
① 轩皇──指黄帝轩辕氏。
② 阿──旁边,侧面。
③ 炼液──从鼎湖到小赤壁这一段清溪又名炼溪或炼金溪,比喻是黄帝炼丹时从宝鼎中流出来的炼液。也作练液,是水澄如练的意思。
李梅生写的是:
巍巍万仞耸云霄,
泂④接天河险又高。
玉笋参差难立足,
银潢⑤潋滟⑥不容舠⑦。
半空莲瓣飘金影,
绝顶松声涌翠涛。
一自龙螭腾驾后,
琼楼几度醉仙桃。
……………………
④ 泂(jiǒn ɡ窘)──远。
⑤ 银潢──即银汉,天河。
⑥ 潋滟──满,盈。
⑦ 舠──像刀形的小船。
刘福喜写的是:
擎天玉柱耸仙都,
轩后①飞升信不诬。
白昼风雷生宝鼎,
黄昏星月浴神湖。
千层浪激金莲落,
百仞峰高玉笋孤。
我欲青云平步上,
天宫可有好书无?
……………………
① 轩后──同“轩皇”。轩,指黄帝轩辕氏;后,是古代对君主的称呼。
刘福喜写完以后,高公子再三动问哪位还有佳作,全场都默然不语。这时候素云款款起立,低声赧颜地说有一首已经打好腹稿,只是还未修饰,尚欠推敲。姽婳夫人见这个小女子不但姿容艳丽,歌喉婉转,而且还能诗文,十分喜欢,拍着手儿要她快写。素云不肯当众挥洒,就微笑着口述,由高公子笔录:
绿水青山世外天,
良辰美景伴神仙。
高峰突兀遮云路,
浅壑平畴②种秫田。
选胜③何妨登蜡屐④,
探奇休问避秦年。
金风送爽红叶舞,
恍若飘来鼎上莲。
……………………
② 平畴──平坦的田地。
③ 选胜──寻找名胜古迹游览。
④ 蜡屐──用蜡润屐,使生光泽。
素云轻启檀口,微呈皓齿,舒声朗诵;高公子揎袖援管,拂纸悬肘,奋笔疾书。她那里刚念完末一联,他这里也写完了末一句,放下笔来,朗读一遍,句句吻合,字字无错,不由人不赞叹素云之所学,全在夫君胸中。高公子再问还有何人佳作已成,却都摇头摆手,报以不能,没有一个肯于一试的了。
金太爷见贵客当中能够拿得起笔来的,也不过这几个人,下余几位不是不通文墨的富商,就是识字无多的豪绅,就解嘲似地笑着说:
“诸位贤达久居缙云,长住画中,对仙都山水了如指掌,久而久之,正所谓‘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对于眼前的奇景,反倒视而不见,似乎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了。有道是‘伊挚不能言鼎’①,‘轮扁不能语斤’②,如此说来,是不是可以推而广之,再添上一句,叫做‘缙人不能写景’呢?”
……………………
① 伊挚不能言鼎──伊挚:即伊尹,是商汤的贤臣。鼎:指烹饪。传说伊尹是个很善于烹饪的人,但是说不出其中的道理来。
② 轮扁不能语斤──轮扁:是古代一个善于做车轮的工匠,名扁;斤,指斧子。他能用斧子做车轮,但不能说出其中的巧妙。
姽婳夫人本是个读书不多、粗通文牍,却又自命不凡的人,如今成了两头大的太太,不单在内衙里呼幺喝六惯了,就是大堂上的公事,她也能插上一手,左右三分,加上那一班吮痈舔痔的无耻之徒尽情地捧拍,惯得她更加目中无人、不可一世起来。这会儿听金太爷说久居风景中人不能写景,大不以为然,登时就梗起脖子来,洋洋得意地跟丈夫扳杠,实则是奚落那不通文墨的俗客说:
“什么‘伊挚不能言鼎’、‘轮扁不能语斤’哪!我看那伊尹是故意神乎其神,卖弄自己的本事;那轮匠是怕别人学了他的手艺,不肯传人罢咧!世界上的事情、哪有说不出来写不出来的道理?就拿这仙都风景来说吧,我看也还是本地人的感受最深。至于面对如画的山水,却写不出诗来,那只能怪自己平时短练,文字上的功夫还不到家。要是从头好好儿读几天‘三百千千’,再到这里来游览,好诗佳句就会像溪水一样滔滔不绝的哩!”
姽婳夫人无所顾忌的一通胡抡,把在座几位粗人羞了个面红耳赤,做声不得。刘福喜听了,心中颇为厌恶,就反问说:
“要按夫人刚才所言,就只有读书人才能做诗,也只有读书人才能做出好诗来啰?先不提《诗经》三百篇多半产自民间,即自汉魏以来,像‘杨柳青青江水平’、‘孔雀东南飞’这样的好诗,不也都是出自无名氏之手么?以愚意看来,一篇诗文的好坏优劣,绝不在于用词华丽、造句新奇,而要看它是否言之有物,能不能跳出前人窠臼,有无创新。一篇文词华丽、音调和谐的诗,内容却是人云亦云,空空洞洞,满篇都是废话,就好像一只野鸡,看上去全身羽毛花花绿绿,却飞不出一百步之外去,又有什么可取的呢?倒不如像苍鹰那样,尽管身上没有斑斓彩色的羽毛,却能够一飞冲天,为所欲为!当然,要是能够像凤凰那样,既有斑斓彩羽,又能凌空飞翔,意境文彩,兼而有之,才算是上乘之作呢!”
高公子听了,拍着巴掌哈哈大笑:
“快哉高论!真正道出了小弟心中之所欲言!文彩此物,有如虎皮上的花纹。虎皮值钱,只因为它是虎皮,花纹是次要的。花纹好看,当然也能增加虎皮的价值。如果只是一张形似虎皮的猫皮,即便它的花纹跟虎皮有多么相似,猫皮终究还是猫皮。老子所谓‘美言不信’①,指的正是那些华而不实的文辞。试看《道德经》五千言,句句精妙,就可见老子并不反对文辞的修饰,而只是反对‘文过饰非’,也就是庄子所谓‘辩雕万物’②和韩非所谓‘艳乎辩说’①的意思。好比一个秀丽的女子,只消稍加修饰,就可以生色增光;如果浓妆艳抹,反倒掩盖了她的天生丽质,妖艳而不是俊美了。反之,愣要给貌似无盐的丑女涂上厚厚一层脂粉,妖模怪样,令人见了反添恶心。诗文之道,也是如此,立意清新,只须略加修饰,即是好诗一首;设若立意空洞,言之无物,有如一堆落花,虽也五色缤纷,但缺少主干,又无青枝绿叶扶持,并不美观动人。古人作诗,总是先有感于怀,然后才发而为诗,到了六朝,文人作辞赋,为了要卖弄华丽的词藻,居然去生造出一件事儿来,所谓‘为文而造情’,完全是本末倒置,正如幸弃疾所说:‘少年不知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那样,简直是东施效颦,忸怩作态,看了令人作三日呕,哪里还谈得上文彩不文彩呢!”
……………………
① 见《老子》第八十一章。
② 见《庄子·天道》。
① 见《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高公子说到这里,素云笑着插嘴说:
“古人有云:‘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诗文优劣,何用自吹自擂?白乐天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反对‘嘲风雪,弄花草’而别无寄托。所写诗词用词浅近,老妪皆能听懂。诗人赋诗,只要能言心中之所欲言,言众人之所欲言,即便文辞不艳不丽,也不失为好诗。反之,一篇空空洞洞言之无物的诗,即便通篇换上大多数人不认识的古字怪字冷僻字,每一诗句都用上几个典故,结果读起来诘屈聱牙,听起来张口瞠目,骗高深固不足,唬浅陋则有余,无非只是吓唬老百姓而已。历来还有一种人,满心里想的是高官厚禄,一日忽游仙都,竟变得清高起来,虚情假意地说些超凡出世的话头,用来掩盖他的利欲熏心。这种言不由衷的诗文,即使写得华丽非凡,掷地有声,不也是假话加瞎话,凑成废话一篇么?对比之下,倒是刘夫子留恋人间,唯恐天上瑯嬛没有那么多好诗好书,不愿乘风归去,这才是真实的心中所想啦!”
金太爷见这个十七八岁的娇弱女子,说出话来,毫不客气,所讽所指,明明又是自己,心中羞恼,登时就沉下险来,只是拘于情面,无法发作。刘福喜见素云大胆地首先发难,把无人敢惹的金太爷揶揄奚落了一番,心中大喜,连连击掌说:
“高公子贤伉俪所云,真乃高人高见,妙人妙语,不才五体投地,深为叹服。有道是诗文易作,知音难求。今天得遇二位知音,正可谓‘朝闻道,夕死无憾’矣!请受山民一礼,聊表仰慕之意!”说着,正冠掸袖,深深一揖。
高山夫妇急忙起立,还礼不迭。在众人的哄笑声中,高公子一发兴致大作,继续滔滔不绝地笑着说:
“要说诗文易作,兄弟不敢如此自信;要说知音难求,兄弟倒是颇有同感。因为要评论一篇诗文的优劣,不单评者要比作者有更高深的眼光和学问,而且还要立论公允,不存偏见。自古以来,论文者不是拍马屁,捧臭脚,极尽阿谀奉承之能事,就是贬低他人,抬高自己,唯恐自己的千古奇文无人赏识。严格而求之,真正公允的评论家,两千余年来不过数人而已。多数评论者,不是贵古而贱今,就是崇远而非近。正如鬼谷子所云:‘日进前而不御,遥闻声而相思。’①用一句今天的俗话来说,也就是‘久仰大名,如雷灌耳;今日一见,不过如此’的意思。当年韩非子的《储说》传到咸阳,秦始皇看了,仰慕之极,说过‘嗟夫,寡人得见此人,与之游,死不恨矣’这样的话语;司马相如的《子虚赋》刚写成,汉武帝读了,佩服之至,也发过‘朕独不能与此人同时哉’这样的感叹。等到后来相见,结果又是如何?韩非入秦,被谗而死于狱中;司马长卿进了内廷,汉武帝只拿他当作倡优看待,不予重用。又如班固和傅毅,都是东汉初年的文史名家;以愚意观之,两人的诗赋并不相上下,但班固却指责傅毅作文不善于剪裁,‘不能自休’①。又如陈孔璋和曹子建同为建安七子之一,可是曹植却讥笑过陈琳不善辞赋②。凡此种种,无非都是曹子桓所说的‘文人相轻’的痼疾!还有一种人,自己看不懂的文章,就以为天下人都看不懂,担心后人会拿去盖酱缸③!这种人,也是相信除自己之外,天下就没有读书人了!”
……………………
① 见《鬼谷子·内楗篇》。
① 见曹丕:《典论·论文》。曹丕,字子桓,即魏文帝。
② 见曹植:《与杨德祖书》。
③ 《汉书·扬雄传》:刘歆(x īn 心)看到扬雄写的《太玄》,对他说:“空自苦!今学者有禄利,然尚不能明《易》,又为《玄》何?吾恐后人用覆酱瓿(b ù部)也!”瓿,坛子一类的东西。
刘福喜见高公子把前人的精辟见解阐发得淋漓尽致,颇为佩服,对他的博闻强记更为仰慕。今天评诗,既然高公子已经开了头,他也就无所顾忌地接了下茬儿继续阐发说:
“公子所论,诚为至理名言。一篇诗文,是优是劣,正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各人据自己的偏爱与喜恶会有不同的尺度与标准,很难强求一致。有人喜欢慷慨激昂,大刀阔斧;有人喜欢缜密含蓄,细致旖旎。这就难免对合乎自己脾胃的文章捧上三十三层青天,不合的就打入十八层地狱。各人都以自己的偏爱去衡量多种多样的诗文,正有如爱睡懒觉的人不知道朝阳与落日同是美景一样可笑。麒麟和野獐、凤凰和野鸡、珠玉和石头,本是极容易分辨的,但鲁人把麒麟当作獐④;楚人把野鸡当作凤⑤;魏国有人得了美玉错当作怪石⑥,宋国有人得到燕国的一块石头却又当作是宝贝①。如此显而易见的东西,尚且还有弄错了的时候,更何况是一篇诗文,各人所见不尽相同呢!”
……………………
④ 《公羊传·哀公十四年》中说:鲁哀公时,有人打猎得到麒麟,却误以为是獐。
⑤ 《尹文子·大道》中说:楚国有人挑着野鸡,有人误以为是凤凰,买来献给楚王。
⑥ 《尹文子·大道》中说:魏国有个农民得到一块一尺大的美玉,见它夜里放光,照亮全室,以为是块怪石,把它扔了。
① 见《艺文类聚》卷六引《阙子》。
高公子频频点头,颇有同感地说:
“一个浅薄而不学无术的人,当然不会懂得高深的诗文的。只有登过高山的人才知道丘陵平地,只有到过大海的人才知道江河小溪。要想全面、公平地评价一篇诗文,首先,评者即使不能强过作者,至少也不能相差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