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河图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括苍山恩仇记-第27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待客。新女婿正了名份以后第一次上门,岳母要送他一条带子、一个肚兜;没过门儿的新媳妇儿则要亲手给“毛脚女婿”煮点心吃,还要亲自端上桌来,跟新姑爷见面说话儿。

红梅是个不惯于做家务活儿的野姑娘,让她去煮面,水还没开锅就把索面放了进去,结果把一碗面条煮得粘乎乎的;用作面码儿的肉丝儿,下锅的时候火力不猛,却又是半生不熟的:蛋煮完了忘了浸在冷水里,剥皮的时候粘壳儿,蛋黄却还不怎么熟。一碗溜尖儿的点心端上来,本厚心知不会怎么好吃,非要红梅端个碗来与她两人分着吃不可。红梅还一个劲儿地客气推让,把个铜锤大嫂逗得又好气又好笑。幸亏新姑爷知道新媳妇儿的底细,全不计较。吃完了点心,本厚按畲俗拿出一个“见面包”来,放在桌子上,再拿一双筷子压在红包上面,拜辞了岳父母,傻乐着回去了。

山寨上有本厚、红梅这么一带头,另一些互有情意的畲女汉郎马上找到了可依之据。经热心的媒人来回奔走,穿针引线,几天之内就撮合成功了好几对儿,而且还都齐了心非要赶在中秋节一块儿办喜事不可。

这样一来,山寨上军民上下,全都为这一场前所未有的“共拜天地”而忙碌起来。婚娶的人喜气洋洋,自不待言;就是贺喜的人,由于这场大喜事意味着胜利成功,兴旺发达;意味着天翻地覆,乾坤倒置;意味着穷汉扬眉,官绅低头;意味着宏图大展,无可限量,一个个全都精神抖擞,容光焕发,准备在八月十四、十五、十六这三天中,尽情地闹上一闹,乐上一乐。

第九十四回

鞭炮噼啪,团圆节真假畲女同日出嫁

月色皎洁,中秋夜老少村民彻夜欢歌

白水山义军伙儿内的大小头目,由于是塞主和首领娶亲,无不齐心合力张罗措办,都惦着把这场婚事办成畲山有史以来最盛大、最热烈、最欢腾、最体面的婚事;而把防守、巡逻之类的军中事务,全交给正觉上人去操办:一方面因为上人本是军中宿将,力能胜任;一方面也因为他是个和尚,方外之人,不便于在婚喜场面中出头露面的缘故。

雷家寨的军民人等,每天都为说媒定亲成婚这些“喜事”忙了个不亦乐乎,日子似乎也过得特别快。看看到了八月初十,山上的迎娶准备一切就绪,却还不见朱松林到来。

一个月之前,谢三儿从雪峰山回来,禀报说:朱松林接到请柬,十分高兴。当时讲定,一准在中秋节之前赶到雷家寨来贺喜。关于进山的道路,本良的信中已经跟他交代得明明白白:先绕道到白水山东坡,凭请柬进蓝家寨,自会有人一路护送到大寨中来。照情理推测,路径已经交代清楚,朱松林又是那么精明强悍的一个人,想来不至于会有闪失。再据正觉上人派出去的探子回来禀报,马三公子那边正忙着运送砖瓦木石,为乃父重建府第,除各处路口依旧是那么些团丁把守之外,并未添岗加哨,更无其他动静。另据春山饭馆送上来的消息说:温处总镇确曾于七月初饬令缙云县守备会同三乡团勇合力克期剿灭白水山叛匪,但也只是一纸空文而已,并未派下一兵一卒来。林炳虽曾于七月七返回壶镇与吕慎之会商,但也并无善策良谋,县里的绿营兵依旧松松垮垮,除每日例行操练防守之外,也不见有开差的迹象。综合各处所报,都是动中有静,利于山寨。因此众首领商议的结果,都以为平安无事,只消勤于巡逻,严于防范,绝不会有意外发生。

本良想到朱松林生长在西乡,对南乡的道路并不熟悉;如今雷家寨外的大小道口都有团勇设卡盘查,自己人进山尚且只能趁黑夜摸小路,何况他一个从未到过白水山的人?再说,朱松林为聚啸雪峰山、劫囚十字街、疑兵北门外三件大事,已经成了悬赏捉拿的要犯,捕快衙役们是知道他的长相模样儿的,万一为来白水山喝喜酒被捉将官里去,岂非因喜得祸,又要为营救他而大费周折么?为此,本良考虑再三,觉得还是一事不烦二主,派谢振国再下山去走一遭儿,悄悄儿地把朱松林趁黑夜引上山来,既省心省事,又安全稳妥。于是跟正觉上人商量定了,就在八月十日夜间,把夜行探目谢振国派下山去专接朱松林。

按照计算,谢三儿夜行日伏,也可以在十二日一早到达雪峰山,十四日一早偕同朱松林回到雷家寨,正好赶上本良送彩礼娶亲。但是,蓝家寨的蓝文秀、蓝文华夫妇四人一直等到八月十四日上午辰正过后,不单不见朱松林到来,连谢三儿也不见踪影,只好安排下接客带路的专人,自己先过雷家寨这边来了。

这时候,雷家寨村子里响起了欢快热烈的唢呐声和鞭炮声。看看到了巳牌时分,朱松林一伙儿仍未到来,本良无法再等了,只好按择定的吉时,到老族长家去送彩礼。

畲俗,新郎必须于娶亲的头一天在四个男人的陪同之下把彩礼送到女家去。一个是男方的长辈──本良的父亲立志和亲叔叔立本已经相继故去,只好烦清师叔刘保义代理;一个是媒人──本良与金凤联姻,原是刘教师为媒,如今刘教师被林炳害死,就烦老族长出面,请出一位德高望重的畲族老人来客串一下。另两个,一个当地叫“赤郎”,也叫“乞郎”,专管挑聘礼和对歌;一个叫“当门赤郎”,也叫“对门乞郎”,俗称“迎亲伯”,总管婚礼中的一切大小事务,还必须能歌善舞。这是畲俗婚礼中两个相当于伴郎的角色,但比伴郎要肩负更多的重任,婚礼进行中,诸多特殊的仪式和风俗习惯,都要由他们来应付。因此必须是深谙畲家习俗的青壮年男子不可,而且长相模样儿还得仪表堂堂,脑袋瓜子更得聪明机灵,经与众首领斟酌再三,请雷一飞和他的族弟雷一震充任。

老族长那边的一众子孙儿郎们,听说是一飞和一震出任赤郎,就撺掇着老族长把一飞的媳妇儿钟山英和一震未过门儿的媳妇儿钟山燕请出来当阿姨、娸姆,给他来一个门当户对,旗鼓相当。

在畲俗婚礼中,阿姨是新娘的姊妹行,娸姆是新娘的兄嫂行,相当于汉俗婚礼中喜娘的角色,但又比喜娘要肩负更多的重任。在汉俗婚礼中,喜娘、伴娘是宾客们调笑嬉闹的对象,伴郎是无所作为的;而在畲俗婚礼中,赤郎却是阿姨、娸姆的戏弄对象。阿姨、娸姆要想出许许多多难题来,阻碍婚礼的进行,而赤郎则要千方百计地去解开这些难题,让婚礼能够顺利地进行下去。这样做的原因,无非显示男方娶亲不怕困难并且能排除万难的意思。因此,阿姨、娸姆的入选,不单要姿色上说得过去,更主要的,还在于心灵脑子快,要能想出一些千奇百怪的花花点子来难倒赤郎。钟山英和钟山燕姐妹俩,本是畲家有名的巧媳妇儿、巧姑娘,把她俩请将出来跟自己的男人斗法比高低,大伙儿就一定能够看一场热热闹闹的好戏了。

巳时正,吴本良、刘保义和媒人身穿吉服,斜披大红彩缎,雷一飞、雷一震两个赤郎肩挑彩礼,在唢呐的前导和一众亲戚宾朋的簇拥下,兴高采烈地往老族长家缓缓走去。

刚走出一里来路,老族长家砖砌的高墙和院门儿已经清楚可见,赤郎子就放起了鞭炮,唢呐也更加用劲儿更加欢快地吹奏,像是在通知女方:“新郎到了,快来迎接!”可是就在这个时候,前军被横拦在路中的一堆荆棘所阻,无法通过。这道荆刺儿,是阿姨、娸姆专为阻挡新郎所设的路障,名目就叫“拦赤郎”,而且一共有三道之多。

畲族婚礼中,赤郎挑的聘礼足有七八十斤重,而且一路上绝对不许把担子放下歇歇气儿。“拦赤郎”的目的之一,就是作弄赤郎,要他们挑着担子多站一会儿。这时候雷一飞一面放鞭炮,一面把一个红包递给看守荆刺儿的女人和小孩儿。他们拿到了“拦路包”,就把刺儿堆挑开,放赤郎继续前行。

一行人走到老族长门口,原先明明洞开着的两扇松木大门,这时候忽然“吱吽”一声关上了。两支大海笛、两支唢呐,一齐朝关着的大门狂吹起来,似乎是在叫门。

这时候赤郎可以放下担子了,他取出一串鞭炮来噼噼啪啪地放,意思似乎是:“新郎来了,为什么不开门?”门外的一串刚放完,门里面接着响起了鞭炮声,似乎是在答复为什么不开门的原因。门里面的一串放完了,门外面又响起了一串,似乎是说:“不论有什原因,请先把门开开再说。”果然,这一串鞭炮还没放完,紧闭着的大门忽然洞开,老族长率领大小亲属在门内躬身迎接。刘保义连忙代表男方向老族长鞠躬回礼,然后率领众人进入大门。按畲俗先向堂上的祖宗神位举成双礼,然后向女方长辈、亲友、账房、管事、厨师等人举礼道贺毕,取出彩礼,放在堂屋的桌子上,请女方过目收进。

交完了彩礼,吃过了点心,男方开始在女方办酒席请祖宗。这时候,赤郎子拿出两只鸡来,一只叫“对盏鸡”,是在男方杀好带来的,交给女方的时候,附上一个红包,叫做“剪刀包”;另一只鸡叫做“(请)祖宗鸡”,是活的大红公鸡,要由赤郎子在女家当众宰杀。按照畲家千百年来传下的成规:杀鸡的时候,任凭阿姨、娸姆和女方的姑娘们推推搡搡、起哄取闹,但鸡血却不许洒落在地上;如果洒落,每洒一滴血就要罚吃一碗酒。没过门儿的媳妇儿钟山燕,存心要看雷一震的笑话,给了他一把锯齿狼牙般的缺口尖刀,外加一只盛着小半碗盐水的兰花瓷碗。雷一震偏又好胜,结果是一刀未割断鸡的气管,那只大公鸡憋足了气,加上捆绑多时,硬是流不出多少血来。按规矩请祖宗的鸡不作兴割第二刀,雷一震只得把尖刀叼在嘴里,腾出右手来提起一只鸡脚,让它挣扎几下,以便于血流得畅快些。没想到另一只鸡爪子一下子抓在他叼着的那把尖刀上,雷一震脑袋往后一躲,抓鸡的手不免哆嗦了一下,滴哩嗒啦的鸡血就滴到小瓷花碗外面去了。好不容易等那只鸡断了气,钟山燕就低头弯腰数地上的血迹,大大小小一共八滴。钟山燕一面取笑雷一震在男家喜酒没吃够,一面当真提来一壶酒,按数儿筛满了。雷一震只得在哄笑声中把八碗酒一气儿灌下肚去。

赤郎子宰完了鸡,当门赤郎又拿出两只腊鸡来,放在一只红漆托盘内──盘内还放有一斤索面、一刀猪肉、一副绑腿布和一对儿点着了的红蜡烛;然后手端托盘,向女方举礼,与新郎一起跟着阿姨、娸姆进入厨房,开始“借锅”。

这时候,厨房里面的一切用具、炊具、餐具甚至柴火全搬走了,要用什么,都得通过唱歌向阿姨、娸姆借,而对方则趁机捣乱,竭力拖延时间。

本良进了厨房,正一正冠,恭敬地在烛前行了礼,笑眯眯地唱起事先学会的《借锅词》:

迎亲来到畲山乡,

岳家住的好楼房。

门前麒麟对狮子,

屋后金鸡对凤凰。

寮场龙虎来相会,

莲台观音坐中央。

八字门楼金字匾,

婿郎借锅把歌唱。

四角方方一堵墙,①

中央开出一口塘,②

铜镜圆圆对明月,③

野鸭凫水项颈长。④

三脚落地火焰山,⑤

乌鸦蹲在火中央,⑥

仙女点香来洗涮,⑦

两耳朝天喜洋洋。⑧

鲤鱼翻白成双对,⑨

凤凰伸腰五味香,⑩

双龙抢珠城门内,①①

黄龙载水东海上。①②

丝网落海捞珍珠,①③

九龙高山喷云雾,①④

金童伸掌开火路,①⑤

玉女吹箫呜哩呜。①⑥

锡将军,上高台,①

五龙载水下凡来,②

江西兰花金玉盏,③

象牙镶银成双对。④

……

请个阿姨来炒菜,

请个娸姆来烧火,

请问阿姨和娸姆,

借锅礼数到没到啰?

……………………

①  指锅台,灶。

②  指大铁锅。

③  指锅盖。

④  指木勺。

⑤  指瓦炉。

⑥  指瓦壶。

⑦  指竹丝刷锅帚。

⑧  指两耳锅。

⑨  指两把菜刀。

⑩  指锅铲。

①①  指火钳。

①②  指水桶。

①③  指爪篱。

①④  指饭甑。

①⑤  指火锨、火铲。

①⑥  指吹火筒。是一根三尺来长、一寸多粗的竹管,伸进灶门内用嘴吹。

①  指锡酒壶。

②  指斟酒。

③  指酒杯。

④  指筷子。

本良唱完了第一遍,恭敬行礼,接着唱第二遍。这也是好事凑成双的意思。当新郎唱《借锅词》的时候,女方的姑娘本可以在人群中故意挤来撞去,起哄打闹,有心让新郎唱了上句忘了下句。如果唱错了,按例必须从头重唱,否则唱错了什么就不借给什么。如果两遍唱下来,流畅无误,阿姨、娸姆才能开口接应“礼数周全”,把托盘接过去,“借锅”的仪式,才算告一段落。今天本良娶亲,一者是“外姓人”客串,二者又是个“大首领”,虽说按俗例新婚期内三天无老小,但是终究对他有些敬畏,不便多所刁难,等他规规矩矩地唱完两遍《借锅词》,阿姨、娸姆连忙答应:“礼数周到啦!”一个接过托盘去,一个就忙着搬出炊具来。

等到样样家伙都借齐全以后,当门赤郎开始刷锅煮肉,赤郎子就坐到灶门前面去点火。刷锅点火,本不是什么难事儿,但在这种场合,因为有阿姨、娸姆的故意捣乱,想把锅刷干净,想把火点着,都很不容易。如果事先没有充份的准备,如果不善于随机应变,就有一败再败的危险。就在雷一飞刷完锅,回身去舀水的工夫,不提防钟山英在身后一扬手,撒进一把糠去,弄得雷一飞放不成水,煮不成肉,出师头一个回合,就败在夫人手下了。

围观的宾客们发出了一阵嘻嘻哈哈的笑声。雷一飞意识到在这种场合既不能失败,更不能失态,苦笑着略一沉思,就回身把肉从案上端到锅台上,接着再去刷锅。钟山燕趁他低头刷锅的工夫,悄悄儿把锅台上的肉给捧走了,意思是想引得雷一飞离开锅台,好让钟山英再往锅里撒砻糠。不料雷一飞刚才端肉的时候,就把一块小些的肉揣进袖笼里,锅一刷完,袖笼一松,肉就掉进锅里,这才不慌不忙地回身舀水放肉。按照不成文的规矩,只要锅里一放进肉,盖上锅盖,阿姨、娸姆就再也不能扬灰撒糠了。这一局,雷一飞智斗夫人,终于转败为胜。

雷一震负责生火,可也不容易。因为借来的柴火,全是刚从山上砍来的青树枝,根本点不着。而且当时取火,用的是火刀火石,打火的时候,阿姨、娸姆可以捣乱,点燃了的火纸媒子,阿姨、娸姆可以一口仙气将它吹灭,一定要千方百计地叫赤郎出足了洋相以后,才容他在浓烟的薰燎之下一把眼泪一把鼻涕地把青枝湿柴点着。

这样的场面,雷一震见得多了,因此早就有了准备:怀里揣着棉花和蜡烛,他把双手伸进灶膛里去打火、点火,还侧着身子挡住灶门,火一点着蜡烛,油流到了棉花上,灶膛里马上燃起了融融大火。按规矩:只要赤郎把火点着了,阿姨、娸姆就得把湿柴搬走,把干柴拿来。

火点着了,肉烧上了,这时候,赤郎拿出一个红包来,放在菜刀上,双手端刀,刀口朝外,行礼后向女方请来的厨师递了过去,所谓“借锅办酒席”的闹剧,也就到此结束。──如果赤郎善于烹调,也想借此机会露一手,可以在递刀的时候,刀口向着自己,以示愿意与厨师共同操作。如果是这样,厨师不能把红包全数收下,而要退回一半儿,表示“同劳同得”。

请完祖宗,吃过酒席,已近申时。这时候,男家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