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逝水东流不复还-第6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首先请大家向看,在这个凤殿里,有一棵巨大的熔岩石松。溶洞专家们说,像这么大、这么形象的熔岩石松在我国溶洞中还是罕见的。请看石松的西边,已是暮色苍茫,夕阳映天,故此叫它“古松夕照”。我们站在这棵古松树的底下,似乎看到了百鸟投宿,似乎听到了莺啭蝉鸣;那几片浮云,在湛蓝色的天幕丝丝绵绵的漂游着,把我们的心带进了一个极目楚天的境界。
各位游客,这个景点叫做“玉潭照影”。李白在秋浦歌中写道“照影玉潭里,刷毛琪树间,夜栖寒月静,朝步落花闲。”如果说诗人是描写此情此景的也许更为恰当。因为这面半月玉镜潭巧妙的生在凤凰巢的旁边,正好给凤凰梳妆照影。这里光明灿烂,水清如碧。假如凤凰此时不在履行她的职责,而回宫休息的话,我们又可以从这个玉镜里瞻仰到她那天姿国色的靓影。
游客们,请看那对面,那是“众仙迎凤阁”。那里云集了许许多多的神仙,你们看,他们有坐有卧,有笑有思,有舞有歌,形态各异,栩栩如生。孙悟空和唐僧师徒四人也来到了这里。你看,这匹白龙马,似乎是饥渴难耐,正朝河边走来,准备饮水充饥呢,那面是猪八戒,你看它依然是色性难改,,又在偷看凤凰,孙悟空早已料到,派那沙河尚变化只老绵羊在此监视。现在我们就来好好瞻仰一下凤凰娘娘的神姿。
看,她沐浴着阳光,身披着彩霞,昂首挺立在金山高歌长鸣,为民报吉。这真是大吉大利的时刻啊!古人说,凤鸣金山,千载难逢,今天我们有幸遇这种大吉之时,真是福星高照,喜从天降!祝愿大家好运常来!
那是观音送子,有人说应改为观音抱子,计划生育一个好,有观音抱子保佑保佑就行了。有人说它像子凤追母,但还有人说它像只大人参,说像人参,这里还有一个传说:当年,唐僧去西天取经路过此地,,独自饿得咕咕响,他的徒弟孙悟空忙说:“师傅,这凤凰山的人参是个宝,你吃了会脱俗成仙,长生不老的。”唐僧一看,这哪里是什么人参什么宝?明明是小孩爬在树梢玩耍,吓得他急忙闭目合掌“阿弥陀佛,罪过,罪过”的走开了,孙悟空只好作罢。
游客们,那面是凤凰巢。他造型美观奇特,内外装饰的富丽堂皇,它具有多层次的结构,又有奇妙的伪装,既森严而又神秘。巢外像一串串葡萄,垂实如珠,水灵鲜滴,这是鸟类以果为食的象征。尤其在鸟国皇太后中,果实累累,如珠围翠绕,更显示了她的特殊地位和她鸟国的富有。
古人说,凤凰不落无宝之地,这里果然是一座大金山。它在彩灯的辉映下,飞金流银,闪烁着光华。面是一棵琼树,围三百,高万丈,所以我们看不到它的枝叶,只能看到它的一部分。游客们,在请看那凤殿的殿梁悬挂着的五彩珍珠。外面的像个蚌壳,如果说仅仅是只珍珠蚌,为何要珍藏在那里呢?诸位不知,原来它是凤凰娘娘头佩戴的珠冠宝霞。凤凰,作为鸟国的皇后,佩戴这种首饰是理所当然的,不过,这顶珠冠非同一般,她曾经带着它找回了女娲炼石补天时多出的一块乌金石。你们看,她把乌金石严严实实夹在殿壁之中,待将来苍天若有破损,拿出来使用,也无须再劳神女娲。凤凰想的是:天无损,天下照样太平。因此她的爱民之心,受到万众敬仰。
游客们洞中的游览就到此结束了。接下来,我们去游览洞外的700米河谷风光。出了洞口向看,那是一座小天桥,桥在山,山在桥下,洞在桥下,桥洞天。桥边这个巨大的通天漏斗高达百米,望而生畏!人们美誉它为“南天门”。这个彩虹飞瀑是情景交融、瞬息万变的美景,是一幅大自然的杰作,每当旭日凌空,彩虹飞出,五颜六色,美不胜收。它不仅美,而且娇柔多情,人动虹移,虹隋人意,多情多趣。游客们,现在请跟我百步云梯。这里是洞口的值班售票处,请大家休息一下,休息好了我们继续往前走。
来到这里,“柳暗花明又一景”。眼前一片开朗,四面环山拥抱着这块小盆地,很隐蔽,很宁静。它好似世外桃源。请大家举目环顾,那南边是雷劈山,北边是青螺峰,因整个山形象青色的田螺,青螺峰的下面便是我们刚刚游览过的大王洞府。现在请大家进入500米神仙幽谷,这里又是一番天地。它会唤起你们的童心,让你们尽情的享受深山峡谷之野趣。这条峡谷,浓阴密蔽,四季如春,百鸟欢歌,溪水伴唱。幽谷中的这条山径小路,在游客未来之前,原是野生动物出没之地,现在也还常常遇到獐麂鹿兔闯怀而过。
请看这旁边,是一棵连理枝树,像这样奇特的连理枝在各大景区实属罕见。
这是一座听琴桥,颇有小桥流水之古风。我们可以在这里休息一下,你们听,这水声如琴声,但只听到琴声悠扬,却看不见琴师在何方?君不知,琴师就是那枕流石的“琴瀑”。
这个瀑布常年的从大岩石滚动而下,把大眼石滚的光溜圆滑,像一只大枕头。于是我们把它定名为“枕流石”。大家请注意,请不要掉队,现在我们走出了神仙河谷。前面是一座通幽桥,旁边是一个大型的野生梅花鹿场。
再请看那前面是一座气势宏伟、天然的大桥。这座天桥是由于地壳抬升,地下河强烈下蚀扩展,洞顶、洞壁崩塌,落水洞不断增多变大,溶蚀天窗越来越多,使大天潦以的洞顶全线崩塌,变为明河,形成今天天桥以下狭窄的岩溶嶂谷。这座巨大的天生桥,就是在那次巨大的溶洞崩塌后残留下来的。这座大天桥高52米,宽64米,深73米,据专家们说,像这样雄伟壮观的天生桥在全国还是罕见的。当代著名诗人贺敬之为其命名为“天桥”,扬名中外的老诗人艾青为天桥欣然命笔“江南奇观”。老诗人的赞誉并不过分,你们看,桥外峭壁如斧劈刀削,气势非凡,在峭壁中居然还生出许多苍劲的树木,青枝绿叶,郁郁葱葱,桥两边阴森笼罩,仿佛要把这座巨大的天桥隐蔽起来。来到这里,君不知桥有一条宽敞的公路,能行车走人,行于桥,不知桥落何处,来到桥下,又不知路在何方?
游客们,这座天桥不仅雄伟,而且还会给诸位带来许多情趣呢!
请看这是一头石象,它早已等候在此,欢迎我们的到来。还有那对面的石狮、石人、石马也似乎向我们表示欢迎。
那大石桌、大靠椅,曾经是天公神匠为大王观赏天桥而备置,今天却成为我们游客观景的雅座了。那个西边的通天洞,大家美誉它为“西天们”。是个奇异的天窗。现在我们走出这座大天桥,来到了天桥广场。这是我们景区精心为游客们设置的休憩小竹亭。请大家在这里尽情的享受洞外风光!
接下来我们要过这座“渡仙桥”。桥下是神仙河水,这条河水的发源地是我们眼前的那座高山,名叫“仙踩尖”,海拔593米是我们景区的一个至高点。
好,游客们,最后我们便来到了景区招待所、停车场。招待所里设有餐厅、客房、会议室,大家可以在此就餐,吃特色菜,享受农家之乐。
各位来宾,我们今天的大王洞之旅就全部结束了,希望大家留下宝贵的意见并且希望各位把我们大王洞美丽的景色带给您身边每一位亲朋好,谢谢!最后祝大家回去一路平安!再见!
………【第九十一章 话说杏花村(重新修改)】………
:500:1023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唐诗中关于清明节最有名的诗要算杜枚的《清明》。在未去寻访杏花村遗址之前,萍先“复习”了一下自己知道的文学常识,并和师傅良进行了探讨。
喝酒的时候,萍想起一段文字游戏,一段很有意趣的诗话,为了给大家助兴,增添一些喝酒气氛,萍“显摆”起来。
“有人把杜枚的《清明》诗改成词,”萍说——
清明词
清明时节雨,
纷纷路行人,
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
有牧童,
遥指杏花村。
还有人把它改成小剧本。
清明小剧本
清明时节。
雨纷纷。
路。
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以是萍不久前在某杂志看到的,觉得有趣,就记住了。年轻人记性好,不容易忘掉。
清明节如今已经纳入法定假日。清明节在今人的印象中就剩下扫墓祭祖,缅怀先人了。这虽不能算是误解,但起码是不全面的。其实,传统节日无论是内涵,还是形式,都是丰富多彩的。如今的清明节太沉重,更单调。春暖花开,我们有很多事情可以做,有很多选择——植树、踏青、放风筝、去旅游……
“老表这段文字游戏,也让我想起杜枚《清明》诗的另一个版本,”师傅良接着说,“在《笑林广记》有人说,此诗把每句前面的两个字去掉,照样是一首好诗,比原诗更简洁。‘路’二字,‘借问’二字的确是多余的。‘牧童’二字也是可有可无,有了则明白,没有了则含蓄。‘清明’二字也可无,因为题中已出现‘清明’二字,诗中不写,人家也会知道。所以此段议论虽是出现在那本中,当作笑话说,但并不是没有道理的呢。”
“杜牧著名的诗篇还有,”萍说——
千里莺啼绿映红,
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
——《江南春》
烟笼寒水月笼沙,
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
——《泊秦淮》
远寒山石径斜,
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山行》
清时有味是无能,
闲爱孤云静爱僧。
欲把一麾江海去,
乐游原望昭陵。
——《将赴吴兴登乐游原》
折戟沉沙铁未销,
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赤壁》
……
“杜牧二十三岁写出《阿房宫赋》,在诗歌创作,与晚唐另一位杰出的诗人李商隐齐名,并称“小李杜”。杜牧的诗虽然写得好,但后人对他的人品颇有微词,说他眠花宿柳,生活放荡,风流成性,是个好色之徒,”良说,“他在扬州为官时,常常流连于烟花柳巷,当然也留下不少诗篇,比如——
娉娉袅袅十三馀,
豆蔻梢头二月初。
春风十里扬州路,
卷珠帘总不如。
多情却是总无情,
唯觉尊前笑不成。
蜡烛有心还惜别,
替人垂泪到天明。
——《赠别》二首
青山隐隐水迢迢,
秋尽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
玉人何处教吹箫?
——《寄扬州韩绰判官》
落魄江湖载酒行,
楚腰纤细掌中轻。
十年一觉扬州梦,
赢得青楼薄幸名。
——《遣怀》
雨过一蝉噪,飘萧松桂秋。
青苔满阶砌,白鸟故迟留。
暮霭生深树,斜阳下小楼。
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
——《题扬州禅智寺》
……”
杜牧风流得别具一格,风流得声名远播,在繁华的扬州,杜牧的足迹踏遍青楼,宿醉不归。乃至淮南节度使牛僧孺不放心,暗中派人保护。有一日,杜牧调任回京,牛僧孺劝他切莫“风情不节”,并且拿出兵卒们发回的满满一箧平安帖,杜牧见此,又愧又羞。正是“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字词之间,满是艳情。杜牧的风流轶事,与他的才华一样,传之于世。
未完待续
附:轶事典故
杜牧在湖州的浪漫史
杜牧在宣州幕下任记时,听说湖州美女如云,便到湖州游玩。湖州刺史崔君素知杜牧诗名,盛情款待。他把本州所有名妓唤来,供杜挑选。可杜牧看了又看,有些遗憾地说:“美是很美啊!但还不够尽善尽美。”又说:“我希望能在江边举行一次竞渡的娱乐活动,让全湖州的人都来观看。到时候我就在人群中慢慢地走着,细细地寻找,希望或许能找到我看中的人。”湖州刺史按照杜牧的意愿,举行了这样一次竞渡活动。那天,两岸围观的人密密麻麻,可杜牧挑了一天,直至傍晚,竟没有找到一个合意的。眼看就要收船靠岸,在人群中,有一位乡村老妇人,带领一个女孩子,大约十几岁。杜牧看了好一会,激动地说:“这个女孩子真是天姿国色,先前的那些真等于虚有其人啊!”就将这母女俩接到船来谈话。这母女俩都很害怕。杜牧说:“不是马就娶她,只是要订下迎娶的日期。”老妇人说:“将来若是违约失信,又应当怎么办呢?”杜牧说:“不到十年,我必然来这里作郡守。如果十年不来,就按照你们的意思嫁给别人。”女孩的母亲同意。杜牧便给了贵重的聘礼。
分别后,杜牧一直想念着湖州,想念着这位女孩子。可他官职较低,不能提出调任湖州的请求。后来他出任黄州、池州和睦州刺史,都不是他的本意。等到他的好朋周墀出任宰相,杜牧便接连写了三封信,请求出任湖州刺史。大中三年,杜牧四十一岁,获得湖州刺史的职位。此时距离与当年那母女俩约定的时间,已经过去了十四年。那位女孩子已经出嫁三年,生了三个孩子。杜牧将女孩的母亲叫来。这老妇人带了外孙来见杜牧。杜牧责问说:“从前你已经答应将女儿许配给我,为什么要违背诺言呢?”老妇人说:“原来的约定是十年,可你十年过了,没有来。这才出嫁的。”杜牧取出盟约看了看,想了想,说:“她讲得很有道理。若是强迫她,是会闹出祸事来的。”便送给老妇人很多礼物,让她走了。为着这件伤心事,杜牧写下这样一首诗:
自是寻春去较迟,往年曾见未开时。
如今风摆花狼藉,绿叶成阴子满枝。
杜牧小传
杜牧看到唐帝国的种种内忧外患,政治想有一番作为。他读注意“治乱兴亡之迹,财赋兵甲之事,地形之险易远近,古人之长短得失”《李中丞》。善于论兵,作《愿十六卫》、《罪言》、《战论》、《守论》,又注《孙子》。任地方官时也给人民做了一些好事。
他的某些作品表现了一定的爱国忧民的思想感情。文宗太和元年朝廷派兵镇压沧州抗命的藩镇,他写了《感怀诗》,慨叹安史之乱以来藩镇割据、急征厚敛造成的民生憔悴,很想为国家作一点事。《郡斋独酌》一诗更直接表示了自己的理想和抱负:“岂为妻子计,未去山林藏?平生五色线,愿补舜衣裳。弦歌教燕赵,兰芷浴河湟。腥膻一扫洒,凶狠皆披攘。生人但眠食,寿域富农桑。”又如《河湟》一诗:
元载相公曾借箸,宪宗皇帝亦留神。旋见衣冠就东市,忽遗弓剑不西巡。牧羊驱马虽戎服,自发丹心尽汉臣。惟有凉州歌舞曲,流传天下乐闲人。
诗人通过河湟无力收复的事件,对朝政的昏乱和国势的衰微,表示无限的忧愤。这个时候,朝廷里连元载这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