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时代之穿越1983-第6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为什么?”顾城有些不理解戈文的意思,随即问道。
对于戈文惊世骇俗的结论,台下的学生们也都惊异不已,纷纷竖起了耳朵。
“我们所有人都知道,过去的年代将我们每一个人都牢牢地局限在一个狭隘的思维中,我们每一个人都处在一个封闭的时代里。可是现在的中国已经不同于以前了,改革开放了,思想同样解放了,外来的各种先进、成熟的思想纷纷涌了进来,现在每个人都如饥似渴的吸收着一切可以学习到的知识和思想。
或许现在的人们还只是刚刚接触人道主义,刚刚开始个性解放的萌芽,刚刚开始展lù自己的意识,刚刚开始发出自己的声音……
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你觉得人们会一直都处于这种懵懂的状态中吗?用不了几年,我所提倡的个人生命价值观会被每个人接受,说起个人和个性,人们会习以为常。
当那个时候,你觉得仍旧在宣扬个人生命和灵魂的朦胧诗还会有多少人去关注?还会有多少人去喜欢?”
随着戈文的描述,顾城的脸sè再也不复刚才的淡然和温和,突然变得难看起来。因为他知道——如果时代的发展果真如同戈文描绘的那样,那朦胧诗确实会衰落甚至消失。
停顿了一下,戈文先是看了看脸sè变得灰暗起来的顾城,然后又看了看台下一个个惊诧了的学生们,斩钉截铁的说道:“如果朦胧诗只是注重个人生命和灵魂的赞美,而忽视了现实的广阔世界,那它很快就会被淘汰,这就是朦胧诗的命运”
这话一出口顿时惹起了台下学生们的哗然。
而戈文则没有理会台下学生们的吵闹,他突然站起身来,托着椅子,向顾城走去。
等到了顾城的身边,戈文随手把椅子往顾城的旁边一放,然后一屁股坐了下来,左臂摊在顾城身后的椅背上,身子倾斜,附在顾城的耳边低声问道:“还有,朦胧诗是以个人的觉醒为核心的,对人的价值观念的重新审视,对人道主义的强烈的渴望,让朦胧诗的创作超越了具体的事件而进入了对抽象内涵和事件本质的剖析。所以朦胧诗追求的就是个人的自由和解放,我可不可以这样理解呢?”
顾城仍然没有从戈文所描绘的朦胧诗的前途中恢复过来,对戈文的动作和问题也是一愣,然后点头应道:“是这样。”
“那你有没有想过朦胧诗人在对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作了反传统的全新剖示时,会让读者对现在中国传统的约定俗成的内涵甚至中国的制度产生一种理解上的偏差呢?”
不等顾城回答,戈文径自说道:“如果向你说的那样,朦胧诗就是要对一统天下的主流话语反抗、就是要摆脱意识形态的限制,那会不会让一部分朦胧诗诗人甚至是读者在创作上信笔所至、在艺术上信奉没有现成和固定典范的规则呢?
北岛在他的《回答》一诗中,高呼‘我不相信’,这是我们这代人在特定时期所怀有的特有情绪。你觉得,如果宣扬反抗和反对的话,会不会让一些人理解错误?会不会让他们在吸收了你的观点之后,喊出‘我全否定’这样惊世骇俗的言论来呢?
总有一天,随着朦胧诗的流行,会让一些年轻人过度的追求自我朦胧诗不会是个人认真的探求发问,而是尽情的嘲nòng,不是为了表达心灵深处的灵魂,而只是为了表现小人物闹剧式的悲剧美。
如果朦胧诗光是痛恨làng漫情调,夸大表现形式,那这样可怕的后果……
你——想过没有?”
这一章虽然写的有些枯燥,不过是个小高cháo,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爽快的感觉?就是那种将人说的哑口无言的爽快感觉?
请童鞋们看完这章后,在书评区留下自己的感受吧。
汗,叛儿心中很忐忑,想知道大家的反应,如果不喜欢这样的高cháo的话,那以后就不安排这样的高cháo方式了。
另外,最近这几天订阅下降的很快,叛儿也不知道是因为情节安排的有问题,还是因为更新太慢的缘故,也请大家在书评区谈谈自己的看法。
无论如何,这本书是写给你们的,如果你们不喜欢的话,那叛儿的辛苦就白费了,所以务必请童鞋们留下自己的看法
最后,感谢今天打赏和投月票的几位童鞋你们是最好的书友多谢
………【第115章 折服】………
第115章折服
“这些——你想过没有?”戈文的声音很低很平淡,可是听在顾城的耳中却如同当头bāng喝一般,一阵天昏地暗。
作为一个单纯追求内心真实世界的诗人,顾城从来没有想过戈文所说的这些问题,他有着异常细腻敏感的诗情,这是与他早年随父亲下放到农村的经历有关的。正是乡村田园般的生活给他的孩子记忆里门g上了一层纯净优美的sè彩,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他后来的诗情与风格。所以他始终都是以孩子气十足的眼光来注视着世界,所以他的诗都有一种清新可人的气质,那么脆弱而又倔强地表达个人极其幼稚的感受,被人称为“童话诗人”。而也正是这种孩子气的诗歌意象,让顾城忽略了个人意外的世界。顾城的性格温和而又有些质朴或许也有这方面的原因吧。
所以戈文的话恰恰的击中了顾城的短肋,让顾城在心中掀起了狂然巨*。如果说戈文第一个理由还只是让他对朦胧诗的发展产生了一种焦虑和将信将疑的心绪的话,那戈文附在自己耳边所说的话,就让他的心中产生了巨大的震撼和反思——
不错,朦胧诗的起源是由70年代的诗人食指掀起的,他的那首《相信未来》让无数看到这首诗的年轻人反复背诵,诗歌中那句“我不相信”的质疑更是引起了无数人的共鸣。而之后的朦胧诗诗人也将自己创作诗歌的感情都集中在抒发自己的内心感受上、放在了质疑那个压抑呆板的社会制度上,而这也正是朦胧诗一开始只是在读者中间口口流传,一直没有办法在公开刊物上发表的原因,因为朦胧诗只是地下文学形式的一种啊随着这几年思想的解放,朦胧诗开始出现在文学刊物上,也赢得了大多数年轻人的喜爱,甚至成为一种cháo流。
不过就如戈文所言,如果朦胧诗的创作方式就是对一统天下的主流话语反抗、就是要摆脱意识形态的限制,那很可能会出现一部分极端的诗人和读者开始信笔所至、突破规则,而这种情况要是真的出现的话,那可是太可怕了如果真有那种质疑一切,盲目追求自由和解放的jī进青年出现,这并不是他的本意。
……
戈文说朦胧诗如果只注重个人生命和心灵的赞美、不去表现自我感情世界之外的事情,就会很快衰落下去的话语在人群中掀起了一阵bō澜,所有人一开始都以为戈文这是荒天下之大谬,要知道这个时期的诗歌可是朦胧诗一统天下的时期,说朦胧诗很快就消失,这不是危言耸听是什么?
可是戈文后面的话却让大多数大学生们不得不思考起来,然后他们顺着戈文的推断往前一想,事实还果真如同戈文所言,如果朦胧诗只局限于个人生命和灵魂的赞美,那就会是一种小众的诗歌,衰落是不可避免发生的事实。
一时间所有人都议论了开来。任谁也不想让戈文所说的情况发生,要知道在这个阶梯教室中坐着的可都是朦胧诗的爱好者。
然后这些哗然不已,相互讨论的学生们也注意到了台上这特殊的一幕,戈文坐在了顾城的身边不知说些什么,而顾城则脸sè灰暗,一言不发。
他们在说些什么呢?尽管所有人的注意力都在朦胧诗的衰亡之上,可是还是有很多人看着台上的一幕,心中涌起了强烈的好奇心。
只是他们的好奇注定得不到解决,戈文之所以低声的和顾城说自己的担心就是不想让台下的大学生们听到,而顾城更不可能将这番大胆之极的话语和其他人说。
戈文说完自己心中的忧虑之后,才注意到顾城的脸sè发青,眉头也紧紧的皱成了一团,身子更是不可抑制的轻轻摇动起来,他这才意识到不妙,联想到后世他所了解的一点关于顾城的情况,心中不由得产生了一种担心——顾城会不会因此而精神崩溃?要知道前世的顾城就是自杀而死的啊
戈文自己不算是一个诗人,也没有诗人那样敏锐感性的细腻情感,所以他自然感受不到顾城在听了自己的话之后心中所产生的巨大的彷徨和质疑。当一个性格单纯的像个淳朴的孩子、脑海里充满了纯真幻想的人在意识到自己的言论可能会造成的巨大的意识黑洞时,那种心中信念的倒塌、那种心中理想的否定……足以被自己的信念所压倒,产生以死殉志的念头。
当然,顾城根本不可能产生自杀的想法,这时候的他真正走上诗歌创作的道路也才半年多,他只不过是被戈文的观点所折服,对自己一直一来接受的关于朦胧诗的理念产生了巨大的动摇和怀疑,这种异常jī烈的碰撞让他一时之间无法一直的产生了一种彷徨,就像是一个mí途的孩子找不到回家的路一般,心中担心而害怕。
戈文的心中有些后悔自己后来说出的这番话来,虽然经历过的事情那么多了,可是他依然无法始终保持那种淡然的心态,总是会时不时的曝lù出急躁和热血来。
无论如何,自己的本意只是想让顾城停止向学生们灌输那种不符合实际的创作观点,而不是真正的打击顾城。
戈文轻轻的拍打着顾城的肩膀,有些担心的问道:“顾城,你没事吧?”
看顾城一直没有反应,戈文有些着急的一把握住顾城那支长满了茧子的右手,然后轻轻的摇晃。边摇晃还边低声的说道:“顾城,顾城。”
“啊?……”顾城终于从自己的思想世界中醒了过来,然后他就注意到自己眼前戈文关切的目光。
“我没事,就是心里有点空落落的。”顾城长长的出了一口气,然后勉强lù出一个笑脸。
戈文摇了摇头,脸上闪过一丝后悔,他看着顾城陈恳的说道:“我刚才说的有些过火了,你不要往心里去……其实你的观点并没有错,只是你的观点太过于偏jī,不适合在公开的场合宣扬的……”
听了戈文的解释,顾城勉强笑了一下,然后点了点头说道:“听了你的话,确实……我就是有些难受而已……我没事的。”
顾城的心里空落落的难受,一直以来坚持的诗歌创作理念竟然有将人引上歧途的危险,先前还是在宣扬自己的观点,希望更多的人能够从此而喜欢上诗歌、喜欢上诗歌创作,而现在突然被人告知自己的观点不适合在公众面前推广,这样的落差换成是谁,都一时之间难以接受。
看到顾城似乎并没有因为自己的话而产生心理上的yīn影,戈文不由的在心中长长的出了一口气。
前世戈文就喜欢顾城的诗歌,来到这个时代之后,他第一次成名靠的就是抄袭的顾城的《一代人》,虽然是无意间的举动,可是他的心中从此而产生了一块块垒一块遗憾。他的心里本来就对顾城无比的喜欢和敬爱,又因为抄袭而产生的愧疚,这种复杂的感情让他对顾城充满了好感。
虽然刚才在与顾城对话之前已经默默的向顾城道了歉,可是戈文早已在自己的心里暗暗决定要和顾城成为一对真正的朋友,他要和顾城好好相处,关心顾城的生活,将来还要制止顾城自杀惨剧的发生。如果顾城真的因为自己刚才的话语而产生了精神上的压力和负担的话,那实在是让戈文愧对自己、愧对顾城呢。
就在两人对话中间,台下相互讨论的学生们终于仍不住要发表自己的观点,对于戈文对于朦胧诗的看法,他们大多已经接受了,可是戈文所说的话,也让他们同时联想到了更多的东西。
一个同学站了起来,高声的问道“戈文,你刚才说朦胧诗如果坚持个人生命和心灵的赞美、不去表现自我感情世界之外的事情的话,就会很快的衰落。那如果朦胧诗去关注个人之外的世界的话,那它应该表达什么呢?就是应该关注些什么呢?好像还没有一首这样的朦胧诗呢?”
这个同学的问题道出了在场所有人的疑虑也让戈文愣了一下,然后他就微笑了起来。
在前一个阶段翻译《瓦尔登湖》的时候,戈文曾被这本书的作者梭罗描写的景物所深深的赞服,并同时写了几首反应田园生活的小诗,只是因为注意力一直放在翻译的工作之上,这几首诗当时他也没顾不得理会,没有发表。此刻听到这位同学的疑问,倒是让他想起了其中的一首诗来,这首诗也可以算作是朦胧诗呢。
“朦胧诗可以表达的感情太多了,我们这个时代有着太多让我们关注的东西……至于没有这样的朦胧诗……现在没有并不代表以后也不会出现。”
戈文微笑的看着这位提问的同学接着说道,“好吧,既然如此,我就抛砖引yù将我不久之前写的一首诗拿出来给大家提供一个思路吧。”
说着戈文就回忆了一下自己创作的那首《麦田》,然后抒情的朗诵道:
全世界的兄弟们
要在麦地里拥抱
东方,南方,北方和西方
麦地里的四兄弟,好兄弟
回顾往昔
背诵各自的诗歌
要在麦地里拥抱
有时我孤独一人坐下
在黎明的麦地梦想众兄弟
看到家乡的卵石滚满了河滩
黄昏常存弧形的天空
让大地上布满哀伤的村庄
有时我孤独一人坐在麦地里为众兄弟背诵中国诗歌
没有了眼睛也没有了嘴chún
……
还没等戈文的诗朗诵完,那个提问的同学就自己坐回到了座位上,在场的所有人包括戈文身边一直苦涩的顾城全都惊讶的看着正在深情的朗诵着的戈文,惊叹万份。
这首《麦田》中有着一股子美好与幸福、孤寂与孤独的美丽。“村庄”“麦地”这些关于农村的诗歌意象是以前的朦胧诗里从来不曾出现过,诗的前半节那种浓浓的乌托邦式的理想更是让人充满了向往,后半节却把诗人孤独忧伤的身影、祝福的影像描绘的伟大而美丽
当戈文将自己的那首诗朗诵完之后,整个阶梯教室再无一点声响,所以的人都回味着这首美丽的诗歌之中。
“戈文,你是正确的,朦胧诗应该不局限于个人,朦胧诗应该有着这样的大气候大气象”许久以后,首先清醒过来的顾城真诚的看着坐在身边的戈文真心的赞叹道。
而被顾城的声音所惊醒的学生们也将自己的掌声献了上来,整个阶梯教室回dàng着热情而洋溢的欢呼声。
不知道过了多久,这掌声才渐渐的消失,教室里的众人开始热情的讨论起戈文的这首诗来。
不过有一个人却没有——
“戈文,我记得你几个月前在宿舍的那场诗歌座谈会上曾经说过:现在中国诗歌运动的势头,已经不可逆转的开始了?”人群中李洪bō突然站起来大声的问道。
而看到有同学提问时,所有的人也都安静了下来,等待着戈文的回答。
戈文回过与顾城交流的视线,转过头来看着站在人群中的李洪bō点头说道:“不错。”
“我们大家都知道现在朦胧诗的发展果真如你几个月前所说的那样可以说是井喷,各种朦胧诗纷纷发表,很多诗人快速崛起。不过我想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