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河图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时代之穿越1983-第5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都给关心国家发展的人们更全面的收获,对于正处在全球化làngcháo中的世界,我或许能为人类共同的进步提供思考。

    大国的崛起靠的是科技,国与国之间的较量说到底就是国民素质的较量,是人才的较量。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研究过21种在历史上曾经出现过,后来相继消亡的文明。结论是这些文明死亡的原因,无一例外,都不是他杀,而是自杀。他们失去了创新的活力,被历史淘汰出局。

    这正是我要写的文章

    戈文开始在白净的稿纸上写下第一行句子——

    大国崛起



………【第107章 《读者文摘》之与《读者》【第一更,求月票】】………

    第107章《读者文摘》之与《读者》【第一更,求月票】

    前世戈文看到的那个纪录片是中央电视台应政治局要求,学习其他国家的兴衰历程,从而总结归纳中国自己的强国之路而拍摄的。这部《大国崛起》通过解读15世纪以来世界性大国崛起的历史,探究其兴盛背后的原因,为中国和中国人民提供了一种参考,让更多的人了解西方国家在过去300多年里是如何发展起来的,统一国内人民的思想,让所有人对国家的强盛有着一个清醒的历史认知。

    而现在的中国正处于改革开放的初期,正处在一个重大的历史转折时期,整个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是不可逆转,已经向我们中国走来。而且在金融的全球化、传媒的全球化,或者所谓的文化的全球化的情况下,必然会让我们的各个方面都受到了影响。其实这时候,已经很多国人的思想意识在西方涌入的各种理念、思想中mí失了、彷徨了,他们对外面的世界并不了解,可是潜意识中却对外面的世界充满了好感、充满了羡慕。这样的认识很危险,也很不知所谓,每一个国家的发展都是由这个国家特定的历史和文化来决定的,并不是国外的月亮就比国内的月亮圆,也不是国外的huā朵就比国内的huā朵儿香。

    如果将那些发达国家的历史介绍给国人,让他们充分了解这个比我们国家本身要强大的多的世界,让更多的人了解西方国家在过去300年里边,是怎么发展成长起来的。对中国无疑是非常重要的,这可以让我们在好多认识上能够达成一致的看法,这样的话,国家下一步的改革与发展也可以少一点阻力和不理解,可以比较顺利的进行。

    前世戈文看到的《大国崛起》纪录片是以时间的发展为顺序的,依次介绍了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德国、日本、俄罗斯、美国九个国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对人类社会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现在戈文同样计划按照这样的顺序来写这个名为大国崛起的系列文章。

    他第一篇要写的正是葡萄牙的历史——《海洋时代》

    绝大多数历史学家认为:公元1500年前后是人类历史的一个重要分水岭,从那个时候开始,人类的历史才称得上是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史。在此之前,人类生活在相互隔绝而又各自独立的几块陆地上,没有哪一块大陆上的人能确切地知道,地球究竟是圆的还是方的,而几乎每一块陆地上的人都认为自己生活在世界的中心。

    公元1500年前后,中国正处于明朝的统治之下,郑和的船队七下西洋,但不是为了开拓贸易,而是为了宣扬皇帝的德威。郑和死后,中国人的身影就在海洋上消失了。

    阿拉伯和印度的商人与欧、亚、非大陆继续这商业往来,但他们的活动范围基本上局限在印度洋沿岸。

    但就在公元1400年以后的两百年间,欧洲绘图人笔下的几大块陆地宛如正在成长的胚胎,逐渐由模糊地团状,演变成我们今天所熟悉的清晰可见的模样。

    正是从那个时候起,割裂的世界开始连接在一起,经由地理大发现而引起的国家竞争,拉开了不同的文明间相互联系、相互注视、同时也相互对抗和争斗的历史大幕。

    ……

    洋洋洒洒几万字的稿子出现在了稿纸上,而时间据戈文一开始写稿也才不到四个小时而已。

    这一方面是因为戈文前世就曾看过《大国崛起》这部纪录片,另一方面他在后世那信息爆炸的时代里熏陶了那么久,接触过的知识和资料无所不包,虽然并不一定都全部清晰的记在了脑海里,可是总是有些轮廓和印象的。

    再加上前世戈文经常在论坛里和各路群豪谈天论地、纵论古今,有时候为了争论的胜负,戈文还是下了一番功夫去收集查阅了很多资料的,像《大国崛起》这样的政治文章正是他熟悉和拿手的,所谓空谈而已,前世哪一个网络愤青不会扯几句呢。所以,别看戈文稿纸写了一大堆,可是huā费的时间却并不算多,只半天时间就完成了《海洋时代》这篇文章。

    写完这篇文章之后,戈文就开始给郑元续写回信。回信中,戈文先是对郑元续表示了谢意,感谢他能主动邀请自己写稿子,自己感到非常的荣幸。然后戈文就表示自己同意《读者文摘》转载那篇《道士塔》。再然后戈文就简单的介绍了一下自己写好的这篇《海洋时代》,并征求郑元续的意见。

    “如果郑编辑觉得这篇《海洋时代》写的还算成熟,《读者文摘》愿意刊发的话,那我随后仍然会接着写下去,我打算连续写几篇反应西方各国历史的文章,《海洋时代》只是这个系列文章中的第一篇。”戈文在信中这样写道。

    最后戈文给郑元续提出了一个建议,那就是《读者文摘》的刊名问题。

    戈文知道《读者文摘》最初创刊的时候,是仿照美国的同名杂志《读者文摘》出版的,可以说中国的《读者文摘》就是个抄袭品,不仅杂志的刊名是剽窃来的,就是最开始杂志上登载的内容都是美国的《读者文摘》上摘抄的。之所以这样,有着深层次的原因——在中国的《读者文摘》创刊的时候,国内的作品资源太紧张,国人的眼界和思想都太样板、太短浅了,根本找不到多少符合《读者文摘》办刊方向的文章太少,只得转载美国《读者文摘》上的文章,这是无可奈何的事情。

    可是现在中国的《读者文摘》已经有了一定的规模,从其邀请自己写稿就证明《读者文摘》的编辑们已经对单纯的转载国外的文章有些不满足了,他们想要堂堂正正的给自己正名可是这个刊名抄袭的问题是无法避免的一座大山,就算现在美国的《读者文摘》不发表看法,可是总有一天,人家会提出抗议的。

    戈文就知道后世中国的《读者文摘》之所以改名为《读者》就是美国《读者文摘》的抗议。

    中国既然要走向世界,那就必然的和外面的世界接触,那些普世意义上的不合理不合法的东西,就没有办法长久的生存的。与其将来等人家告上门来,还不如自己主动提前将刊名换掉,这样受到的损失还小一点,读者的流失也小一点。不然等培养出了无数忠心的读者后,再改刊名的话,那后果就不堪设想了。

    戈文在给郑元续的回信中写道——

    随着中国的发展,随着中国与其他国家的联系日益紧密,中国一定会加入到国际版权组织。《读者文摘》不能将目光紧紧局限在国内,读者文摘》一定要放眼全球,让自己的杂志出现在全球各个有华人的地方。到那时《读者文摘》这个根据美国的《读者文摘》确定的刊名一定会为编辑部带来很坏的影响。

    据我所知,美国的《读者文摘》在很多国家都有版本,如果你们的《读者文摘》要发展,那将来不仅会受到美国《读者文摘》的抗议,同时也对自己的发展很不利。这样的问题,最好现在就想办法解决,将这个**烦扼杀到摇篮里。

    戈文在信里将自己的想法说了出来,他夸大了侵权的危害性,给郑元续提出了警告,然后他就给郑元续支了一个招——

    更换刊名毕竟是一件大事情,必须要借助媒体的力量推广。所以我觉得你们可以在《读者文摘》上举办征名活动,在读者中征集新的杂志名称和刊徽,积极调动读者们的热情和积极性,然后等几个月或者是半年,就可以从读者的意见中挑选新的刊名和会徽,这样就能顺利的过度过去。

    相信征名启示的通知发出后,会有读者不理解,会有责骂和抗议,可是这是为了更加光明的未来,是短暂的阵痛,之后的希望和曙光才是最最重要的。

    ……

    对了,如果《读者文摘》真的打算要更换刊名的话,那我认为《读者》是一个很好的刊名,简洁大气,又保持着《读者文摘》的延续性。

    戈文在信末把自己建议修改的刊名《读者》写了进去,他在心中有些小小的得意,这不知道算不算是蝴蝶振翅的影响呢?

    将回信写好之后,戈文看了下墙上的钟表,已经快五点钟了,于是他简单的收拾了一下自己的书桌,就站起身向巴金请了个假,表示要提前回去了。

    面对巴老的询问,戈文笑嘻嘻的将事情的原委和巴金说了个一清二楚,然后他就得到了巴金的赞叹。

    望着匆匆离去的戈文,巴金在心中替戈文感到高兴的同时,心中也有着一丝小小的遗憾,对于一个作家来说,创作生涯最精华的时期就是青年时代和中年时代,那时候他们的精力旺盛、思维活泼,往往能创作出让自己让读者满意的作品来,随着年龄的增长和衰老,这创作的精力和才华都在慢慢的消褪。

    十年的动luàn无疑消耗了太多人的生命和创作才华,纵然巴金也不例外。虽然他现在依然坚持着创作,可是《随想录》只是剖析自己的灵魂的散文,文革前他那种恣意妄为的创作能力已经早已枯萎。

    真是羡慕啊巴金轻轻的摇了摇头,然后继续低下头去看戈文中午从《收获》编辑部带回来的稿件,他分外的喜欢看这些年轻作家们的作品,衷心的希望文坛能够更加的繁荣,也未尝没有包含着这一点小小的遗憾呢。



………【爆发一万字,请童鞋们助我!】………

    爆发一万字,请童鞋们助我!

    昨天就说今天要爆发的,那就从现在开始吧

    一万字不完成,今天叛儿不休息

    这次爆发,一方面是送给大家的中秋节礼物,另一方面是希望大家能够帮助叛儿冲上新书月票榜

    目前我们暂时排名第第10位的《掌御星辰》仅仅12张月票的差距,请大家帮助叛儿,让《大时代之1983》一口气冲到首页上去。

    这对叛儿真的很重要

    上了首页,这就相当于叛儿又得到了的一个推荐位(已经连续两周没有推荐了)。

    这个推荐位不是网站给的,也不是编辑给的,是——你们给的

    如果上榜,那全是你们这些可爱和可敬的读者们的功劳

    这应该就是大家赏给叛儿的中秋节礼物

    这就是一个作者能够得到的最大成就和收获

    叛儿希望能收到大家的褒奖

    叛儿同样期待着你们的爆发

    一口气,12张月票,让我们杀上新书月票榜去



………【第108章 顾城?顾城!【第二更,求月票】】………

    第1第二更,求月票】

    看着被自己丢入邮筒的信件,戈文的嘴角闪过了一丝笑意,能用自己的文章改变一些人的观点和看法,这实在是一件很有成就感的事情。

    时间还早,戈文也不打算再返回到巴金的家里,他站在邮局外面的邮筒前想了想,就顺步朝着复旦大学的方向走去。

    昨天晚上戈文回到家,就从林一铭的口中得知了一个消息,今天傍晚的时候,在复旦大学的一个阶梯教室中会有一个诗歌研讨会,据说还有一个很有名气的诗人过来主讲。当时戈文听了这个消息之后兴趣甚浓,他还没有和这个时代的诗人们来次亲密的接触呢。可惜自己要照顾巴金老人,没有办法参加,心中还比较遗憾的。谁知现在自己正好有时间,或许过去看看也不错呢。

    抱着这样的想法,戈文就直奔复旦大学而去。

    时间已经接近了黄昏,路上的行人车水马龙十分的热闹,步行的、骑自行车的都成群结队的从戈文的身后窜了过去,洒下一阵喧嚣。

    80年代的马路上基本没有什么汽车,最主要的交通工具就是自行车了。前世戈文曾经看过一些这时候的老照片,照片里那黑压压的自行车群真是蔚为壮观,怪不得那时候的中国又被称为自行车王国呢

    穿越后戈文已经亲身见识到了这庞大的自行车流,尤其是他每天早晨跑步到巴金的路上,正值上班时间,那成片成片的自行车以及自行车铃声真的是让他打开眼界。不过戈文却从来没有想过要买一辆自行车,这却是因为他平时活动的范围只是复旦大学和《收获》编辑部,不需要用自行车。

    巴金的家其实离戈文住的地方很远,走路大概要多半个小时,自从自己开始每天跑巴金家时,林一铭就几次劝说他买一辆自行车代步,可是戈文却一直没有心动。相比骑自行车,戈文更愿意跑步过去。因为他知道自己现在的工作全靠脑力,基本上没有什么剧烈的运动,长此以往,身体绝对是一大负担,每天他都是早晨一路慢跑到巴金家里的,既能锻炼身体,又不费钱,何乐而不为呢。

    不过此刻看到自行车流在自己的身前身后来回穿梭,那热闹的景象竟让戈文突然冒出了买辆自行车的冲动,就像刚才那几个年轻人骑着自行车在马路上相互追赶着,欢笑和尖叫留下一地,,前世看过的一些有关自行车的年少轻狂的电影从脑海中闪了过去,这样的奔放感觉似乎也不错呢。

    恩,找个时间,也nòng一辆玩玩吧。戈文的心中闪过了这样的决定。

    到了复旦大学之后,戈文就径自按照林一铭的描述,往教学楼里走去。这时候,学校的课程已经结束了,大多数学生也都无心再学习,去食堂吃饭的、去图书馆看书的、甚至回寝室休息的……luàn哄哄的闹成一团,并没有人注意到自己身边走过的年轻人就是他们心中的偶像戈文。

    只是这教室太多了,戈文自己都有些晕头转向,哪里还能找得到那个要开诗歌讲座的阶梯教室呢,他又没有办法逮个过往的同学相问,无奈之下,戈文只能一边继续搜寻要开演讲的教室,另一边却把注意力放在了这些同学之中,只要能找到一个认识的家伙,那一切问题都迎刃而解了。

    继续走过五间教室之后,戈文终于找到了一个他认识的人来。

    当初戈文在《收获》上发表了诗歌《一代人》之后,曾经受到复旦大学一帮诗歌爱好者的邀请,曾在一间狭窄的寝室里讲过一些关于诗歌创作的演讲。在那天的讲话中,有一个复旦大学的年轻学生给戈文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这个学生叫做李洪bō,是一个性格执拗却又狂热的爱好着诗歌的学生。

    李洪bō脚步匆匆的迎着戈文走了过去,在他的右手中握着一个笔记本,不用问,就是他记录和学习诗歌的笔记本了。

    好不容易逮到一个认识的人,戈文哪里愿意轻易的放过,他回过身赶紧赶了几步,凑到李洪bō的身边,一把拽住他的衣袖,然后微笑着问道:“洪bō,你这么急是赶着去投胎吗?”

    李洪bō低着头急匆匆的沿着教学楼的走廊往前赶,不料被人一把抓住,步子一趔,差点摔倒,他不由的有些生气的回过头想要破口大骂几声。可是等李洪bō看清楚是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