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材料为王-第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三天!”
所有人都无法镇定了,三位老科学家已经从椅子里站了起来,他们知道这项技术好,但没想到好到这种程度。就连对技术一窍不通的舒雨菲也惊呼出声。她知道这家美国公司的出现,大概会给国内半导体科学的发展,带来益处,但也没想到,这个好处竟然如此之大,令她感到头脑有些眩晕。
一周,三天,这当中的含义,就是她一个什么都不懂的技术白痴,也明白。
增加一个看似不起眼的小部件,居然就可以让设备的效率倍增!
什么是工业化大规模生产,这就是!
郭逸铭微微一笑:“其二,由于有效减小了无效热耗,因此消耗的电力也相应降低,一炉三英寸单晶棒,耗费电力通常是120千瓦/每小时。采用了热屏以后,能耗降低到90千瓦/每小时,单位时间能耗降低百分之二十五到百分之三十。并且由于单晶棒生长时间大幅缩短,一炉的实际能耗降低到原来的百分之四十!”
所有人都震惊得说不出话来。
单晶制备的日常成本,体现在哪里?就是熔炼所耗费的电力!现在在加了热屏以后,制备一炉单晶棒所需要的能耗降低到原来的百分之四十,岂不是说,单晶棒的制备成本也降到了原来的百分之四十!
一本万利啊!
如果只有西部计算机公司掌握了这项技术,在硅晶元制备的成本竞争中,有哪家公司是他们的对手?他们光是卖硅晶元,一年都要赚多少钱啊!
郭逸明话还没有完:“其三,经过计算,由于有了热屏障,提拉区产生的热效应稳定,温度将比没有热屏的单晶炉降低百分之二十左右,单晶棒的生成也将更加稳定,晶元良品率将达到百分之八十以上。假如在提升稳定性等方面做出改进,单晶生成的良品率甚至有望达到百分之九十七!”
这又是一颗重磅炸弹,但除了技术懵懂的舒雨菲,其他人倒没有惊讶。
有了前面这些优势,显著提高单晶棒生长的良品率,这不是水到渠成的么?不过话归这么说,良频率的提升依然是一个非常令人欣喜地成就。
他们孜孜不倦工作,为的不就是改进单晶硅生长的良品率么。在往日的研究中,单晶硅生长量频率稍微提高几个百分比,他们就欢欣庆贺,实在是今天听到的震撼性信息太多了,这个平时可以让全所敲锣打鼓向上级报捷的重大突破,也只是让他们脸上抽搐了一下。
郭逸铭停下了口。
其实,他介绍的热屏的优点,还有一点没有说,那就是由于单晶生长更加稳定,为增加生长直径奠定了坚实基础。
国外已经在进行六英寸单晶硅制备实用化,只是因为技术难度太高,良品率很低。历史上是热屏等技术的推广,才使得六英寸晶元制备迅速大规模推行,硅晶元成本也由此快速降低。现在只要在单晶炉上做出小幅改进,扩大单晶炉直径,就利用现有单晶炉制造技术,制备六英寸硅晶元也不是难事。
或许这个可能,研究所方面也想到了。就算现在他们想不到,以后在实际运用中发现热屏的巨大好处,他们也会尝试着进行六英寸硅晶元制备技术的研究,突破也是迟早的事情。
不过郭逸铭现在不打算说。
以他此时的身份,要想进入代表中国最高科技成就的中科院,几乎不可能。既然如此,他此生也只能用华侨的身份,在开创自己事业的同时,为国内科技进步做出贡献,超越历史上的步伐,让国内的技术进步更顺畅一些,少吃一些亏,就足够了。
“郭先生,您先等一下,我们出去谈谈可以吗?”傅书记在位置上坐不住,向郭逸铭道了个歉,便将董美堂他们请了出去,在会议室外走廊上,就忍不住问道,“董老,这个热屏技术,真的有他说的那么玄乎?能够有这样大的好处?”
“是不是有这么大的好处,我暂时无法确定。但热屏这个东西,我就敢拿身家性命保证,绝对是个好东西!”
搞学术的人,一项技术究竟有多大价值,董美堂心知肚明,当即拍着胸口保证。
“是的,可能他的话里有夸张的成分,但我们这些搞了一辈子半导体研究的老头子,都能看到其中的价值。而且,假如对单晶炉进行技术改进,提升其性能,说不定还真的能像他说的那样,达到那样高的水平。”
钟寒枫也做出了肯定的答复,而且看来比董美堂还要乐观。
“他不是说有几项专利吗?这才只是一项就这样惊人,或许他手里的其他专利,也不会太差。我看我们还是进去听听,他还有什么好货没倒出来。”
高国皓直接跳出了热屏给他们带来的震撼,对郭逸明手中别的专利虎视眈眈起来。
“对!进去进去,今天他不把所有的好东西都交出,就不要放他走!”三位老科学家喜笑颜开,相互搀扶着,甩开两位领导就推开门,急匆匆地走了进去。
傅林和雷为民相对看看,脸上都露出苦笑。
这个美国西部计算机公司手里确实有好货,但这货的价值,也实在是太骇人了。难怪他们不敢在美国订购设备,要跑来中国寻求合作,怀壁其祸的道理,看来他们也懂。
但是这些专利的价值如此之大,国内又有多少本钱,能从他们手中得到呢?
看来是要下大本钱了!
两位还在从政治的角度看待这个问题,重新回到会议室的三位老科学家,已经急不可待地询问西部计算机公司,还有什么拿得出手的好东西。
“专利我们还有一些,不过我想合作嘛,还是一步一步来比较好,贪多嚼不烂嘛。这次合作如果圆满的话,我想我们双方进行更加紧密的合作,也自然不会出现障碍。”
郭逸铭对热屏的估计也是不足,只看到其中的经济价值,决定在其他公司研究出热屏以前,打个时间差,挣一笔快钱,同时借此与国内形成良好合作,让事业发展进入快车道。毕竟对他来说,热屏真的不算什么,就是一层窗户纸而已,突破了,可谓是不值一提。
但看到研究所对这项技术如此震惊,他也开始推托起来,不敢暴露太多的秘密。
一个热屏技术,就足以让国内的半导体材料制备,一下飞跃十年不止!大量廉价硅晶元的上市,国内的半导体工业将迎来阶梯式增长,各种电器产品也将潮水一般涌向市场。而由此产生的国防、军事、科技、工业、经济增值效应,大得无法估量。
他现在的本钱还太小了,与国家合作,两者就不在一个层面上。要不是打着美国公司的旗号,早就被吃得骨头渣都不剩了。
“再说一个,再说一个就好!”
“小郭,你这年轻人不痛快,你不是说你们公司有好几个专利么?再说一个又有什么关系?反正你们是专利技术,我们就是听了,也不可能抢你们的?”
“今天这个技术鉴定会,我们的意见很重要的,你要是不多说几个,我们可不会给出好的鉴定意见。”
几个老头子围着他,又是哄,又是威胁,让郭逸铭再多透露一点。
“好吧,我再多说一个。”郭逸明被他们缠得没办法,举手投降,“不过说好了啊,这个专利说完以后,我就不能再多说了,我只是公司的一个雇员,如果泄露了公司秘密,给公司利益造成重大损失,我可是要丢饭碗的。”
“一个就一个,不过也要具有和热屏一样高的价值!”
郭逸铭看着三位像小孩子一样讨价还价的祖师爷,哭笑不得,只能开口道:“我们公司还有一个专利,是关于石英坩埚涂层的。众所周知,由于单晶炉的高温作用,以及多晶硅融化以后,对石英坩埚的侵蚀作用,一个石英坩埚只能使用几次。假如石英坩埚的质量较差,一两次便需更换石英坩埚也屡见不鲜。”
众人点头。
更换石英坩埚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它需要将单晶炉彻底拆开,取出坩埚,然后重新装上新的,每更换一次单晶炉都要停止运行十天左右。步骤麻烦不说,多次更换,还容易对单晶炉的其他部件造成损毁,严重影响单晶炉的使用效率,并直接缩短使用寿命。
难道这个坩埚涂层就是解决这个的?
他们凝神屏息。
郭逸铭看着他们专心聆听的架势,不觉有种荒谬之感,稳定了一下情绪才接着说道:“这种溶液采用喷涂法,均匀涂在石英坩埚内部,可以有效隔热耐腐。根据计算,使用了这种涂液,只要在每次制备完成,用专用药水进行正确清洗,一只石英坩埚可以连续使用三十次以上……”
三十次!
三位老科学家再次震撼不已。
如果真有他说的这样效果显著,那石英坩埚就从消耗品,变成了易损件。一个石英坩埚也要几千块钱,而且高品质石英坩埚制造困难,难以大批量生产,对硅晶棒制备的推广,也构成了至关重要的阻碍。一种隔热耐侵蚀涂料,就可以让他们之前头痛的问题,得到解决,对半导体发展来说,其价值一点也不比热屏小。
这还不止,停炉更换的时间减少了,单晶炉的效率就直线上升。三十次,每炉的制备时间三天,那一个单晶炉便可以连续运行三个月,才进行一次更换大修。
太恐怖了!
他们用疑惑的眼神看过去。
郭逸铭心中撇了撇嘴,感慨时代不同,对于技术的期待也相差迥异。在后世,一只坩埚用几年,这只是小厂采用的落后技术。在大型电子企业,使用了更精密冶炼技术制造的坩埚,用到单晶炉报废,最多也只需要更换两三次坩埚。
三十次算什么,配方略作改进,连续运行一两百炉,也是寻常。
这就是时代造成的技术落差啊!
(本书是新书,请走过路过的朋友,能支持一下本书,推荐收藏对您只是随手而为,但对本书而言,却是莫大的帮助,肯定朋友们能伸出援手,作者感激不尽)
………【第七章 终于等来回音】………
【非常感谢剑侠飞天网友的支持,也感谢所有投推荐票的朋友。作者在打开本书首页时,看到增长的推荐,实在是感激不已,在此向所有支持本书的朋友说一声:谢谢!】
相对于热屏又是说明、又是简图,清晰的介绍,郭逸铭对这种隔热防腐涂液只是一笔带过,董美堂等人再三纠缠,他也咬紧牙关,坚不吐实。
涂料不像热屏,想保密也保不住,不妨示之以诚,大大方方公布,还可以取信于政府,让他们确认公司确有技术含量。涂液却又不同,它贵重就贵重在配方上,都说透了,郭逸铭还有什么底牌?中方完全可以抛下他,多测试几次就能掌握。国家刚刚开放,对外交流还抱着掠夺式接触,对外国科技是既羡慕又抵触,国家穷,没有资金引进技术,能学就学,能抄袭就抄袭。什么专利,那不过是一张废纸,就算不能山寨出来出口创汇,偷来自己用也是一件大好事。
所以涂液这种杀手锏,他必然要掌握在自己手中。
这是他吸引中方同意合作,在国内开创事业基础的香钩饵。
三位老科学家也算通情达理,逼了几次,见他确实不想多谈,虽然心里痒痒得像猫抓一样,也是无可奈何地转过了话题。之前郭逸明已事先说明,隔热涂层便是他透露的最后一个专利了,几位也不想如同市井中人一样死缠烂打,双方又回到最初的话题,围绕着半导体材料、集成电路制备,饶有兴味地海阔天空聊了起来。
看见他们在此闲聊,两位研究所负责人也不催促,笑眯眯地坐在一旁倾听。舒雨菲主动承担起斟茶倒水的工作,来来回回很是殷勤。郭逸铭等人谈得兴起,又是画草图,又是列方程式,不时争辩几句,对傅书记等人直若不见,他们也不生气,始终笑嘻嘻地充当背景陪衬。
直到暮色沉沉,从研究所办公室得到霍克已经回到酒店的消息,郭逸铭方才在舒雨菲陪同下提出告辞。董美堂三人仍是意犹未尽,恋恋不舍,一路步行,将郭逸铭送到研究所大门,再三叮嘱邀请他多来做客。所里的研究员们看见三位珍惜每一分每一秒、连饭从来都在实验室吃的老教授,居然会放下手中的工作,全体出动,送一个年轻人直到门口,尽都不相信自己的眼睛,对这个年轻人的身份更是充满了好奇。
轿车从视线中消失,三位老科学家方才放下挥动的手臂,相互对望,一阵苦笑。
和他们一同送客的傅书记对技术不是太精通,这一天下来,郭逸铭他们谈论了很多问题,他是有听,但没有懂。见三位苦涩的表情,好奇问道:“董老,这个郭逸铭很精通技术么?”
“精通?你太小看他了!”董美堂哼了一声,想要说什么,但叹了口气,终究没有说出口,人却显得极为颓唐。
高国皓也跟着叹了口气:“坐井观天,坐井观天啊!我们以前还以为我们在半导体材料上的研究,虽然不如西方,但差距并不是多大。但今天和他一谈,才发现我们之前的判断是多么的天真。一个刚毕业的电子专业大学生,都有这种见识,我们要走的路,还很长很长啊……”
听到代表国内半导体材料制备最高水准的三位老专家,竟然对郭逸铭给于如此高的评价,傅书记和雷所长都为之咋舌。
三位老科学家叹息了一阵,钟寒枫忽然叫了起来:“会议室的那些草稿!小郭写了那么多的算式、草图,那都是买都买不来的宝贝啊!我们出来,负责整理会议室的人可别将这些草稿扔掉了!”
“啊!快,赶快回去!”
三人恍然惊醒,一起奔跑起来,连行动不便的董美堂都气喘吁吁朝行政楼跑去。
……
郭逸铭从材料应用研究所回来,此后几天的行程又回复正轨。每天白天在外事办的安排下,由舒雨菲带领他们四下参观,晚上出席市里各个部门行局举办的酒宴,行为举止就同来华游览的游客,一点也没表现出急躁的情绪。
舒雨菲曾旁敲侧击,向他传达了董老他们希望他再去做客的意思,不过被郭逸铭婉言拒绝。
董老他们那天在会议室,和他交谈之时,其实说得少,问得多,诱导话题方向的意味其实很明显。他也装作不知,侃侃而谈,对半导体材料制备、集成电路制备技术,谈了很多。这也是他作为后世一名科研工作者,对老一辈科学家的敬意,也是他对国家科技发展做出的一些贡献。
该说的,那天已经说了,再多的,有些不方便透露,他不想让自己成为神棍。另一方面,科技的进步,半导体材料制备技术进步只是一方面。就算是半导体制备,以现有科技来说,能否实现他所透露的这些内容,都是未知数。
任何一门科学的进步,都不是单独就可以实现的。半导体材料制备所需的设备,就涉及到精密制造、化工、控制、电机等多学科,是一个国家综合科技水平的体现。
单纯的理论,那不过是空对空。国内现在还处在对西方科技追赶学习阶段,过度沉迷于此,好高骛远,其实对国家科技进步并无太大帮助。
日复一日的游览、赴宴,霍克也从兴奋转为疲倦,感到有些吃不消了。当初他看见可以点燃的茅台酒,曾惊讶不已,此刻却成为让他头痛的对象。
西方饮食好甜食,作为中和,吃饭时常辅以微酸的葡萄酒。蒸馏酒也有,但度数通常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