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材料为王-第3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或许公司派我来,还真是这个意思……
……
船在卡拉奇入港,加内特等人从船上下来。他们发现一队巴基斯坦士兵簇拥着几个高官上了船,看方向似乎是去找那几个特工和教官。
一队帆布拉得严严实实的军车停在码头上,海轮货舱打开,起重机从中吊起一个个密封的木箱。木箱上印着向上的标志,以及小心轻放、危险品等警示语。
看来他们随船还运来了一批军火。
沃克的小队一共有十一个人,来源非常混乱,除了沃克和他的两个老战友是海豹突击队退役,还有陆战队、法国殖民伞兵部队、比利时贝雷帽等等好几个单位。大家的穿着也不统一,基本都是穿着各自曾经服役过的部队军装。
他们所用的武器,也各依自己喜好:M16、柯尔特、SLR、弗兰奇FL-57,不一而足。
万国牌的军装,万国牌的武器,外人一看就知道他们是一支雇佣军。
他们这次同船运抵的有两辆美军二战吉普,结实耐操,三辆重卡。考虑到巴基斯坦政府反应,重武器都放进了车内,贴身只佩了一把手枪。
在卡拉奇,为了摆脱那群特工的纠缠,他们特意多休息了两天。
加内特来之前已经通过美国使馆办理了相关手续。美、巴之间为了对抗同一个敌人,现在正处于蜜月期间,巴基斯坦方面问都不问,就爽快地通过了他们的申请。并对他们投资的决定感到极为高兴,专门派出一位商务部官员随同出发,帮助他们协调关系。
巴基斯坦的政治架构,很类似于中国古代社会,中央具有一定权威,但对地方约束力有限。在中央控制区之外,各地方政府权限极大。同时地方部族影响力巨大,他们公开拥有部族武装、私人军队。中央的决定,都是通过地方政府与部族长老协商后,由各部族自行实施。
在平原地区,中央的权威还比较大,越是靠近山区,政府对地方的约束力就越低。
加内特他们在卡拉奇待了十天,购买了许多补给物资,并准备了一大批给马尔丹当地部族长老的馈赠,才租了一艘中型内河货轮,向上游出发。
南部地区很安详,到巴基斯坦中部,为了防备印度进攻,沿途的军事基地众多,到处都可以看到军车、装甲车的身影。这些地方秩序也还安稳。但当货轮从印度河驶入喀布尔河,两岸的景貌从平原渐渐向丘陵过渡,土地渐趋贫瘠,所见的人民也风尘仆仆、黑瘦精悍。扛枪的人到处都是,看他们穿着,明显不是政府军,而是部族武装或是民兵。他们还特爱开枪,高兴时对天鸣枪,愤怒时也对天鸣枪,初开始搞得沃克他们神经高度紧张,还以为进入了战区。过了几天,适应了,才稍好一些。但大家还是提高了警惕,安排了哨位,武器都放在适手的地方,尽量和衣而睡,遇到突发情况可以迅速做出反应。
到第五天,船从喀布尔河转入支流巴拉河,还有两天多水程就到达马尔丹。
就在当天夜里,一伙不明身份的武装分子就袭击了货船。幸亏加内特他们携带了大型红外夜视装置,沃克也安排了守夜警哨,及时发现了他们的企图。
一场夜战就此展开。
双方在夜色中激烈交火,谁也看不见谁,就是疯狂地宣泄弹药。当货船起锚,离开岸边,驶向河流中心部位,对方见无利可图,便迅速撤退。短短十几分钟交火,沃克他们一共消耗了上万发子弹,二十余枚照明弹,六十余发迫击炮弹,枪榴弹上百发。
战果为零。
黑夜中谁也不敢登岸检查战果,对方撤退后,所有人一夜没睡,紧握着枪守在战位。天一亮货船就开拔,没有谁有兴趣去检查到底打死了多少人。
或许一个都没有。
船到达马尔丹,这也是一个水边城市,水流充沛,满足电子工业的基本需求。在商务部官员引荐下,他们会见了当地部族长老,献上了他们的礼物。加内特送上的这份礼很重,既有当地急需的生活用品,也有一批轻武器,还有从美国带来的一大批电子、生活物资,并小心翼翼地避开了他们的宗教忌讳,从而顺利得到允许在当地购买土地。
11月,加内特等人选择了一片很好的地方,用三百万美元买下了一片山谷间的谷地。谷地被险峻群山包围,面积狭长约4。7平方公里,一条雪山融化形成的小河从中央穿过。谷地基本比较平整,有些小丘陵也容易改变地貌。谷地很贫瘠,大多是岩石风化而成,草都没长几根,显然无法耕种,所以才被部族所放弃,便宜卖给他们。
山谷前后都可出入。
前方是来路,小河直通巴拉河。在基础设施落后的巴基斯坦,这条贯通的水路线保证了他们从外界得到大批物资补助,从而快速建立营地。水源丰富,只要储备了足够多的物资,当面对敌人进攻时,足以让他们依托有利地形长期坚守。
山后就是连绵数百公里的兴都库斯山,能够攀爬的地方并不多。只要守好几个关键点,就可以防止敌人从背后偷袭。
加内特通过卫星电话与公司联系之后,获得了一千万美元的授权,从本地或巴基斯坦其他地方,大批购买水泥、钢筋、建筑机械,首先完成谷前谷后的防卫安全建设。
12月,第一批中国工人到来,总数238人。
总部根据当地地形,请专业设计公司制定的建设蓝图也随之传达,建设步伐就此展开。
………【第三十九章 DEC掏钱帮交学费】………
9月12日,夜。
从国内过来的工程师首次济济一堂,参加公司召开的研发会议。从7月第一批工程师到来,随着纽约、华盛顿、休斯敦等地的计算机大卖场先后投入营业,公司手中的资金日益充裕,在国内招收了更多的退休科研人员、工程师、技术工人,第二批、第三批工程师也陆续来到。
坐在这里的,主要还是首批过来的。他们经过一段时间接触,通过工作实践,对国际最新计算机科技,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结合公司、国内的研发、制造能力,他们也有着相对成熟的看法。
会议由郭逸铭主持,霍克对技术不太懂,没有参加。
“大家好,这是我们第一次召集大家,对公司未来研发项目展开讨论。相信大家都知道,我们已经参股DEC,对方允诺,将为我们研发自己的微处理器提供相关技术支持。现在召集大家,就是对我们接下来的工作展开讨论,大家可以就自己的看法畅所欲言。
DEC公司提倡的‘冲突中的事实’,我觉得是一个非常好的公司文化。我们中国也有实事求是的说法。公司研发的每一款产品,都涉及到巨额投资,也必须得到相应回报,否则公司将收不抵支,长此以往必将破产倒闭。
公司的经营是否健康,这也直接涉及每个人的切身利益。
所以我要求每个人都提出自己真实的观点。对于其他人的意见,有不同看法就说出来,只要有助于我们厘清事实,看清未来的道路,吵架也是鼓励的!”
郭逸铭技术人员出身,没有弯弯拐拐、绕来绕去的习惯,开门见山,就把要讨论的主题摆了出来,毫不拖泥带水。
“李组长,你先把我们和DEC公司合作的情况,给大家做一个简短的介绍。”
他点了维修组一组组长李秋明的名。
李秋明以前是在天津无线电二厂担任生产厂长,他是从学徒工一步步自学成材,最后被上级提拔为生产厂长的。
他在无线二厂担任生产厂长的时候,技术上虽然因为底子薄而略有不足,但勤于动脑,善于总结。在他管理下,生产工序被安排得井井有条,管理责任落实到人,成效显著。工厂的成本逐月降低、产品质量却逐月上升。企业风气良好,职工都把心用在生产上,无谓的推委、人浮于事的现象大大减少,企业连续十多年被评为先进生产单位。
他是78年退下来的,倒不是子女顶替,而是到点了,所以工厂也没有将他回聘回去。
李秋明干了一辈子电子生产,对这一行充满了感情。退休后在家闲下来,怎么也觉得不对劲,身体渐渐的就有些垮了。他以前跟材料所工作中打过很多交道,材料所所长雷为民对他印象很好,两人很有些交情。在得知他的情况后,听说西部计算机公司招人,便把他力荐了过去。他自己听说能重返工作岗位,精神振作起来,身体居然莫名其妙就好了。
这时,他已经六十二岁。
郭逸铭虽然觉得年纪大了些,但想了想,还是把他收了下来。
国内这个时候懂企业管理的人本来就不多,好的就更少。他的公司依托的主要是国内实力,研究人员、技术人员,乃至工人都是国内员工,从美国聘请的管理人员不一定能摸清国人的思想,对症下药理顺管理头绪。有这么一个老同志镇宅,也是个不错的过渡,还可以通过他的传、帮、带,培养一批公司自己的技术管理型人才。
结果事实证明,李秋明确实是一个很不错的技术型管理人才。大多数实用性电子技术他都懂,又有实际工作经验,许多习惯理论研究的技术人员提出的错误观点,他都能及时纠正。懂生产,对生产环节、重要节点了如指掌,对大家迅速整理出一套完善有序的生产流程,具有重要辅助作用。
在他的带领下,维修一组的成长最快,维修工作完成得又快又好,客户也最为满意。
郭逸铭让他来做开场发言,也有给他再加点担子的意思在内。
“郭所长让我发言,那我就说说吧……”李秋明当了十几年厂长,养气功夫很好,没有什么怯场之类的反应,大大方方地就发言了。他都六十二了,做郭逸铭的爷爷都够格,让他开口称郭逸铭老板,有些张不开嘴,所以一直使用‘郭所长’来相称:“现在个人电脑的发展势头之猛,相信大家都知道了。以前我们在国内,消息闭塞,还没有直观地感受。但到了美国,亲眼看到了苹果公司的迅猛成长,连计算机业巨头IBM、DEC都先后作出了投身个人计算机研发的决定。我们公司既然名叫西部计算机公司,自然也不能放过这个机会。”
众人都是一阵点头。
如果他们在国内,听说AppleII卖到1290美元,恐怕只会为其高位的天价咂舌不已,认为不会有市场。但到了美国,尤其是天天在公司开的计算机大卖场工作,看到、听到的,对苹果公司AppleII的种种褒益之词,对于个人计算机未来的发展前景,他们再也不可能会有任何异议。
在他们看来,公司未来进入个人计算机市场,那是铁板钉钉的事实。为了这个目标,大家也就自己所长,暗中做了一些准备工作。
“IBM的研发,藏得很紧,谁都不知道他们第一款计算机具体设计思路。但因为我们与DEC的合作关系,对DEC准备开发的个人计算机产品有了一个大致的轮廓了解。
准确地说,为了应对AppleII和IBM的联手夹击,DEC预备开发的个人计算机,不是一款,而是三款!预计推向市场的时间,就定在明年中!”
“三款?”
“明年年中?”
还不清楚内情的工程师们窃窃私语起来,他们对于DEC强大的研发和生产能力,尤为羡慕。国内不过是仿制一款人家早已过时的计算机,都需要十几家、几十家研究生产单位联合起来,耗时一年半到两年。
DEC同时三线操作,从研发、造出验证机、测试、定型,再为其量身打造操作程序、大规模生产推向市场,总共才用大约10个月时间!
太强大了!
这就是国际顶级计算机巨头的雄厚实力啊!
“静一静,同志们有什么意见,请待会儿讨论的时候再说,请大家先听我将应该交待的资料介绍完。”李秋明控场的能力一流,目光扫视全场一周,随便一句话就让众人停下议论。
郭逸铭暗暗点头。
这个管理人员选得对!
“DEC研发的这三款个人计算机,分别对应的是科研专业人员、小型公司商业用途、个人文字处理。
第一款计算机,DEC内部研发代号为professional,这无须说明,它的英文含义就是专业。从我们得到的资料,这是一款PDP-11的性能阉割版微型机,基本保证了PDP-11百分之七十的性能,而造价却只有PDP-11的三分之二,两者在软件使用上完全对接,无需进行转换,比较适宜于科学计算研究使用。
第二款研发代号为彩虹100,它应对的是小型公司商业需要。据了解到的情况,这款计算机主要满足商业客户大量的电子表格数据计算,所以将采用两枚高性能微处理器:Z80和8088。两块芯片采用先进的流水线数据作业,以加快运算速度。
第三款就是最简单的个人文字处理型,用途大致和IBM的5110相当,所面对的客户群自然也不用多说,就是用来和IBM抢夺客户的。它的性能还是不错的,听说将采用PDP-8小型机重新微设计化集成电路处理器,因为现代半导体工艺技术的进步,它的性能应该不会缩水。那么它的性能,我们也不用猜就大致知道了。应该说,这是一款比5110性能更出色的文字处理机。
好了,介绍完了DEC准备开发的这三款个人计算机,我们接下来谈谈我们自己……”
“先等一等!”
郭逸铭制止了李秋明让大家将话题转向下一环节,面对与会的工程师们,默默地看了一圈。面对他的视线,众人都给回应了清明的眼神,证明他们对他将要说的话,给与了高度重视,这才慢慢开口道:“在讨论我们自己研发微处理器思路之前,我想听听大家,对于DEC这三款个人计算机型号,有什么看法?”
听到是这个问题,与会众人相信他必有深意。是为了启发我们的设计思路,以为借鉴,还是让我们找出其中不足?
众人纷纷陷入了沉思,有些相熟的低声交流起看法来。
来美一段时间,他们无可避免要和美国员工打交道,一来二去,也明白了美国人的行为方式。公司鼓励的畅所欲言,其实国内也一样。只是国内形式主义多些,国外是真的畅所欲言,不会借机打击报复而已。只要言之有物,且不撒泼骂街,说的有道理上司也会忍耐,于是大家有什么意见,也敢于大胆说出口。
“我觉得这三款各有各的道理,针对的三个群体,恰好符合了对性能要求最高的科研人员、对性能/价格较为敏感的公司,和关注价格多一些的普通个人用户。这应该是一个很好的思路,全面出击,抓住每一个用户群所需,为他们量身定做展开研发,这是我们所要学习的。”有人若有所思地开口道。
“不然!DEC能够全面开花,不等于我们也可以。要技术,我们没有DEC的底蕴深厚;论制造工艺,国内的水平如何我们又不是不知道。就拿PDP-11的缩水版微处理器来说,集成度至少要求达到两万元器件以上,我们能做到吗?所以我认为,我们应该抛弃一些华而不实的想法,从研究最简单个人文字处理机着手,能够研发出性能接近于PDP-8的微处理,就是我们的胜利!”一向强调有多大胃口、吃多少饭的彭之旭站起来反对道。
第一个发言者还没来得及辩论,角落里一个四十来岁的中年女性工程师就站起来,推推黑框眼镜,用较为低沉的中性声音说道:“彭工的话,我只能同意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