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河图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天子赐读-第7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棚架搭到一半的时候,钱夫子的大部队到了,同时到达的还有一个不太好的消息:政德帝又一次风寒,这次情况似乎不比上一次轻。
本来跟着钱夫子返乡的太医有两位,就是刘泽沁和王博之。但老皇帝这突然的又一次病倒,走出京没多久的王博之就又被召唤了回去。刘泽沁到底资历还不太够,就留着他跟着钱夫子回来了。
这对于刘泽沁来说倒也算不上坏事,他和老师吴方的关系很不错,但自从进了太医院,师徒二人就很少能再见面。这次到文家庄,听说老师也在这里,自然高兴。
大仇天师见到自己的同胞弟弟也挺高兴,张静看到钱夫子终于安然到达也很高兴,文祈见到队伍里竟然还有三伢子也相当的意外和高兴。
本来钱夫子的队伍就很庞大,再加上大家都挺高兴,也更加没有刻意保持低调,于是一时间文家庄上突然就热闹了起来。
文家庄门前天天有人跑过来围观就不提,四邻八乡但凡有点品级地位的也都带着帖子来拜。二品大员,就算是个告老的,那在这小地方也是几十年才出一个了!
钱夫子旅途劳顿,身体也不怎么好,自然闭门谢客。弟子有事服其劳,于是张静又一次首当其冲。并且之前大家已经对张静多少有些了解,这回听说那位宿儒大员还是他的老师,这下不得了,没几天功夫,光是送来退还不了的礼就把文家庄门房旁边的一间屋子给塞了个七七八八,根本来不及整理。
张静的记忆里,对于这种人情往来,还是以前跟着文瑞到处送拜帖时候的印象。有文瑞有睿王府的拜帖,主家就会比较热情,没有的话,对不起,你塞人家看门的多少钱都未必能见得到主人。
相较于京里高官们的冷漠,现在这种架势,着实把他吓的不轻。坚持了两天就坚持不了了,抱着文祈缩在厢房里哑着嗓子跟文十一耍赖:“文大哥你去罢,你看我如今说话都不便。”
文十一看着他哭笑不得,不过张静的嗓子经过这两天的高强度操练,确实已经哑了,就这么再出去也是有点不妥。最终文十一也只能妥协,自己焦头烂额的出去想法子应付还在络绎不绝往文家庄赶的乡绅们。
看文十一出去,张静松了口气,手里一个没注意,文祈就直接跳到了地上,撒腿就往外跑。他才不要被张静抱着,他要去找三伢子!
这次钱夫子告老,学府里的事情还能交代下去,但三伢子的功课却是最让他感觉难办的。这孩子明明开口都很迟,在文祈出现之前,他甚至一直以为这小孩儿不怎么聪明。
结果因为文祈的缘故让他跟着一起启蒙之后才发现,三伢子的先天资质或许没有文祈那么好,但相较于一般的小孩儿,却实在已经是相当的不错了。
而且重点在于,一般聪明的孩子都有些小滑头,三伢子却没有这些不良的习惯。
这孩子很多事都很通透,平时并不用跟他费心多说什么。念书尤其认真刻苦,如今启蒙到授课的时间也不过大半年,他的学力已经赶得上学里五六岁启蒙眼下七八岁的孩子。
文祈有个好爹,将来应该不用太担心,钱夫子就越发的放不下三伢子。小孩儿家里条件一般,现在还有个一心想考状元的二哥。就怕他家里父母觉得供养两个孩子读书负担太大,浪费了这样好的条件就太可惜了。
所以这次返乡,钱夫子思忖再三,最后还是把三伢子的父母找了去,很谨慎的问他们,是不是愿意让三伢子继续念书。
俩大人的反应和钱夫子估计的差不多,所以他把自己之前想好的办法提了出来,问他们难得三伢子资质条件那么好,比他兄长还要更好一些,是不是愿意他将来能有个好前途。如果愿意的话,他乐意收三伢子当个关门弟子。
如果他们同意,那么就不用担心小孩儿念书的开销问题,只管把三伢子交给他,一应所需由他来承担。就算将来自己老了归西,他也会拼着自己临死的老面皮让张静同意培养三伢子到考取功名为止。反正张家的情况宋家夫妇俩是清楚的,至少这些年里三伢子的衣食住行都不用担心了。
天下父母,毕竟绝大部分是不会希望孩子过的不好的,只不过很多时候条件所限所以没办法。现在老先生把话说到这个份上,再不同意那简直就是有些不知好歹。
宋家夫妇是老实人,当下差点就给钱夫子跪了。当官儿的好处他们怎么会不清楚,起码将来他们夫妇俩的摊子轻易不会被衙门里的人掀!
本来一腔希望都只在二儿子身上,其实二儿子心里头的压力有多重他们也是知道的。但心疼归心疼,却又没办法让孩子放弃。现在突然听说小儿子也行,那简直就是意外之喜。
再加上钱夫子一再强调,因为三伢子资质太好,所以他们不用考虑孩子未来的开销,只要点头,孩子就能继续读,将来还可以考功名。譬如三伢子如果现在不念书了,去学徒,那也不过就是这样罢了,那出来的前途肯定还不如念书当官啊!
于是在俩夫妇依依不舍的眼泪里,三伢子成了钱夫子的关门弟子,并且跟着钱夫子上路回了文家庄。
毕竟放眼整个书院,眼下名头和实力都能比钱夫子大的老师也确实没有,再加上老先生把这孩子交给别人自己也不放心,于是干脆当自己的小孙子一样,直接带在了身边。






第130章 第 122 章
文祈吵着闹着终于到了三伢子房里,却发现对方完全就是小大人的样子,屋子里是早在刚到没多久就整理干净了,而现在,文祈还想着玩儿,人家却已经开始正经功课了。
钱夫子路上到底是有些累到,暂时没那个精神给三伢子上下午都按常规开课。但三伢子自己十分有自觉,夫子早上给他讲了一个时辰的书,回来之后他就自己在那里复习。
文祈来的时候就正好看到三伢子在背课文,全神贯注的,也没什么停顿,对于文祈的到来也视若无睹。文祈一张小脸顿时就皱成了个包子,鼻子眼睛都挤在一处,奶声奶气的就去拉三伢子的袖口。
张静还是第一次看到文祈这个样子跟年龄相近的孩子撒娇,不由目瞪口呆。
在京里是没这个机会,文祈身边跟他年纪相仿又能玩在一处的也就个三伢子。
到了这里,文家庄上人口不算少,自然有一些年纪还很小的家生子。不过一般来说差不多四五岁也就不会光吃饭了,都会跟在父母身后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这样的孩子普遍都比较懂事,再加上文祈本身的地位,结果就算和这些小孩子一起玩,文祈也会变成孩子王。偏偏这小孩儿敏感,几次之后就不乐意找庄里的孩子玩了,因为他能感觉得到那些孩子对他多少还是有着一层隔阂。
所以张静还真没见过文祈会跟年纪差不多的孩子撒娇,尤其还是这种把声音放的软绵绵的、嗲的不行的、连跟文瑞或者张静他自己都没用过的撒娇法。
不过张静没见过不等于三伢子也没见过,从三伢子的反应来看,这种程度的撒娇似乎是早就司空见惯。小孩儿根本连目光都没从课本上移开,被文祈拽袖子拽的狠了,就拉住他的手:
“夫子回来这几日,你可有去请安?”
一个问题就把文祈给问哑了。
其实文祈作为钱夫子的学生,自然不可能没去请过安,而且夫子也已经给他安排下了新的课程。有鉴于之前几个月他几乎是放养着的,功课上落下了三伢子一大堆,所以那份量还不少。
只是文祈这孩子猴儿精,早就看出钱夫子这几天精神不济,所以钻起空子来那叫个顺手。
比如一样的早上请安,三伢子是先吃完早餐,然后恭恭敬敬的带着课本去请安,顺便就让夫子给把早课上了,完了回来再继续复习。
文祈就是起个大早,天都还蒙蒙亮,他就跑去钱夫子屋里请安。这个点儿差不多正好是厨房给送早膳的时间,钱夫子不可能一边吃早饭一边盯他的功课,小东西自己也要吃饭,于是顺理成章回屋,早课什么的就跟着逃了。
好在他聪明,年纪虽然小,过目不忘的本事却已经初见端倪。钱夫子每天布置的功课都有一个大概的范围,而且夫子会说定第二天要检查什么。所以小孩儿就会隔天先跟张静或者三伢子问好了,第二天再对付钱夫子的检查。
钱夫子知道他这点小把戏,不过眼下确实精力有点不济,只能先由着他折腾。反正等休息回来也不过就是这两天里的事情,到时候看他怎么收拾他。
文祈毕竟才两岁多点,再聪明,阅历摆在那里,完全想不到秋后算账什么的。这会儿被三伢子这么一问,虽然心虚,却仍然不死心,闷了一会儿就继续去拉着人家的袖子撒娇,活脱一个小无赖,根本没有一点世家子的样子。
张静看的又好笑又郁闷,总觉得自己这几个月的教育是不是完全失败了?否则文祈怎么会成这样?
明明离京之前虽然小孩儿也皮也爱在读书的时候溜号儿,但总不至于跟现在这样,明目张胆的把功课丢在一边。难道说他无意识中把自己不喜欢念书的想法给流露给文祈了?!要真是这样,那他罪过可就大了!
张静正胡思乱想,却见三伢子被文祈干扰的生气,一本正经的板起脸来了:
“文祈你莫要胡闹,男子汉大丈夫,顶天立地,凭借的就是自己的本事。你却有何本事?倘身无一技,你又如何安家立命?整天玩闹,莫非就能玩出番事业来?倒头来浑如京中那些纨绔,你却愿意?”
所谓一物降一物,三伢子这么一摆态度,文祈竟然也就不闹了。
就见他嘟了嘟红艳艳的小嘴,脸颊鼓了两下,张静本以为他是不是打算反驳什么,结果小孩儿什么也没说,自己去一边翻了张小凳子出来,拖到三伢子小书桌边上,两人并肩坐着,他一手拖过三伢子没在看的课本,竟然也跟着乖乖背起书来。
张静这会儿是真正的哭笑不得,反正俩孩子也挺安分,三伢子显然带文祈是熟手,他干脆就把俩小孩儿都留在这里,让王姐儿去把文祈读书的用品都拿过来,照顾着他们学习,自己则抽出身来,往庄子后头跑去。
这两天光顾着应付上门来拜的士绅,他后头那五十亩地里瓜棚架子什么的也不知道进度怎样了。
说来也巧,跑到一半大刘的声音就突然出现了:“弟啊,现在方便说话不?”
张静放慢脚步:“可巧我正要去看地里准备的情况,大哥你说。”
大刘今天这通联系就是来敲定事情了。
最近这段时间,他找张静的时间点都能掐的挺准,因为他们那边的技术跟上了。所以张静根本没想到,这次他刘大哥和他的联系距离上次他们的联系,这中间大刘那里已经过了将近半年。
半年的时间,自然准备就比较充分。所以种子肥料什么的准备不用说,连投放地点都考虑到最好不要吓到人,所以给改成了在青城山山坳里的某个比较人迹罕至的地方。
因为时空传送涉及到高密度能量的使用,在着陆点有很大的可能会发生小范围的小规模爆破,在有人聚集居住的地方估计会引起恐慌。
只不过这么一来,如果是投放到山里,张静要去把种子取出来可能就比较麻烦,尤其是大刘也不知道这青城山里会不会有老虎之类的猛兽。
所以他今天就是来跟张静确认这些事儿的,如果投放到山里比较不安全的话,那么他们会再重新选择投放地点。
如今不是冬天,这附近都是开垦过的农田,要找一个没人的地方绝对不是轻易的事情。
好在青城山本身就有住户,后来经过战乱,山上的野物曾经几乎被狩猎一空。现在虽然修养了十多年,环境已经好了不少,但是猛虎之类的大型肉食动物倒是并没有看到过。
另外山坳里也有一些面积不算太大的草坪,水草丰美,望镇上的住户们平常放牛放羊都会赶到山坳里去。有时候忙起来就丢在那里两三天,也不会被什么动物杀死,还是挺安全的。
所以张静一听大刘提到这个,并没有什么犹豫就点头:“那自然可以。”
不过也不能让大刘那头直接随便把东西丢过来,所以他半道上又折返回去,牵了匹马,直接往青城山跑去。
好歹在这里也住了段时间了,当地人喜欢放牧的几个草甸他都有数,要让他刘大哥记录一下,不能投放到这些区域。
经过正月里上京那一路狂奔的强化训练,现在张静骑马跑一下这种短途根本不在话下。不过一枝香的功夫,已经到了山里。
四月初的山坳,草木都已经完全绿了,不少山坡上野生的果树也已经开花。头顶太阳暖暖的照着,被行人踩出来的泥土小径边上也开着各种小野花,微风吹过,一阵阵的异香扑鼻。
这种惬意张静看的太多,还没有太大的感觉,大刘却依然忍不住感叹。
这次为了观察地点记录数据,他跟张静的通讯是开启了图像反馈的,可以直接捕获张静大脑的生物电数据进行分析,然后生成画面。只要张静看到的内容,他也能看到。
虽然曾经他也在这个时代生活了一段时间,不过那时候张家的活动范围都在京里,张静再喜欢玩儿,也就是家附近的一块地。就连城外的锦湖边都因为离的比较远,基本上很少会去。
所以今天这种原汁原味的乡野风光很是让大刘赞叹了一番,并且十分可惜暂时还不能进行嗅觉系统信号反馈,否则他一定还能闻到那种清新的空气!
张静一路把三块牛羊群放牧比较集中的草甸都指给大刘看过,并且让大刘都做了记录,时间也就接近中午了。大刘切断通讯,回去画地图找合适投放的地点,张静这才调转马头向着田地的方向过去。反正也中午了,干脆就去地里看看情况,顺便在那里吃个午饭。
这是张静最近的一个小小的私心。
来的五个青年有一个已经成家,家里婆娘做的一手的好菜。那真是就算熬的白米稀饭什么都不放,也不知道为什么比别人家的要更香。张静偶尔吃到了一次就一直惦记着,有机会去就地头蹭饭。
他甚至还琢磨着将来要不要给文瑞引荐引荐,那女子虽然长的普通,但这一手菜烧的,在张静看来真算得上是可以当御厨的水准了!
地头工人们的干劲十足,已经按照张静的要求垒好了土墙,也搭好了瓜棚架子。至于翻地之类的事情,也都顺手就做了。并且张静还惊讶的发现,他们在田地四个角上都挖了五尺见方、深六尺不到的小土坑。
这四个小坑边上已经挖好了渠,直接通向附近的地下水井。池子本身看起来也已经晒了好几天,可以灌水了。
“俺们那会子山上种地,下山担水不易,山顶流下来的山涧又忽大忽小,便都会挖这种池子蓄水。这里虽是平地,但靠近山脚,离镇上小河也不近,留这几个蓄水池,将来地里不会旱。”
领头的赵二蛋看张静盯着那小池子瞧,摸了摸脑袋,凑上来解释道。
张静突然深刻体会到了什么叫活到老学到老,术业有专攻什么的,还真不是胡话!






第131章 第 123 章
地里的情况不用他担心,门前的访客有文十一扛着,张静总算摸到了一点休息,可以陪陪老娘陪陪先生了。
张静在庄子后头折腾种地的事儿钱夫子和张妈妈都有所耳闻,不过态度还不太一样。
张妈妈一个妇道人家,又已经很多年没下过地了,对于儿子在折腾的事情半懂不懂,干脆就随他去。钱夫子也没弄明白张静到底在搞什么,还以为他到了农庄,有了锻炼自己的自觉,十分高兴的嘱咐他:
“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做人就当如此!汝既有心,便认真去做,凡事身先士卒,万不可拈轻怕重。”
张静也没办法跟他先生解释,只能恭恭敬敬答应。结果钱夫子体恤他以前没做过田间劳动,估计身体一上来会比较吃力,干脆让他专心田里农活:
“有老夫在,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