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重生之创业时代-第5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到了文溪奖颁奖的那天,杜家人全家上阵,陪着杜君琦进了区教育局的大会议室,引得与会的人们纷纷注目,杜君琦竟然也淡定的受住了。
奇怪了,不是听说她没进前十吗?她怎么来了?
听说她今年考了13名,13名也有奖吗?
是不是有人成绩作假了?被取消了?
没有吧,这么大的事不可能一点儿风声都没有啊。
是啊是啊,就算有一个成绩作假,也不可能轮到13名啊,总不可能有三个作假吧。
场上议论纷纷,各种猜测纷纷出炉。
随着县长和谢局长的进场,场上的议论终于停止了。
按照流程,先是领导讲话,再是颁奖,一轮领导讲过话了,前十名的考生上台领过奖了,谢局长拿过话筒又开始讲了。
“今年我们区的高考成绩非常好,学生们都很努力,辛苦没有白费,祝贺所有考上大学的学子们,除此之外,我们区的文化事业也有了长足的进步,实现了对外文化输出,这个很不容易啊,我说的这个,在场的各位都知道这个新闻吧。”谢局长笑了笑,场下教育局的人员和各校校长瞬间领悟,纷纷鼓起掌来。
“这个新闻里的两位主创,其中一位就是我们区的高中生,也是今年的高考生,为了奖励她的辛苦创作,为本区争光为本市争光,区教育局和文溪奖基金会共同决定,今年设立一个特别奖。”谢局长拿起手边的一面小锦旗,“来,让我们鼓掌欢迎,杜君琦。”
杜君琦微笑起立,向四面鼓掌的人们微微弯腰行礼,然后稳步走上主席台,接过了谢局长手中的锦旗和奖金。
场上掌声雷动,杜君琦三次登台,三次领奖,成为了l区不可撼动的学界励志榜样。
第82章 补习班再扩大
在一大堆的工作压榨下,忙得昏头昏脑的杜君琦意外的收获了一个好消息,齐远某天特地跑来杜家告诉她,《天道》在奥罗公司的漫画杂志上连载了。
齐远把一本英文漫画杂志摊开放到杜君琦面前:“看,这就是我们的漫画了。”
杜君琦认真的翻看着改编后的《天道》,这是第一期,主要是介绍世界背景和人物关系,对原作完全没有改动,除了画风和人物形象与《新视野》上的完全不同,看不出有什么改编的痕迹。
“虽然奥罗公司的改编剧本的最终版我们都审核过了,知道改成什么样,但是我还是第一次看到漫画版,看着这美国版的画面,我还是觉得怪怪的,很不习惯。”齐远笑了笑,“对了,文森有说过,正式连载后,每期杂志都会寄两本过来给我们,算是给作者的纪念,等出了单行本也会给我们寄,当然了,得受欢迎才会发行单行本。”
“嗯。”杜君琦不在意的点点头,“美国人的口味和我们的不一样,这个故事不一定会受欢迎,就算有人喜欢,所占的读者比例也不会高,不过我觉得,喜欢这个故事的人一定是喜欢东方文化的,对这个故事的忠诚度应该会很高。”也就是受众小,但忠诚度高。
“唔,有道理。”齐远认同杜君琦的看法。
看完漫画杂志后杜君琦就把这事放到一边了,这年代又没有网络,中国94年才加入互联网,电脑现在还只属于公家单位使用,她就是想发上网炫耀一下也没得炫,还是扔一边算了。
接下来的日子就在边工作边复习的繁忙中过去了,让人又惧又怕的高考来临了。
杜君琦觉得这次高考自己发挥的不好,考后和老师同学们对了答案,杜君琦估了估分,觉得进入前十名有点悬,唉,这次文溪奖可能会拿不到了。
高考成绩得一个月后才出来,到时候得到学校领取成绩单才知道实际成绩,杜君琦虽然觉得进入前十名有点悬,但是毕竟已经铁定进入a大了,心理上也就没有那么患得患失了,稍稍失落了一会儿就放开了。
炎热的暑假来临,少体队又开始了如火如荼的训练和考试,这次杜君琦可以彻底的放开学业,认认真真的参加训练和考试了,只是她的搭档康长青却非常的没精神。
康长青的期末考成绩出来了,这次他考得很不好,被他爸妈男女混合双打后,又被丢进了暑假补习班勒令好好补习,他又要补习又要训练,每天都过得水深火热,才不过半个月,康长青的眼底都泛起了一层淡淡的青。
“哈。”杜君琦挥舞着双刀狠劈而下,底下本该挡住双刀的长棍却挡不住刀势,直直向下压去,杜君琦心里一惊,赶紧收力。
“喂,你今天没吃早饭还是没睡醒啊,知不知道这样很危险啊!”杜君琦气不打一处来,怒向康长青。
康长青双脚一软,顺势坐到了地上,手上的长棍也被扔在了地上:“我没力气了,休息一下吧。”
“你昨晚几点睡觉啊?”杜君琦坐到了他旁边,“又熬到了11点?”
康长青有气无力的看了她一眼:“11点半。”
“哇,你作业有多少啊?要做到这么晚?”杜君琦觉得很不可思议,小学而已,要不要这么拼啊,补习班到底布置了多少作业啊。
“是我不会做的太多了,昨晚我妈给我讲题讲了半天,我还是没听懂。”康长青很是沮丧。
“那你今晚来我家吧,我给你讲题。”杜君琦大方地说道。
康长青猛抬头:“真的?”
“嗯,我们是好搭档嘛,好兄弟,讲义气。”
“好,一言为定,晚上我就去你家。”
傍晚时分康长青就早早地来到了杜家,杜家还在吃晚饭,杜君琦匆匆地扒完了饭就带着康长青去了客厅。
康长青的底子真的很不好,很多基础问题都不懂,杜君琦给他讲了几道题后发现没办法这样一题一题的讲解,他首要解决的应该是基础问题的补缺补漏。
“长青啊,你得重头开始学啊,基础差太多。”杜君琦摇头说道。
康长青低垂着脑袋:“我知道,可是我一上课就想睡觉,老师怎么讲我都听不进去。”
“你只能自己想想办法,看看怎么样把学习的兴趣提高上去,你没有兴趣,不管什么样的学习方法都没用。”杜君琦没有办法,她不是老师,也不是师范生,她自己对学习有兴趣也有方法,但是她不知道该怎么教别人提高学习兴趣,引导别人学会方法,对于教人,她是无能为力的。
“你的补习班为什么不开暑期班啊?和你的补习班里的老师比一下,我现在上的暑期补习班的老师实在是太差了,不会讲,态度又差。”康长青抱怨道。
“我又不能把所有的补习生意都给抢光了,总要给别的老师和补习班留生路啊。”杜君琦说道,她的补习班已经抢了许多生源了,一味的扩大只会引来旁人的怨恨。
康长青烦闷地扭着自己的手指头,过了好一会儿才开口:“那你也要开初一初二的补习班啊,到了初三才有补习,我到时已经落后了那么多,怎么可能赶得上啊。”
杜君琦摸下巴:“要开班,就得要租场地,要找老师还得租宿舍,这都是成本啊。”
康长青撇了她一眼:“你收的学费可是挺高的,还不够?”
“当然不够了,不管做什么生意,刚开始都是花大钱,做久了才能把钱攒起来,我这补习班一直在花钱,起码得攒一年才能回本啊。”杜君琦回撇他。
“哼,小气鬼。”康长青扭头不理她。
见他真生气了,杜君琦只能哄他:“好吧好吧,我再想想吧,要是钱还够的话,我就加开个初一班吧。”
事后杜君琦拉着宋惠兰算起账,这一年补习班又新开了两个点,租了新场地,招了新老师,又租了一处宿舍,房租加工资加宿舍租金,这笔钱可不小,杜君琦原本没打算把场面铺得这么大,但是被时势推着一步又一步的搞大场面,现在已经有了这一大摊了,不可能缩小,只能想一想办法,看看能不能把资源整合整合,尽量减少些开支。
对于这点宋惠兰很有话说,她觉得分散着租用场地太费钱了,净便宜房东了,还不如像买小楼那样,直接买个楼下来,既添了房产,还能拿去抵押,这样一来,补习班的投入立马就有了回报,前期经营的钱也不需要再从家里的公账中支出了。
宿舍也一样,不用再续租了,等新房子的装修完成后,一家人就搬到新房子去住了,老房子这边向建设局申请下重建,建成个五六层的小楼,让老师们直接住到这边不就好了。
杜君琦觉得这个主意太好了,行,就这么办了。
接下来的事情自然又是宋惠兰的事了,再次找上朱萍和张桂香,从银行抵押册子中挑选好房产,付了款办好过户手续,再转手抵押给银行领到贷款。
这次宋惠兰挑选的房产是酒厂旧址的一部分,一座大仓库带一片停车空地,位置属于市区老区界面上的城郊结合处,虽然有点小偏僻,但是周围也算是居民区,不吵,教学环境不受影响,车少,学生往来安全,只要花点钱在周围附近多设立几盏大路灯,照亮一下各个路段,晚上学生放学时的路面治安应该就不成问题了。
房产买下来后需要修整,停车空地就简单了,立几排遮阳挡雨的停车廊就行了,大仓库就需要大整修,仓库够大也够高,完全可以在内部用水泥钢筋隔上一层地板,变成上下两层,然后再砌墙开窗弄出一间一间的小教室,这事自然就归杜广明负责了。
这边有杜广明接手后了,那边宋惠兰买好房产办好过户抵押后,就直接跑去了建设局,领表格填单子,这时候翻新老房或重建新房的事很常见,每年台风季后建设局都会收到许多的申请单,不像后来因为牵扯到拆迁算面积的事,建设局会卡着审批不让建,现在建设局的审批都是会过的,宋惠兰又花了点钱打点了一下,加快了一下审批速度,等仓库整修完,老房的重建申请也批下来了。
春节挑好新房子后,杜广明就着手对两套房子进行装修了,因为早有准备,很多材料都是事先备好的,比如木材,早就买好通风晾干了,一运进房子就可以切割拼装上漆了,比如石材和磁砖,杜广明和宋惠兰专程跑了几趟f市,早就挑好预定着了,新房子的购买合同一签好,杜广明立刻就动手装修,半年过去了,新房子已经装修好在通风了。
新房子可以住人了,老房子的申请下来了,杜广明整修完仓库就着手建新房了,一点儿时间也没耽误,杜广明估计了一下工程进度,两个月可以完工,到时候再通通风,正好可以卡着宿舍租期到期的时候让老师们搬进来。
邻居们都很欢迎这个新变化,一点儿也不嫌弃边上工地带来的尘土飞扬,反而时不时的过来帮下忙,让工人们可以更快的完工。
太好了,隔壁马上就要住进来一大波大学生老师了,以后家里孩子的功课再也不用愁了,有什么不懂的可以让孩子直接过来找老师问了,多好的事啊,这是别人家求都求不来的好事啊。
第81章 一大堆工作来袭
会考本就临近期末,会考后选择保送学校;保送名额填报完后就直面期末考了;高三生或喜或忧地考完期末考,寒假就开始了。
今年的寒假是杜君琦过的最舒服的一年,没有升学压力,没有寒假作业;真是爽快的不得了。
今年也是杜家人过得最高兴的一年;孙女收到三所大学的指名保送名额,多大的荣耀;人家考大学辛辛苦苦,我家琦琦轻轻松松就货比三家,真是爽快极了。
正好今年恰逢爷爷七十大寿,本地的风俗是正月办寿酒,初一一过就可以办寿了,爷爷大寿又逢孙女进学大喜,杜家更是大大的操办了起来;不仅免除了所有礼金和寿礼;还加添了五桌寿宴;在l区最好的酒店里连开十五桌。
寿宴当日;热闹非凡,人人都恭贺杜爷爷有福有寿,夸赞杜君琦聪慧乖巧,杜家真是有福一家,听得爷爷身心舒畅、满面红光。
杜君琦也被宾客们团团围住,不停地被人询问读书的秘诀,惹得杜君琦烦不胜烦,虽然面上没有带出什么不礼貌的态度,但是杜君琦一直在暗暗地寻找着“出逃”的机会,最终让她逮了一个机会叽溜的跑掉了。
一年之计在于春,趁着春节这个举国同欢的大假期,玉荷路楼盘打起了售楼广告,不只在区电视台打广告,还在市区各处竖立起广告牌,吸引众多放假在家的潜在顾客们前去看楼。
杜广明之前就与项目负责人说好了要买两套同层的套房,寿宴过后立马就拉着全家人去看楼,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的评价起楼房,哪个楼层好,哪个朝向好,靠近马路好还是远着马路好,挑挑选选的挑了一大通,最终定下了两套房。
之后买房和装修的事就交给杜广明了,杜广明对这些事已经是极有经验了,装修的方案也早存心中,一签定合同立马就带着员工进场开工了。
方旺达也忙得不行,春节总共才在家里待了两天,大多数的时间都在干货厂、养殖厂、品牌店三处来回跑着。有了f市的政策倾斜,l区的经济开始好转,人们的钱包不再扁着了,购买力上升了,眼见着干货市场越来越好做,方旺达大力的发展干货厂,不仅在老家永港集中收购海货,还在别的乡镇开设了收购点,发展势头非常强劲,隐隐成了l区最大的海货收购商,方旺达每日的行程都排得满满的,春节又是销售旺季,方旺达更是忙得脚不沾地,恨不得一天能有四十八小时可用。
热闹的春节过完了,初八一到,高三开课了。
杜君琦照常上课,当杜君琦背着书包出现在校口后,每个见到她的高三生都沉默了片刻,然后快步进班级,翻书,背书,一边背一边暗暗吐槽。
要不要这么拼啊,都有大学上了还来跟他们来拼,要不要这么逼死人啊。
今年是个考试大年,不只杜君琦要高考,方谦益、江凯也要准备中考。
春节过了,现在进入下学期,毕业班都提前开学了,备考的日子都不好过,人人都紧张了起来,包括方江两人。
知道杜君琦的大学已经有了着落,两人干脆收拾书包,每晚都跑来杜家和杜君琦一起做作业,以便有问题了随时请教她,杜君琦是无所谓,但是被这些人带着,连杜君琬也紧张了起来,她才只是四年级而已,还不是毕业班,但是看着周围的这一圈人,杜君琬已经很有毕业班的苦逼感了。
原本杜君琦是想着好好复习,高考时上场考一个好成绩,再拿一次文溪奖的,可是天不如人愿,齐远第一个就杀向杜家,把她从书桌上拉了下来。
啪的一声,齐远把一叠文稿砸在了杜君琦面前。
“干嘛?”杜君琦抬头看齐远。
齐远端端正正地行了一个大鞠躬:“大姐,大师,帮帮忙,救救命,把剩下的细纲补完吧。”桌上的那叠文稿正是《天道》的细纲。
“我不是已经写过大纲了吗?”杜君琦随手翻了翻文稿。
齐远苦着脸:“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