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河图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红楼同人)宝玉战红楼-第5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来宝二爷。
  宝玉奉召而来,接过待书呈上的“信”,展开一看,大喜过望,遂揪住人家问究竟。
  待书让他放心抄袭,说前晚她亲自贿赂了看院子的婆子们,黛玉探春惜春打扮成丫环,悄悄去转了圈,秘制的东东只有这几张,草稿烧了。
  假石头泪流满面,暗叹做人还是要积善行德,看,现世报了吧!又惭愧自己不大关心林妹妹,瞧人家,何等以德报怨!别的不论,人家掏出的万俩银必得找个借口还了。
  闲言少述,有了外挂,假石头童鞋自是大放光彩,且很有风范地让贾兰、贾环也表现了一下。但抛开政老爷的偏心不提,那两只的文采也无法与降珠仙子比拟,最后意思意思地在不显眼处各用了一联一题匾。
  题完,得雕木刻,板子老早备好,匠人们拖拖拉拉五六天搞定。
  万事皆备,静候东风。早在六月那会周贵妃家便率先省亲,她老爹是内阁大学士,必定是她家打头。书香世家低调,借一品大员府宅略做修缮便成省亲别院。
  七月吴贵妃家省亲,选在不年不节的寻常日子。相对于周家,她家动工较大,谁让她老爹只是侍郎,必得在城外一手一脚建。却也没大动干戈,借现成山水搞了些江南竹寮。
  八月中秋节,张妃李妃家同时省亲。成妃、于妃家却迟迟不递析——武门女,又是她们老爹这一代才发达的,家里下了血本建省亲院子。
  话说贾家的“省亲别院”也就比周贵妃家的略费点事,拖到八月下旬才宣布完工,是琏二瞄着成妃、于妃家的别院建好了。谁知那两家只是外面看着快完工,离真正搞好还早着,令贾家干瞪眼。
  九月三日,贾母召集全家训话,说贤德妃娘娘乃国公之后,没有任何理由排在新贵之后省亲,命政老爷立即上折请旨,若他这个亲爹不上折,家主赦老爷上折!
作者有话要说:  就为题个匾额,爷瘦了两圈!
  

☆、第69章、大观园:元妃金秋省亲

  
  按说荣府大姑娘省亲,上折的该是家主,只因二房别别扭扭不上道,后王夫人总算掏了一万五千俩真金白银,贾母便与贾赦商量,将上折的荣耀让给二房。
  赦老爷是好说话的人,他高卧家中又捞了十万俩,上折这种虚荣让就让呗。谁知政老爷咬牢娘娘口谕,非要等张、李、成、于四妃省完亲才上折!
  原本等等无所谓,但从打听到的消息,成家、于家想在明年上元节请自家娘娘省亲!最好的日子给她们占了,贾家找哪天?同一天?她们家的豪华省亲别院万灯齐放好看,贾家的田园风光院最好是在金秋。另:荣国公是老土帽,热爱黄花菜、桂花之类,荣府马道两侧栽的是桂花树,金秋桂香飘飘,正好赏桂花。
  已经九月三日,北方天寒早,第一场雪有可能十月便飘落,不能再拖了!
  贾母发了威,贾政只好上折。话说这荣耀他还真不想给大哥,娘娘是他的亲闺女。
  是夜,政老爷独自在书房书写琢磨了不知多久、自认文采飞扬的折子,宝玉悄至。
  就见该子郑重呈上一单,言:“老爷,此乃红砖、红瓦(薄的微弯的红砖)的配方。琏二哥原是偶然弄出来的,玩玩罢了。因建省亲别院,他思及红砖红瓦价廉、结实,或许对工部有用。比如考棚,若用红砖红瓦,就不会发生雪太大压垮棚子、朝廷又得拨款重建之事。他不希望红砖红瓦变成咱们一家私物,钱多了,只会出纨绔子。”
  贾政激动,虽说匠术是小道,难道荣府承爵男有此心胸!当下捻须道:“善哉!若寻常百姓亦能住砖房,雪灾年能保多少人性命!”
  于是政老爷挥笔重书,洋洋写了千字。又狡猾地保留了原文,这个明早要给大哥过目,他不信贪婪的大哥会愿意献出方子。
  次日折子递上,仅两日,工部郎中带着一大帮人来考察。
  赦老爷甚是诧异,应是太监来,工部郎中跑来做什么?
  五品实职郎中对着一品虚衔将军只是面儿上尊敬,并无太多敬意,直接传唤琏二。
  一帮人在省亲别院兜了整整一天,这可是一帮行家,琏二枉自做足功课,被问了个满头大汗:没法子,方子献上了,人家按方盘价,造价怎么也凑不出二十五万俩!
  你说内用物价高?不好意思,尽是常见物,人家知道市价几何,给你翻一倍成不?
  说起来工部官员并非故意为难琏二,只是想把真实造价盘出来:院子就在京城,天子眼皮下的省亲别院,怎么打马虎眼?至于贾家自家人贪自家,他们不关心。
  复两日,圣上朱批准奏:九月二十日,恩准贤德妃、风藻宫尚书贾氏省亲。
  什么都搞好了,为何还要拖十来天?喳,你家搞好是你家搞好,长街不要打扫?还要撵逐闲人、各处设关防。对不起,两万俩白银拿来!五城兵马一动,不要钱?
  于是贾赦从他贪的钱中痛苦地吐出一万,另外一万由二房出!
  王夫人没打绊,她早前出的一万五千俩,琏二悄悄退回一万,再拿出来呗。
  九号,太监们终于来堪查,什么“何处更衣,何处燕坐,何处受礼,何处开宴,何处退息”,指示贾家的人“何处退,何处跪,何处进膳,何处启事”等等。
  人家如此辛苦,不能不给银包,全数由荣府承爵男出,谁不知琏二贪了许多?
  接下来的日子,各种层出不穷的事不多述。只一事必得提:凤姐向贾母进言,说没买小尼姑小道姑,怎么也得请姑子为娘娘念经祈福,现摆着水月庵,十分省事。
  贾母认为甚善,于是小尼妓们登场了,所有花费琏二出!凤姐恨琏二恨毒。
  琏二咬牙答应,他若指着那所谓的二十五万俩,捞不着不说,还得往外掏!
  哥有难,弟岂能闲着?某只隐形财主也得掏!宝玉知道破省亲会省出各种意外,为免某些人以此做文章捞到外头去,他埋头认倒霉。
  因接近省亲日,宝玉不再住学堂,每晚都带着贾兰们回荣庆堂抱厦。
  十五日,袭人向隐形冤大头呈报:“太太差人接了位戴发修行的女尼来,法名叫妙玉,年十七,是姑苏人氏,说祖上也是仕宦之家,她因从小多病,买了许多替身皆不中用,只得入空门,这方好了,故带发修行。她父母已过世,去年跟着师父到都中拜观音遗迹并贝叶遗文。不意她师父于去冬圆寂,临寂遗言说她‘衣食起居不宜回乡。在此静居,后来自然有你的结果’。故她未回乡,在西门外牟尼院住着,身边带着两个老嬷嬷、一个小丫头服侍,太太下帖将她请到萱草院静心庵住。”
  宝玉翻白眼,原著中可疑的妙玉是住在美丽的拢翠庵中,这里只有一个静心庵,她仍住进来了,剧情太强大!原本他想让省亲别院中无庵的,但豪门每个大院落都有庵或佛堂,以供内宅女眷就近求神拜佛,总不能将萱草院中的静心庵拆了。若拆,贾蓉贾蔷们必吵吵另建一个更大更好的!
  即是王夫人发话让接妙玉来荣府,宝玉便直接找去问了。
  王夫人苦笑:“林之孝家的来说的!妙玉的曾祖母是咱们家老太夫人(荣国公夫人)的手帕交。她姓苏,兵部苏侍郎是她祖父。她母亲与我在闺中时也有过往来,十二年前她外祖因贪墨午门受斩,苏家将她母亲送入庵堂,不过半年便亡。她‘扶灵’回姑苏后,即在家庵出家,去年上京是她父亲苏秀才病重。苏秀才平日结交的想来只是苏家亲友,听闻临去前托了好些人照应妙玉,可她自家人都不管她,别人又如何好过问?咱们权当为娘娘积善吧,可怜你大姐姐在宫中,也不过如住在庵堂。”
  说着话王夫人落下泪,宝玉也鼻酸酸,心中暗愧,他被荣府的抄家命运弄得草木皆惊,细想想,若妙玉的来历真的牵到隐太子,岂能如原著中那样静居拢翠庵中?无论好坏都会门庭若市的,可不是妙玉一个“孤高清傲”便能挡住。苏秀才也是难得,这时代违抗父母之命不肯再娶可不易,怕是将苏家上下都开罪狠了。
  闲言不述,二十日终于到了。五更鼓响,自贾母起凡有爵者皆按品服着装,无爵的如宝玉着秀才装,贾兰们着学子装,探春惜春着闺秀装。
  黛玉呆在自己屋里,她还在孝期呢。对此穿越牌宝玉颇感诧异,按原著,元春省亲是明年上元节,彼时黛玉仍在孝期,父孝三年,她怎么会出现在迎娘娘的现场?问五彩石,它也搞不懂,说大概可能也许贾家的人都昏了头吧,神瑛侍者那会林如海又没被追封为侯,谁会特别在意这事?贾母只记得要跟王夫人别苗头,不让宝钗独领风骚。
  原著中贾家从早等到晚,才等到来赏灯的娘娘凤驾。这回不用,赏桂必得是白天,约摸辰时半(八点),一队太监纵马而来,说是娘娘将临。
  贾赦阖领合族子侄在西街门外静候了一个多时辰,闻言精神一振。女眷不好抛头露面,先时贾母领着合族女眷在大门内的花草坪上,这会呼啦啦尽数出门,立于门外。
  未料那个“将临”提前量大的惊人,又过了近一个时辰,才有一对红衣太监骑马缓缓而来,到了西角门下马,垂手面西而立,有兵丁过来将马牵到围栏外。
  半晌,又一对,重复前述过程。如此这般不知多少对,才终于听到隐隐的乐声。
  假石头长松一口气,两腿发酸隐隐打颤,特么科考都没这么惨!
  又等了小半个时辰,终于看到一把曲柄七凤黄金伞。他以为娘娘总算驾到,谁知不是,这只是仪仗,后头跟的是捧香珠、绣帕、漱盂、拂尘等等的太监宫女队。
  一队队过了老半天,一乘金顶金黄绣凤舆可算冒出,但闻尖细的太监声响,贾家男男女女慌忙跪倒尘埃。有太监宫女上前,女眷那边扶起贾母、邢夫人、王夫人;男的这头,文字辈往上被搀起,至于玉字辈往下,经续跪!
  宝玉觉得跪着倒舒服些,特么站太久了,这要当了朝官,天天这么站,还不得累死?难怪“君子”要学射御,不练好身子骨上个P朝。
  凤舆终究是凤舆,没从西角门进,像征性打个绕,摇摇转至国公时代的侧门。
  进了府,一眼便可望见隔着花草坪的“省亲别院”。红门青墙,统一格局无甚特别。凤舆未直接入院,而是从大门之侧的红门西进萱草院:更衣殿在此。
  现在不是萱草开花季节,薛家提供了金红色的纱绫扎花,洒在老绿的萱草中。洒的时候不费事,以后一朵朵拣起来可费功夫。
  却说元春更衣毕复出,见满园花“开”,诧异道:“我怎么记得萱草花是六七月开?”
  抱琴跑去拣了一朵给她看,又有昭容启奏是薛家花。
  元春暗叹奢糜,她从王夫人的半遮半掩的话里,听出母亲对薛家甚是不满,心中自也不满,□□府建省亲别院薛家出了大笔银子,势必今天要召见。
  大帮人拥着元春往怡心堂去,至于妙玉率小尼们呆的静心庵,压根没经过:元春对萱草院熟得很,儿时每当花开她就带着丫环婆子来摘黄花菜,引路太监想绕道观风景都不成,贤德妃娘娘急着去看旧时闺阁。
  “怡心堂”匾额没改动,得留些旧时痕迹对不?顶上的小阁以前没题字,现在题了一个字“眺”,另一边蒙着。
  元春笑道:“眺远?真个省力气,我也省省,不必改了,且揭开。”
  蒙布一揭,却是个“庭”字。元春笑点头:“倒是切景。谁题的?”
  贾母跪地禀告是宝玉题的,声称各处对联匾额都是宝玉题的,贾兰贾环直接删了。
  对这事贾母很有看法,让贾环“染病静养”。她觉得贾老二糊涂到真个叫人不知该说什么才好:拟对题匾捎上贾兰是应份的,不拘题的好环,娘娘看了只有开心。捎上贾环算个什么事?庶子就不该在这等场合出头。居然让堂堂承嗣孙跟个庶子一样只题一联一匾,阖府脸面丢光,不若两人都隐了。
  元春果然开心,念着阁前对联,竟将先时因归家升起的伤感去了大半。
  进了阁子,她朝北一望,贾母后院中各色名贵菊~花盛开,俨然旧时风光。而在她的旧闺阁前,有一个着素色衣裳、十一二岁的小姑娘正领着丫环婆子正给花草浇水。
  这年纪这打扮,定是林黛玉无疑。元春心中纠结,王夫人明显不喜黛玉,说黛玉多病。可打眼一瞧,实不像多病之身。
  她不知道王夫人与贾敏不昧,她记事时贾敏早出嫁了,故此以为是婆媳相争。照元春看来宝玉娶忠勤侯之女不失为好选择,虽说无外家相帮,却也不会有外家添乱。
  于是她笑问:“那孩子是我姑妈的女儿么?”
  贾母又跪地应“是”,说黛玉向是闲不住的,每日替父母念完经便会出来浇花草,不意扰着娘娘了云云。
  元春心道黛玉会在这时出现在我的闺阁前,定是您老人家的安排,偏自己的母亲没有好人选,恐怕末了父亲会订下黛玉。不过宝玉才十二岁,男孩子,便是十七八说亲也不迟,或许会有阖家都认为合适的呢?
  这么想着她带笑道:“都是自家亲戚,何来许多讲究,且请来一见。”
作者有话要说:  元春从最南的侧门入萱草院更衣,从中间侧门入琏二建的园子,最北的侧门干啥用?
  偶逃出来了!家很恐怖,请听这个节奏——
  当家主母从厨房冲出来,冲坐沙发上的家人们叫唤:“不要坐!”“起来!”“马上起来!”(一声比一声凶恶)接着是十分凶厉的女高音:“都给我起来!!!”最后一声:“把阳台上的衣服收进来!”
  我一蹦而起冲向阳台,实在不理解为什么要前面四句。
  亲们,这个家有四五百平米,外带一个“冂”形阳台花园,物质条件不算差,但整天尖利的叫声不断,都是芝麻绿豆大的事,还要加上一只贵宾犬和一只不知啥的名犬凶猛的叫唤。
  据说家就是这个基调,永远吵不完的架,事件:报纸没放好位置,给狗狗吃多了一块饼干……我不明白,家是这基调,为什么有那么多人前赴后继结婚。
  

☆、第70章、大观园变成小观庄

  
  元春要传黛玉来见,礼仪太监立即跪地,说正殿不在此,请娘娘移驾正殿“会亲”。元春对什么正殿了无兴趣,奈何仪礼如此,只得下了阁子。
  往正殿路稍远,元春被请上步舆。这回是从内侧门东进。此门呈圆孤形,门题三字,最后一字也是蒙着,前两字为“小观”。
  元春笑道:“再没别字,定是‘园’,快揭!”
  蒙布一揭却是个“庄”——小观庄。
  元春挑眉:“偏是他促狭,城里哪来的庄子?”
  侍奉太监拔腿去传话,却被元春叫住,说看完了再定。
  步舆继续前行,方过洞门,元春撑身坐起——国公时代超品的大马道变小了,修成从四品的双马道,这令两侧十分宽敞,浓烈的景色夺人心神!
  说起来九月下旬的北地,桂花已稀桂香早淡,但另一种花依然盛开,就是这会沿道蓬勃吐芳的野、菊、花!
  在洞门之侧,建有一个小巧的红屋院落,题名“秋爽”,揭下最后一字的蒙布,乃“秋爽斋”。小院之外三五菜畦“青菜”长得正好,边上插着高脚牌:冬萝卜、雪里红、包心菜等。马道对面,另一栋红屋院落大同小异,为“枕霞阁”,院外种的是旱粮,玉米已熟、高梁挂红。过去是青竹轩(取代不吉利的潇湘馆),细竹扶疏;对面紫菱馆,里外盆景中各色红紫花儿争芳吐艳。
  再往前,不远处又是两座小红院落隔着马道相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