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我的三国有点猛-第6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吕布不禁眉头一皱,语气不悦地说道:“公台,你这话是何意?貂蝉乃是主公的小妾,我怎可能有非分之想?”
陈宫面色突然一整,“奉先能如此想,就最好不过了!不过这件事必须解决!奉先,此次你回去,可以直接向主公要貂蝉,相信主公能给你一个满意的答复!”陈宫如此说,是经过一番考量的,他觉得这件事不是小事,同时相信主公到时一定会做出一个正确的决定。
吕布心头不禁一跳,各种心思瞬间在心中闪过,一时不知该说什么好。
“可是,一旦我离开,军方的主官就是那个叛逆了!公台你能应付吗?”半晌后,吕布仍不放心地问道。
陈宫笑了笑,说道:“奉先不须担心!主公的军卒只会效忠于一个人,那就是主公!那个叛逆是没办法调动一兵一卒的!奉先离开后,我便有办法让那叛逆露出本来面目,然后再将其擒拿,到时铁证如山,就可以杀他了!如果奉先留在这里,只怕那叛逆不敢轻举妄动!”说这番话的时候,陈宫的眼神显得深邃而冷厉。
吕布不禁有些自嘲地笑了,“看来,我留在这反而妨碍了公台啊!”陈宫与吕布相视一眼,不禁也笑了起来。
第二天,吕布带着几十名亲兵离开上郡往并州去了。
八月一日,这个日子对其他人来说或许很平常,但对于征北军来说却有特殊的意义。在四年前的这一天,征北军正式登上了历史的舞台。
这一天,忠魂阁周围人山人海,不仅有数万征北军将士,更有数以十万计从各地赶来的百姓,他们都是来目睹今天的盛况的,除此之外,还有数以万计的阵亡烈士的家属。
忠魂阁,是陈楚提议修建的,专门用来安放阵亡将士骨骸的地方。这里不只会安放阵亡将士的骨骸,还会在其灵位旁另刻一块木牌,对其生平事迹进行简略介绍,以使前来瞻仰的人们能知道这位烈士是哪里人,是在哪一战战死沙场的。后世有人根据忠魂阁中著名烈士的生平事迹写了一部书……华夏英烈传,这部书在这个时空的后世广为流传。
忠魂阁位于并州城以北十里处,这里是一片山清水秀的地方。忠魂阁背靠郁郁葱葱笔直挺拔的青山,前面有一条清澈的小河蜿蜒而过,在小河上修建有几座大型木桥,人们必须通过这些木桥才能到达忠魂阁。(未完待续)
第130章 尚武之风
忠魂阁是一座垒土高台式的建筑,就是先用土垒成一座高台,然后在高台上修筑建筑,下面的土台则用阶梯等各种建筑构建包裹起来。这样的建筑虽然工程浩大,但却有一个好处,那就是气势显得特别宏伟。气势恢宏,这正是陈楚要的。
忠魂阁分前后二进,前殿只有一层,内空高达八米,这是英烈殿。在英烈殿的中央竖着一尊巨大的木像,高有六米。这尊雕像是一个军人的形象,身披铠甲按剑而立,相貌栩栩如生。不过这个军人的形象怎么看怎么像陈楚。原来,工匠在雕刻这尊塑像时,不知该按照谁的形象进行刻画,于是工匠们就问负责忠魂阁修建的邓公,邓公灵机一动对工匠们说:“就照主公的样子刻吧!”于是,立在英烈殿的木像就成了陈楚的形象。
在塑像左右有一对对联,上书“铁骨丹心征战天下,碧血黄沙至死不渝”
在英烈殿之后是忠魂祠,这是一座高塔似建筑,共五层,阵亡将士的骨骸牌位就被放在这里。
忠魂祠的第五层被称为战神殿,一般阵亡将士的骨骸是不会被放在这里的。只有身前立有大功,并且这大功还要是在对外征战中立下的将士,死后,骨灰才有可能被放进战神殿。在后人所著的《华夏英烈传》中,绝大部分都是取材于埋骨在战神殿中的烈士。
上午辰时,在众人的翘首期待中,今天的主角终于出现了。只见陈楚身穿铠甲脚跨战马,身后依次跟随着吕布、典韦、张飞、张辽、关羽、张颌六员大将,在排列整齐的五百名铁壁卫的戍卫下。容色庄严地行过木桥,来到忠魂阁长长的台阶下。
也许是今天的气氛特别庄严肃穆的缘故,所以围观的近十万百姓竟然鸦雀无声,全都静静地目不转睛的注视着陈楚及其身后的六员大将。
陈楚仰头看了一眼近二十米高的阶梯上座落的气势磅礴的忠魂阁,然后一步步缓缓地开始攀登。这是为了表示对烈士忠魂的尊敬。
其实,阵亡将士的骨灰早已安放进了忠魂阁,陈楚今天要做的就是到英烈殿祭拜忠魂。
………
整个祭拜过程繁琐而复杂,陈楚辰时来到忠魂阁,直到未时才完成所有的祭拜程序。整个祭拜过程的繁琐严谨程度,与祭拜神灵相比。犹有过之。
这次仪式过后,征北军看向陈楚的眼神更加炽热了。阵亡将士的家属虽然仍感到悲哀,但更多的却是一种自豪。而在普通百姓的心中则不由自主地升起崇敬之情,这是对陈楚的,也是对全体征北军将士的。
从此。征北军形成了一个传统,每年的八月一日,陈楚都会率领众将举行祭奠忠魂的仪式,以后随着陈楚势力越来越大,仪式的规模也越来越大,到陈楚一统江山后,这项仪式便成为了新帝国最重要的一项皇家祭奠活动,不过这是后话。这里就不说了。
随着陈楚颁行的各项提高军人社会地位政策的施行,特别是忠魂阁的落成及祭拜活动的开展,在征北军的控制区内。崇武尚武渐渐风行起来,军人不再是身份低贱的代名词,而是忠勇无畏的代表,军人成为了许多热血青年向往的职业。
到后来,甚至出现了有女子非军人不嫁的情况。呵呵,这主要是因为。有一个军人做丈夫,在人前身份都高了半截。并且在有些村庄之间。还出现了相互较劲的情况,他们比较的是各自村庄的参军人数。
总之一句话。在陈楚的努力下,军人的社会地位及待遇得到空前提高,征北军士气高涨求战心切,兵源优秀而充足,军人成为普通百姓心目中的英雄。
不过,陈楚施行的这一系列政策虽然带来了难以估计的正面效益,但也带来了负面影响。
首先是士族阶层跟陈楚的关系更紧张了,其次是社会上衡量一个人有无本事的标准变成了武力,这直接导致了百姓们好勇斗狠的心性被激发了出来,这给社会治安带来了一定的问题,对此,陈楚只能靠法律和儒道中的一些思想进行解决,效果还不错。
虽然陈楚施行的政策带来了一些问题,但总的来说还是利远远大于弊的。
关中眉坞。
“那么多人,难道就只有这一个人还效忠于我?”主位上的董卓面色铁青地问道。在董卓下首就只有一人,这个人就是李儒。
李儒叹了口气,说道:“这件事,我也没想到。当初众将投诚陈楚,只是迫于形势,但不想才一年多的时间,他们就已经完全变了!”
“为什么会这样?我对待他们可不薄啊!”董卓这话倒是大实话,董卓这个人虽然贪婪残暴,但对待麾下将士却着实不错。比如,每洗劫一个地方后,他会把大部分的财货赏赐给麾下将士。正是由于这个原因,所以麾下将士对待董卓,那是忠心耿耿的。也正因为如此,在陈楚那一世的历史中,董卓死后,他麾下的西凉将士才会大张旗鼓地替他报仇。
李儒回答道:“据说在征北军中由一群被称为先生的人。这些人不懂谋略,更不会征战,他们只做一件事情,那就是不停地给征北军的将士们灌输忠于陈楚的思想。我想正是由于这个原因,我们那些投诚的将士最终才会心甘情愿地效忠陈楚。”
李儒这话说得有一定的道理,但征北军之所以那么忠于陈楚,并不完全是‘先生’们的作用。身处关中的李儒不可能了解多少征北军的实际情况。
董卓点了点头,沉默了片刻,然后对李儒道:“仲坚,就只有这一个人还忠于我们,看来是指望不上了!”董卓的语气显得非常沮丧。
李儒却摇了摇头道:“这倒不然,他身处上郡高位,而这上郡对于我们来说则是一个关键的地方。必要时,我们可以通过他控制上郡。”
董卓闻言终于露出一丝笑容,“这倒是。仲坚,你看我们是否现在就启用这颗棋子?”
董卓的急躁有些出乎李儒的预料。
李儒摇了摇头道:“不行,现在还不是时候!如果陈楚对我们动手才能启用这颗棋子,否则,对我们来说有害无利。”
董卓稍作思忖,便想明白了其中的道理。于是董卓对李儒道:“既如此,那就去信让他稍安勿躁。”
“太师英明!”李儒立刻拜道。
顿了顿,董卓又问李儒:“收买陈楚谋士的这件事进行的怎么样了?”
李儒微微皱了皱眉头,随即回禀道:“似乎很顺利,但是我感到这件事有些奇怪。”
“有何奇怪的?”董卓颇感诧异。
“我们送的礼物,那些个谋士都收下了。令我奇怪的是,竟然没有人拒绝,这实在是有点反常!按理说,如果陈楚身边都是这样贪财之人,陈楚根本不可能成就今日的局面!”李儒紧皱双眉,似乎还在思考着这件事情。
不过董卓却没想那么多,只见他大笑道:“只要收下了便好!陈楚身边都是这些贪财小人,看来陈楚败亡的日子必不远了!”
李儒可没董卓这样的好心情,他总觉得这件事有些不对劲,但一时却想不出究竟是哪里不对劲。
接下来,李儒又和董卓商谈了一些日常事务。然后李儒便离开了,而董卓则叫上几个妖艳的侍妾,到卧房做运动去了。
相比于冀州的战火纷纷,关中的局势则显得很平静,战火离这里似乎非常遥远。
不过关中的百姓却并没有能够安居乐业。董卓为了能安心地享乐,命人在长安以西大兴土木,修建眉坞。这眉坞不仅是董卓享乐的场所,也是一座坚固的防御要塞。
眉坞的工程量非常浩大,当董卓住进眉坞时,眉坞只有主体宫殿落成,其他大部分的设施建筑均还在紧张地施工中,甚至有的还在打地基。眉坞的修建,让关中百姓吃尽了苦头,而且这份苦楚不知要到什么时候才能结束。公元一百八十九年,眉坞还远远没有完工。
李儒不是不想劝阻董卓,但做为最亲近董卓的人,他明白董卓是什么样的人,在这个问题上,他根本就劝不了董卓,反而有可能给自己带来麻烦,所以李儒便没有说任何话。
不过李儒还是采取了些缓和矛盾的措施,比如惩罚仗势欺人的董卓军将士等,但是由于很多问题,这些旨在缓和董卓军同关中百姓间矛盾的措施,并未能有效地施行。这并不是李儒的能力有限,实在是董卓军的固有缺陷,使得以上问题根本不可能在短时间内解决。
其实,在李儒的内心深处,考虑的问题根本就不是什么重返洛阳,继而问鼎天下,他考虑的问题是,怎样能将董卓军维持得更久一些。
八月三日午时,正当董卓同侍妾翻云覆雨之时,李儒突然来求见董卓。
董卓虽然万分懊恼不愿离开温柔乡,但他知道李儒这时跑来求见一定是有什么急事,于是立刻穿戴整齐,到内厅中去见李儒。
“仲坚,究竟有什么事?竟然这个时候来见我!”董卓的语气显得有些不悦。
“太师,是喜事啊!”李儒的神情显得非常兴奋。(未完待续)
第131章 忍痛割爱
董卓不禁微感诧异,问道:“喜事?喜从何来啊?”
“喜从东来。太师,曹操有使者求见。”
董卓闻言不大不小地吃了一惊,“曹操派来了使者?!这个曹阿瞒究竟想干嘛?”
李儒朝董卓抱拳道:“太师,还是见一见这个使者吧。到时,太师自然就清楚了。”
董卓点了点头,“也好,那就将那个使者唤来吧。”
李儒应诺,然后命人去传唤曹操的使者。
片刻后,曹操的使者在一名小校的引领下来到了内厅。
见礼毕,话入正题。片刻后董卓露出了惊喜的神情,那模样就仿佛一个饥渴得男人突然看到了一个一丝不挂的绝色美女。这时,李儒突然咳了一声,董卓立刻朝李儒看去,只见李儒朝自己轻轻地摇了摇头。董卓会意,立刻收殓神情,不过,这一幕已经落在了使者的眼中,使者不禁心中一阵暗喜。
商谈了一阵子,气氛非常融洽。
约莫半个时辰后,使者离开,董卓立刻问李儒:“仲坚,你对此事有何看法?”董卓的神情显得很兴奋。
李儒思忖片刻后说道:“若真如那使者所说,此事倒大有可为!”
“那仲坚认为那使者所说可是真的?”董卓急切地问道。
李儒点了点头道:“应该是真的。这曹操乃枭雄,若袁绍没有同他搅和到一起,他绝不可能敢做此事!”随即露出一个不屑的神情继续道:“征北军乃天下精兵,根本就不是他曹操一个人所能抗衡的!”
“好!那咱们就答应与曹操联合!”董卓兴奋地大声说道,全身的肥肉都因为兴奋而颤抖了起来。此时,董卓的心中想着的全是曹操方许诺的好处。刚才使者代表曹操向董卓许诺。等拿下并州消灭征北军后,并州的上郡、河西、并州归董卓,并且征北军的各大仓库也归董卓
李儒却没有像董卓那样兴奋。李儒不无忧虑地说道:“曹操许诺的好处只怕有问题!这主要的好处都给了咱们,那袁绍和曹操自己呢?曹操,就暂时不去说他。但是这袁绍呢?如果没有足够的好处,他怎么可能被曹操说动?”
董卓皱了皱眉头,忧虑的神色在肥肥的脸颊上一闪即逝。然后大手一挥,很自信地说道:“谅曹操和袁绍也不敢骗我!”顿了顿,董卓的神色突然变得狰狞起来,继续道:“陈楚害我太惨!我一定要将他碎尸万段。方解心头之恨!”
李儒不禁一惊,他没想到,董卓竟然如此怨恨陈楚。
李儒担心,此次与曹操一方联合对己方有害无利。他原本的计划其实并不是这样的,他原打算将曹操的使者扣下。然后交给陈楚,以此迫使陈楚将注意力转移到曹操及袁绍的身上,那样的话,不管陈楚究竟做何打算,都不得不将手中的力量用来对付曹操和袁绍两人。己方则伺机而动,如果征北军胜,则派大军出函谷关直扑洛阳;如果征北军败则派大军北上,直扑并州腹地。
但李儒见董卓这样一副语气神情。便不敢再说什么了。因为他知道,董卓是不会听他的建议的,他可不想因此而得罪董卓。
“仲坚。立刻通知上郡的张济,让他立刻行动起来,务必在十二日前完全控制上郡。”董卓决然下令道。
李儒在心中叹了口气,没再说什么,恭声应诺了下来。
忠魂阁的祭奠仪式进行得很顺利,效果比预期的还好。
祭奠仪式结束后。陈楚召集众将在刺史府内厅开会。陈楚之所以在祭奠仪式前,命令各军主官回并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