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河图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列兵征战-第7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不信我?我告诉你啊,这李村镇上我李天空跺跺脚全镇都得晃一晃,小兄弟我告诉你啊,在这里,镇长,副镇长都是我们老李家的人,派出所里也有我的兄弟,哥哥我在这里这么多年了,还没有我办不成的事儿!”职武还没*问他什么,这小子就已经滔滔不绝的把自己的嘴脸公布到了微博之上,此时在“炎龙号”的微博上已经有无数人跟帖在问着什么情况了!

    “哎,你给我说说今天这两个女的怎么回事啊?”职武和颜悦色像聊天一样问着天空哥!

    而天空哥还以为职武是被自己刚才的话打动了,便开始跟职武滔滔不绝的讲述起来,“这两个丫头啊,其实不算什么,就他们这货色这些年我见的多了……”他这一讲足足讲了半个多小时,把他做的那些见不得人的事就这么原原本本的直播到了微博之上,一时之间,“炎龙号”的微博沸腾了,这是个什么样的人渣啊,所有看到这个视频的博友全都按下了转载,不到一个小时,这条新闻已经传遍了整个互联网,而职武等这个天空哥讲述完了之后,这才关闭了视频,他此时听的也是心中无名火起,自从五年前习大大开始在华夏“打虎拍苍蝇”以后,这官场上的风气已经好多了,但在一些基层组织里尤其是乡镇农村,有许多家族势力仍然横行一方,眼前的这个天空哥就是个很好的例子,正是因为他的家族把持了当地的许多重要部门位置,这样他才能从一个农村混混晋级到了冒充大哥的黑社会雏形!

    这小子这时候还不知道他已经成了网络红人了,在他讲完之后,职武一把把他推下了车,他一看职武怎么又变脸了?刚想说什么,被职武一掌砍向脖颈软倒在地上,然后职武冲着靳文勇几人做了个手势,几人没再管这躺了一地的混混们,一起走上了车,职武却又进到了饭店,看了看那两个还在惊讶中的女人,叹了口气,“你们两个是武汉的吧?我们正好要去武汉,用不用带你们一段?”

    两个女人一听这话,脑袋点的像小鸡啄米一样点个不停,她们还正在担心这么晚了该怎么走呢。

    而职武又把饭店老板喊了过来,让他在自己几人离开后就打电话报警,并又如此这般的交代了老板一番,这才带着两个女人一起上了“炎龙号”,两个女人上车后自然又是一阵惊奇,被职武威胁再吵吵就让她们下车后这才都闭上了嘴,而职武把刚才发的微博视频给几人看了一遍,“剩下的事,我相信凭借全国网民的热情,这事会有个结果的吧,哈哈!”

    两个女人看了天空哥自己讲述的事情,心中顿时后怕不已,今天要不是碰到职武几人,那这结果……

    而靳文勇五人看了这个视频,都笑着对职武竖起了大拇指,赵海笑嘻嘻的说道:“我说武子,你小子也太阴险了,这下估计这个什么李村镇,这个李天空的家族要被连锅端了啊……”几人闻言一起大笑起来,安江子在前面打着了车,一加油门,车子向着武汉三镇疾驶而去,而那个自命不凡自以为是正义的化身披着羊皮的“”海阔天空”哥,还躺在那里一动不动,但恐怕等到天亮以后,他就再也不能“海阔天空”的四处横行了……

    而事实也的确如此,一夜之间天空哥走红网络,迅速引起了相关部门的重视,在很短的时间里这个李村镇的李氏家族就被查了个底朝天,家族从上到下十多人锒铛入狱,这个天空哥也被以涉黑罪名判了十二年的有期徒刑,很久以后,那个饭店老板跟其他人说起这事得时候还一口咬定职武几人肯定是上面派下来微服私访的……
第一百零三章 龟蛇锁大
    夜色锁大江,月光映三镇!

    职武他们到达汉口已经是晚上十一点多了,他们把那两个女子在能够乘上车的地方放了下来,这一路这两个女人嘴巴都没有停下来过,看着车里的设施她们两个都是发出阵阵惊呼,东看看西摸摸问个不停,最后惹得靳文勇心烦不已,干脆把视频打开,让这两个女人老老实实的坐在沙发上看起来他们演讲的视频,给她们好好的上了一路的传统道德文化教育课,直到进了汉口找了一个出租车停靠站才让他们下车自行回家去了,而这两位临下车前还念念不忘的打听着他们的联系方式,非要请他们吃个饭不可,用她们的话来说,以来表示感谢,二来交个朋友,这让职武他们连推带搡的把二人请下了车,安江子一加油门连忙“逃”了出去……

    武汉三镇,武汉是镇。武汉有三镇。武汉三镇很难评说。这当然并非说武汉是一个“最说不清的城市”。没有什么城市是“说不清”的,在全国各类“排行榜”上,武汉似乎都难列榜首(不过近几年来武汉的城市建设和城市管理已大为改观,尤其市内交通的改善已今非昔比,市民的文明程度也有所提高)。这就使得武汉在中国城市序列中总是处于一种十分委屈的地位。

    武汉的地理位置得天独厚。武汉的地理特征可以概括为这样几句话:一线贯通,两江交汇,三镇雄峙,四海呼应,五方杂处,六路齐观,七星高照,八面玲珑,九省通衢,十指连心。其中,“一线”即京广线,“两江”即长江、汉水,“三镇”即汉口、汉阳、武昌,“五方杂处”则指“此地从来无土著,九分商贾一分民”(《汉口竹枝词》)的武汉市民构成。其余几句,大体上是说武汉地处国中,交通便捷,人文荟萃,具有文化上的特殊优势等等。

    武汉三镇分为武昌,汉阳,汉口三镇,也就是今天的三个区……

    武昌之名始于东汉末三国初,孙权为了与刘备夺荆州,于公元221年把都城从建业(今南京)迁至鄂县,并更名武昌,取“以武治国而昌”之意,不久在蛇山筑城,称夏口;武昌之名是与今鄂州市互换的。公元280年,晋朝将江夏郡改为武昌郡,即为今天武昌城的正名之始,后又改名江夏直至清末,康熙时曾设武昌府。辛亥革命后改江夏县为武昌县,武昌即成为正式名称。

    从考古发掘来看,武昌在新石器时代的水果湖放鹰台和南湖老人桥、洪山区花山乡的许家墩和棋子墩等处,就是古人栖居之地。

    旧时的武昌手工业发达,以造船、冶金、铸造钱币为主,武昌的陶瓷名叫影青瓷。另外,在武昌最值得一提的事情就是黄鹤楼的屡次兴废,从三国时代至今已历十余次,每次重建都呈现出不同的风貌,反映出各个不同时代的建筑风格和特点。

    汉阳一名的来历与汉水密切相关,古语“山南水北为阳”,古时汉阳在汉水之北,龟山之南,又因得日照多的地方也称阳,故名汉阳。

    公元606年,即隋朝大业二年,改汉津县为汉阳县,汉阳名称自此开始。唐代将县治移至汉阳市区后,才迅速发展起来。

    汉阳,特别是鹦鹉洲一带,历来是长江中游商船集散的地方。唐宋元明各朝代,商业手工业很是繁华。同时,汉阳还是游览胜地,位于汉阳的归元寺是武汉市佛教丛林保护得最好的一处,为湖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武昌和汉阳筑城起始于同一时期,约有1800年的历史。

    在历史上,汉口,汉阳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是同步发展的。直至明代成化十年(公元1474年)汉水改道(汉水在历史上改道不下8次)从龟山北麓入江以后,汉口才独立发展,仅有500多年的历史。汉阳、汉口很早就筑有城墙,分别被当作过县治之所在。

    汉口后来迅速成为一座新兴商埠,名声和发展速度远远超过了武昌和汉阳。明末清初,汉口已与河南朱仙镇、广东佛山镇、江西景德镇并列为全国四大名镇,海外誉为“东方芝加哥”。汉口的港口贸易运输业颇为发达,成为我国内河最大的港口,有“十里帆樯依市立,万家灯火彻夜明”(吴琪诗)状其景,“居民填溢商贾辐楼,为楚中第一繁盛处”。颇能反映其繁盛。清乾隆年间,汉口更盛于世,仅“盐务一事,亦足甲于天下”。

    清朝末年,湖广总督张之洞于1905年在汉口修筑张公堤。这条堤对逐年降低后湖一带的水位,使荒湖野洲形成陆地,对起初狭小的汉口扩建面积提供了方便条件,有着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

    1927年初,武汉国民政府将武昌与汉口(辖汉阳县)两市合并作为首都,并定名为武汉。今天由武昌、汉口、汉阳三镇组合而成的“武汉市”,其历史只有84年。

    武汉还有那么多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决非那些干巴巴光秃秃的工商业城市可比。东湖秀色,珞珈青峦,琴台遗韵,红楼倩影,既有历史遗产,又有革命传统。登黄鹤楼远眺,江城景色一览无遗。晴川阁下,新枝历历;鹦鹉洲上,芳草萋萋。一桥飞架南北,三镇通达东西。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紫气南来,云集了四海英雄豪杰。登此楼,观此景,你会感叹:江流浩荡,大地葱宠,湖山俊秀,人文斐然,天下之美,尽在于此矣!

    的确,武汉文化东西结合、南北杂糅的特征十分明显。即以饮食为例。武汉人嗜辣似川湘,嗜甜似江浙,清淡似闽粤,厚重似徽鲁,其代表作“豆皮”即有“包容”、“兼济”的文化特点。武汉人在体格、性格上也兼东西南北之长。他们比南方人高大,比北方人小巧,比成都人剽悍,比上海人朴直,比广东人会做官,比山东人会经商,比河北人会作文,比江浙人会打架。总之是能文能武,能官能商。武汉三镇的城市格局,也是官商并存,文武兼备。三镇中市区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汉口,是长江流域最重要的通商口岸之一,而且也和上海一样,曾经有过租界。它是我国中部地区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和接受外来文化的主要门户。作为一度独立的城市,它也是以上海为代表的一类新型城市中重要的一员,在华夏城市的近代化和现代化进程中得风气之先。相对逊色的汉阳,则有着华夏最早的军事工业,汉阳兵工厂生产的“汉阳造”,也曾名驰一时。至于“文昌武不昌”的武昌,历来就是湖北甚至中南地区的政治文化中心。湖广总督府曾设立于此,湖北省政府也至今设立于此。在武昌,还集中了众多的高等学府,无论数量还是水平都居于全国前列,而且名牌大学就有好几所。珞珈山上的武汉大学,是华夏最早的几所国立大学之一,其朴素学风,素为学术界所看重。其他几所理工科大学,在各自的领域内,也都卓有盛名。武汉的学术事业,尤其是人文学科,曾号称与北京、上海成“鼎足之势”。一个老资格的开放口岸,一个高水平的文化重镇,再加上一个前途无量的后起之秀,武汉三镇,难道不是一种最佳的城市组合?这样美妙的组合,国内又有几个?更何况,武汉的“运气”也并不那么坏。内陆开埠、辛亥革命北伐战争、国共合作、抗日救国、解放中原,在华夏近现代史上的许多关键时刻,武汉都扮演过重要角色。1949年后,它成为我国最重要的工业基地之一;改革开放时期,它又理所当然地成为内陆开放城市。此之谓“得天时”。地处国中,九省通衙,此之谓“得地利”。集三镇优势,合四海人文,此之谓“得人和”。天时地利人和尽占,武汉应该成为文化上的“集大成”者。

    武汉的人敢动手,也是全国有名(但仍逊于辽宁人)。“文革”中,他们可是连*的特使都打了。其实,武汉人不但火气大,而且“礼性”也大。武汉人说话,一般都会尊称对方为“您家”(吵架时例外),相当于北京人的“您”,实际上也是“您”字的音变,读作nia,和nin非常接近(武汉话之属于北方语系,此即证明)。不同的是,武汉话的“您家”还可以用于第三人称,比如“他您家”,相当于“他老人家”。

    其实,武汉人是非常可爱的。外地人害怕武汉人,是因为他们不了解武汉人。武汉人有武汉人的优点。武汉人最大的优点是直爽。爱骂人,就是他们直爽的一种表现。尽管表现得不大文明,但却至少也说明他们喜怒哀乐胆敢形之于色,骨子里有一种率真的天性。这种天性使他们极其厌恶“(口者)”,厌恶“鬼做”,同时也就使他们不太注意修养,给人一种“少有教养”的感觉。武汉人说话直统统的,很少拐弯,也不太注意口气和方式。比方说,到武汉的机关单位去办事,门房会问:“搞么事的?”而不会问:“您是哪个单位,有什么事吗?”甚至做生意,他们也不会说:“你看我们怎么合作?”而会说:“你说么样搞(口沙)!”这种说话方式,就很让外地人受不了。

    武汉人也基本上不排外。武汉人很少以“大武汉”自居。对于外地文化和外来文化,武汉人的态度大体上比较开明。不排外,也不媚外,不妄自尊大,也不妄自菲薄。海货、港货和汉货一样平等地摆在柜台上卖,京剧、豫剧、越剧和汉剧、楚剧一样拥有大批的观众,不像河南、陕西那样是豫剧、秦腔的一统天下。甚至武汉的作家们也不像湖南、四川、陕西那样高举“湘军”、“川军”、“西北军”的旗号在文坛上张扬。武汉,总体上说是开放的,而且历来是开放的。这种开放使得武汉人“既有北方人之豪爽,亦有南方人之聪慧一。或者说,“既有北人之蛮,亦有南人之狡一(方方《武汉人的性格是怎么搞的》)。这就无疑是一种文化优势了。有此文化优势,岂能不大展鸿图?

    职武六人将车停放在一处停车场之上,来到了龟蛇二山之间的武汉长江大桥之上,五人站在桥上,看着滚滚流淌万年不息的长江,望着长江两岸闪烁着的霓虹灯,遥想着这座城市的曾经有过的辉煌,唯有这大江将这历史的更替看在眼里……

    龟蛇二山矗立在大桥两侧,默默的守望着这流逝的江水……龟山、蛇山的海拔高度分别为90。02米和85。12米,比起巍巍昆仑、高高喜玛拉雅来,不过是两座小土堆。但山不在高,有人传扬则名。龟山、蛇山借助古今诗人的佳作名篇,已扬名海内外,武汉的知名度也随之提高。龟山、蛇山是武汉地区最早的“主人”,也是这里沦桑巨变的见证人。说到这武汉掌故,不能不首先写到它们。汉阳龟山,东起长江边,西临月湖旁,全长1730米。其最古老的名字叫翼际山,但很长一段时间人们称之为大别山。三国时陆奂曾为东吴江夏太守,屯兵于此,并建鲁山城,由此可知龟山又有一别称为鲁山。一说鲁肃曾屯兵山上,故称鲁山。武昌蛇山西起长江边,东止大东门,全长约3500米。修建武汉长江大桥时,西部1000多米夷为平地,建了引桥。蛇山原名黄鹄山,山下称黄鹄岸,江边水湾称黄鹄湾。古时“林涧甚美”,风景颇秀,故李白有诗云:“东望黄鹄山,雄雄半空出,四面生白云,中峰倚红日。”宋时因鄂州治城在山上,一度称石城山。还有一名为金华山。分地段又有黄鹄山、殷家山、黄龙山、高观山、大观山、棋盘山、西山等名称。中部的高观山,元时作高冠山,明时称长春山。龟山、蛇山的名称出现较晚。由于二山,一座“若巨鳌浮水上”,一座“缭绕如伏蛇”,“雄踞江之东西,势若龟蛇环卫”,当地的民众在明末以来便逐渐以龟山、蛇山呼之。如果说翼际山、黄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