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列兵征战-第7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队,不过所有的突击队于1944年8月15日宣布解散。朝鲜战争爆发后,突击队得到恢复。1952年6月20日成立了第10特种部队,这是现在的绿色贝雷帽部队的前身。
肯尼迪就任美国总统后非常重视特种部队的建设,并将绿色贝雷帽作为这支部队的制式军服,从此特种任务部队被称为绿色贝雷帽部队。绿色贝雷帽部队在历时十余年的越南战争中引人注目。它的任务相对广泛,主要包括非常规作战,如渗透、破袭和游击战等;直接行动,如突然袭击、营救等。另外,执行特种侦察任务也是其主要任务之一。
在美国陆军中,绿色贝雷帽部队有单独的编制系统。1974年改编后的编制,由司令部、支援中队、通行及维修中队和若干个作战大队组成,其中作战大队是绿色贝雷帽部队的核心。大队下设大队部和若干个作战中队。作战中队又设中队部和若干个作战组。绿色贝雷帽部队现共有5个大队,分别为负责太平洋与东亚地区的第1大队;负责加勒比海与西非地区的第3大队;负责新安亚与东北非地区的第5大队;负责中南美洲地区的第7大队和负责欧洲与地中海地区的第10大队。
作战组是直接执行特种任务的部队,组长为上尉。每个组有12人,除了组长之外还有副组长,军衔为中尉。通常一个作战组的作战能力相当于50名普通队员。绿色贝雷帽的成员至少要学会被派遣地区通用的语言。通常来说,每个绿色贝雷帽成员都会2—3种语言。在进行特种渗透作战时,这种技能无疑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美国陆军别动队(rangers)的前身是在二战中临时由步兵组成的突击部队,主要执行战场突袭任务。在诺曼底登陆时,美国陆军别动队以巨大的损失为代价突破了德军的防线。当时美国陆军第29步兵师副师长科塔准将称赞道:“别动队,开路先锋!”今天这句话已经成为别动队的座右铭。美军别动队往往都是在战时临时组织的作战单位,编制和番号都并不固定。艾布拉姆斯就任美国陆军参谋长后,决定将美国陆军第75步兵团改为第75游骑兵团,成为美国陆军第一支常设别动部队。第75游骑兵团下辖3个营,共2300人,总部设在本宁堡。其中担任别动预备队的营可以在18小时内部署到世界任何的地方。
在美军对外的用兵历史上,别动队多次执行“打前锋”的艰巨任务,如1986年美军入侵格林纳达、1989年入侵巴拿马、1991年海湾战争和1993年出兵索马里等军事行动中,美国陆军别动队都曾经出动。美国陆军别动队采用的是黑色贝雷帽,以与绿色贝雷帽部队相区别。
这三支部队都是在二战期间成立的,其他的例如三角洲都在这三支部队之后!”
“我以为你们说的什么呢,原来是过去的美国突击队啊!”老爷子听了职武的介绍,语气中略微有点不屑的说道!
“啊?爷爷您跟他们交过手?……”几个年轻人闻听老爷子的话不由都惊讶的喊了出来……
元旦快乐
挥别2014迎来2015,时间就这么容易流逝,这本书已经写了两个月,我只是低头写着,没有要过收藏,没有求过鲜花,没有拉过票票……新的一年,请各位多多关照,有鲜花票票还请打赏一二,在这里祝大家新年快乐,万事如意,个个成神,谢谢大家长期以来的支持!
第九十九章 战斗精神
抗美援朝的时候,以美国为首的联合*为了尽快完成对红色华夏的包围,许多国家都派出了各自的精锐部队,就拿美国来说吧,美军动用大量的精锐部队,有“开国元勋师”――骑兵第一师,“美利坚之剑”――陆战第一师,“滴漏器师”――美军第七师,“王牌飞行队”――航空兵第四联队等大量“王牌”。其中就包括他们当时所谓的突击队,穿插在朝鲜战场上做着收集情报敌后破坏的工作,当时我军针对这种情况也派出大量的侦查部队与之针锋相对斗智斗勇!而老爷子当时就是其中的一员……
“你们刚才说的突击队就是现在什么贝雷帽的前身啊?当时在朝鲜战场上我们可没少跟他们交手,说实话,美国鬼子的战斗素质确实很强悍,但他们的战斗精神比起我们来说那可是天差地别了,当时他们一个突击队员身上的装备都有二三十斤,什么夜视仪啊指北针啊长短武器冷兵器那是应有尽有,而我们的侦查员们也就是几发手雷长短武器各一支,但就是这样,我们还是完胜他们的突击队,后来缴获的他们的装备好多我们的人都不知道怎么用!之所以说战斗精神他们差的太多,是因为在交手的时候经常会出现以寡敌众的情况,往往是我们的一名或几名队员被美国鬼子包围或是俘虏的时候,我们的战士在最后都会拉响“光荣弹”与敌人同归于尽,牺牲一个经常会换来好几名对手的生命!而美国的突击队员们一旦被包围或是战况不利的时候,大多数都会选择缴枪投降,因此战争到了后期,他们的突击队员几乎都已经不会出现在我们的后方了,而在战场上一旦遇到我们的侦查部队他们往往选择的是不战而退!其实论起单兵素质,他们还是很强悍的,因为毕竟他们都接受过更为系统的训练,但论起战斗精神来,呵呵,他们可差太远了!我们当时好多侦查员都是经历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洗礼的,我们的经验都是在长期的战争实践中慢慢摸索起来的,更为重要的是我们华夏人民解放军每一个指战员都是用主席他老人家的精神武装起来的,这是美国鬼子不能理解的,不光是他们,当时参战的十七个国家到最后还不都是对我们闻风丧胆吗?或许这里面也就有你们刚才说的什么特种兵的前身吧!”老爷子沉浸在了回忆之中,“我记得有一次我和另一个战友渗透到南韩首都汉城不远的地方和七八个美国的突击队员遭遇了,他们的装备和打扮一眼就能看出与普通作战部队不同的地方,当时我们两个都以为就这么交代在那里了,“光荣弹”都准备好了,但没想到打了那么一会儿,他们几个突击队员也没敢围上来,我们边打边撤,最后竟然安全回到了我军的控制范围之内,而那几个突击队员只是远远的跟在我们屁股后边好像在护送我们一样,而且还被我们寻找机会伤了他们两三个队员,后来我们分析他们这应该是被我们的打法给吓住了,在他们的思维里是想不明白为什么我们的战士宁愿丢掉性命也要血战到底,这也许就是历史文化衍生出来的战斗精神吧……”
职武几人听着爷爷的讲述,脑海里闪现出来的是狼牙山宁死不做俘虏的五位壮士,是为了战斗胜利用胸口堵住敌人枪口的黄继光,是切身炸碉堡的董存瑞,是被燃烧弹活活烧死的邱少云……一个个先烈的身影浮现在了他们的脑海里,这就是战斗精神,战斗意志!战斗精神是军人的必备素质,是部队战斗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俗话说:“气为兵神,勇为军本”。战争不仅仅是物质因素的对抗,也是精神因素的较量。军队战斗力来源于人与武器的完美结合,而实现人与武器的最佳结合,不仅需要先进的武器装备、优秀的战士以及两者之间的磨合,而且更需要且有高昂的战斗精神。
古往今来,没有哪支不且有战斗精神的部队能够打胜仗。
在长期的革命战争中,我军的武器装备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与敌人都有非常大的差距,但我们能够所向披靡、战无不胜,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广大官兵且有压倒一切敌人而决胜一切艰难险阻、不被困难所吓倒的顽强意志。
在建国后,我国经历了长达一个世纪的屈辱时代,国家一穷二白、百废待举。但正是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还在没有制空权的情况下,毅然决定出兵朝鲜,并打蠃了世界头号军事强国,靠的是什么?还是我军的这种战斗精神,在抗美援朝战场上,人民志愿军把我军这种特有的战斗精神发挥的淋漓尽致,不仅征服了美国,更征服了全世界。因此人民志愿军被称为“最可爱的人”。
“对了爷爷,当时你们在朝鲜的第一次战役长津湖战役,我军虽说取得了最后的胜利,但却损失惨重,在那次战斗中就有当年美国的海军陆战队参战,而正是他们的参战才给我军造成了巨大的伤亡!”靳文勇一边搜索着脑子里的信息一边看着老爷子!
老爷子听了靳文勇的话,眼睛里闪过一丝迷雾,嘴里喃喃的说道:“长津湖,长津湖,这一仗太惨烈了,简直不愿意回首啊……”沉吟良久,老爷子才缓缓开口,“这一仗我记得太清楚了……长津湖是朝鲜北部最大的湖泊,由发源于黄草岭的长津江向北在柳潭里和下碣隅里之间形成长津湖,最后注入鸭绿江。公元1950年11月中美两支王牌军在这里展开的一场改变历史进程的战斗。当时志愿军的第一次战役刚刚结束,“联合*”虽遭志愿军迎头阻击,但仍然认为我们只是“象征性出兵”,“并不是不可辱的势力”。因此迅速集中其全部侵朝部队兵力,发动一次能“结束朝鲜战争的总攻势”,企图将志愿军赶过鸭绿江,占领全朝鲜,并要在十二月二十五日前结束朝鲜战争。
为了查清志愿军参战兵力和意图,从11月6日开始,“联合*”以部分兵力对朝鲜进行试探性进攻,东线美军主要是海军陆战队第1师和步7师,没错,就是海军陆战队,你们一说我想起来了,就是他们!还编有英国、土耳其各一个旅共约9万余人沿黄草岭推进。美军步兵第七师一部沿丰山向北,南韩军首都一师据守明川。
而我们的部队虽说冻得瑟瑟发抖但依旧士气高昂,在缺乏地图的情况下,雄赳赳气昂昂地跨过了鸭绿江,隐没在朝鲜冰雪皑皑的群山中。因为美军的空中优势,白天无法行动,只能在夜间行军赶路。当地朝鲜人冬季晚上都不到户外的,而志愿军则要雪夜行军。在第一天行军中,就冻伤了700余人。
行军中的美军沿长津湖行进的美军部队主力是海军陆战一师,这支部队据说是美国的王牌。听说他们参加过太平洋战争中瓜岛和冲绳最艰苦的战斗,与誓死不降拼命作战的日军精锐浴血奋战,而且所向披靡。在太平洋战争中,曾有陆战1师的美军士兵用手紧握手榴弹伸进日军地堡爆破,防止日军将手榴弹推出,可见其战斗精神非比一般。当听到美军步兵第7师已经进入鸭绿江边惠山镇的消息后,这支部队高昂的士气达也到了顶峰,尽管严寒也出乎美军意料,但他们利用空投补充防寒装备,一路大踏步地向北推进。我记得那时候长津湖一带普降大雪,气温到了摄氏零下40多度,气候严寒给作战和弹药补给都带来了极大困难,但是为了抓住美军兵力拉得分散、尚未发现志愿军集结的有利时机,我们九兵团果断决定发动进攻。黄昏,在冰天雪地里已经隐蔽守候了6天,而且又冻又饿的志愿军九兵团义无反顾地向强大的“联合*”起了猛烈突袭。两支王牌军在冰天雪地中,展开了人类历史上罕见的惨烈交锋。
对美军来说,志愿军的攻击来得很突然,部队仿佛是从地下冒出来一样向美军猛烈冲击。尽管此前志愿军派出过侦察分队潜入美军后方,有的还进行了破坏活动,美军侦察兵也曾发现长津湖附近山上有小股不明部队活动,但美军还是被打了个措手不及。第二十军和第二十七军的步兵们经过一夜战斗,把一字纵队行进的机械化美军陆战第一师切成了四段。
最初很多美国兵都是在睡袋里面被打死或者俘虏的。由于重型火炮全部未能跟进。只有少量轻便火炮伴随步兵行动,无法对迅速用坦克防护起来的美军防御阵地形成实质性威胁。志愿军携带的迫击炮炮管因受冻收缩炮弹根本放不进去,轻机枪必须时常拨动枪机撞针才能保证随时都能打响,能用的武器只有步枪、冲锋枪、刺刀和手榴弹,手榴弹竟然成了“重武器”。
当冲锋号吹响时,被冻得快神志不清的志愿军士兵立即从雪地爬起来,猛攻公路上的美军纵队,也有很多因为卧倒时间长已经被冻死没能起来,还有许多勇敢的士兵拖着被冻得坏死的腿冲锋。完全被钢铁包裹起来的美陆战第一师和美步兵第七师的部队同样是久经沙场的王牌劲旅,老练且极其顽强。虽然被打了个措手不及,但美军的应变能力不俗,战术也很独特。他们将200辆坦克在几个被围地点迅速构成环形防御圈,顽强的支撑,机械化部队集中火力横扫潮水般进攻的志愿军部队。美军工兵在很短的时间里,冒着炮火迅速开辟临时机场或空投场,一些美军飞机也顶着枪林弹雨降落,后撤伤员,同时运来武器弹药和御寒装备。美军夜间进行了顽强的防守,坚持白天再依靠强大的地空火力掩护,向攻击部队发动猛烈反扑。而我们志愿军部队基本全是步兵,只配置了少量轻炮兵。装备多数是日制的友坂叁八步枪,有部分m1卡宾枪和汤姆森冲锋枪,轻机枪是捷克式、布伦式等。步行翻山越岭携带的迫击炮炮弹也很有限,相对于美军的自动武器和坦克装甲车,志愿军火力严重不足。
志愿军的步兵在战斗中是不太可能得到自己多少炮火支援的,伴随步兵的志愿军炮兵只有少得可怜的弹药,因此只能靠丰富的战斗经验和顽强的战斗意志,尽可能隐蔽接近到手榴弹投掷距离,然后突然投出大量手榴弹,紧接着发动猛烈冲击,以此战术打垮对手。夜幕是这种战术最好的保护伞,志愿军的士兵们能利用夜色风雪掩护,隐蔽接近公路上的美军。志愿军最大的敌人是严寒。部队毫无寒区作战经验,冻伤减员异常严重,大大超过了战斗减员。就是在这样情况下,还一再成功突入美军阵地,但都因火力不足,冻伤严重,不能于当晚解决战斗,天亮后遭到美军凶猛的反击又不得不一再撤出。美陆战第一师确实是美*队中最为凶悍的部队,西方人内心的荣誉与尊严,促使美军士兵也战斗得异常凶猛顽强。为对付志愿军近战,美军不断向附近发射照明弹,将战场照得如同白昼。他们用加兰德步枪和勃郎宁自动步枪、机枪、m3冲锋枪等构成密集的近防火力圈,拼命开火阻挡我们浪潮般的突然进攻,大口径机枪和迫击炮配合坦克拦截远处不断运动接近的志愿军散兵线。美军士兵后来称这种不间断的拼命齐射为“疯狂时刻”。一些美军的机枪由于整夜都在连续射击,在零下40度的气温里也打得滚烫而产生卡壳。美军炮兵迅速展开牵引榴弹炮对周围山地上的目标开火,用炮火配合飞机将志愿军可能隐蔽接近的地段反复的“犁”。美军依仗强大的火力压制四处冒出来的志愿军进攻部队,很快稳住了战线,争取时间建立自己的袋形防御阵地。即便是美军精良的武器装备在严寒中也麻烦不断。有些**被冻住撞针瞎火,车辆熄火,稍不注意发动机水箱就被冻裂等等。
战役惨状十个小时连续的战斗使美军的武器也达到了使用的极限,黎明时分,一些机枪发生卡壳。部分美军携带的弹药也快耗尽,志愿军的攻势却仿佛没完没了,只要美军火力稍弱,四处就响起冲锋号和哨声、喇叭声,又冒出凶猛进攻的志愿军战士和横飞的手榴弹。一些美军士兵祈祷剩下的弹药能撑到天亮空投的时候。长津湖全线整个晚上都在猛烈的交战,第一夜战斗打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