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河图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对号入座-第1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现实生活中看女人的舞蹈与男人的舞蹈,感觉也是是不同的,前者更多的是柔美而后者却是张力。女人在职场的起舞也是由柔美开始的,因为这是最具杀伤力的,也是与男人最大的不同之处,但是渐渐地在柔美的背后,会多了一些看不见的东西,有一个尖锐又有点尖刻的友人这样形容说,这叫袖里舞刀不见血。要么搅得伤神,要么搅得伤心,要么搅得伤人。原来如此。
  看女人的舞蹈最好不要太投入。
  刚工作的那段日子若能收到上司给予的一盒巧克力就会高兴很久,好象工作情绪也被巧克力的香味给调动了,后来每逢自己有出差或出国的机会,也就不忘给同事们带上一盒巧克力,既价廉又物美,而且非常受人喜欢。久而久之巧克力于就变成了办公室文化的一部分了。
  喜欢巧克力的人可以列数巧克力的众多好处,比如甜香,比如提神,比如增加能量,再比如调节情绪,但是没有人可以想到小小的巧克力居然也是办公室里美好关系的中间力量。CiCi是个很有上进心的女孩,她总是很努力地工作,希望能完美地完成各项工作,但并非一帆风顺,刚开始的那几年她遇到挫折的时候,喜欢掉眼泪,给大家留下了一个小女生的印象,后来不知从哪一天起她爱上了巧克力,而且还把巧克力每天就放在桌子的一角,如遇上不高兴的时候她就先吃上一块,在浓情蜜意的味觉感染下,她开始不哭泣了,而且懂得自己去解决那些麻烦或着挫折,她桌上的巧克力也是同事们加班时的精神食粮和物质食粮,因为有了CiCi的巧克力,CiCi的人缘也好得很,新来的同事不用多久都会知道办公室里有巧克力味道的桌子就是CiCi坐的。
  台湾来的财务总监Gerry,虽然长得一本正经,不拘言笑,但是他最特别的地方是每次各部门开协调会议的时候,他总是准备了不同的巧克力给大家,但他自己居然一点都不吃,同事有议论说这是因为他以前在生产巧克力的食品公司工作,养成了开会请大家吃巧克力的习惯,但后来Gerry自己道出了原委,因为他发现开协调会议的时候,各部门会互相埋怨,互相指责,互相推委责任,容易把气氛搞坏,而他以前公司因为有巧克力滋润大家的心田,所以开会的气氛总是很特别,不说甜腻,但至少是友好的。吃巧克力开会原来是为了让大家地情绪都相对平和,这一招还真绝。
  公司的老板可能也发现了巧克力的妙用,所以在一些特殊的场合或节日居然也送起了巧克力,而且每人一份,既公平又带着感情,让人在第一时刻暖到心里。后来公司要做企业礼品,老板别出心裁说:
  定制一批有公司logo的巧克力吧。原来浓得化不开,淡得像没有的还真非巧克力莫属。
  爱巧克力,就等于爱甜美的人际关系。有巧克力风味的办公室也足以让人喜爱。
  这是一个在外企流传蛮久的故事,清晨年轻的女秘书看到睡眼朦胧的老板来上班,大胆地开了一个玩笑:你想要茶,咖啡还是我?老板被她的突兀猛地吓醒:来,来,来杯咖啡吧?于是一天的愉悦工作关系就这样进行了下去。
  能开玩笑的人,至少是个圆滑到能进退自如的人,在职场懂得用玩笑沟通也算是一绝。Robert对此非常有心得,他可以把所有自己的要求用半真半假的方式向老板提出,甚至把老板在玩笑中的口头承诺变成第二天的书面报告,让人哭笑不得。其实玩笑是润滑剂,既可以以此把一些尖锐的问题在嘻嘻哈哈中摸平刺头,也可以因为老友鬼鬼般的口吻把心的距离好象拉近了,甚至把那些并不可能开口的话题借助玩笑的魔力一下子脱口而出。Robert把玩笑分成了三类,第一种是广泛传播大众笑话,第二种是开挖某些不伤人的隐私,第三种装傻般的胡搅蛮缠。但无论如何,玩笑这种小伎俩是必须看时间,看场合,看心情,看人物而进行的。
  玩笑是一种不折不扣的沟通技巧,是要学习的。因为好的玩笑可以立马见效,而且在笑声之余可以化淡风云,可以接近目的,可以顺水推舟。玩笑的真正作用为了让沟通变得畅通,所以有时还必须来点小伎俩,
  所谓投其所好,正中下怀,最后才是逼近目标。
  年轻女秘书的玩笑就一定不是每一个普通人都能开的,自己的心里承受能力和场控能力最关键,当然也包括了对所说对象的了解程度,用玩笑进行沟通的必备条件是不要伤害自己是前提,然后不要伤了别人的自尊,还有必须有目的,千万不要为了笑而笑,否则浪费了苦心。
  职场的是非一定不少,玩笑最好不要成为是非的起因,因而和谁玩和谁笑就变得重要之重要。
  当岁月渐失的时候,每个人都会发现身上早已留有它的痕迹,只是或深或浅,或淡或浓略有不同,好比去远行的人们重新回到熟悉的都市时,会被人立马发现或是被太阳暴晒的痕迹,或是被幸福滋润的痕迹。痕迹,是一种深受影响的沉淀,也是一种模糊记忆的整新。而职场生涯是一个为人留下成长,成熟,成就等种种痕迹的载体。
  语言的痕迹最明显,有朋友在香港公司打工数年,日积月累的沟通和熏陶,他的普通话发言已经无法象学生时代那么纯真,而且用词和造句也颇有港味,所以用电话联络国内大客户,有时还能蒙骗以下对香港有好感的人,于是港味上海人就成了他的代名词。
  生活习惯的痕迹也是颇有意思的。好友小翁从小不喜欢吃面食,每天必须有大米饭否则一天心里就不塌实,可进了意大利公司后被派去培训,第一次的旅程因为吃不了通心粉和批萨而日夜煎熬,更成了被同伴誉为水土不服的人,可是五年的工作经历和多次的意大利行程,他成了不则不扣的意大利美食拥护者和推广者,甚至在上海的日子隔五差六要去意大利餐厅解解心馋。
  有一群小白领常常聚会在一起,虽然年龄有别,工作有别,兴趣有别,但是小白领却有一些显著的痕迹是一样的,他们穿戴整齐,讲究情调,注重身份,谈吐文明,一付刹有架势的未来精英的气质。而成就这些痕迹的恰恰是他们的工作环境和工作状态。听说世界著名的商学院每年的学生聚会是非常有趣的,无论那些人在什么公司工作,无论身处世界哪个角落,但他们都有明显的职业经理人的痕迹,他们谈论的话题离不开最热门的“Case”和最鼓舞人心的“AnnualReport”。
  职场痕迹来自于你跟谁共事,给谁打工,和谁争锋。
  公司里有一个布告栏,专门是给新人张贴自我介绍的资料,让公司上上下下对新人有一个初步了解,也算是公司一种透明的文化特质。
  不同的时期,新人布告栏写着属于不同年代的故事,回想起来让人有意犹未尽的感觉。
  九十年代中期,新人们都真的是年纪轻轻的新人,从大学刚刚毕业或者从国营公司转工而来,贴出来的照片大多也是在引以为骄傲的大学校园里拍摄而成,除了满脸的稚气就是勃发的斗志,一股清香的茉莉花茶味道,写的自我介绍文字也是谦虚加诚恳,但字里行间一定有太多的理想。同事们在布告栏前围观,常常是为了寻找曾经的校友或者与自己可能有的千丝万缕的联系。
  九十年代末期,布告栏的新人不那么年轻,有成熟的面孔,当然也有初出毛庐的新手,但他们的照片都有一个特点,已经看得见加工的痕迹,至少有为自己贴金的嫌疑。许多人写的自我介绍也颇有自荐的味道,自信是那个年代的标志。特别是从其他大公司转工而来的人,微笑的照片里却写满了不可轻视的决心。同事们依然在无所事事的时候会围观一
  下新人榜,而真正的用意是打探一下谁是谁的职场榜样。
  到了新世纪,新人榜还不断有人在上面书写他们的故事,只是看得人少了,关心的人也少了,后来只有职位比较高的人成为这个公司的新手时,才会让有有一丁点兴趣去研究他或她的背景,更多时候大家都忘了更新过的新人告示牌。
  有人进,有人出。人事主管开始用公司内部网络去传递这些人事变动的信息,同事们少了在一起议论的机会,公司的透明文化好象还存在,但好象又有一点变了味。
  但有一点是共识,新人不再是新手,每个人都有长长的Background。
  最近去了一个英国公司参观,一进门一个鲜艳的红色好字就赫然挂在墙上,原本以为是老外对中国文化的特殊爱好,一打听还有典故在背后。原来这个公司在用人的原则上是很特别的,既要“GOOD樱有能力有本事,又要“NICE”,为人真诚可靠。于是找到了一个最妥帖的中文字来表达。但从一个好字,就可以发现人才的标准越来越高了。
  人品和学识成了同样重要的砝码。记得那一年我跳槽从国营公司到外企,同年进公司的共有三个女孩,不知为什么是清一色的娃娃脸,后来香港老板说了,他觉得娃娃脸的人不太会搞是非,这样公司内部关系会比较融洽。哈哈,娃娃脸居然会沾到了这个便宜。后来工作久了,才发现了更多的秘密。关于“referencecheck樱很多公司并不是去调查职位,工作经验和业绩,而是了解候选人有没有撒谎,有没有一些不良习惯。据说有一家世界500强的企业在招聘员工一个月后发现他曾经在原公司有不诚信的表现,毅然解除工作合同,虽然那个员工是公认的有能力之人。那家大公司的理由是:我们不仅需要可以创造财富的人,也需要这个人是符合公司文化的,没有诚信会影响公司的形象,这将破坏公司真正的财富。据说现在公司在招聘刚刚大学毕业的学生时,有意安排一些有关文明和公德的题目,比如考场内有散落在地的报纸,考生是跨过去还是拾起来就是完全两个不同的分数了,考官的理论是一个对周围环境熟视无睹的人,一定没有爱心,所以公司不会录用没有爱心的人。
  好的标准虽然各有不同,但是一些基本的准则还是一致的,比如说诚信,比如说公德,比如说爱心,比如友爱。。。。。。可能每个人在表现“好“时也会有所不同,但还是有一些元素是相似的,好的诚信就是坚守信誉,诚恳对人对事;好的公德就是有社会责任感,对公司对团队敢于承担责任,好的爱心就是愿意付出关心和爱护,不只是个自私自利的人。我突然很钦佩那个英国公司,居然这样明明白白地把公司对员工的要求写在墙上:我们只招好员工,因为我们是好公司。
  一个好字提醒了每一个人,提醒了每一天。
  新年伊始大家见面都忍不住问候一下有没有拿奖金,有没有涨工资,有没有升职,因为每个人都蓄势待发,只不过等待一个让自己更加努力的借口。
  据说A公司的老板会逐一找员工谈话,表扬过去一年的成绩,然后对新年做一番展望,当然把达到目标以后的奖励描绘得有声有色,让员工听得情绪激动甚至热血沸腾。B公司的老板喜欢把大家召集在一起吃饭,一派大家庭的乐融融气氛,酒足饭饱之后还让财务给大家每人发了一个小信封,嘴里不停地说谢谢。C公司完全是老外当道,年底年初老板一个人影也没有不知去了世界哪个角落休假了,但是薪金调整的通知书却还是按时发到了每一个人手中,特别职位有变动的,当然忘不了把新的岗位责任写得清清楚楚,听说这叫做系统管理。
  有人情味或者没有人情味,似乎成了公司对员工奖励的一种表现方法,但是对员工而言,更重要的期待是一种被激发的动力。Nicole在公司工作了多年,看多了年复一年的加薪,她觉得公司很多时候都是用表面的奖励制度草草了结了对员工的认同过程,所以她变得很麻木,加多加少不以她的意志为转移,做多做少或许在人多的公司也不重要,所以
  她认为所有的加薪或者拿奖金都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不必为之动容或着动情,一句话混日子是心态也是技巧。
  有一个多年从事人事工作的朋友说,现在的公司用人制度难免有缺陷,最主要表现在缺乏激励制度而非奖励制度,真是一针见血的判断。我们有加薪,有拿奖金,也有可能升职,但我们每一天辛苦的工作或许也不仅仅为了这些,我们需要给自己更好的理由和借口,于是我们内心真的在期待一次被激励的历程。
  “你是我们最重要的员工”
  “这个团队中你的重用最突出”
  “你是我们重点培养的对象,这个项目是我们对你的一次考验”
  “我们将给你更大的工作空间和舞台。”
  “我们的价值观:人才最重要,你就是我们的财富”
  每个人都喜欢听到这样的评论和肯定,因为心中都有那份向上的渴望。奖励只是对过去的认同,而激励是对未来的开发和冲劲。
  年末岁尾,好事多磨。
  有女友在一个阴雨天突然来电说她辞职不干了。我的第一反映:真傻。这个时候辞职,会没有奖金,会没有新工作可寻,会在别人最Happy的时候很失落。为什么不熬过这个月份呢,有什么熬不过这个年关呢,我发急。
  不在其位不知其苦,女友说。而我也相信她一定不是对自己养家糊口的工作开玩笑。很多时候辞职不会是一时的冲动,而是酝酿了许久,只是等待开口的契机。它是付出后的伤感,是被委屈的无奈,是被践踏的抗争。辞职,是一种逃避的借口,也是一种积极的行动。
  年末岁尾,很多人在为一年的娇人业绩而庆贺,也有很多人在为新的岁月描绘更加灿烂的宏图,但也有人在悲伤地回顾曾经有过的失误,或者是久而未决的心病,所以说这是一个欢乐和忧伤并存的时光,虽然节日的气氛越来越浓,虽然所有人有意无意中放慢了工作节奏,虽然休假度假放假心情早早到来。就好像这个世界任何时候都有人悲伤,有人欢笑一样。
  我辞职了才有时间读书,逛街,会友,女友说。我相信她的坚强,一个暂时没有工作的人,也一定会发现偶尔不朝九晚五的乐趣。新工作,就等新年吧,女友乐观地说。我这才理解为什么她会在这个时候辞掉别人羡慕的工作,因为她的心里依然有希望,有信心。或许这也是这个月份的魅力吧,无论发生什么,一切都会过去,因为新年的脚步已经走来。
  这个月份最开心的是坐在办公室里会收到各种情趣昂然的贺卡,原来只有在这个时候才发现有许多人牵挂着你,爱戴着你,思念着你。所以无论外面的天气如何恶厉,心房的周围还是暖暖的。所以不管有工作,还是没工作,不管是有好工作,还是差工作,记得在这个时候给关心,爱护你的人们送去祝福,愿一切变得越来越好。
  年会派对,红包奖金,美酒佳肴,莺歌艳舞,重要的为自己的心留一个愿望。
  大D是公司里公认的能人,会说三国文字而且长得一表人才,平日里做什么像什么,最主要没有什么可以难倒他的,在关键的时候他总能化险为夷,因而口碑不错,只是他有一个致命的弱点怕老婆,而且怕到全公司都知道。
  大D的老婆可能觉得大D在公司的地位比较高,而且自己是个全职太太有闲有能力没处发挥,就开始做起了公司编外的“行政督导”,她先是认为大D的秘书不够专业和敬业,特别常常把她的留言没有如实报告给大D,所以她天天在大D耳旁唠叨要炒秘书的鱿鱼,正好有一次她亲自在上办时间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