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河图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八路军一二九师七七一团战斗历程(罗版)-第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建制,留防陕甘宁边区。第一二九师准备出征的人数是9160余人。随后,宣布了干部名单,除刘伯承:徐向前的职务已明确外,张浩任政训处主任,倪志亮任参谋长,宋任穷任政训处副主任。

  刘伯承认为,当前的中心任务是完成改编,在改编过程中抓好思想教育和必要的训练,以保证部队顺利出师。他和张浩为实现这个中心任务而日夜忙碌着。

  把红军改编到国民党军队的统一序列中去,相当一部分红军干部、战士从感情上接受不了。他们从鄂豫皖打到川陕边,又历尽艰险长征到陕北,几乎个个都是九死一生。多年来眼看着许多亲人、战友倒在国民党的屠刀和枪炮下。当改编的消息刚一传开,红军内部就产生出一股怨恨、困惑、沮丧、委屈的情绪。

  一连几天,刘伯承和张浩召开各种会议,反复向干部战士宣讲形势转变关头党和红军的战略方针和基本任务,解释改编的意义和策略。一次,刘伯承在机关直属队作动员报告。有位干部站起来,冲动地说:“我宁可回家当农民,也不穿国民党军装,戴青天白日帽子!”刘伯承让他坐下,启发大家说:“我也不愿穿国民党的军装,但是,大敌当前,我们必须齐心协力抗日。不把日本侵略者赶走,我们就不能生存。要懂得民族解放就是阶级解放。都闹回家,谁去抗日?革命多年,应该有起码的觉悟。要识大局,不能因个人的好恶,而置国家、民族的利益于不顾。”

  刘伯承还发动大家学习、讨论,通过干部战士自己的教育来辩明是非。讨论中,有人联系到半年多前的西安事变。当时听说张(学良)杨(虎城)两将军活捉了蒋介石,红军人人兴高采烈。后来又听说中共中央派周恩来参加谈判,和平解决事变,放掉了蒋介石。许多人感到不解与气馁。经过教育和讨论,终于明白放蒋介石是为了促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是党的一个英明决策。刘伯承及时抓住了这个突出的认识事例,把它同怎样正确对待改编联系起来,收到了明显的效果。许多干部战士深有体会地说:“相信党中央不能全凭感情,还要不断提高政策和策略水平,否则会跟不上形势。”

  刘伯承在紧张的工作之余,还抓紧时间读了一些有关的书。内容涉及共产国际七大的报告及决议,辨证法、政治经济学大纲,还有B本大本营有关侵华方针、策略的材料。他对人说,面对形势的巨大转变,急需用革命的理论充实自己,同时要赶紧研究一下日本将如何进行战争。

  刘伯承、张浩见干部战士认识趋向一致,决定举行改编和出征誓师大会。会前刘伯承指定第三八六旅旅长陈赓担任誓师大会总指挥,参谋处长李达协助。他把两人找来,嘱咐说:“这是我们改编后的第一次阅兵,也是我们开赴前线抗日的第一次誓师大会,会场要布置得简单、朴实,但要庄严。主要是把部队组织好,要造成抗日救国、杀敌立功,为挽救民族危亡不惜牺牲个人一切的气氛。”

  9月6日,正是西北黄土高原秋高气爽的季节,可这一天却显得有点特别,一清早,天低云浓,细雨点点。援西军所属部队,陆续向设在石桥镇的会场开进。不一会儿,雨点密起来,滴在人们脸上,感到冷飕飕的。陈赓和李达商量,打算请示师长,大会等天晴了再开。他们刚商量妥,就见刘伯承、张浩带着一群人骑着马来了,军装已被淋湿。

  刘伯承问:“你们干什么去?”

  “报告师长,雨越下越大,是否……”陈赓正要提出请求。

  “不行!”刘伯承神情严肃,一下子打断了他的话,“军人嘛,就是要风雨无阻,决定了的就不能随便改。今天是我们改编和出征的誓师大会,更不能改,必须按时举行!”

  “是!”陈赓和李达拨马回头,执行命令去了。

  雨点成串地落下来。部队迈着整齐的步伐进入会场。随着一连串此起彼伏的口令声,队伍迅速地移动、调整着,刹那间,近万人面向检阅台,列成了一个庞大的方阵。

  检阅台很简陋。野地里竖起四根立柱,上架几块木板。立柱外侧贴上了标语。刘伯承、张浩等立在检阅台上,无遮无盖,任凭风吹雨打。一位参谋找来雨衣给刘伯承披上。刘伯承说:“你知道为将者应当‘冬不衣裘,夏不张盖’吗?”参谋赶紧将雨衣收起来了。

  陈赓宣布誓师大会开始,请刘师长讲话。刘伯承高声宣布:“今天是我们的改编和出征誓师大会,也是我们八路军第一二九师宣告诞生的日子。”随后,他谈到了改编的意义。他先简要概述了全国和华北抗日的形势,指出:卢沟桥事变后掀起了全民族抗战的热潮,国民党政府在我们共产党和民众的推动下也已投入了抗战。目前上海方面正在激战。华北方面日军于7月底攻占平津后,正分三路急进,一路沿平绥路西犯晋察绥,一路沿平汉路南犯河北,一路沿津浦路进窥山东。华北是敌我势在必争的战略要地,恶战是免不了的。紧接着,他又说:“经过我们共产党的努力,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起来了。我们共产党人要把祖国和人民的利益看作最高的利益。现在大敌当前,国家民族危在旦夕,我们要把主要矛头指向日本帝国主义。为了抗日救国,挽救国家民族的危亡,我们要把阶级的仇恨埋在心里,跟国民党合作抗日。”说到这里,他加重了语气:“同志们,对改编这件事需从这样的高度来认识,换帽子算不了什么,那不过是形式,我们人民军队的本质是不会变的,红军的优良传统不会变,我们解放全中国的意志也不会动摇!”他拿出一顶军帽,指着青天白日帽徽说:“这项军帽上的帽徽是白的,可我们的心永远是红的。同志们!为了救中国,暂时跟红军帽告别吧!”说罢,他把那顶黄军帽戴在头上,然后发出命令:“现在换帽子。”随着他的话音,全师人员一齐戴上了黄军帽,把换下来的红军帽仔细折叠起来,揣进怀里。换帽之后,举行了授旗仪式。刘伯承一一拿起各旅、团的大旗,授到指挥员们的手里。

  阅兵仪式开始了。部队顷刻间变换了队形,分列广场四周准备受阅。刘伯承和张浩、宋任穷乘马绕场一周,一一检阅了第一二九师的各支部队。这时候徐向前、倪志亮还在延安,没有到任。干部战士看到刘伯承全身湿透,两腿紧夹马身,腰板挺直,右手标准地行着举手礼,一付精神抖擞的样子,不禁产生由衷的敬意。刘伯承已经四十五岁了,从投身辛亥革命起,出生入死几十年,带着一身创伤。如今肩负师长重任,还是那样一丝不苟,处处率先垂范。联想到他在长征中率部一路过关夺隘,到左路军、援西军后带兵、练兵等样样受人称道,大家对今后在他领导下进行对日作战,充满了胜利的信心。

  阅兵完毕,刘伯承回到检阅台上,带领大家宣誓,誓词是:

  “日本帝国主义,它是中华民族的死敌,它要亡我国家,灭我种族,杀害我们父母兄弟,奸淫我们母妻姐妹,烧我们的庄稼房屋,毁我们的耕具牲口。为了民族,为了国家,为了同胞,为了子孙,我们只有抗战到底!

  为了抗日救国,我们已经奋斗了六年。现在民族统一战线已经成功。我们改名为国民革命军,上前线去杀敌。我们拥护国民政府及蒋委员长领导全国抗日,服从军事委员会统一指挥,严守纪律,勇敢作战,不把日本强盗赶出中国,不把汉奸完全肃清,誓不回家!

  我们是工农出身,不侵犯群众一针一线,替民众谋利益,对友军要友爱,对革命要忠实,如果违犯民族利益,愿受革命的纪律制裁,同志的指责,谨此宣誓。”

  刘伯承领读一句,近万个声音复诵一句。这气壮山河的声浪,回荡在会场上空,显示了第一二九师全体将士誓死抗日救国的钢铁意志。

  誓师大会后,全师转入紧张的教育和训练,准备出征抗日前线。在师党代表大会上,刘伯承总结了组建援西军以来的工作,着重总结了抗战以来部队的政治思想教育和军事训练情况。党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了师第一届党的委员会,并召开了第一次党委会,明确了党委委员的分工,张浩任师党委书记,刘伯承任副书记。为了使各项工作迅速走上轨道,刘伯承主持召开了一系列业务会议。在师参谋会议上,他作了关于司令部工作和参谋职责的报告,宣布了师司令部的组织编制,在参谋长之下设立机要、作战、侦察、通信、队务、训练、管理等7个科,一一规定了各科科长和参谋的职责。作战科负责整理与估量当前情况,多方准备材料,以作首长定下作战决心的基础,并依首长的指示,编拟战斗战役计划和命令,还应组织好部队的行军宿营、警卫、通信和作战行动。侦察科应多方搜集关于敌人的情报,并将所得的情报,加以必要的整理,报告给参谋长和首长,据此标绘出当日情况图。机要科必须把下属部队发来的请示电报,先送有关部门主管参谋,由该参谋标出“晓示图”,提出处理意见,一并报首长审阅。他指示司令部在援西军的基础上尽快把机构健全起来,选调一些有一定文化和军事素养的年轻干部充实参谋队伍。要求参谋除按照分工各负其责外,人人都要坚持天天练字、天天记日记,通过日积月累,迅速提高文字和业务水平。他强调参谋都要学会测绘知识,能勘察地形,会标图、识图和用图。他重申了严格司令部作战科的值班制度,规定了必须逐日记好阵中日记。记载的顺序是:敌情、本部及下属各部位置、上级指示;本部首长指示及处置,友邻及其他。在师卫生会议上,他指示师、旅、团卫生部门要全力治好伤病员,保证出征的战斗力。在师侦察会议上,他提出侦察是军队的耳目,是取得战争胜利的重要手段,并指示师司令部侦察科组织力量,侦察出师行动地域的道路、地形及社会经济概况,调制兵要地志。

  9月16日,刘伯承奉已由八路军更名的第十八集团军总指挥部的命令,率第一二九师进驻富平县庄里镇地区,准备出师山西抗日前线。20日,刘伯承接到毛泽东的电令,要第一二九师进入晋东南地区,依托太行山开辟根据地。同时得知已先期东渡黄河出师山西的第一一五师和第一二○师,改变原定的部署于冀察晋绥4省交界地区的计划,分别依托晋北恒山和晋西北管涔山开展斗争。这时候,沿平绥路西犯山西的日军已占领大同,前锋直逼平型关、雁门关、神池一线内长城,企图夺取太原,尔后与沿平汉路南犯的另一路日军东西夹击,长驱山西腹地,控制平汉路,进而占领黄河以北。刘伯承对着地图审视着敌我态势,他十分佩服毛泽东及时改变战略部署的决策。他知道,日军正采取迂回战略,八路军主力如还集中在4省交界的狭小地域,有被兜击或隔绝的危险,而3个师成鼎足之势分置于山西的3块山地,就一下子进到了日军的侧翼,进退有据,便于互相策应、支援,更有利于发动敌后游击战争。他也估计到由于日军步步进逼太原,国民党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阎锡山指挥的太原会战会认真打一下的,民气、士气不允许他们一退再退了。这样,第一二九师出征的日子不会太远了。于是,他进一步加紧了各项准备工作。他组织部队进行投弹、射击、土工作业和夜间战术等应急训练,成立先遣队,布置侦察,搜集华北地区的兵要地志和了解该地的风俗习惯。

  正在这时,国民党陕西省绥靖公署主任蒋鼎文派了一个叫乔茂才的高级参议来到第一二九师,声称要面见刘师长,一来访故叙旧,二来有公事相商。刘伯承把李达找来,对他说:“乔茂才我在川军供职时认识,多年没有来往,这些年的情况不清楚。你先去接待一下。”

  李达按照刘伯承的意图会见了乔茂才,彼此互通姓名,略事寒暄后,乔茂才就急着说出了自己的使命,是前来递交蒋介石亲笔签署的一个命令,指令第一二九师不必东渡黄河进入山西,而是经陇海路转平汉路北上,加入石家庄方向的作战。李达感到事关重大,便把信交还给乔茂才。对他说:“乔参议,这个命令理当由你亲手交给刘师长为好。你先在这里休息,等我请示刘师长再来告诉你。”

  李达立即把这些情况向刘伯承作了汇报。刘伯承说:“来者不善,善者不来。找我叙旧是借口,分明是想分化我们八路军,他好向蒋介石邀功请赏。”说着,走到地图眼前,“第一一五师已经到了灵丘、广灵、阜平、行唐一线,第一二○师正活动在神池、宁武、朔县一带。北路日军正跟国民党友军在内长城激战,东路日军旨在夺取石家庄,然后沿正太路西犯,威胁晋北友军侧背。我们师如果按照蒋介石的命令,加入石家庄方向作战,不但对大局无补,而且很容易被日军隔在井陉要隘以东,失去与第一一五、第一二○师的联系,形成孤军失险之势。”

  沉思片刻,他又说:“这是个大阴谋,蒋介石想借日本人的刀杀我们,老子不上这个当啊!”李达问:“这个乔茂才怎么打发呢?”“他想给蒋介石当诱饵,乘机除掉我们一个师。我们不理睬他。国共谈判的时候,已经定了的,对八路军的指挥一定要通过八路军总部,谁也无权越级下命令。蒋介石这么干,不符合这个协议嘛!让他等着,等得不耐烦,他就回去了。”

  乔茂才一连等了几天,一直见不到刘伯承,只好灰溜溜地向李达告辞走了。

  东征途中

  1937年9月中旬,刘伯承接到中央军委的命令,要他率第一二九师东渡黄河,到晋东南建立以太行山为依托的抗日根据地。他决定率先遣队先行,以便在师主力到达前了解和掌握敌、我、友三方的情况,保证及时进行作战和开展工作。先遣队由师前方指挥所和第七六九团组成。鉴于参谋长倪志亮还未到职,他把参谋处长李达留在后梯队协助张浩工作,师前方指挥所只有几名年轻的科长和参谋。

  出发前,他抓紧时间给师司令部干部上军事课,讲战车、装甲车防御法。他从战车、装甲车的一般性能、作用讲起,讲到利用地形地物、破坏道路、埋设地雷以及伏击等防御方法。他强调指出:日军的优势主要在武器,它是资产阶级的唯武器论。我们要树立敢打敢胜的思想。有了勇敢精神还要讲战术,敌人的东西只要我们把它研究透了,总会有办法对付的。

  部队出征的消息传开后,引出了人民群众强烈的反响。他们热切盼望八路军到前线狠狠地打击日军,煞煞日军狂妄的气焰,阻止日军长驱直进。那些天,前来第一二九师驻地的老百姓络绎不绝。有送鞋、袜、毛巾、食物等慰问品的,有带牲口主动要求为部队驮行李的,有送锦旗表示钦佩和鼓励的。西峰附近一位年过八旬的老先生,亲自带着一个写有“万民之师”的“万民匾”,外加烟、酒和鸡蛋等物,专程到第一二九师师部求见刘师长。刘伯承热情地接待了他。老先生一见刘伯承布衣布鞋,裤子上还打着一个大补丁,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伸出双手紧紧握住刘伯承的手,连声说:“你们真是秋毫无犯,堪称‘万民之师’,真可谓尧舜之师不如也。”

  刘伯承抓住这些感人的事例教育部队,一方面以此激励指战员们的抗战热情,一方面要求大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