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河图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古代剩女相亲记-第8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忽一日,这帮小魔鬼来到一个小镇,进了一家小茶馆。几个小魔鬼坐了一桌,叫了酒菜。这些小魔鬼故意海阔天空,大声地聊天。那邻桌的客人见这几个人乃外地口音,又口若悬河,不免侧目而视,遂又搭讪起来。那小魔鬼甲一看有门,又故作豪放之态,邀那客人入席共饮。那客人见有‘白儿大’的酒肉,也不客气,就移将过来。



  几杯老酒下肚,那客人问道:“这兵荒马乱之际,几位兄弟不在家安逸地过日子,怎么就在外闯荡?”那小魔鬼甲说道:“家中人口众多,土地又少,不足以养活家人,不得不出来做些小生意。虽说兵荒马乱,但风险与利益共存。这兵荒马乱之际,交通不便,流通不畅。想卖的卖不出,想买的买不到。这时候冒些风险出来做些生意,往往能够赚得大钱。”那客人一听,点头道:“也是也是。”



  那小魔鬼甲又说道:“虽说我们不怕冒风险,但那些特别险恶之处,总是躲避的好。”那小魔鬼甲说到这里,停了一下,为那客人加了酒,又递了一支烟,继续说道:“听仁兄之口音,乃本地人也。不知这偌大的‘工口’省,哪里的人士最坏?哪里的匪气最重?”



  那客人呷了一口酒,叹了一口气,说道:“若说人士最坏,匪气最重,莫若‘而土’。几十年前,这隔壁的‘畐聿’省闹匪患。由于这‘而土’紧靠‘畐聿’省,那些土匪海盗也就常常窜到‘而土’作恶。哪知道,一些没出息的东西,反倒加入了土匪海盗队伍。后来土匪海盗被遣散,一些加入土匪海盗队伍的人,由于不是头儿,就被遣散回了老家。但是这些孽畜做土匪海盗尝到了甜头,总想着不劳而获,于是又常常暗中结伙,做些拦路劫岗的事情。再后来,那些被遣散到远方的土匪海盗,听说‘而土’同伙又在暗中打家劫舍,也慢慢地聚拢过来。这样一来,那‘而土’地区可以说是土匪遍地,魔鬼横行。我劝各位仁兄,千去万去,却不要去了‘而土’地带。不然是凶多吉少,性命难保。”



  那几个小魔鬼一听,心里反倒乐开了花,暗中窃喜道:“吾等魔鬼,要的就是这土匪遍地、魔鬼横行之处。”不过,这些小魔鬼不好说出口罢了。那小魔鬼甲又故作感谢之意,为那客人斟了酒,举杯致谢,却透过指逢,与其他小魔鬼偷偷地相视一笑。



  却说这帮小魔鬼得知‘而土’的匪气最重,好生的得意。于是这帮径直往‘而土’而来。这不为别的,因为魔头‘干矢木’交待了,这新选的窝点要起码符合两个条件,一是魔鬼众多,二是人们愚昧无知。从侧面了解,已知‘而土’土匪遍地、魔鬼横行,但不知这‘而土’愚昧无知到何等程度,于是不得不硬着头皮走一遭。



  再说这帮小魔鬼不敢到城镇中去,只是在深山老林中钻来钻去。只见得‘而土’的农村,都住在深山老林之间,或几十户,或上百户,多少不等。不必一一细说。那些所谓的人类,就在山坡上开些荒地,鸡零狗碎,很少有成块成块的大面积的土地,种些五谷杂粮,艰难度日。由于山高林密,都是些羊肠小道,交通十分的不便。不要说是出山开眼界,有些人一辈子都没有出过村的。



  忽一日,这几个小魔鬼来到一个小村,当时正值午饭时份。这几个小魔鬼肚子饿了,想找点吃食。忽然见到一个女人正在家门口择玉米。那小魔鬼甲前去搭讪道:“我们乃是远行之人,现在肚子饿了,没有办法。你能否卖些玉米给我们?价钱随你要。”



  那女人一听‘价钱随你要’几个字,顿时来了精神。你女人说道:“两块钱一斤。”那小魔鬼甲说道:“行行行。”于是那女人进屋拿了杆秤,把那些玉米一收拢,统统地称了起来。一过秤,二斤十二两。那时候,‘一口国’实行的是每斤十六两制。这二斤十二两,倒难住了那女人,算了半天,也不知道要收多少钱。



  那几个小魔鬼看了,心中好生的发笑,却不敢笑出声来。



  那小魔鬼甲有些不耐烦了,说道:“不要算了,就按三进算吧!”



  那女人一听,又是一阵狂喜。于是,煞有介事地伸出左手,右手指画着,嘴里喃喃地念道:“一斤,两块;二斤,四块。”等数到三斤,手指不够用了,踌躇了半天,伸出右手一根指头,又用下巴点了一下,说道:“六块。”那女人生怕被这几个外地人坑了,还不放心。又蹲下来,用玉米当筹码,一边数,一边说道:“一斤,两块;二斤,四块;三斤,六块。不错,六块钱。”



  却说这帮小魔鬼看那女人在算账,实在是好笑,憋得满面通红,不敢笑出声来。独有小魔鬼甲欣喜若狂。心里高兴道:“这就是魔头们要找的好窝点!”



  再说这帮小魔鬼赶快回到‘二弓’,向各个魔头汇报侦察情况,叙述‘而土’地区,不仅土匪魔鬼多多,而且人类愚昧无知,实在是一个新窝点的好去处。那魔头‘干矢木’一听,也猛然大悟:“这不是我上辈人做土匪的地方吗?!今日我‘干矢木’再入‘而土’,也算是前世的孽缘!”那魔头‘猪心’听了,也猛然醒悟。原来,这魔头‘猪心’,与魔头‘干矢木’共事有些时间了,慢慢地就摸到了‘干矢木’的底细,知道‘干矢木’的父亲在‘畐聿’‘工口’一带做过土匪,于是一边坏笑,一边用个‘口川’口音说道:“要得要得。”



  不知这帮孽畜到了‘而土’又是这样作恶的。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未发】。
古代剩女相亲记------外一篇
  第一百四十回



  上回说到,【‘而土’遍地是魔鬼,愚妇不会‘二乘三’】。这回说的是,【‘二傻’放蚊咬老婆,‘大尖’结婚不入港】。



  曰若稽古,这人类的历史大约已有一千几百万年了。再看这人类的文明史,最多不过五千年而已。这五千年与一千几百万年相比,只不过是苹果上的一层皮罢了。



  倘若再看看人类的科技史。如果从牛顿作为现代科学的开始,至今不过短短几百年而已。这几百年与一千几百万年相比,真是可以忽略不计了。若干年以后,我们后世的子孙再回过头来看我们当今的社会,大概只能将我们现在的社会,作为人类从愚昧走向文明的过渡阶段罢了。



  由此可见,人类的文明进程是何等的缓慢!



  就拿那个中华大国来说,那古代的文献中,比比皆是什么‘有巢氏’‘燧人氏’‘神农氏’之类。在当代的文章中,在介绍这些先人的时候,往往都加上一句什么‘据历史的传说’。但‘传说’不是‘胡说’。‘传说’者,口口相传之谓也。由于上古没有文字,只能靠口口相传。口口相传,虽然可能有些变形,但核心的部分,往往是有据的。其次,像这种关于人类进程的传说,不损害谁,也不有利于谁,胡乱编造是没有什么必要的。再次,上古的人类,虽说愚钝,却也朴实。所以老子总想人类回到上古时代。许多上古的传说,在后世的考古中,往往都有应证。可见,传说不是胡说。又次,这些所谓的传说,在逻辑上也是说得通的。而众所周知,如果前提是正确的,而推理又是符合逻辑的,那么,结论一定与事实相符。却说这人类只不过是地球上万千种动物中的一种罢了。等到‘有巢氏’在树上搭了个窝棚,可以遮阳避雨,其他的人类个个大惊失色,以为神人下凡,于是推崇‘有巢氏’为王。再等到‘燧人氏’发明了钻木取火,那更是石破天惊。从此以后,人类不仅可以吃上香甜可口的饭菜,更是健康了身体,减少了疾病,延长了生命。于是,又推崇其为王。再到‘神农氏’播种五谷,那人类不仅仅是被动地等待大自然的馈赠,更能够主动地利用自然,那又是一个划时代的贡献。于是,又推崇‘神农氏’为王。这些在当代人看来荒唐可笑的事情,在古人眼里,却惊为天人之举的。就像春秋战国时代的鲁班,虽然是一个木匠,却被那个时代的人推崇为科技大师一样。



  再说这人类从‘呱呱堕地’到‘寿终正寝’,不过短短的几十年而已。在这几十年中,那幼年时代,不过是动物一个,什么也不懂的。到了老年,虽想有所作为,却已力不从心。人类真正能干点事的,只不过青壮年时期的短短二三十年,最多三四十年罢了。真是如白驹过隙,忽然一闪而已。



  由于人类生命长度的有限性,某个单个人,如果他是一个积极向上的人,他也只能获得某一方面,或某些方面的知识技能。任何一个人,他没有能力,也没有这样的时间长度,去获得世界上的一切知识技能。



  世界上的人,由于各自的条件、环境、职业的不同,在各个人的短短的生命长度中,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去认识自然、社会、和人类的思维,于是有了人类的知识体系。



  再说这自然、社会、和人类的思维,是如此的复杂,如此的奥妙无穷,真是无限量。每个时代的人类,只能依据当代的条件去深化他们的认识,获得新的知识。于是这人类的知识体系,便一步步地丰富积累起来。



  却说这人类对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的认识,是社会性的进行,历史性的增长的。于是就单个人而言,由于他生来就一张白纸,什么都不懂的,所以人的一生,特别是他的青少年时期,主要的任务就学习。可想而知,如果把一帮幼儿送到一个荒岛上,与野兽同伍,那么,这帮所谓的人类,将来肯定都变成了野兽的。



  话说这‘一口国’的‘工口’省‘而土’地区,地处南方亚热带地区,山高林密。那里的人类大都住在群山之中,犹如一个个的荒岛。这些地方所谓的人类,都被封闭在这样的一个个小圈子中,与世隔绝,贫穷落后,愚昧无知。不要说是那个愚妇,就是所谓一个正常的人,说起话来都是结结巴巴;算起张来,都是磕磕碰碰。至于什么伦理道德,法律法规,那更是无从谈起。所以,这里的所谓人类,偷人的拿人的,甚至杀个人,抢了人家的东西,不仅没有罪恶感,反而沾沾自喜,甚至自我炫耀。



  却说魔头‘干矢木’‘猪心’‘三心不’等魔头,听了小魔鬼们的汇报,说是‘而土‘地区魔鬼遍地,所谓的人类,又如何如何的愚昧无知,如此等等。那些魔头听了,高兴得不得了-------这些魔头要的就是这样魔鬼众多、人类愚昧无知的地方。于是这帮魔头就领了大大小小的魔鬼,向‘而土’进发。



  再说这‘而土’地区的所谓人类,愚昧无知,甚至穷凶极恶,都是一路货色,不必一一介绍。单单说一个叫‘王家洼’的地方。



  这‘王家洼’四面环山,中间一块洼地,住了百十户人家,大都姓王,也有几户杂姓,所以叫‘王家洼’。



  这‘王家洼’上有个王二傻。王二傻长大成人之后,父亲为他找了老婆,分了他几块零碎的山地,就这么平常度日。



  那时候,时兴农历的正月里结婚。王二傻结婚不久,就到了夏天。这南方的气温高,又是深山密林之中,蚊虫好多。所以,到了夏天,没有蚊帐是没法睡的。



  话说这一日,王二傻的老婆洗了澡,拿了个蒲扇,放了蚊帐,赶了赶蚊帐中的蚊子,上



  床睡觉,不在话下。



  过了一会儿,那王二傻也洗了澡,上床睡觉。那时候,这山沟里都是点的‘豆油灯’。所谓‘豆油灯’,就是用大豆油做燃料,倒在一个浅浅的小盘子里。这种小盘子有一个专门的名称,叫‘灯盏’。然后插上一根‘灯草’做灯芯。这种‘灯草’,是一种特殊植物的茎,白色,有麦杆粗细,犹如当今的塑料泡沫一般,所以有‘毛细作用’,能使豆油沿毛细孔往上爬。等豆油爬湿了上面的灯芯,点了火,就成了照明的灯。



  再说这豆油灯亮度很小,远不及后来的煤油灯,好生的昏暗。俗话说,灯下美人。那昏暗的灯光泛着些些的红光,那灯下的女人,脸上有个雀斑疤痕什么的,就看不清楚了。相反,那淡淡的红光,倒是照得女人格外地楚楚动人,充满了活力。



  却说那王二傻端了豆油灯,进了房间,将灯放在床头的小柜子上,忽见老婆穿了短衣短裤,摇着蒲扇。那灯下的老婆,肉晒晒的,好生的动人,惹得王二傻春心大发。



  那王二傻不过三七二十一,就要与老婆亲热。那老婆骂道:“天这么热,气都喘不过来,还想好事,滚滚滚。”嘴里骂着,一脚就揣了王二傻。



  那王二傻好像理亏似的,也不敢吱声,生着闷气,睡到床的另一头。那王二傻越想越难受,睡不着,就心生一计,悄悄地开了蚊帐门,放了几个蚊子进了蚊帐。等到蚊子进了蚊帐,那王二傻就拿了蒲扇拼命地扇,一边扇,一边嘟嚷道:“你不让我睡你,我就叫蚊子咬你。”怎奈这蚊帐面积狭小,那蚊子又不听话,咬了老婆,也咬了王二傻。



  那老婆被蚊子咬得生痒,好生的烦恼,一看是王二傻开了蚊帐门,放进的蚊子,好生的气恼,于是就争吵起来。这一吵不要紧,惊动了左邻右舍,纷纷来看稀奇。一问缘由,却是王二傻开了蚊帐门,放蚊子咬老婆的事,于是个个哈哈大笑,都说他是个傻子。于是王二傻就出了名。



  再说这个王二傻命运不济,早早地离了世,留下一个儿子。这儿子长到五六岁,到巷口与几个小朋友玩耍。那些小朋友们的手里都有些零食,王二傻的儿子手里也有,只是各自的品种不同罢了。忽然有个小朋友给了王二傻的儿子一个零食,那王二傻的儿子,好生的高兴,爽快地接过。等到那小朋友跟王二傻的儿子要零食时,他却死活不肯。于是,都说王二傻的儿子不像他老子,不傻,很‘尖钻’。这‘尖钻’二字,乃是乡间土语,是‘聪明,但又有点自私,只想往自己手里捞’的意思。于是乡人就为王二傻的儿子起了外号,叫‘王大尖’。



  这王二傻死了之后,王大尖就与母亲艰难度日。一晃眼,王大尖又到了结婚的年龄。怎奈王大尖孤儿寡母,没有一个上门说亲的。那王大尖的叔叔看不下去,就请张三拜李四,说了一个本村的异姓姑娘,做王大尖的老婆。



  却说到了某年的正月,王大尖结婚,迎了老婆进门。哪知道,到了新娘进门的第二天一大早,亲戚们正赶来吃早饭,却见王大尖的妈妈在门口一把鼻涕一把眼泪的嚎啕大哭,一边哭,还一边数嚷:“该派我家没好处,怎么就娶了怎么个东西的。”



  那王大尖的叔叔好生的来火,骂道:“你这个不懂事的愚妇!好容易为你儿子找了老婆,你不欢天喜地,反而哭哭啼啼,也不怕晦气!”



  那王大尖的妈妈一听,更是悲从中来,索性摊坐在地,两手拍地,大哭道:“你不要骂我,你去问你的好侄子!”



  那王大尖的叔叔一听,好像有什么蹊跷,赶紧去问王大尖。那王大尖嗫嚅了半天,也不敢说。那叔叔大怒道:“好个畜生!好容易为你娶了老婆,你却闹得鸡犬不宁!什么事?!”那叔叔说罢,一拍桌子,把个王大尖吓了一跳。那王大尖看看躲不过去,嗫嚅着说道:“今天夜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