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古代剩女相亲记-第1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太子’一样的对待。家里有好吃的,先尽他吃;有好玩的,先尽他玩。油瓶倒下来,都不要他扶的。真正是娇生惯养。
到了李万书七八岁的时候,这李传贵赶紧把他送到学馆去读书。这小孩本来就是瞎闹瞎玩的,这李万书由于从小娇生惯养,更是闹得厉害。虽说当时崇尚‘师道尊严’,但那些私塾先生也是社会上的人,知道这个李传贵中年得子,又是个独子,十分地护短,所以也就不好怎么太严厉地去管他。
却说这古代的私塾教学和现在大大的不同。那时候,没有什么‘数理化’,更没有什么‘外语’之类的课程。如果用现在的眼光去看,当时就是学两门课:语文和珠算,而主要的就是语文。这小孩子一到私塾馆,上来就读‘百家姓’;接着读‘三字经’、‘弟子规’,然后就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虽说这个李万书调皮捣蛋,学习成绩不好,但李传贵又舍不得让他回家劳动,就这么在学校里面混着。这样七混八混,转眼间就从七八岁混到了十几岁。那时候,一个私塾先生要教好多学生的,也不分班,没有什么一年级、二年级的;所有的学生都坐在一个教室里,各读各的书,各做各的作业。一般来说,如果读到‘论语’‘孟子’,其语文水平就跟现在的初中生、高中生差不多了。那时候,读书的人不多,读到‘论语’‘孟子’的人是很少的。
却说在中国古代,一个文人的水平高低,不仅仅体现在读书的多少,更体现在他在现实生活中的运用能力。体现这一能力的重要标志,就是‘对句’。所以,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许多文人墨客佳句联对的有趣掌故。
却说这一日,按照私塾先生的课程安排,这天要讲‘对句’。这私塾先生用‘戒尺’一拍讲台,学生们顿时鸦雀无声。中国古代私塾先生的‘戒尺’,相当于衙门里的‘惊堂木’,一是提醒学生们注意,二是哪个学生违反纪律,就用它打学生的手掌。这私塾先生理了一些头发,提了一下长袍,抑扬顿挫地说道:“水平高不高,对句很重要。它讲究个急才,讲究个临场发挥。为了说明这个问题,我先讲一个小故事。”这私塾先生清了一下嗓子,是说道:“话说在大明年间,有个学子叫‘解缙’。这解缙从小就特别的聪慧。但是,这解缙家庭贫穷,而对面住着个财主。这财主依仗着有些家产,平时趾高气昂,不可一世,乡里乡亲的十分地厌恶这个人。这财主屋后有一片竹园,正对着解缙的家。有一年春节,解缙写了一副对联贴在门上。上联是:门对千棵竹;下联是:家有万卷书。财主的下人去告诉财主这件事,财主十分的生气。心里想道:“这个可恶的解缙,竟然以我家的竹园为题,炫耀他的才华。更可恶的是,这分明是嘲笑我家空有财产,而子女没出息。”于是这个财主就叫下人把竹子砍短。这解缙见对面的竹子砍短了,于是就在对联上再添上字。这上联变成:“门对千棵竹短”;下联变成:“家有万卷书长”。财主一见,更是气愤不已。又叫下人把竹子统统砍掉。于是这解缙又将对联改成:门对千棵竹短无,家有万卷书长在。把个屋前的财主气得不轻。
学生们听了个个哈哈大笑。这私塾先生一看,学生们情绪不错,又说道:
“还有更那离奇的传说呢。说是北宋年间,这大文豪苏东坡门下有四个得意门生:分别是黄庭坚、秦少游、晁补之、张耒,史称‘苏门四学士’。这秦少游乃江苏高邮人氏,生得风流倜傥,一表人才,而且文才了得。有名句‘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留于丗间。却说秦少游作为苏东坡的得意门生,必定跟苏家往来密切。这苏东坡的妹妹苏小妹与秦少游日久生情,苏家也十分满意。到了结婚之日,这苏小妹有意拿秦少游开心,也顺便试试秦少游的真才实学。这苏小妹在洞房之中,不让秦少游进去,说是对了对子才准进洞房。那苏小妹在房中说道:“双手推开窗前月”。这秦少游情急之间,一时对不上来,急得在房前乱转。苏东坡也是心急如焚,又不好前去点拨,就拿石头子儿往那荷花池中一扔,‘砰’的一声激起阵阵涟漪。这秦少游突然灵感大发,随即答道:“一石击破水底天”。于是秦少游与苏小妹遂结秦晋之好。后来,有人把这个传说写成故事“苏小妹三难新郎”。再后来,又有人把这个故事搬上舞台,成为折子戏。于是这‘才子佳人’的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
学生们听说这‘对句’对得好,还能娶到老婆,抱得美人而归,更是情绪高涨。这私塾先生也来了兴致,继续说道:“还有比这更离奇的传说呢。说的也是在北宋年间,王安石进京赶考,路过一个村庄。正好那个村庄在闹花灯。那花灯上有个上联:“走马灯,灯马走,灯熄马停步”,求下联,并且说明:这是庄主出的‘对子’。庄主承诺:有谁对得好的,得到庄主认可的,可以女儿妻之。一时间,若干青年才俊争相观看,都想对出个‘绝对’,成为庄主的女婿。王安石也去看热闹,看了这个上对,觉得这个‘上对’蛮有水平的,但匆忙之间一时也对不出来,带着遗憾去了京城。王安石进了考场之后,先是考策论,后又考诗词歌赋。这其中就有一个对子:“飞虎旗,旗虎飞,旗卷虎藏身”。这王安石突然想起那个村庄上的花灯对子,于是立即写出下联:“走马灯,灯马走,灯熄马停步”。主考官看了王安石的试卷,惊叹不已,不住地点头:“真正的绝对,妙!妙!妙!”于是将王安石点为状元。王安石得了状元之后,光宗耀祖,凯旋而归,又路过哪个村庄。哪知那个对子一直没有人对出过。于是这王安石又把那考试卷子上的对子挥笔而就:“飞虎旗,旗虎飞,旗卷虎藏身”。庄主一看:“不得了,绝对绝对”。这王安石又是新科状元,于是‘好日子不如撞日子’,当即为王安石办婚礼。这王安石两头讨巧,不费吹灰之力,又中状元,又抱美人。王安石喜不自禁,用个大大的红纸,写了两个紧紧靠在一起的喜字,据说这就是汉字‘双喜’的来历。
却说那些同学们听了老师的讲述,个个神采飞扬,伸头晃颈,似乎只要学会‘对句’,就能状元得中,美人得归。这私塾先生咳嗽了一声,说道:“同学们,我们学习‘对句’不仅仅是为了泡妞,为了抱得美人而归。一个有志的男儿,应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先圣继绝学,为万丗开太平’。同学们,刚才讲的,只是一些民间传说,娱乐而已。我中华大国在历史上,因为对句对得好,而挫败敌人,为国立功的。不知大家要不要听?”
同学们一听,个个情绪高涨,一致要求先生快讲。不知这私塾先生讲出个什么稀奇古怪的故事来,这一讲,又惹个什么祸来。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10。3。2012发】
古代剩女相亲记----外一篇
第三十一回
上回说到,【先生趣言讲绝对学生激起求知欲】。这回说的是,【万书胡乱作‘对句’气倒鸿儒张先生】。
却说这个私塾先生本姓张,乃是邻庄‘张家庄’的,名曰‘张鸿儒’。这张鸿儒家,几代之前就开始从事教育工作了,是个教书世家,因此,在教学上很是有一套的。这张先生熟读经书,把个‘四书五经’背得滚瓜烂熟,倒背如流。在教学方面,也遵照孔夫子的教导:“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每讲一节课,总是要认真地备课,想尽一切办法去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因势利导,循序渐进,颇为得法。这一节课讲‘对句’,这张先生讲故事是假,实际是用这种方法说明学好‘对句’的重要性。
但是中国古代的教育以儒家思想为正统。而儒家思想讲究积极进取,入丗为民,鼓励有志男儿‘三立’。所谓‘三立’,即:立功、立德、立言。所谓立功,不仅仅是指拜将封相,高官得做,骏马得骑;也包括在国家危难之时,挺身而出,为国为民,抛头颅洒热血,建功立业;同时也包括‘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在某个方面事业有成,独树一帜。总之,儒家思想鼓励有志男儿都要干一番事业,做出成绩,这便是‘立功’。所谓‘立德’,即做一个正派的人。其主要是精神是:为人在丗要不偷不拿,不骗不抢,非‘正道所得’不取,‘嗟来之食’不顾,‘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以‘仁’为核心,讲究个‘仁义礼智信’。总之,要做一个正人君子。所谓‘立言’,即有‘新奇的思想,传世的著作’留于丗间,成一家之言,为万丗精论,流芳百世,泽被后代。虽然这‘三立’的要求很高,但是我中华大国哪朝哪都是人才辈出。单单一个赵宋王朝,就有欧阳修、司马光、苏洵、苏轼、苏辙、范仲淹、陆游、辛弃疾、文天祥等,数不胜数。然而,儒家思想也有通融之处,没有条件‘立功’,就‘立德’‘立言’。例如,元朝的关汉卿等一班文人,由于元朝统治者歧视汉族人,关汉卿等人没有进取的希望,转而投身于文学事业,做出成绩。这也是元代戏剧,散曲发达的重要原因。如果由于条件所限,命运所困,既不能‘立功’,又不能‘立言’,最少要‘立德’,要做一个正派的人。
却说这个张先生深受儒家思想的熏陶,时时刻刻都想用‘三立’的标准去培养自己的学生。张先生这天讲‘对句’,先用几个有趣的传说去调动学生的情绪,然后话锋一转,要用中国古代的英雄,利用‘对句’为国立功的事迹。
这张先生呷了一口茶,摇头晃脑,抑扬顿挫地说道:
却说我中华大国有五千年的光辉历史,历朝历代都是英雄辈出。我中华大国历朝历代的英雄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无一不是文武全才。文人会武,武将能文。例如一代诗仙李白,不仅才高八斗,醉酒诗百篇,而且仗剑远游,一支龙凤剑,舞得出神入化,走遍大江南北,没有人奈何得了他的,所以才能安全地游列。只是因为他的诗名太高,盖了他的武功罢了。南宋时期的虞允文,本是一个文官,在采石矶大战中,率领散兵游勇抗击金兵,大获全胜,是南宋时期少有的大胜仗。
一代名将岳飞,武功盖世,众所周知。一首‘满江红’,千古流传。那‘怒发冲冠’的气势,‘八千里路云和月,三十功名尘与土’的悲壮一生,万古流芳。
到了大明年间,又出了个大英雄戚继光。正当此时,倭寇常常犯我沿海地区。后来,朝廷派大将戚继光前去平定倭寇。那时候,军中通信,均以书信往来。这帮倭寇绞尽脑汁,用各种方法窃我情报。这戚大将军,虽是武将,却是儒学深厚,利用我中华大国汉字的‘反切法’,编制军中通信密码,使倭寇‘一筹莫展’。再加上戚大将军武功了得,指挥有方,把个倭寇打得落荒而逃。”
这张先生讲到这里,忽有学生举手道:“请问先生,‘反切法’何谓也?”
张先生说道:“这位同学问得甚好,求知欲甚强。所谓‘反切法’,就是遇到一个不认识的生字,就用两个熟悉的字去注音,使人容易识得。前一个字,取它的‘声’;后一个字,取它的‘韵’和‘调’。例如这个‘驵’【ZANG】字,壮马也,比较生僻,就用‘子’和‘朗’,或者用‘子’和‘党’去‘切’它。这‘子’字,取它的声;这‘朗’或者‘党’字,取它的‘韵’和‘调’。所以,这个字念‘ZANG’;以此类推,不知同学们,明白否?”
这讲台之下一阵碎语:“略有所知,略有所知。”这张先生又说道:“却说这帮倭寇,原来常常打胜仗,现在老是打败仗。这倭寇的头目心中不服,要去会一会戚继光,看看这个戚继光是何等的人物。话说这一日,经双方联络,这倭寇头目来见戚继光。虽说这段时间以来,倭寇老是打败仗,但是因为这帮倭寇以前老打胜仗,仍然趾高气昂,见了戚继光说道:‘我,骑奇马,张长弓,琴瑟琵琶八大王,王王在上,单戈成战,战必胜。’戚继光大怒道:‘你,倭委人,袭龙衣,魑魅魍魉四小鬼,鬼鬼靠边,合手是拿,拿去斩!’把个倭寇头目吓得魂不附体,屁滚尿流。心里想道:‘这个戚继光太厉害了,文韬武略,样样精通,赶快撤吧’。于是这帮倭寇逃回东瀛,再也不敢来犯我中华。同学们,你们看看,因为戚继光有这等文韬武略,武来武战,文来文挡,才立下这盖丗奇功!”
却说这帮学生听了张先生的讲述,群情激奋,心里想到,原来这‘对句’如此重要,既能泡妞,还能为国立功,真乃大大的好事,岂能不好好地学习。于是纷纷要求张先生赶快讲述如何作法。这张先生因势利导,把以上各个‘对句’一一拿来分析,无非‘實词对實词,虚词对虚词;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这张先生又说道:“以上只是‘对句’的基本知识。这‘对句’的奥妙之处,最讲究个触景生情,临场发挥,灵活运用,讲究个‘急才’。”如此等,不一而足。
到了这个时候,该布置作业了。学生们个个情绪饱满,跃跃欲试,一展自己的才华。学生们稍做准备,这张先生就点名叫学生‘对句’。同学甲说道:“春夏秋冬四季转,富贵贫穷轮流来。横批是:天道如此。”张先生说道:“对得不错,有深意;有哲理。小小年纪有这等深刻的思想,将来必成大器。难得难得!”同学乙说道:“父亲种地我读书,妈妈织布姐缝衣。横批是:各做各事。”张先生说道:“也不错,有生活情趣。而且懂得父母劳作的艰辛,将来长大了,肯定是个孝子。”
就这样,这个同学说一对,那个同学说一对,最后要轮到李万书了。这李万书抓耳挠腮,不知从何说起。好像这比较容易的‘对子’都被其他同学抢先说尽了。这李万书忽然想到,刚才先生说过,这‘对句’讲究个‘触景生情’,‘临场发挥’,讲究个‘急才’。再说这古代都是用的毛笔,而所用的墨汁都是固体的,没有液体的。要写字的话,必须用墨块在砚台上加上水,慢慢地磨。恰在此时,这张先生正在讲台上一边听学生‘对句’,一边在磨墨。这李万书见张先生正在磨墨,突然‘触景生情’有了灵感。这李万书说道:“先生,我有了。我想了一下,各方面都符合‘对句’的要求,就是内容可能不太好。”张先生说道:“只是练习,但说无妨。”李万书嗫嚅了一下,说道:“我的上对是:先生磨墨吊【男人生殖器的粗俗说法】摇铃。”这李万书一句出口,课堂上哄堂大笑。这张先生正在磨墨,还没有十分地听清楚。这李万书又说道:“我的下对是:师娘舂碓B【女人生殖器的粗俗说法】搓绳。”这课堂上又是一波哄堂大笑。这李万书接着又说道:“横批是:一举两得。”
张先生一听,脸色发青,双手乱颤,手指李万书,‘嘭通’一声倒了下去。不知这张先生是否有生命危险。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10。5。2012发】。
古代剩女相亲记----外一篇
第三十二回
上回说到,【万书胡乱作‘对句’气倒鸿儒张先生】。这回说的是,【万书惹祸逃一劫先生又要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