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教书这活儿--神圣背后的无奈和忧思[长篇连载]-第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责”的文人传统却始终没有丢失过,仅此一点,国家应该还有希望。】
两个游戏
打的理由,从一个游戏开始。
当时的学生,喜欢做两个游戏,这两个游戏都是在天冷的时候做的。
一个叫“挤墙”:一下课,学生们会站到靠阳的一面墙边互相挤着取暖,从排尾向排头挤,挤掉的排头再到排尾接着挤,因此能立在排头不倒的没几个人,(大家挤你一个人,你能不倒?)不过能在排头坚持一两分钟的也有,绝对有当了一会英雄的感觉。这实在是一个有刺激的游戏,所有参与者都得到了实惠………温度;又能决出游戏的胜利者。所以,天一冷,一下课,同学们乐此不疲。
还有一个游戏是上课做的,叫“跺脚”。天冷的时候,教室里生一火炉,不过为节省燃料,基本上没啥热气。学生的脚踩着冰冷的地面,往往会冻出问题来。好心的老师每隔10几分钟,就会叫大家跺跺脚。单纯的跺脚没啥意思,于是不知不觉的,学生的脚会跺出许多节奏来,很有打击乐的韵味。
这样说来,这两个游戏有个共同点:为了取暖。又有不同点,“挤墙”是学生自发的,没老师什么事。“跺脚”是老师指挥的,不可自行决定什么时候开始跺、跺多长时间。
不过真的很冷,老师又忘了提醒学生,有时学生也会试探性地跺几下,看到老师有默许的意思,再集体开跺。
需要注意,如果老师镇不住学生,学生会用跺脚这个游戏给老师搞搞恶作剧。这就不管是不是冬天,是不是真冷。就像观众给演员鼓掌一样,不过鼓的是倒掌。(我上师范学校时,经常会遇到学生给校领导鼓倒掌的情况。有时开校会,领导讲话一个接一个,一个比一个长,每个领导讲完了主持人就要求学生鼓掌。有一位教务主任讲的终于让大家受不了了,因此大家鼓掌的时候就特别热烈,刚开始,教务主任很得意,以为说到大家心坎里去了,后来脸色就越来越差,因为1000多人的掌声很有节奏感,而且经久不息。鼓掌停不下来,以后还有许多会议议程就没法进行,校长不得不动用各班班主任以及校保卫人员去制止。)
鼓倒掌的情况我没领教过,“跺倒脚”真的让我遇见了。
机会终于来了,你敢跺我倒脚,我就拿你开刀!
作者题外话:【尽管读书人自身处境贫寒,尽管这种处境我们自己无法改变,但是“位卑未敢忘忧国”,“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文人传统却始终没有丢失过,仅此一点,国家应该还有希望。】 。。
政府不是豆腐
当老师的,一走上讲台,都想把学生教会教好。能不能教会教好,那是另一回事。一个人的能力水平,知识层次不同,但是出发点都是一样的,我当然也一样。
学生不一定都理解老师的良苦用心。事实上,多少年来,师生关系一直是对立统一关系,对立多,统一少,大多时候一直玩着一种猫鼠游戏。
于是这一幕发生了。
上课时,我在黑板上板书(就是拿粉笔在黑板上写字),这时候背对学生,有些不稳定分子就开始蠢蠢欲动了。我先听到一两次跺脚声,接着听到很多次,等我转过头的时候,全班学生几乎都在跺脚,而且没有停下来的意思。
问题是现在还不到大冷天,学生的脚绝对不可能冻坏。这跺脚不是为了取暖,也不是为了好玩。为什么呢?
我头脑里马上出现一个词汇“摆场子”。社会上有些黑帮老大,为了炫耀他的实力,往往聚集一些小混混,手里拿刀啊棍啊啥的,到一些公共场合搞示威。
我的学生向我示威?我知道大多学生本意不是如此。有一个人,王德水王同学在向我叫板。
其实,除了不完成作业,我批评过王同学两句,我没咋过他啊。有一类人,天生就是想当老大的,一有人管他,他就不舒服,包括他的父母。这类人属于“叛逆性”,追求无拘无束,甚至无法无天。
王同学的意思很明确,你看全班都听我的,你是没啥戏唱了,尽管你是老师,你以后还是少惹我为妙。
可是,王同学,你错了,错的太离谱了。老师就是老师,就象“政府不是豆腐”,为了维持老师的权威,说好听点,为了40多个祖国的花朵,当老师的也会采取措施的。
这措施不是说服,不是教育,因为这些措施对一些人从来就不管用。大家都是良民,要警察、法庭、监狱干什么?
这措施只有一个字,这个字被我们的金校长作为制胜法宝,不断传授给年轻教师,而且,大家都觉得对付某些特殊学生来说,只有这个字管用。什么教育学,心理学的理论都是纸上谈兵。要不写书的大教授你来试一试?
这个字是…打!
作者题外话:【尽管读书人自身处境贫寒,尽管这种处境我们自己无法改变,但是“位卑未敢忘忧国”,“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文人传统却始终没有丢失过,仅此一点,国家应该还有希望。】
枪打出头鸟
学生在跺脚,没有停下来的意思。
我冷冷的看着这一幕,没有叫他们停的意思。因为我知道,有些时候不理比什么道理都更有道理。
你有力气你就跺到底,你表演我欣赏,当然不是欣赏什么歌剧,而是欣赏一个闹剧。这闹剧的主角就是要我这个观众有所反应,对于没有任何反应的观众,演员你还台上折腾个啥?
我知道,中国有句俗话,叫法不治众。不仅我知道,连十几岁的小孩都知道。他们一起犯错误,你不能把全班同学一起都惩罚吧。
中国还有句古话,叫枪打出头鸟,问题是跺脚事件中,因为我正背着黑板写字,根本没看见谁起的头。
问题必须处理,不处理,真的以后的课是没法上了。
跺脚声终于停下来了。于是我问:是谁先跺的脚?这时候的反应出奇地安静。
其实不问也知道。大家也都知道,就是不说,你能咋地?
多天来的火山终于要爆发了,我杀气腾腾的说,你们喜欢挨打,这好办,既然每人都有份,每人都得受罚。不过我从来没打过你们,你们不知道我下手有多重,挨打的时候都忍着点。
这时候,一个同学站起来,他说是我起的头,是我叫他们跺脚的,要打就打我一个好了。
当然,这个学生是大名鼎鼎的王同学。
一个人犯错误,又能承担错误,而且能替大多数人承担责任。我突然觉得有点佩服这个十几岁的孩子。
问题是,这个出头鸟不打,可以说是班无宁日。不是我一个人的面子问题,是全班40多个孩子的未来问题。良心和责任还是要讲的,这时候,真的我想到许多教育方面的理论,可是都不管用。
也许,如陶行知这等教育大家,会用“三块糖”轻而易举地教育好王同学。可惜,我不是陶老先生。也来不及向他老人家请教。
一个是好几年都不咋读书,满脑子都是反抗意识的学生;一个是初出茅庐,刚执教鞭的老师。
对峙着在40多双幼稚的眼神注视下对峙着。
作者题外话:【尽管读书人自身处境贫寒,尽管这种处境我们自己无法改变,但是“位卑未敢忘忧国”,“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文人传统却始终没有丢失过,仅此一点,国家应该还有希望。】 电子书 分享网站
010 比流氓更流氓,比恶霸更恶霸!
古人有“一日为师;终身为父”之说,又说什么“天地君亲师”,听起来教书匠们好像还很有地位,其实读书人从来就没把当老师当做最高的人生目标。古代,读书是为了做官;只有不第秀才才去教书。
现在呢?自愿报考师范院校的考生有多少呢?读书人骨子里都看不起教书这活儿,全社会尊师重教也只能是一句口号而已。
学生也是这样,幼儿园、小学生确实很尊敬老师;到初中、高中、大学我不知道,反正我觉得年龄越大就越不把老师当回事。
王同学还是个初中生,但是有个很感性的认识,当老师的甚至当校长的都不如他爹王木匠。因为他爹字认不得几个,钱却挣的不少。钱多了,村长啊、乡长啊、甚至更大的官都给他爹面子。而村长啊,乡长啊肯定不给老师面子,倒是经常给老师脸色。
于是,王同学很不把我这个教书匠放在眼里,我真的很理解。下辈子吧,下辈子我也不做教书匠了,改行当木匠。
但是,你和我叫板,实际是和我耍流氓、恶霸那一套。老师的那一套是无法对付流氓恶霸那一套的。
要制服流氓恶霸,只有一个办法比流氓更流氓,比恶霸更恶霸!
于是,我冲过去了,扬起手,一个响亮的耳光重重的煽在王同学的脸上。
在王同学被打懵的同时,我说:不多打你,就十个耳光。你想逞英雄就别叫疼。
打人,又不是给人挠痒痒,还不让人叫疼。这是老师的行为吗?你不过是个教书的,真以为你是管犯人的警察大盖帽?
可是,意外出现了,有几个学生开始计数。我打第二个巴掌的时候,有一个学生把心里数的数字不小心说漏了嘴:“二”。打第三个耳光的时候,有好几个声音齐数“三”,越来越多的学生加入到计数行列:“四、五、”。
明白了,大家多年来其实心里很看不惯王同学的所做所为,因为王同学要在校园当老大,欺负弱小的事肯定做过不少。只是没人敢替大家出气而已。
大家一起数“一、二、三、四。”无非是怕我下手轻,或者打不够十个耳光。
看来正义有时候会被掩盖,但是总是存在的。
对那些恐怖分子、不思悔改的暴徒,消灭是唯一办法。
警察打人怎么啦,只要打的是恶人,我想老百姓是拥护的。但是千万别替恶人欺负老百姓。(声明一下:我的观点不一定对,现在是法制社会,打人总是不好的。)
王同学的脸青一块紫一块了,鼻子开始流血。
可是才打了六个耳光啊?
011 还没打够呢
六个耳光下来,我打不下去了。
一般的学生,老师还没有打,已经屈服了。其实哪个老师真的想打孩子呢?学生一说“我错了”、“下次不敢了”,老师也就不再打了。这是皆大欢喜的结局。
但是有个别学生,是很有个性的。如王同学,六个耳光下来,嘴角鼻子都流血了;硬是一声不吭。只是用不屈和不在乎的眼神看着你。我知道,我失败了,就是再打十六个耳光,也没有用。
既然没有用,就停了吧。我说:“你坐下吧”。
王同学没有坐,说:“还没打够呢,我不坐。”
你见过这样的学生吗?当时我真有下不了台的感觉,难道继续打下去,凑够十个耳光。
教室里一片寂静。
我冷冷的说,剩下的四个耳光记了帐吧。
钱有记帐的,东西有记账的,耳光也能记账吗?我的意思很明确,王同学你还欠我四个耳光,我随时都可以向你讨债,不管你有没有犯错。
多年以后,王同学遇到我,总开一句玩笑:老师,我还欠你四个耳光呢。我心里都很不是滋味。
顺便说一下,王同学因为底子太差,自然没考上高中,那时候又不太流行花钱上大学,自然也没上大学。初中毕业就和他爹跑工程去了。
后来还真干出点名堂了,成就超过他爹王木匠。在好几个县城搞房地产开发,也就是买下一块地,盖起几栋楼,再卖出去。我们这里叫“住宅小区开发”。我是教书教傻了,不懂里面挣钱的诀窍。反正王同学已经变成小有名气的王老板了。
顺便再说一下,多年以后,我的第一批学生我也仅仅记得几个学习特好的和几个特调皮的。
当然,学习好的我一般批评都没咋批评过,倒是经常加大辅导量。调皮的我一个都没少过批评,几乎都受过惩罚。
反常的是:调皮的学生后来见了面很尊敬老师。如王同学开着高级轿车,有时路上遇见了,很客气地停下来,问老师需要我送送你吗?倒是学习特好的,后来考上了大学,有了不错的工作和职位。从此音信皆无。
一点不奇怪,学习好是人家天赋高,和你老师关系不大。再说学习好的学生老师也多,高中的老师,大学的老师,还有教授导师啥的海了去了。小学老师、初中老师能记得你的名字算不错了。
题外话说了不少,教书匠这碗饭还得吃。
六个耳光打完了,课也得继续上下去。怎么上?
012 冲动是魔鬼
四个耳光记了帐。王同学还是不坐回到座位。
不坐就不坐吧。我是没啥好办法了,这时候真有黔驴技穷的感觉。
问题是40多个观众不能干坐着吧。于是,我说,大家念课文吧,念一下《浣溪纱·和柳亚子先生》吧,最好快点背会!于是大家摊开书纷纷念起来
长夜难明赤县天,百年魔怪舞翩跹。人民五亿不团圆。 一唱雄鸡天下白,万方乐奏有于阗,诗人兴会更无前。
我突然发现这些学生第一次背书这么认真。
快下课时,全班同学已经把课文背得滚瓜烂熟。当然,不包括王德水同学。
“耳光事件”马上传遍校园,同事啊包括校长都有“大快人心”的感觉。有同事说,早就想教训一下这个刺儿头了。我心里想:你要是早管教管教,王德水哪至于横成今天这样。
(话也得说回来,如果大家都动“打”这一法宝,真的把王同学管成小绵羊,那么今天财大气粗的王老板是不可能产生的。)
王同学被打以后,变“乖”了吗?没有。不过效果是有的,以后我的课是好上多了,起码那些次捣蛋的是不敢捣乱了,没有了一帮小弟跟着起哄,王同学自然也闹腾个没劲。
以后那记账的四个耳光我一直没有讨回来,也没有讨回来的意思,因为,“打”对王同学根本没有作用。
从这个意义来说,打学生不是真的为了学生好,是为了我们好下台。
冲动是魔鬼。许多活生生的例子告诉老师,打学生也许是出于好意。后果是要自己担当的,有时候是相当可怕的后果,不管怎样可怕。没人替你承担,甚至没人替你说句公道话!
我们邻近村有个老校长,有二十年教龄的,据说很好的一个校长。打过一个学生,就一下,打的是脑袋。第一学期相安无事,放了暑假,又开学了。学生脑袋部位出问题了。没有任何证据显示,学生的这个病和校长的这个打有直接联系。
不过出于惯例,学校去医院看了看学生,还给了一点象征意义的慰问金。
这一下惹麻烦了,家长一口咬定孩子是被校长打坏的,道理就一个,你不底虚,何必来医院慰问?
道理是站不住脚,也没人说这家长对。家长就说是官官相互(小学校长也算官?),每天去学校要钱,未果,一次用铁器把老校长脑袋打破了。(校长的脑袋硬一些,倒没出啥毛病。)
这还不够,估计这家也实在给儿子没办法凑够高昂的医药费了,就去校长家抄家。老师家能有什么值钱的东西?
不给钱,拿命来! 家长就说,我儿子看不好,你儿子也别想好过。
无奈啊,老校长离开了生他养他的故土,举家外出避难。这是真的,可能细节有出入,当大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