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河图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盛世皇商-第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都是有家世的世家子弟……说多了啊,排队回去吧。”



  沈嬷嬷的话给这些宫女姑娘一个美丽的梦!在宫里服侍妃嫔的时候,很少有人想麻雀变凤凰,因为很难很难,紫禁城三千宫女,还有不少已经上位的妃嫔,能被皇上的青眼看到并且宠幸的几乎是凤毛麟角。大家都想安安全全熬到十年然后回家找个良人嫁了,强似在那个吃人不见骨头的地方战战兢兢地活着。没想到今天还有这么一个机会,主子给配一个身强力壮又有前程的丈夫!
第四章 瑞王其人
  说起瑞亲王福佑和嫡福晋佟氏锦绣这对夫妇,《清史》上没有任何记载。但是这位瑞亲王确确实实是清太祖**哈赤的孙子、太宗皇太极之次子,乳名唤作洛格,关于他,在《清史》上皇太极之子的排列顺序上只有这样几个字:次子,洛格,早殇。



  皇太极共有十一个儿子,历史闻名的靖远大将军、和硕肃亲王豪格是皇太极的长子,这位次子洛格即豪格一母同胞的弟弟,他们的母亲是皇太极的继妃乌喇那拉氏,一母同胞的还有一位比瑞亲王小了三岁的公主,即敖汉固伦长公主。小洛格比兄长豪格小了五岁,他母亲怀着他的时候身体就不好,所以洛格的身体也一直不大好,可能是先天不足,长到两岁时还象个大头娃娃一样,大大的脑袋,细细的脖子,很瘦很瘦的,最明显的就是那一对大而无神的眼睛给阿玛和额娘带来深深的不安:这孩子能活吗?对比豪格是天壤之别,那一个是虎头虎脑的大胖小子,而这一个……那就提不起来了,说不好听的就是一个随时咽气的小病秧子。



  那个时代医疗条件十分落后,夭折的儿童很多,死于天花、伤寒、时疫、痨病的等不计其数,就连痢疾都能要了小命。像洛格这样的孩子能不叫父母忧心吗?说不定一个重感冒都能再也睁不开眼睛。既然他投胎来了,就是自己的孩子,自己的骨血,皇太极就尽自己最大的能力给他找最好的郎中、吃最好的药,极力挽回这条小命。那个时代的男人,尤其是皇太极这种高位上的男人,就是希望自己的儿子越多越好。儿子多了那也是资本,是护身皮,有几个儿子不向着老子的?就是将来不继承汗位,儿子多了也是一股强大的势力,别人不敢小觑。



  在洛格三岁时,宫里来了一位身穿大红袈裟、身体健壮、洁白须发的长老,他是皇太极的老朋友,在宫外二十多里的隆云寺作住持,法号正明。这位正明长老在当时很有威望,是一位得道高僧,他对很多事的预测相当准确,隆云寺就是因为他香火鼎盛,被人敬称为“正明法师”。他到宫里来是来看望老朋友皇太极的,这位正明长老经常给皇太极讲一些佛门中的事情,启发他的善念,他知道皇太极在上一世就是出家人。聊了一会,皇太极便把洛格抱来给正明长老看,意思是请他看看这孩子能不能活长。皇太极非常喜欢孩子,尤其是男孩。这个小洛格虽然身体不好,却是很聪慧,记忆力颇强,皇太极非常喜欢。他把洛格抱到正明长老面前,很虔诚地说:“烦请大师给看看,这孩子如此孱弱,能否长寿?”



  正明大师把孩子抱到手上,并没有直接回答皇太极的问话,而是低头问洛格:“孩子,你可愿意随师父到庙里出家?”



  洛格的大眼睛忽闪忽闪的,认真地、郑重地向正明点点头。正明法师笑了,对皇太极说:“如果施主能舍得孩子,就把他交给老衲抚养,便可使得他性命无虞,否则……”



  “否则怎样?”皇太极十分焦虑。



  “否则也就是三五个月的事了。”



  虽然小洛格是皇太极众多孩子中的一个,多他少他都没什么,但是作为父亲,皇太极还是不希望自己的儿子早早就夭折了。听了正明长老的话,赶紧到后宅去征求乌喇那喇氏的意见,毕竟孩子是她所生。当然作为母亲是不会舍得骨肉分离的,可是她也清楚自己的这个孩子是个什么状况,十分忧心:宫里宫外的好郎中都看过了,没有任何起色,都说是胎里弱,不好调治。当母亲的也是希望自己每一个十月怀胎的孩子都能健壮成长,与其早夭,倒不如随正明法师出家寻条活路。



  正明法师说:“这孩子佛缘很深,根基很好,但是尘世中的因缘也很深,不能久在寺院,老衲看管他到十八岁还俗。但是你们对外要诏告天下:此子夭折,断了这段尘缘,待他还俗之日起,另起名字。这样,不但性命无忧,还会是一个福大命大之人。老衲敢保证他在寺庙这十三年的时间里身体一定会很强壮。”



  对于正明长老的话,皇太极深信不疑,他说服了乌喇那拉氏的一万个不舍,同意小洛格出家。因为皇太极在希望儿子性命无虞的同时,也想让这个孩子历练历练,他看到了这个孩子身上的两大特点,第一是聪慧,第二是坚忍,他身体那样不好,经常生病吃药,就没看见他因为病痛、吃药而哭闹过。这么小的孩子正是撒娇的时候,何况又是这样的家庭,皇太极对小洛格不能不刮目相看。何况是隆云寺离盛京只有二十余里,想念了就可以去看看,但是正明长老没等皇太极提出这个要求就说了:“施主如果能让他安心修炼,就要暂时断了他的亲缘,如果他知道自己的出身,能够安心在庙里吗?”



  一想正明长老说的很对,就放弃了随时探望的想法,反正是到十八岁也会回到身边的,就让他吃点苦也好。这样,洛格就被正明长老抱走了。



  尘俗中的女人什么最重要?丈夫、孩子。丈夫有可能抛弃她,但是作为母亲,抛弃孩子的绝对是凤毛麟角。为了小洛格能够活下来,乌喇那拉氏狠着心肠把孩子交给正明长老,但是离别之时却是肝肠寸断,哭得哀哀欲绝,从床上被两个丫鬟架着来到门口,扶着门框,伫望着被正明大师抱着渐去渐远的幼子,心里想着可怜的孩子离开了母亲的怀抱,谁能让他在母亲跟前这样受到疼爱?谁来照顾他吃饭、喝药、洗澡……他要是想额娘了怎么办?乌喇那拉氏后悔了,一下子昏倒在地上。正好洛格回身,就看见了额娘被两个丫鬟软软地拖着往床上去,便大声哭喊起来:“额娘!额娘!”



  但是正明长老一点都没心软,把洛格的小脸扳回来,笑呵呵地说:“尘缘难断啊。”



  小洛格还想往后看,正明长老便把他横抱过来,用身体挡住了他的视线。不一会,洛格就睡着了。



  从此,隆云寺多了一个走路都摇摇晃晃的小沙弥,他是这里慧字辈中年龄最小的小师弟:慧空。师兄们并不知道他的出身、来历,只道是住持长老捡来的弃婴。因为在隆云寺里,长老捡来的弃婴不止一个,都是贫苦家庭养不起了,不忍心卖掉或者送进宫里当太监,狠狠心放在隆云寺的山门外台阶上最显眼的地方、寺里的僧人能看见的地方,好心捡了去抚养,慧空这样瘦弱一定是家贫无粮饿的。



  在后来的日子里,慧空享受不到任何一点特殊的优待,一样的洒扫庭院,一样的打水劈柴,烧火做饭,一样的参禅打坐、念诵佛经,也一样的随着师兄们下山化缘。一开始身体孱弱,就做些个力所能及的事情,比方在厨房里择菜、扫地、给做饭的和尚烧火,一直没有闲着。他是含着金汤匙出生的,平时都是丫鬟嬷嬷前呼后拥的服侍着,出了家还要干活,干不好还要受责罚。一开始是真不习惯,经常躲在禅房门后偷偷地哭。



  但是小慧空非常喜欢寺庙里的这个环境,喜欢这里的晨钟暮鼓、庄严肃穆,喜欢这里的宁静祥和、与世无争。师兄们对他很好,都照顾着他,大家都是来自四面八方,不知道慧空的来历,所以对他所做的一切关照都是发自真心和诚意。



  慢慢地,小慧空就融入了这个家庭,他虽然年纪小,也知道谁对他好,在家里的时候,同父异母的兄弟多,母亲都不敢让他一个人单独玩,有一次刚刚在住房门外的花坛前玩了一会就被一个很胖的男孩给推倒了,胳膊、腿都蹭破了皮。要不是哥哥豪格听到了他的哭声,及时赶来,那个孩子很可能把洛格打坏了。



  但是在寺庙里就没有一个人欺负他,摔倒了马上就有人抱他起来,给他拍打身上的灰土,看他受伤没有,还哄他玩儿。来到隆云寺仅仅半年的时间,慧空就不是病孩子了,脸色红润起来,眼睛也黑亮有神。



  慧空六岁时,已经长得很强壮了,完全没有了孱弱的模样,也完全地适应了和尚的生活。胖嘟嘟的圆脸上一双明亮的大眼睛,人见人爱。正明长老亲自把他送往嵩山少林寺学武,让他多吃苦,继续历练。这一呆就是十年!十年当中他一直苦练少林功夫,每日挥汗如雨,吃了很多的苦。僧侣生涯使得他沉默寡言,世俗间的一切看得淡之又淡,可是他的武功却是相当了得。



  十年的时间是短暂的,也是漫长的。六岁到十六岁正是一个人从懵懂的孩童到明事理的少年成长的重要生命历程。如果他一直在宫里,就会是一位无比尊贵的阿哥,学会的怎样争权夺势、勾心斗角,可是在寺庙里他的心灵就是白纸一张,除了念经、练武就是为寺里种菜,改变了一大段生活轨迹,这段出家的岁月在他一生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深深痕迹。



  在慧空十六岁时,正明长老又亲自把他接回隆云寺,要他担任武术教习,隆云寺也需要护寺僧人。这样两年又过去了。这期间,他的父亲皇太极登上汗位,他的师兄、弟们包括他自己都不知道这里有一位当今大汗的儿子!



  十六岁到十八岁的慧空正是由少年过渡到青年的时间,他没有预测功能,不知道自己的生活将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要走出山门进入世俗,要走一条与僧人完全不同的人生道路。要在尘俗中重新起步,要在富贵荣华中保持一个出家人的心态,这在他来说是个很艰难的历程。从一个清静、干净的地方,一脚迈进一个大染缸里,那种滋味不是那么好受的。不要以为在寺庙里修炼的人怎么苦、怎么寂寞是很辛苦的事,来到一个充满了倾轧、充满心机、充满污泥浊水的地方,那才是最苦最苦的事情,尤其是从小就出家的人。
第五章 衣锦回宫(一)
  到了和正明长老和皇太极约定的时间,也就是慧空十八岁还俗的时候了,皇太极以隆重的仪式从二十多里外的盛京皇宫来接儿子走出山门,给他起了一个很吉祥的俗家名字:福佑。希望他从今以后洪福齐天,有神明保佑,和儿时的那个孱弱的洛格再不相干。



  还记得皇太极御驾亲临隆云寺的那天,正明长老带领全寺僧人迎接大汗,慧空也根据长老的安排跟随迎接。此时的他已经是一名英姿飒爽的年轻和尚、一名武术教习了。他体格健壮,挺拔,只是还没有十分成熟,英俊的脸上带着一些娃娃气。他有些好奇,心里想:“听说这位大汗是真龙天子,是天可汗,如果他长得象画上的龙,好象也不怎么好看,我得好好看看。”



  等到大汗被前呼后拥地安排在大殿的主要位置上坐下,慧空不觉哑然失笑:“嗨,这位大汗不但没有一点龙样,长得还挺英俊的呢。可是他到庙里来做什么呢?”



  接下来正明长老带领全寺和尚诵经,然后指定慧空带领寺中的武僧给大汗表演少林功夫。当慧空收势合十时,看到大汗十分激动地鼓掌叫好,还眼泪汪汪的。他想:“不会好到这么夸张吧?可汗好像是北方最大的官儿了,怎么连端架子都不会呢?”



  “慧空!”正明长老叫到他的名字,“你近前来,大汗有话问你!”



  慧空吓了一跳:会不会是哪个动作做错了?疑疑惑惑地往前走了几步,来到大汗面前,双手合十:“贫僧慧空参见大汗。“



  大汗向他招手,口气温和地说:“你到朕跟前来,来呀!”



  慧空诚惶诚恐,不知如何是好,看着正明长老。正明长老笑着说:“不用怕,到大汗身边来,大汗有话问你。”



  慧空惴惴不安地又迈了几步,来到大汗身边,感觉两只手都没地方放了。忽然想起正明长老的教诲,赶忙双手合十,对大汗说:“贫僧稽首了。”



  大汗拉住慧空的手,把他拉到挨上了他的双膝,上下打量好久,还站起来和慧空比了比身高,回头对正明长老说:“大师你看,他比本汗都高了!”



  那种长辈的慈爱,是正明长老之外所没有的、从来没有感受到的。大汗抚摸着他的脸,他的肩膀,还在他结实的胸脯上轻轻地敲了敲,然后认真地看着他的左耳,抚摩着耳停处那颗黄豆大的“栓马桩”,泪眼婆娑地不停点头。



  大汗坐下来,笑眯眯地问:“小师父还记得小时候的事吗?你是怎么出家的?”



  “回大汗,贫僧小时候的事有些模糊,记得不多,只记得是一位很年轻、穿着很体面的男子将慧空交给长老的。”



  皇太极再也忍不住了,“呼”地站起来,把慧空拥抱在怀里:“儿子啊,我就是你的父亲,你的父汗!是来接你回宫的,再不回去你额娘就要想死了!”



  慧空好象一下子掉进了大雾天气,迷迷登登的了:“这个万乘之尊的满人天子竟是自己的父亲?还有额娘,难道自己是个父母双全的人吗?大汗是满人的皇上,慧空也是满人?既然是大汗的儿子,怎么会让自己出家呢?”也难怪,两三岁的孩子能记得多少事?



  大汗见儿子愣在那里,知道他不相信、也无法承受这突如其来的事实,便坐下来,拉着慧空的手说:“你道我是谁?我是大汗!咱们爱新觉罗家是最尊贵的血统,可能随便认儿子吗?你让正明长老说说。”



  正明长老走近前来,笑吟吟地说:“慧空啊,你不是问过师父好几次了吗,为什么只剃度而不受戒,这有几方面的原因:第一,你不是师父这一法门中的人,将来会有你真正的师父来找你,因为你佛缘深,根基好;第二,你来隆云寺只是健身,并不是真正的出家;第三,你的尘缘未了,要还俗,还要娶妻生子。你确实是大汗的儿子,是他的血脉,岂可乱认的?跟随大汗回去吧,只要你心中有佛,在哪里都是佛门弟子,出家只是修佛的形式之一。师父当年和大汗约定你十八岁还俗回宫,已经到了时候了,师父还不可以证明你是大汗的儿子吗?”



  慧空不再怀疑了,他跪下来给师父磕了三个头,洒泪道:“弟子慧空感谢师父养育之恩和谆谆教导。”



  正明长老忙将慧空搀起:“阿哥不可如此大礼。”



  这时,大汗身边走出一个白头发白眉毛的老头儿,展开一块绣着金龙的黄色锦缎,用高而尖的声音高声朗说道:“二阿哥福佑听旨!”



  慧空哪里知道福佑是谁?更不知道圣旨是为何物,看着正明长老发愣。正明长老赶紧对慧空小声说:“叫你呢,赶快跪下!”



  慧空这才想起师父说过自己以后会有俗家名字,也没当回事儿,还以为是师父和自己开玩笑呢,这就用上啦?既然师父让跪那就跪吧。



  “……二阿哥福佑,因幼时体弱多病,故送至隆云寺由该寺住持正明长老抚养,而后为使阿哥身体强健,送至嵩山少林寺习武,而今,阿哥已然十八岁,应还俗蓄发,脱离空门,辅佐大汗,建功立业。钦此!”



  白眉毛老头儿把圣旨双手捧至慧空面前,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