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河图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枫叶红了-第8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谢谢老师的夸奖。请您还是多多指正指正吧。”刘晓楠自己清楚,这篇文章里还有不少地方需要推敲斟酌的。

  “当然,我们还可以讨论讨论。晓楠同学,是讨论啊,你不要只依我的。比如你文章中提到发展成熟的城市,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具有中心的作用。这是学界都公认的。但是,对于一些发展不足的,或者位置较偏的城市或城镇,以前习惯上也可以称之为区域经济发展的‘亚中心’。而你在文章中,却将这类城镇称之为‘准中心’。我想听听你的想法。”杨老师客观地提出一个讨论题。

  “我是这样想的,这些目前尚属发展不足的城镇,其实它们仍处在发展之中,仍将有它们自己的发展前景。如果笼统地称之为‘亚中心’,一个‘亚’字,似乎就限定了它的区域地位及其不变性,这未免偏于静态表述了。而称之为‘准中心’,一个‘准’字,只是暂时性的指代。‘准’字所内含的动态意义,给这类城市发展留出了可变的空间。”刘晓楠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是的,确实这两个字内涵不同。我想应该同意你的这个用词。好,晓楠同学,专业研究中遇到给客观事物定义时,一定要研究透彻它的本质意义,给予尽可能全面的分析与评价。当然,也要认真斟酌定义用词的准确性和深刻含义。你能做到这个层次,说明你的专业研究思维已经形成了。”杨老师是由衷地赞赏面前这个学生。

  “杨老师,我想,不仅是搞专业研究,就是从事任何工作,都应在思想方法上坚持这样做。”刘晓楠说道。

  “是啊,是这样的。晓楠同学啊,你将来这样坚持下去,一定能取得人生的成功的。说心里话,我总是觉得,你若能从事科研工作,一定能成为一个一流的科学家。”杨老师说道。

  “杨老师,今后不管做什么,我都会努力的。”刘晓楠向老师表了个态。

  “哦,对了,上几天吴传钧先生来信还说到,没看到你报考他的研究生的名单,感到很可惜。他在信中也是这么说的,说是要你今后不管干什么都要努力,他相信你能取得成功的。”杨老师又想起了吴先生的来信。

  “谢谢吴先生。我会按他的嘱咐去努力的。杨老师,我虽然没走上科研的路,但不管我干什么,不管我取得什么成绩,都是因为您和吴先生这些老前辈的教导。我有幸受益于良师,是我这一生最大的福份。”刘晓楠说着,还起身向杨老师深深地行了一个鞠躬礼。

  杨老师伸出那双大手,颤巍巍地扶住刘晓楠,师生二人紧紧拥抱在了一起。

第四十一章  光荣属于谁(4)
一般来说,大学四年最后一个学期最重要的事就是毕业分配。这时候,只有这么几种大学生可以不探此事,而居于“世外桃源”:一是像刘晓楠、安贻恒、周名鹏这样的带薪大学生;二是像祁交平那样已经考上研究生的;三是像邵成福那样打定主意回到自己来自的那个边远地区小县城的。当然,还有一类大学生,表面上看来好像要加入毕业分配的竞争,实际是无须操心的,如黄粤豫那种高官贵族家的公子小姐。

  实际上,真正在毕业分配时期明争暗斗的,也只是那几在学校或者系里或者班上有点名堂的,个人又有些想法或野心的。而对于大多数普普通通的大学生来说,比如诸洪强、成仲开他们,虽然想分配个好地方好单位,但一般都没有太多的可能去搞竞争。所以说,为毕业分配问题而竞争,在地理系七八级班上,大概也就是十来个人的事。

  首先,留校名额是最强势者觊觎的目标。本来最有能力竞争这个位置的几个人,如周名鹏、邵成福、刘晓楠都因了各自的原因而站在了局外。尤其是刘晓楠这样毕业三大项成绩——学科总评、教育实习、毕业论文全部为优等的毕业生不参加毕业分配,让一些二流水平的同学有了争夺留校名额的可能。如今最有可能向这个位置发起进攻的就只有李燕玲、汤先林了。

  周名鹏见最后的格局竟然成了这样情况,心里只怨这政策卡得太死。怨当怨,但他还是要表现一下不甘心的情绪,就极力怂恿汤先林一定要争取留校。汤先林这家伙一时也觉得飘飘然,觉得理应得到这个最让所有大学毕业生们羡慕的位置。于是,就赶在竞争对手的前面,向最欣赏自己的系办公室聂主任求了人情。

  事情似乎很顺利,不久聂主任就向汤先林透露了喜讯:“汤先林,以后就好好在学校工作吧。先搞个一两年,有机会了再把家属迁到学校来,你就可以事业、家庭两齐全了。哈哈。”

  聂主任这一说,汤先林正要高兴,突然意识到什么了,一下子蔫了,“哦,好,好。谢谢,谢谢。”汤先林回起话来都有点语无伦次了。

  “汤先林,你怎么了?”聂主任觉得有点奇怪。

  “哦,没什么,没什么。谢谢聂主任。”汤先林嘴上说着没事,实际上是他突然想到了一件很重要的事。因了这件事,他将不能留在学校里工作。汤先林由聂主任提到家属的事,突然想到了自己瞒着学校超生第三胎孩子的事。自己不但违反了国家的计划生育政策,还在入党时欺骗了学校组织。这如果以后自己在学校工作,事情迟早是会败露的,那要追究起来,岂不把自己的一切都毁了吗?

  这时,汤先林也顾不得那么多了,匆匆地离开聂主任,赶快找周名鹏商量去了。汤先林这些事,以前也是瞒着周名鹏的。但现在没办法了,只有将实情告诉他,让他帮自己想想办法。汤先林知道,遇到这种事,周名鹏总是比自己办法多。

  “好啊,你这家伙,瞒了我两三年了。”周名鹏最初也对汤先林有些气愤。这些年来,自己一直帮着他,他却将这么大的事瞒着自己,还让自己当了他的入党介绍人。

  “啊呀,周班长,周书记,你就饶了我吧,我哪天再向你赔礼道歉,好好吃一顿。现在你赶紧帮帮我吧。”汤先林着急眼前的事。

  周名鹏到底是周名鹏,他只静下来运了运神,办法就出来了。在周名鹏的策划下,汤先林主动放弃了留校工作的机会,声称自己要离开省城到艰苦的地方去,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而实际上,经聂主任出面,去了位于本省第二大城市的南方师专学校。周名鹏还预言,汤先林到那里去可能比留校更适合些。因为他认为,汤先林毕竟学业水平不高,在人才济济的省府高校只怕难以出人头地。而到了下面地市,说不定还能混出个名堂来。

  听周名鹏这一分析,汤先林倒也乐得来了个明里暗里两相宜的好事。

  于是,李燕玲就几乎毫无悬念地留校任教了。 txt小说上传分享

第四十一章  光荣属于谁(5)
要按学业成绩讲,覃辅文也应是可能争取留校任教的。但是,这些年来,覃辅文对学校,尤其是对地理系的领导作风很是有些看法的。他觉得,在这样的严重官僚主义作风的领导下工作没什么意思,不如回到自己老家那个地区城市去,与昔日的老朋友们一起生活。

  系里管事的凡见有主动要求离开省城的,一律大力成全。而省出来的省城分配名额,正好掌握在自己手里,为某些目的所用。系里管事的领导甚至还对覃辅文说,你这样成绩好的同学主动要求到下面地市去,组织上一定会考虑在地区城市里为你安排尽可能好的单位。

  领导的话都这样说了,那还有什么不行呢?覃辅文也正好来了个组织与个人两满意。

  徐秀雪本来也是要力争留在省城的,为了这事,还与宋佩华成了竞争之势,一度是两人互不说话了。因为,省城的名额实在不多,要想分配在省城,还真得要作不少额外的竞争工作。可不知为什么,眼看着徐秀雪已经有可能在这场竞争获胜了,她却突然向系里领导提出来,决定响应组织上的号召,离开省城,要求分配到下面的地区市江洲去工作,也就是要求分到覃辅文要回到家乡的那个城市去。

  自从开始考虑毕业分配问题以来,宋佩华就一直很伤脑筋。黎哥已经是学校的研究生了,按近年的情况看,他读研毕业后肯定是留校任教的。他们两个当然都希望以后能在一个地方工作,那么,在毕业分配时就把这个问题解决好,是最好的时机了。

  大学里目前是不希望学生们在校期间谈恋爱的,当然在毕业分配时也就不可能去照顾已经建立起恋爱关系的情侣了。黎民余甚至私下里跟自己的导师说起来了这事,但导师说,学校里尚无这方面的先例,也没有可以借以提出这个要求的任何政策或制度依据。

  没办法,宋佩华只有请父亲出面找系里的聂主任。他们二人也还算是熟人,当年为宋佩华与黎民余的关系的事,聂主任还向宋家告过状。所以,宋父认为,这时候向聂主任提出此事,也不算意外。

  但是,令宋父感到意外的是,这位往日好像还算熟识的朋友,现在却变得十分生疏了。当宋父向他提起女儿的毕业分配问题时,这位朋友不仅没有半点关心的表示,还一脸的公事公办的样子,拿出系里正拟分配在省城的几个名单,说是无论从宋佩华的学业成绩,还是政治表现方面,都不能与拟定名单上的人相比。聂主任还特意提到了徐秀雪,拿她的条件一条条地与宋佩华比。她的成绩比宋佩华好;她的政治表现好,尤其是在那次学生行动事情中,有维护学校领导的突出表现;她是班干部;她还有文艺特长。特别是徐秀雪的分配意向定在省城,还是学校一位领导表示过的意思。所以,徐秀雪肯定比宋佩华更有条件留在省城。

  眼看着宋佩华争取留在省城已经无望了,现在却突然传出徐秀雪放弃分配在省城,而要到下面地区城市去。于是,宋佩华又请上父亲重新开始了一轮工作。学校上层打过招呼的徐秀雪自己撤了,聂主任也就不必要再过于强硬了。毕竟,老宋也是他的老熟人了,大家都同在省城里工作,犯不着太让人过不去了。

  于是,宋佩华得到了留在省城的机会。至于具体工作单位,黎民余倒不是太在意。他认为,只要人在省城,以后调整单位总是好办的。如果下到地县了,按照现行的干部调动政策,那是万难往上调到省城的。

第四十一章  光荣属于谁(6)
刘文英作为带工资的大学生,也是不参加统一分配的,她只是等着毕业后直接到来江教育局报到。至于到了来江后,也知道是万万不会再回到位于西洲村的那个中心学校去。毕竟自己现在是正牌的大学本科毕业生,这在整个来江县教育系统也不是很多的,而现在的年轻本科生就更是少了。所以,到时候县教育局肯定会要将人才留在县中学,甚至留在局机关工作的。

  因此,毕业前夕的刘文英倒也还算清静。自己没什么好操心的,只是担心着邵成福的分配问题。老邵档案里背了个处分,是不好再去争取什么好的分配去向了,只有静等着学校里的发配了。不过,按惯例,像老邵这样来自山区小县的生源,若无向上分配的期望,一般也就是回生源地而已。所以,邵成福也不着急,他甚至想回县里还好些,那里中学界的人都了解自己,不会在意档案里的什么东西的。他想,最好是能回乡里的中学去,还是在张校长的领导下为乡亲们服务。在那里,他和张校长他们已经有了属于自己的地位和荣誉,那是乡亲们给予他们的,与政治,与名利场上的东西毫无关系。

  于是,邵成福和刘文英这两个无牵无挂的毕业生,唯有抓紧时间度过美好的大学生活的最后时光了。这时候,两个人正清闲地漫步在学校后山的小路上。两个人都没说话,只是一前一后地沿着弯弯扭扭的小路,不急不忙地向山上走着。小路上有一道土坎,邵成福先一步跨了上去,再返过身来伸手接刘文英。刘文英抓住老邵伸过来的手,顺势一使劲,就上了土坎。因为使劲猛了,文英上去后还直往前倒,老邵抓住她的那只手不放,另一只手一把抓住她的腰,让她没倒到地上去。文英乘势靠在老邵肩上喘了口气。

  两个人就这样靠着,还是没说什么话,不知站了多久。老邵分明感觉到文英的心剧烈地跳动着,那种跳动甚至像鼓捶一样地敲击着他们的身体。文英也感觉到了老邵越来越粗的喘息,那气息甚至从她的耳边吹过,拂到她脸颊时还有一股热气。两个人就这样靠着,不说话,也不动,生怕这景象被打扰了,就不会再有了。

  又不知过了多久,老邵搂着文英的腰,文英靠在他的肩膀上,闭上眼睛,好像睡着了一样。四周静悄悄的,只听见两个人那“咚咚”的心跳声。

  “文英。”

  “嗯。”

  “我,”

  “嗯。”

  “我,我爱你。”

  “嗯。我也爱你。”

  实际上,这两个三十多岁的大学生已经相互爱慕了快四年了。但是,除了心里的爱,他们之间什么都不是,甚至还没有亲吻过。内心里出于本质的爱和外表上碍于外界的言行,在他们各自的心里激烈地斗争着,苦熬着,整整熬了快四年了。

  这样的日子虽然难熬,但他们都感到非常幸福。现在就要毕业了,这样的幸福就要远离了,两个人这时候的心情不知如何言表。爱,他们的这种感情,岂只一个“爱”字就可了得。

  静静的,静静的,两个人又不说话了,一切又归于静寂。静寂中,文英那双闭着的眼睛里流出了两行静静的泪水,无声地,静静地流过脸颊,流落到脖颈里,引得文英的脖子略略扭动了一下。老邵应着文英这一下扭动,低头看了一下她的脸,猛然看到了那两行无声的泪水!他再也控制不住自己了,一下扳过文英的肩头,两眼怔怔地看着她那两行泪水。看着看着,他一把抱住文英,将热烫的嘴唇紧贴在她的脸上,满脸满脸地去吻那泪水。文英也紧紧地抱住老邵,用自己颤抖的唇迎向老邵热烫的唇,……

第四十一章  光荣属于谁(7)
到了最后告别大学的时候了。毕业晚会上,同学们的心情说不清是毕业的高兴还是离别的惆怅。宽大的绘图教室里,大家把绘图桌摆成一个圆圈,桌上摆着大家凑钱买来的糖果东西。同学们在桌子后面成一个圆圈状站开,请来的老师们则都坐在沿黑板那头墙边的一排椅子上,每张椅子前面有一张小桌子,上面摆放着同学送给老师的礼物。

  程序性的讲话、发言、祝贺、感谢、鼓掌都一一过了,最后是同学们的击鼓传花节目。李军铁老师这时候悄悄地招呼老师们纷纷离席告别,他是要让同学们无拘无束地好好再玩一次。可汤先林要把礼节都尽到,“老师们不要走,和我们一起玩吧,一起玩吧。”

  李老师说:“我们在这里,同学们就会放不开了。我们现在糖果也吃了,礼物也收了,还是先走吧。”

  “谢谢李老师,谢谢老师们。哈哈”那边只想痛痛快快玩一场的安贻恒干脆向老师们下了“逐客令”了。

  “你们看,安贻恒早就想着要解放了。哈哈。”李老师一边说笑着,就和老师们一边走出了教室。

  说是击鼓,其实没有鼓,只是用一个脸盆代替。反正就要离校了,用了几年的脸盆也不要了,就放肆地敲吧。有些同学还干脆拿来饭碗、口杯一起敲打起来,形成了以大脸盆应点,碗、杯子和声的音响效果。整个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