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枫叶红了-第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夕阳下,两个长长的身影拖曳着,直指山麓下的学院,学院东临的南江,南江对岸的省城。
夕阳的余晖中,刘晓楠和黎民余下山回校。半山坡,却见一个壮实的大个子年轻人兴冲冲地往山上赶。这人背着个大书包,手臂上挽着一件长风衣,手上拿着一本厚厚的书,另一只手上还托着个篮球,一边大步大步地往山上冲,一边还口里念念有词地念叨着什么。
“这人是数学系七七届的,人称‘疯子’。”黎民余对刘晓楠说。
“疯子,大学生?怎么回事?”刘晓楠正疑惑着,那人已经几个大步冲到了面前,对着刘晓楠他们似笑非笑地咧了咧嘴,脚不停步地一路念叨着扬长而去。隐隐约约,似乎听到他念叨的是,“......陈景润强忍着病痛的折磨,趴在床沿上,一遍又一遍地演算着哥德巴赫猜想的命题,神秘的1+1就要在他的笔下露出规律的本来......”
“称他为疯子,一是他读书读得疯,一天到晚书不离手,二是行为处事异于常人,像个疯子。”黎民余看着刘晓楠疑惑的眼神,笑着说。
疯子叫陈峰,今年三月份到校报到那天,倒春寒的冷风仍刺骨地寒冷,他一到学校就大喊大叫地跳到南江去游泳。于是,人们就“疯子,疯子”地叫开了。
陈峰读书读得疯,他不仅仅读数学专业书,更是钻山打洞地到处旁听文科系的课程和讲座。尤其是在听著名专家的演讲后,陈峰总是不管不顾地大声提出各种莫名其妙的问题,有时甚至和主讲人争辩起来,搞得主持单位的人把他往外赶。陈峰还经常拿着书坐到汽车站去读,任旁边人来人往,他只管大声诵读,旁若无人。
陈峰还经常爬到山上读书,有时就干脆在山上过夜,露宿在草木之间。他还直想邀几个同学一起在山上露营,班上没人响应,他就把纸条贴到教学楼、学生食堂去,声称要广交朋友。
“这时候他还往山上去,今夜肯定又是在山上过了。”黎民余笑着问刘晓楠。“你说他是不是疯了?”
“不,不,这是个胸有大志者。”刘晓楠回过头去,望着正在奋力向上攀登的陈峰,“当年毛主席年轻时,不就是这样吗?野蛮其体魄,丰富其学识,广征其同志。”
“哈哈,你这一提,高度就出来了。”
刘晓楠没接话,只是自顾自沉思起来。十几年了,虽然国家还在,百姓也还是这些百姓,但总让人觉得日子过得乱哄哄。现在,似乎要开始一个新的时代了,然而,谁能继往开来?当年毛主席不是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吗?对的,人才。百废待举的时代,唯胸怀大志,敢于担当,勇于进取,博学多才的人才,可以承前启后,继往开来。
“民余,你不是说天将降大任于我等吗?”刘晓楠叫住走在前面的黎民余,“陈峰不是疯子,他或将受命于天,是成大事者。当今之中国需要一大群这样的人才。”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第六章 又开班委会(1)
又要开班委会,说是要定助学金。开学个把月,班干部开会都开过好几个半天了。刘晓楠觉得这太耽误学习了。
“老邵,今天这个会我就不参加了吧?”刘晓楠找邵成福商量,“反正我也不能享受助学金,你们怎么定,我没意见。”
“不是你要不要的问题,要为全班同学把把关。”邵班长不同意,“你是班干部吗。”
“早就说了不想当这个班干部。这下给套上了,没完没了。唉。”刘晓楠无可奈何。
人都到齐了,除了303室的几个班干部,还有302室的覃辅文,是卫生委员;女生李燕玲是学习委员,徐秀雪是文娱委员。
邵成福交代完会议内容和要求,让大家发表意见。汤先林率先发言:“我看,邵班长、周班长都定一等。”
“老汤,我没资格享受助学金,我是带工资的。倒是你汤先林应该是一等。这么大年纪,家里老婆孩子的,现在上学没了工资,不容易。”周名鹏赶紧投桃报李。
“要多考虑同学们吧。”邵成福提醒大家。
“对,对,我忘了周班长有工资。还有覃辅文、李燕玲、徐秀雪,都应该定一等,你们几个都没有工资。尤其是两位女同学,应该多照顾点。刘晓楠就没有了,和周班长一样。”
“我理解,老邵要大家多考虑同学们,是要先为一般同学们着想,不要只想着班干部自己。”刘晓楠提醒道。
“班干部也是同学啊,为什么就不能考虑。”汤先林针锋相对,还故意往歪里讲。
“是的。”周名鹏马上接话头,“班干部年龄都比较大,家里负担比较重,是应该考虑。”
“我没说班干部不能考虑。”刘晓楠看他们两个合着上来,岂能不争,“但是,作为班干部,总该先摆摆全班的情况,先考虑最困难的同学。比如,成仲开,家里就父子俩,老父亲已经六十多岁了,身体又有病,在农村是吃五保的条件了。还有那个王作弦,看样子也好困难的。”
“你只顾读书,什么都不知道。”周名鹏不让人,“成仲开家里是地主成分,还想享受助学金?”
“地主成分怎么了?”刘晓楠对那场运动的遗毒最反感,不由得提高了声调,“只要他通过了政审,就是合格的大学生,就和大家一样拥有享受助学金的同等权力。”
“刘晓楠你吵什么啦。”汤先林阴阳怪气地说,“还是帮着地主子弟。”
刘晓楠真的来火了,“你说什么?什么叫吵?难道由得你们把同学们甩到一边,坐地分赃,就不是吵了。要这么说,我还非得和你吵一吵。”
“刘晓楠,你冷静一下吧。”邵成福不想让班委会吵开了。
“冷静?我倒要提醒汤先林冷静地想想,那种大革命已经结束两年了。”不过,刘晓楠还是平静了一下心情, “我说,老汤,我们不说空话,就设身处地地将心比心吧。”
“什么比啊比的。”汤先林还是阴阳怪气。
“就假如吧,只是假如,假如你不是班干部,你希望班委会开会时先考虑谁的助学金?”
“我怎么不是干部了?”
“我说了只是假如。假如你不是班干部,你不会希望班委会先不考虑你的困难,只考虑班干部自己吧?”刘晓楠不理他的胡搅,继续按着自己的思想说下去。
“谁困难就先考虑谁。”汤先林顺着得晓楠的思路说出来了。
“好,我们就是要这样的班委会。”刘晓楠顺势定性,“现在你能肯定成仲开、王作弦他们不比你困难?”
“……”汤先林一时无语。
“这不就明白了吗?我们作为班干部,是不是应该有点觉悟,有点风格,先想想一般的同学。”刘晓楠不再说下去。
“对,对,是应该先想想同学们,要不怎么说我们是干部嘞。”邵成福借机将会议拉上正轨,继续开下去。
第六章 又开班委会(2)
班委会不欢而散。刘晓楠也不想与他们纠缠,背着书包找地方学习去。还没走到图书馆,李军铁老师从后面追上来了。李军铁老师其实比刘晓楠只大几岁,是早几年毕业的同校学兄,现在是系里的学生干事,负责联系刘晓楠所在班级的管理
“刘晓楠,我们一起走走吧?”
“怎么了?李老师,恶人先告状了?”刘晓楠没想到他们这么快,“李老师,这干部一定要由群众选出来 。不是群众选择的人,他就没有为群众着想的意识。”
“对,对。我们先不谈那个。”李军铁和刘晓楠并行着,把手扶着刘晓楠的肩头,“开学这么久了,我们还没好好说会话。”
“是的,李老师。自开学那天第一次见到你,听你给我们讲话,我就觉得早就认识你,声音好熟的,只想和你多说会话。”
“是吗?你觉得我的声音好熟的?”
“嗯,是觉得什么时候听过你说话。”
“这就对了。哈哈。”李军铁笑着在刘晓楠肩头上拍了一掌,“一个多月前,我们在电话里讲过话。”
“是你!李老师,真是谢谢你。”
“是的。当时是我代表省招生办给你打的电话。”
师范院校在高招录取顺序中,列在本科院校的末尾。当李军铁他们进入录取现场进,高分生都已经被先期的院校录走了。李军铁憋足了劲在“服从分配”的档案堆里翻了两天,居然发现还有个450多分的高分生。李军铁仔细看了这份档案:刘晓楠,二十五岁,建筑工人,所填的十二个志愿的学校依序从清华大学、武汉大学起,全部阅了这份档案,但都因该考生父母亲在*中曾被遣送回乡,而放弃了对其的录取。
但是,李军铁发现,该考生自己填写的父母亲情况是在职的银行干部。这说明他父母亲在那场运动中受的处理是错误的,并且已经得到纠正。于是,李军铁敦促省招生办向刘晓楠父母亲所在的单位电话核实了情况,运动中的错误处理确实得到了纠正。
在正式录取之前,李军铁担心这么高的分录在省内师院委屈了刘晓楠,但若不录取就没有上本科的机会了,于是在招生办给刘晓楠打了个电话,征求他的意见。
就这样,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武汉大学等学校思想解放迟钝,仍陷在那场运动的“政治”中,抛弃了刘晓楠这样的优秀考生时,李军铁为刘晓楠争得了上大学的机会。
“谢谢你,李老师。你可真正是我的恩师。”
“什么恩师不恩师的,我就比你大几岁。要不是那场运动,说不定我们还可以是同学嘞,最多上下只差几个年级。”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第六章 又开班委会(3)
李军铁找刘晓楠主要是讲当班干部的事。趁着刘晓楠情绪转好了,李军铁直截了当地说起来:“刘晓楠,你想辞退班干部的想法,邵成福给我讲了。”
“噢,是的。”刘晓楠一时不知怎么解释。
“刘晓楠,你当班干部是我直接选定的。我仔细看了你的档案材料,你下过乡,当过工人,在农村是五好社员,在单位上是先进工作者,还当过作业班长。是这样的吗?”
“是的。”
“你现在应该知道,你们这个班虽然有一批你这样年纪较大的,但也还有一半是刚出中学校门的小孩子,十五六岁的。他们在各方面都需要有好带头人,平常生活管理上也需要人关照。”
“那确实,这些天我也看得出来。”
“你们单位对你的评价是,关心集体,乐于助人。所以,我想你应该也乐意帮助这些小学弟学妹们吧。”
“当然。这也没什么,平日只要能帮的,小事情,顺便就做了。再说,我还向他们请教学习上事呢。他们底子好,像外语、数学啊,比我强多了。这也是互相帮助了。”
“所以呀,当班干部可以更好地帮助他们吧。”
“哎呀,李老师,我让你带进来了。呵呵。”刘晓楠尴尬地笑笑,“可是,李老师,我实在不想耽误学习。我已经被耽误十多年,再也耽误不起了。”
“我理解。别说是你们,就我这个工农兵学员,也深感被耽误了大好的学习年华。我现在正抓紧时间跟杨贤纯老师补课学习呢。”
“杨老师?会给我们上课吗?”
“杨老师是位一位知名学者是,知识渊博。与杨老师的知识体系比起来,我们真正是无知得很。是啊,要能听他讲课必是一种享受。可惜他老已经退休了,我们这辈人什么时候才能接上他们的的趟。”
“李老师,你既然都这样说了,我就多说几句,说说心里话。”
“说,说,慢慢说,不急。”
坐在图书馆前坪的一块石板上,刘晓楠向李军铁倾诉了自己压在心里十多年的一份情感,一个梦。
读书学习是刘晓楠自幼的爱好,也是他少儿时代唯一因之获得过众多荣誉的事情。他七岁那年上了五年制实验小学,十岁以全班第一的优异成绩考入全县最好的县一中。读了一年中学,学校就发现他超常的学习能力,打算安排他跳级,提前进入初中三年级。对读书的良好感觉,使少年的刘晓楠对于学习有过无数的梦想。他曾经对最疼爱自己的奶奶说过,自己要考大学,到北京、上海那样的大城市里去干大事,当大科学家。
但是,当一九六六年八月刘晓楠从乡下奶奶家渡完暑假回校,打算迎接新的高要求的学习时,整个县城、整个学校已经乱了。这一乱,他和同学们实际上就辍学了。一九六八年,他以实际上连小学带中学只读了六年书的学历,拿着名义上的初中毕业证,作为一名“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到了农村,务农四年。十九岁那年招工到建筑公司,干了五年副工、泥工。
刘晓楠一直记得,在西部三线建设工地上,与那些对前途迷茫的年轻工友们交谈时,自己曾说过,不要放弃学习,社会总是需要知识的。但是,工友们只是善意地对他笑笑,显然他们不太赞同他的话。尽管他们知道刘晓楠一直在坚持不懈地学习,而佩服他的学习精神。
确实,离开学校的十余年里,刘晓楠一直就没放弃过学习。在贫困农村豆大的煤油灯下,在建筑工地透风的工棚里,在那知识贫乏而贬值,书籍严重缺失的年代,他逮着什么读什么,逮着什么学什么。有农村里功书哥从搞运动焚书的火堆边检来的泛黄的古书;有从工友雷哥他们那里偷偷借来的本应被清缴的封资修的书,甚至那个时代的手抄本禁书,如《第二次握手》;当然也有那时可以大学特学的《毛泽东选集》一二三四卷,还有父亲郑重其事地买来的当年流行的大而空的形而上学的读物,等等,等等。
刘晓楠漫无目标,只是凭着一份情感,一个梦,似乎于无意识之间一点一滴地积累着知识。就是凭着这些散乱的知识,刘晓楠在那个无知的年代,竟然显示出知识的长处。那些世代文盲的老农民、老师傅们,那些辛勤工作于最基层的干部们,就是因了刘晓楠的这点知识而对他高看一眼。从他们那里,刘晓楠明白了这个社会对知识的真正需要和尊重。
回想之中,刘晓楠已有些激动,“李老师,你知道吗,在你录取我之前,我已经考过一回大学了。”
“哦?”
“是的,是报考北京大学图书馆系。填报志愿时,我什么都不想,只想着到书的海洋里去遨游。可惜......”
“是可惜了。”
刘晓楠一把抓住李军铁的手,“谢谢你,李老师。现在,居然一个已经逝去的梦又回来了,我又可以去追求自己的最爱,追求那最能发挥和显示自己优势的梦。所以,现在的我,最大的事就是学习。我不可须臾放松学习。”
“那当然,学生以学为主,这是第一位的。”
“但是,李老师,你也要知道我的难处。我考大学毕竟是搞突击上来的,到底不如他们正规中学学出来的。”
“我知道,邵成福说过,你连英语字母都不会读。”
“是的。所以,我还有很多课要补。要对自己高要求的话,得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那还够学的。” 。。
第六章 又开班委会(4)
李军铁没有当即答应刘晓楠的辞职要求,只是告诉他系里在安排调整班干部的寝室时,已经考虑到照顾他的情况。
系里要调整学生宿舍,让每个寝室都有学生干部负责。班里四个男生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