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枫叶红了-第4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声而去战斗,去战死,也不会有何畏惧的。刘晓楠想,与自己同时代的青年,凡有觉悟的都会有这种思想。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第二十四章 我们是共和国公民(3)
改革的脚步一步一步地走来,清晰可见,实在而颇具效率。学校所在的西城区人民代表的选举程序已经有所耳闻了。公开的程序无疑也是公正的,对所有选民也是公平的,充分体现了新时期的人民民住。简单地讲,主要程序的有:
先是进行选民登记。凡年满一十八岁的,户籍在本行政区范围内的、拥有法律规定的政治权利的中国公民都将登记为这次选举的选民。与那个浩劫年代明显不同的是,再没有以家庭出身或成分去歧视和排斥任何人。
接着是提名候选人。每十个选民联名可提名最初的候选人。除了最基本的联名人数要求外,也没有其他什么限制性或歧视性或特殊性的要求。而且被提名的候选人应当向选民表明态度,阐述自己的思想。
再就是推选候选人。由各基层单位选民逐级推选,先后经过若干轮推选,使选票逐渐集中;直到选票集中达到法定要求,在名额数以内,得票最多的当选为正式候选人。
最后,在正式选举日,以差额选举的方式,由各选区以无记名投票的方式,从候选人中选举出该选区出席西城区人民代表大会的正式代表。
改革的步伐是如此地实在,将被登记为选民的公民权利,即人民的权利是如此明确,让大学校园里成千上万以国家社会进步为已任的一代学子,充分感受到了自己的权利、责任和义务。我们是共和国的公民!这一想起来,一说起来,就让人充满自豪的情怀。
大学校园,这个知识成堆的地方,这个传承中国知识分子忧国忧民传统最典型、最集中、最衷情的地方,因改革而沸腾而激情起来了。
学校里,不少钟情于政治的大学生,不少着意积极参与改革实践的大学生,都纷纷摩拳擦掌,跃跃欲试,为即将行使自己神圣的权利,为以后投好自己神圣的一票或当选为人民代表,作着各自的准备。
大学生最大的一种动作,或者说最多的一种表现,就是练习演讲。经常,在课余时间,在清晨,在傍晚,在夜间,不管什么时候,在教学楼之间的小花园里,在图书馆前的小草坪上,在小操坪和大操场上,在南江岸边的江堤上,在学校的后山里,不管什么地方,总可以看到有大学生在练习演讲。他们或手捧讲稿,大声诵读;或空手挥动,任意发挥。他们有独自反复练习的,也有三两个朋友一起互讲互听,相互指正帮助的。可能是受专业思想影响,搞这些事,就数中文系、政教系那班以文化精英自居的人最积极了。
老师们中间也有人动了心的,这在历来慎于政治的上一辈知识分子中间是难能可贵的。经历过浩劫年间的政治大震动,谁心里不存个芥蒂啊。但是,真正的传统知识分子骨子里一种特性就是,不论经历过什么劫难,只要他们又见到了报效国家人民的机遇,他们就不会放弃,就不会因曾经的苦难而不去追求新的进步。
就连那个去年已退休的体育教师欧阳老师,也在打听有关新的区人大代表选举的消息。每天早晨的晨练时间,他还在学生们中间走走,聊聊,表述自己壮心不已的愿望和激情。是啊,人活了几十年,从来没怎么按自己的意愿表达过自己的政治理想和诉求,现在有了这么个机会,是想试一试啊。
可以说,反映中国知识分子传统情愫的这些思想和愿望,这种激情和冲动,在刘晓楠的内心里都是有的,甚至都是满满当当的,还带有着知识分子的本能的向往。但是,刘晓楠没有任何这方面的表现或举动,甚至根本没动过这方面的念头。
这时的刘晓楠时刻没有忘记,自己历经十余年辍学,当过农民、工人,在二十五岁那年赶上了重返校园的末班车,深知学习机会来之不易。自己现时的主要任务,甚至唯一任务就是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之中,废寝忘食地,不遗余力地学习,学习,还是学习。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第二十四章 我们是共和国公民(4)
有个当市委副书记的老爸,安贻恒总能给大伙儿带来些普通百姓难得知道的新鲜消息。现在,市里要重开人大代表选举之门,这是大伙儿的热门话题,他的新消息当然更不会少了。
“你们知道吗?”安贻恒又要发布内部消息了。
“有什么就快说吧,不要老卖关子,吊口味。”每逢这时候,黄粤豫老是与他抬扛。黄粤豫不服气啊,自己家老爷子级别比安副书记高多了,但现在不在位了,什么事都不知道了,老百姓一个。像这样牵同学们的耳朵,吸引大伙儿注意力的事,他从来难得在安贻恒之前抢个风头。
安贻恒已经习惯了黄粤豫的抬扛,不怎么往心里处,只是把这看作是对自己出风头的一种反衬和配合。他故作高深地讲开了:“你们知道吗?上面现在对法制建设可重视了。这次恢复人大代表选举,就要求一切按法律程序办事。”
“是啊,必须加强法制建设,这也是十年浩劫给中国的一大经验教训啊。那些年中国没了法,就连身为国家主席的刘少奇,头顶着宪法也躲不过红卫兵的批斗啊。”邵成福是很知道些那些年的事情的。
“那时候是人治,一个人的一句话,一个意愿就可以左右国家,左右一切。现在上面的意图就是要实现由人治到法治的改革和转变。所以,我们大学生都要适应这个转变,积极参与到这种改革中来。”安贻恒今天说起话很正经了。
“怎么回事啊,我们安贻恒同学难得这样正经的啊。”黄粤豫还是对着他来。
“你小子不懂,这是改革年代中的机遇。顺应时代潮流,把握机遇,为改革作出自己的贡献,才不愧为新一代大学生。”安贻恒还真是一路正经下来了。
安贻恒不但这样说了,还真动作起来了。在政治氛围不怎么浓的地理系学生中,安贻恒成了少有的为人大代表选举而忙碌的人。
向来油腔滑调的安贻恒,现在言谈举止都变得正儿八经了。要说在同学们跟前发个言,作个演讲什么的,安贻恒的口才是没问题的,唯一要注意的是要改改那不正经的腔调和油气的形象。
不过,他这一改起来,倒让同学们觉得不象他,跟他说起话来别扭。这就成了黄粤豫与安贻恒抬扛最好的时机了。黄粤豫甚至故意在安贻恒面前一口一个“这小了,这小子”地*他,逗引他和自己对骂痞话。
可安贻恒还就忍得住,不上黄粤豫的当。照安贻恒自己的说法,他今后要按革命政治家的形象重新塑造自己了。可能是出于家庭政治背景的影响,安贻恒从快速发展的改革开放进程中看出,国家将迎来一个政治开明的崭新时期。他要为自己今后的政治前程做好全新的准备,不仅仅是为参与当下的人大代表选举。
似乎一切均如安贻恒所提前透露的消息那样,社会主义法制的要求,首先在这次人大代表选举中得到了体现。
一九八O年九月一十六日,江南师院成立了以舒副院长领衔的区人大代表选举工作机构。第一次工作会议上,就依选举法规的规定拟定了本校选区的工作方案。根据区里的人大代表名额分配,本校选区有四个正式代表名额。按差额选举的要求,拟通过若干轮候选人提名和选举,选出六名正式候选人。这六名候选人将在全区统一规定的正式代表选举日,参加正式选举,由本选区全体选民选出最终的参加区人民代表大会的四名人民代表。
方案一公布,让全校师生看到了新时期法制建设的实实在在的光芒。许多原是传说中的,似乎又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一下子都实实在在地摆在了大家面前。确实与过去十几年甚至几十年不同了,中国迎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人民真正当家作主的新时代。
校园沸腾了,高等学府里的知识分子们看到了期盼已久的精神曙光,一代以社会国家发展进步为己任的学子们的心活了。
第二十四章 我们是共和国公民(5)
中秋节前夕,王育萍邀集了朋友们为刘哥过生日。这着实让刘晓楠感动了一回。刘晓楠的生日是按农历日子记的,再加之父母从没给自己过过生日,所以,他历来都没有过生日的概念,每年都是糊里糊涂地就把自己的生日错过了。
小餐馆里,朋友们都到齐了。刘晓楠端起第一杯酒,恭恭敬敬地举到王育萍面前,声音里带点颤抖地对她说:“谢谢你,育萍。”说罢,仰头喝干了这第一杯酒,眼睛里还盈满了泪水。
是啊,刘晓楠的父母都是知识份子出身的建国牌的干部,单纯得只知道工作,且不可避免地带有“读书人不屑家务琐事”的旧意识。所以,全家人住机关的宿舍楼,睡机关的单人床,吃机关的大食堂,连个家的形式都没有。刘晓楠从来就不知道,人生还有过生日这一说。
在刘晓楠二十七年的记忆里,第一次过生日是祖母给他过的。那还是十四年前,国家开始浩劫的那年,父母被批斗了,学校停课了,十三岁的刘晓楠去乡下祖母家住了些日子。一天,祖母额外给他做了一碗热呼呼香喷喷的蛋炒饭,对他说“吃吧,孩子,今天是你的生日。”刘晓楠跟着父母,从来没过过生日。而他的生日不在暑寒假,祖母也就没法给他过生日。因此,在刘晓楠的头脑里,一直没有过生日的概念。刘晓楠永远记得,当时他端着有生以来第一碗生日饭,眼泪哗哗地往下流。他不敢抬头,只是低着头,和着泪水,把一碗蛋炒饭扒拉得干干净净。
第一碗生日饭是祖母给的。一直到参加工作后,才有了师傅师母记得给自己过生日。今天,他们的女儿育萍又为自己备下了生日饭,刘晓楠能不感动吗!
“刘哥,今天是你过生日,你要高兴啊。以后我每年给你过生日,过一辈子热闹生日。”育萍见刘哥如此感动,自己也暗暗地下了决心,这辈子一定要让刘哥幸福。
“是啊,育萍真是个有情有意的好妹妹。晓楠下放那几年,我自认为是照顾他了,可还从没想到给他过生日。这么多年,我也一直不知道他是哪天生日。来,晓楠,生日快乐!”文英姐很为晓楠有个好妹妹照顾而高兴,也来了个一干而尽的。
杯也碰了,酒也干了,接下来就是慢慢地边吃边聊。自然,当下的形势,又聊到了人大代表选举上。
“我说,改革开放以来,这么大的事,你们这三位大男人好像都不太关心似的。”文英首先发出不满了。
“文英姐,我们不是不关心啊。关于选举的事,我都注意到了,都知道。怎么能说不关心呢?我只不过是觉得,我们到底是学生,最要紧的是抓紧学习。那些事,按学校安排的程序做就是了。”晓楠说的是实话。他内心对社会改革与进步是极为在意的,但理智告诉他,不能在这些事上花太多的精力。对于现时的自己,学习才是第一位的。
“文英啊,有些事可能不是那么简单。上面不见得马上就会放开,而我们也不要期望太高。”老邵似乎更为老成些。
“你这话的意思听不明白。”文英不赞成老邵的说法。
“这么说吧,真正的公民选举,我们这些人都没见过。在我们上一辈人那里,他们见过那种形式,当时也就是个形式而已。不过,我和文英你,比他们还多见了个党内选举。文英你应该也知道,到目前为止,那也只不过是个形式。”老邵不急不忙地说着,尽量地要把思路讲清楚些:“你想想,国家做个大事,总得一步步地来。就说选举这事,不可能一下子就都建立健全好了。我想,可能也要分步骤来。”
“哦,老邵你的意思是?”晓楠听出点东西来了。
“我想,很可能第一步,也就是今年这次选举,主要是恢复法律程序上的形式,做出个样子来。至于,真正将这件事做到赋予实质的东西,那是第二步、第三步的事是了,是以后的事了,至少是下一届选举的事了。”不能不说,老邵的思考不无道理。毕竟,这是在中国这样一个大国,办事情不能太简单化。
“民余,你认为呢?”文英还没服气,想拉一直还没出声的民余来帮帮自己。
“从历史发展的观点看,事情的发展可能比较多的情况下,会是象老邵说的那样。”文英没想到,民余还是赞同老邵,“而且,而且,说不定还不会是这么简单地顺利。历史上,凡重大的国体国政国事的出现、变化和发展,一般都是要经过反复的。所谓波浪式前进,螺旋型上升。这可是*主义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理论之一,而我们这个国家行事,是以*列宁主义为指导思想的。”民余这家伙的历史专业思维看样子是上路了,分析起问题来像那么回事了。
“依我看,对恢复公民选举这件事,不要太就事论事了。”晓楠有自己的看法:“我们应该从中看出今后中国社会发展的一种带方向性的东西。无疑,这件事对今后的方向是个良好的启示,它预示着我们这一代人将会有更多的机遇和更大的责任。所以,我们更要抓紧为未来的中国作好准备,以接受时代和人民的选择。我们班上的安贻恒就是看到了这一点,所以,他在按新的要求重新打造自己了。”
那边,两个小妹妹对他们四个大哥大姐不理解了。
“真是的,他们凑在一起就是政治啊,社会啊,责任啊。搞不懂他们。”佩华看着他们的争论只觉得不解和好笑。
“男人啊,可能是要有这么种大气吧?”育萍只有这么猜测了。
第二十五章 记得少先队的呼号吗(1)
或许,像刘晓楠、安贻恒这样认识当下中国改革开放形势的,还大有人在。而且,不少人还将自己的认识,更多地更为急迫地用于指导自己的行动。毕竟,南江师院已经有诸如谭达立、张大可这样一批走在时代前列的榜样。不少胸怀大志、不甘落后的青年学子快马加鞭地行动起来了。
地理系这几天一直在传,七七级有个女生叫李小清的,已经在国家级专业学术期刊上正式发表论文。尽管她的论文是与系里一位老教师联名发表的,但这毕竟是这个女学生主笔的专业学术论文啊。
这可了不得啊!满打满算,七七届的大学生入校学习还不满三年,就能达到如此高的专业水平,确实非同一般啊。专业学术论著不同于文学创作或艺术表演,可以利用过去年代里的生活积累和心灵感受。学术论著在当下刚刚走过浩劫的年月,可是稀罕宝贝啊。一个女学生,仅用了两年多的时间,就可以写出跻身国家级学术期刊水平的专业文章,足以显示其在未来学术上的前景和地位了。
李小清成功的锋芒小试,也引起了不少同学重新审视自己。尤其是有较好功底的大龄学生,在重新审视后,不泛给予了自己新的评价高度者,因而也在心里涌动起了要提前出头的念头。
周名鹏更是看重李小清这个成功,在奠定个人专业前途上的重要作用。
“哎呀,这有什么了。她做她的学问,我以后努力当我的干部,人各有志嘛。”汤先林毫不在乎小女生的论文。
“是啊,你反正是想当官的,不在乎。但我还是想做学问。你想想,我要在国家级刊物上有了这么一两篇文章,那我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