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河图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枫叶红了-第3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啊。自己的相貌肯定不在她们之下,而且能歌善舞,还特别泼辣能干。但是,大刘为什么总是见到自己就要躲。难道女人太能干了反倒不好?唉,想不清楚。

  周名鹏和汤先林这会儿就更不舒服了。本来历史系那小子就在眼前晃来晃去,就搅得人心里烦燥。算计了半天,也没能伤到那小子半根汗毛。这会儿这个大刘,他那个妹妹对他那种旁若无人的亲热劲,更让人受不了。

  但是,他两个人烦燥归烦燥,还真是没办法怎么算计大刘。因为人家明着说清楚了,那是他师傅的女儿,师傅托付他要照顾好这个小师妹的。你还能说人家什么呢?唉,怎么就没人也把女儿妹妹什么的,也托我们照顾照顾呢?真是命不好啊。

  其实啊,他们不要埋怨命,要多想想,就凭自己那德行,值得人家信赖吗?谁会放心托付他们什么吗?更不用说托付自己的宝贝亲人了,更不用说托付自己的人生了。

  有些人可悲就可悲在这里:太没有自知之明了。

第二十一章  从墙上爬过去(3)
王育萍上了外语系,刘晓楠就更喜欢往外语系那边跑了。

  本来,刘晓楠就经常跑到外语系那边去自习。因为他要加大力攻英语,而外语系那边条件好,有语音室,有随时可以请教的老师和同学。刘晓楠知道,大学里,一个系的人多,老师与学生之间也不是很了解。自己在那边跑多了,身影经常在外语系晃来晃去,那里的老师和同学不定都把自己当成他们系里的人了。

  且不说刘晓楠经常在外语系走道里逮着老师、学生就提问,而他们也总是很认真地回答自己。就是语音室那个管理员,可能也早就把刘晓楠当成外语系的人,每次他进语音室,只要和管理员笑笑,连学生证都不用看。

  这样的事,或者说这样的人缘,对于刘晓楠来说,好像也是与生俱来的。比如说,到图书馆借书,别的学生只能站在柜台外,等着管理员取书。碰到不合适的书要调换,又得重新按程序再来一次。而刘晓楠却很容易地就得到了管理员的信任,每次借书、挑书,都让他进到柜台里面去,任由他翻找自己中意的书籍。为什么自己能得到管理员的信任?刘晓楠自己也不是很清楚,是自己儒雅洒脱的外表,还是自己诚实稳重的言行?是自己老实诚恳的态度,还是自己认真学习的表现?反正自己在不少情况下是很随缘的。

  记得很多年前,还是刘晓楠当工人的时候,有一次几个工友趁“五一”休假,从工地附近搭火车去市里玩。出头买车票的那位想省几个钱,而那个小车站检票也不严,就没打票,哄着大伙上了车。结果在车上遭遇了查票。奇怪的是,乘警把几位工友都带去补票了,而对坐在一旁看书的刘晓楠竟然不曾打扰半分。当刘晓楠醒悟过来,主动向乘警补票时,乘警还以刘晓楠来教育那几个工友。搞得工友们哭笑不得。

  不过,随缘归随缘,刘晓楠要利用好外语系的条件,就必须要掌握外语系的课程和教室,尤其是语音室的安排。最初,刘晓楠没什么办法,只有悄悄地留神注意。后来结识了曾援朝,有时就向他了解了解。

  现在有了育萍,事情就好办了,就和自己是外语系的人差不多了。育萍主要为刘哥做了三件事:

  一是搞了一份语音室的课表。凡逢外语系低年级的听力课时间,晓楠就可以尽量安排时间去听课。

  二是凡是外语系有英语电影等影像节目,就提前告诉刘哥,让刘哥陪自己一起去看英语片电影,自己还可以给他当个翻译。

  三是晚上在外语系的教室里占自习的位置。外语的教室都是小间,里面光线好,人少,比较安静,最适合晚自习了。育萍也愿意天天晚上和刘哥在一起学习。

  每天晚饭前,育萍就会用书包在外语系最亮堂的教室里占下两个最好的位置。吃饭的时候就把占位置的情况告诉刘哥。而当她傍晚早早地去教室,想赶在刘哥前面,在那里等刘哥时,刘哥却早已在那个位置上看了很长时间书了。

  外语系的学生大多是年纪比较小的。那几年参加高考的那些被积压多年的大龄考生,一般都考不了外语,而考外语的大多是应届高中毕业生和近一两年的高中生毕业生,像育萍这样的。所以,刘晓楠往外语系的教室里一坐,傲然是大师哥的架势。

  而已经努力攻了一年英语的刘晓楠,这时候在英语科技阅读和专业阅读方面,也有了很大的进步。当大二开始时,他已经能时常抱着一本厚厚的英语原版的地理著作,借助词典进行阅读了。就那本厚厚的英语原版书,足够吓唬育萍她们那些刚进大学校门的外语系小学弟小学妹们了。

  当然,吓不到育萍,她是知情的。但也确实因此,还真让刘晓楠当了几回尴尬的大师哥。有时候,外语系小同学里还真有人在自习的中途端着课本、作业本来向刘晓楠请教。实事求是讲,就是大学外语专业一年级的语法方面的问题,刘晓楠还真能解答不少。因为,这一年来,刘晓楠恶补英语时发现,自己学外语起步年纪太大,口语是没办法了,但凭着自己的理解力和良好的中文根底,在书面阅读和翻译上还是大有潜力。所以,他特别着力于英语语法、阅读和写作方面的学习与练习。

  每当有小同学问到语法或阅读理解方面的问题时,刘晓楠还能像模像样地给他们进行讲解或解答。什么主句与从句的关系啊,倒装句的分析啊,翻译时词性和词义的选择啊,刘晓楠都能说出个一二三来。

  这时候,连育萍都不得不惊叹刘哥的学习能力和进步速度。她是清楚记得一年多前,刘哥向复习班的岳工程师问化学元素表怎么读时,大家对他哄笑的情景。

  当然,这种充外语系大师哥的情况也难免尴尬的时候。要遇到有人问语音方面的问题,尤其是要请大师哥读一读某个单词或者某一个句子时,刘晓楠就犯傻了,只好老老实实地“坦白”自己不是学外语专业的。

  这时候,育萍看着刘哥那尴尬样,就有点觉得好笑。后来,晚自习时,育萍总是选那种两个座位连排的位置,让刘哥坐在里面靠墙的那个位置,自己坐在外面位置,挡住那些要来问问题的不速之客。

  “谢谢你,育萍,这样我就可以安静学习了。”晓楠在心里说。 电子书 分享网站

第二十一章  从墙上爬过去(4)
育萍还成了刘哥的生活管理员。

  其实,也没什么好管的。刘哥十四五岁就离开家独立生活,已经养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自己的穿着洗刷,甚至小小的缝补,都能搞得好好的。他要缝起被子来,钉起钮扣来,比育萍做得还好。育萍小时候逢假期在工地做工时,有些缝缝补补的事,如工作服挂破了,扣子掉了,都是刘哥代替师傅,帮小育萍做好的。

  刘哥生活上,育萍要管的主要就一件事——吃饭。

  自从学校不再开集体餐,学生改为各自凭餐票排队打饭。一般学生按系别分在几个学生食堂就餐,而所有带工资的学生全部安排在教工二食堂就餐。

  全校带工资的学生可不少啊。每逢开饭的时间,食堂里十来个窗口前的长龙阵,要从窗口一直排到对面的墙边,有时还要拐个弯。正常情况下,打一次饭,得要一刻钟以上,甚至要花上半个小时。除非你,一是开饭之前,提前到窗口站着;二是等开饭高潮过后,再来吃饭。

  刘晓楠自然是选择第二种办法。在学习上惜时如金的他,是舍不得每天花那么多时间去排除打饭的。早吃晚吃都是吃,何必付出那么大的时间代价呢?

  但是,每当开饭高潮过后,厨房里那些菜盆子就十有*都空了,甚至全部都空了,没有什么菜可打了。

  好在刘晓楠对吃的问题没什么苛求,只要能吃饱就行了。所以,他经常是走在最后面,甚至食堂快要关门了才去打饭。不管食堂里还剩下什么菜,随便大师傅打点放碗里就行了。碰到没菜的时候,就要大师傅随便从哪个大酸菜坛子里夹一把酸菜就行了。刘晓楠的这种随便吃法,有时让食堂的大师傅们都觉得过意不去,就干脆不收他的菜票了。

  上半年育萍在学校上复习班时,也是用刘哥买的餐票在教工食堂吃饭的。自己每次打饭时,都是一边排队一边背英语单词。当时自己的学习紧张,也没在意刘哥是怎么吃饭的。现在育萍发现了这个问题,她可不能让刘哥就这样吃饭。这样下去会搞垮身体的。她要把刘哥吃饭的事管起来。

  育萍把刘哥的餐票和饭碗都收了,对刘哥说:“刘哥,你以后每天只管按时到食堂来吃饭,打饭的事你就不要管了。”

  “食堂里那么多人,你一次打两个人的饭,能行吗?”晓楠总是怕累着育萍了。

  “我有办法。”育萍早就想好了,在教工二食堂吃饭的,有刘哥好几个好朋友,有黎民余、文英姐、安贻恒、黄粤豫、曾援朝。自己每次去打饭,总能见着他们中的一两个,甚至几个。以后,打饭时只要见到他们中的任一个,就拿着自己和刘哥的饭碗到他们前面去插队。这样,既可以节省时间,还可以让他们帮着端碗,又快又好。

  “你啊。都像你一样,食堂里就乱套了。”晓楠笑着由她去了。

  “嘿嘿,刘哥你就随便我吧。”育萍也不和刘哥争道理,反正按着自己的想法照顾到刘哥就行了。

  中秋节那天,育萍正好没课,就去工地看老爸了。本来想和刘哥一起去看老爸,但这天的专业课正是他认定的主攻课程。育萍不想让刘哥落下自己喜欢的功课,就说:“刘哥,你的意思就由我代着吧,老爸不会怪你的。还有,要有好吃的,我也一定给你带来,不会亏着你的。哈哈。”

  “你这家伙,两边的好人都做了。”晓楠就同意按育萍的安排办了。

  这会儿到傍晚了,育萍陪老爸吃了工地的节日饭,带上老爸要给晓楠带的月饼,就急着往学校赶了。一路上心里老惦记着刘哥这个节是怎么过的。逢过节,食堂里应该会有些好菜,文英姐说了要和他一起吃点好的,不知刘哥吃了吗?该不会躲在哪里看书,又把吃饭的时间给忘了吧?

  育萍回到学校时,教学楼的灯已经亮了。“刘哥肯定又到教室里看书去了。”她一边想着,就径直到外语系的教室里去找刘哥。

  果然,在两个常去的那个小教室里,刘哥正埋头在书里。这天晚上,教室里,以及整个教学楼里看书的人都比平日少多了,同学们一定是到外面赏月了。教室里只有几个人,显得特别安静。育萍看着沉浸在书里刘哥,又是心疼,又不忍心去打扰他。

  育萍就那么在教室门口静静地站着,满含深情地看着自己的刘哥。

  晓楠正在看的是一本英文原版地理专业著作。可能是遇到生词了,他从从书上抬起头来,寻找桌上的英汉词典。眼睛的余光让他感觉到教室门口站着个人,抬眼一看,是育萍!

  晓楠赶紧起身去迎育萍,育萍也急步向晓楠走过来。

  “育萍回来了。”说着,晓楠已经抓住育萍的手了。

  “嗯。”育萍不知道该说什么。她有点后悔,不该把刘哥一个人丢在学校里过节。

  “师傅好吗?他说什么了吗?”晓楠一连串的问题。

  “好,好。他说要你专心学习,不要老惦记着他。对了,老爸要我带好吃的来了。”育萍又高兴了。

  “什么好吃的?”晓楠说着就来拿育萍的挎包。

  “月饼。”育萍却按着挎包,不让刘哥拿,“今天是中秋节,我们到外面吃去,一边吃一边赏月。”

  没等刘哥表态,育萍不由分说地拉着他就往教学楼外面的小花园里走。

  在小花园的一张小石凳上,育萍将挎包里拿出来的大牛皮纸包打开,让刘哥看里面的东西;月饼,一小包卤菜,一小包炸好的干鱼,还有一小瓶西部大曲。

  “月饼是公司发的。菜是工地食堂为大家备的下酒菜,老爸多要了一份。酒是老妈托人带来的,有两瓶,说是给你们师徒俩一人一瓶,老爸那瓶他自己喝了。”育萍一边摆着东西,一边介绍着。

  “我应该去陪师傅喝两杯。”晓楠也后悔今天没和育萍一起去看师傅。

  “老爸不怪你,他总是怪我。他今天还说,十天前是你的生日,怪我没给你过生日。”其实,育萍自己也在怪自己:“刘哥,对不起,我忘了。”

  “是吗?我也忘记了嘞。”

  两个人一下子静下来。育萍还在自责,而晓楠早已被感动了,被一种浓浓的家庭的温暖感动了。

  晓楠的父母是那种只知工作不顾家的老知识分子干部,晓楠自己又早早离开了家门,一个人在社会的底层生活,父母就更不关照了。就说过生日,在晓楠的记忆中,身边就几乎没人记着自己的生日,更没怎么过过生日了。而有了师傅师母以后,他们二老就一直不忘这事,就像不忘自己孩子的生日一样。二十多年,晓楠渴求的家的温暖,就在师傅的家里找到了。

  育萍见刘哥一下子不说话了,就默默地靠在刘哥身边,轻轻地摇着他的胳膊,说:“刘哥,我以后会记着你的生日的,每年给你过生日。” 电子书 分享网站

第二十一章  从墙上爬过去(5)
以前,育萍的老爸常跟她说:“你刘叔叔每天晚上看书看到半夜,每年就这样夜读,学了好多知识。”老爸还常常用刘哥这种学习精神来督促自己发狠学习。可育萍总认为是老爸为了教育女儿,故意吹嘘自己的徒弟的。一个人白天做那么累的体力劳动,晚上还能那样熬夜学习吗?

  现在育萍天天和刘哥在一起学习,尤其是每天晚上陪着他自习,就知道刘哥那种学习精神了,就知道刘哥身上那似乎永远用不完的精力和能量了。刘哥每天早晨六点多钟起床,一直到晚上十二点多钟回寝室睡觉,整整一十八个小时,其中除了早中晚三餐吃饭的时间,他都在学习,看书,做练习,听英语,有时还参加讨论会,还听讲座。而他看的书,有学业规定的教材,有自己选修的教材,还有各种参考资料;有专业期刊,有学术资料,还有广泛的社会读物;有中文文字,有图表数据,还有英文原版书籍。

  育萍佩服刘哥的学习精神,但也担心他的身体。所以,育萍决定自己每天陪刘哥晚自习。一是借以强化自己的学习,二是随时督促刘哥注意课间休息,具体的就是每晚至少拉他出去透透气,轻松轻松脑子。

  育萍的这种打算,与宋佩华是不谋而合了。宋佩华已经在做的事,现在王育萍也要开始做了。这不是巧合,应该说是一种特殊的男生与女生相结合的经典模式:事业性男生与心地善良的女生相爱的模式。

  一个有着强烈事业心和人生追求的男生,将自己的全部精力投入到自己立志奋斗的事业中去,他将自己的生活极力简化,将自己的能量高度聚集,力求以最佳状态和最高效率为自己的追求积累知识,打牢基础,为日后一展宏愿做着艰难、枯燥且繁重的准备。晓楠和民余就是这样的男生。

  一个心地善良的女生热爱这样的男生,敬佩他的志向和为之努力的精神、恒心和毅力。但是,她同时也发现他这种近乎自虐式的苦读,很可能会损害他的身体健康,会给他今后的事业发展留下身体方面的障碍。她爱他,她不能让他这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