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河图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枫叶红了-第2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对于这么细心的安排,民余不好推辞,就按佩华意思坐在了窗边的位置上,还一边轻轻说:“太好了,谢谢你,佩华。”

  佩华嗔怪地摇了一下民余的手臂,小声地带点娇声地说“不要你谢。”还故意小瞪了民余一眼。

  隔过一张桌子,周名鹏正坐在那里看书。循着声音斜眼一看,见到宋佩华与历史系那个黎什么的如此亲热,心里骤起一股无名的酸意,气就不打一处来。如今大学里,只要是没结婚的,哪怕和自己年龄差不多,照样招小女孩喜欢,更何况这姓黎的还带着工资,手头宽裕。自己也带着工资啊?“唉,就不该背后还拖着个黄脸婆。”周名鹏心里头叹息着。

  看那边,这会儿正亲亲热热地落座,一边各自翻开书本,一边甜甜蜜蜜地说着悄悄话。然后是双双安静的看书。远远地看过去,那双飞双栖的影像,确实羡慕死人了。

  这时候的周名鹏已经看不进书了,眼睛不时地往那边瞄,手下只是无意识地胡乱翻动着书页。一不小心,“啪”地一声,把桌子边上的几本书推到了地下。

  “唉。”周名鹏叹出声来了。他无奈地弯腰拾起地上的书,愣了一下,干脆把书本往书包里一塞,莫名地忿忿然立起身来,提着书包走出了教室。。 最好的txt下载网

第十三章  她喜欢历史学家(3)
周名鹏忿忿地走回宿舍,见304室汤先林也没去教学楼看书,一个人坐在床边发愣。周名鹏又是一声“唉”,走了进去,把书包随便往一张桌子上一扔,一屁股坐在汤先林对面,不作声了。

  “周班长,怎么了?”汤先林回过神来,问道。

  “我们命苦啊。同样上大学,人家是又读书又谈爱,我们呢,连个干瘾都不敢过,只有干着急。”周名鹏边说边摇头。

  “又让哪个美女撩拨动了?”汤先林清楚,这位副班长在众人面前像模像样地像个十足的正人君子,其实骨子里那股邪劲一直在涌动。

  “哪个,哪个?历史系那个小子,刘晓楠的那个什么,和我们差得几岁年纪,凭什么就能享受我们班最漂亮的小妹子陪读?”周名鹏说起来还在生酸气。

  “他和宋佩华?”

  “还能是谁?你没见最近那小妹子像中了魔一样,天天跟在那小子屁股后面吗?”周名鹏注意那一对人已经有一段时间了。

  “嗨,我以为是谁嘞。这你生什么气。看不过眼就折散他们。”这种事倒是汤先林比周名鹏聪明。

  “折散他们?说起来容易。”周名鹏还没模出头绪。

  “当然容易了。”汤先林已经算计好了。他把自己的想法和周名鹏一合计,办法还就出来了。

  目前,学校里本来就不提倡谈情说爱,但对于占学生比例相当大的大龄未婚学生,学校也不好过于干预。但是,那个宋佩华现在还只有十七岁,还没有正式成年,还是个少女。历史系那小子居然谈爱谈到一个少女身上了,这还不够参他一本吗?

  还有,宋佩华家是省城的,听说她父亲与系办公室聂主任相熟。把这事给系里一报告,那还不就到了宋佩华父母那,那还不让小丫头够呛了。

  最后,总不能就凭现在这点捕风捉影的东西去向系里报告呀,得生出个由头来,或者搞出个汇报的话头来。最好是在刘晓楠身上打主意,在一定的场伙利用他维护老朋友的性情,把事情吵嚷起来,就可趁向系里说明情况的机会,把历史系那小子与宋佩华的事讲出来。

  周名鹏和汤先林阴里阴气地合计了一通,不觉过去两个多小时了。想出了办法,两人似乎轻松了,又开始过口瘾了。

  “妈的,女人丢在家里,在这里像和尚一样的熬日子,真难受。”周名鹏还没熄下心里的火。

  “是的,偏偏这大学里又这么多年轻漂亮的女孩子,真撩得人心乱。难受起来了只有回想与老婆睡觉的味。”汤先林有自己的熄火办法。

  两人正说着,教学楼自习的同学陆续回寝室来了,最先进来的是十六岁的小同学史小强和欧阳国庆。他们见两个大哥哥同学正聊得热火,就凑过去想听听。“两位老师在讲什么好故事?”小强问道。

  “怎么,你们也想听?也是可以学学了。”汤先林历来比周名鹏爽快,“我们在讲女人,讲老婆。”

  “老婆?我们还早呢。”小强有点不好意思。

  “所以,要学呗。”汤先林这家伙说起性事来,就有股邪劲,“比如,你们知道女人哪个部位最有味吗?”

  “……”两个小男孩一下子有点傻了。

  “告诉你们吧,是胸脯,是*。那是女人全部魅力的核心部位。我最喜欢那里了,在家时,我晚上睡觉都要抓着老婆的*。”汤先林越说越进去了。

  正好王作弦进来了,听到了什么,但没听全,问道:“汤老师抓着什么了?”

  汤先林正要说话,周名鹏拉了他一下,附在他耳边说:“注意影响,别误了大事。” 。。

第十三章  她喜欢历史学家(4)
晚自习的作息时间都是由佩华掌握。她把父母奖励自己考上大学的那只小手表放在桌面上,每晚三个小时的自习,中间要休息一次。休息时间一到,他就要拉民余到教学楼旁边的小花园里走走,散散步,透透气,说说话。

  佩华挽着民余的手臂,依偎在他的肩膀上,在花园的小道上慢慢地踱着。远处的路灯照过花园里小树的树冠,将光斑撒在他们身上。那光斑随着微风吹动树叶,摇摇曳曳,闪闪烁烁,使一对倩影若隐若现的,如神话中的仙境一般。

  “黎哥,我听老师说,有一门交叉科学叫历史地理学。”佩华轻轻地说。

  “是的,历史地理学是一门很有意思的学问。我们研究历史的也离不开研究当时的地理情况及其演变。”

  “是吗?那我们的知识可以结合起来了?”

  “是的。研究历史进程中的地理演变,是历史地理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的也是主要的方面。”看来,民余也已经在关注这个问题了。其实上,他已经在这方面下了些功夫了。

  在黎民余看来,自宋元以来,一直到明清,中原边境的动荡和朝庭的更替,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民族间的地缘关系,以及中原汉民族与北方少数民族不同的经济和人文地理特征所致。

  中原汉民族属农耕文化区,所处地域的自然地理条件相对优越,社会经济和民族文化上都希求相对稳定的生产和生活的地理环境与社会文化氛围。

  而北方少数民族主要是游牧经济与文化,且其自然地理条件比较严酷。游牧经济的一大特点是逐水草而生,也就是这种文化的逐利迁徙特征比较强悍。同时,在大草原的地理环境下,使其民族的流动迁徙精神和技能都远强于农耕民族。

  因此,每当北方草原自然条件恶化甚至发生灾害时,游牧民族就利用与中原的地缘相关,向中原农耕区入侵,以寻求生存之道,也就成了北方少数民族自然而然,或者是必然的选择。这就导致了中原北部疆域长年动荡,战乱频发,经济社会受到严重损害。

  植根于不同地理与文化背景中的国家上层机制与统治者,也必然打上特定的烙印。中原的朝庭及其统治者趋于保守,畏惧于战争,贪图安逸守成,在军事上一般取守势。这就从政治本质上和军事态势上处于了被动地位。

  而北方游牧民族的统治者则具有极强的进取精神,保持着强烈的开疆拓土、建国强族的政治抱负。在军事上,他们倚借强悍的马上军队,始终保持了旺盛的进攻性。元蒙和满清对中原的成功入侵,就是这种特殊的人文地理文化的胜利。

  “啊呀,黎哥,你这讲得太深奥了,听得累人。还是讲点通俗的,有兴趣的吧。”看来,小妹妹不是喜欢历史学,是喜欢历史故事。

  “你呀。”民余无可奈何地摇摇头,“好吧,就给你讲点你刘哥喜欢的野史。”

  “好的,好的。”佩华高兴了,把头全靠在了民余肩上,两只手抓住他的臂膀直摇摇。

  民余任着她撒娇,只在心里暗暗地体味着那种幸福感。“还是讲个有关元末明初的民间传说。也是你刘哥讲给我的。”

  “你们两个好朋友真行。他学地理还晓得好多历史故事,你学历史也懂地理。”

  “你知道吗,我们老家那边鸭蛋也叫做鸭子。”

  “哦。”

  “就讲个‘吃鸭子杀鞑子的故事’。鞑子就是鞑虏,是当时中原人对北方游牧民族的蔑称。”

  “这个我知道,上次你讲过。”

  民余讲开了:“元朝末年,统治者为加强对人民的管制,在各村镇都派了蒙族官员坐镇。当年朱元璋打算起事,但又不知该如何在各村镇官员的眼皮底下邀集乡亲们。刘伯温就出了一计,利用四月八各家各户都要吃鸭子的习俗,以做善事的名义向各村镇各户人家派送煮熟的鸭子,在每个鸭子里藏一张纸条,上写‘吃鸭子杀鞑子’。这样,到四月八傍晚吃鸭子的时候,各家各户就能同时见到纸条,同时如约起事,各村镇同时杀各村镇的官员,使官员们相互之间不能救援。如是,事成。”

  “听起来是个好办法。但是,”佩华这次想事了,“那时候的农民家里怎么家家有人认得字呢?”

  “哈哈,传说就是传说嘛。只是民间的一些猜测、杜撰,甚至完全是一种消遣,不能较真的。” txt小说上传分享

第十三章  她喜欢历史学家(5)
礼拜五晚上,民余与佩华的自习又到休息时间了。两个人牵着手在小花园里散步。

  “黎哥,下个礼拜你要自己占位置自习了。”佩华不情愿地说出了这么一句。

  “怎么了?”民余不知出了什么事。

  “我们的地质学基础课下个礼拜要搞野外实习,可能三天,到霞光岭去。”

  “哦,霞光岭,我知道,顺南江下游而去约三十里水路,在右岸。”民余在了解省城历史时,知道了霞光岭,以及它对于这个城市在建筑历史上意义。

  广泛地采用麻石是这个城市建设的老传统。历史上城里的大型建筑多采用一种麻石,或做为基石,或铺设地面,或打凿装饰物。远的如现在城南残留的老城墙,整座城楼都是用巨大的麻石块砌筑的。近的如跨越南江的大桥就是用麻石做人行道护栏的。火车站也是以麻石铺设主楼的大走廊和楼前的大广场。这些都是因为省城邻近有一个大型的麻石采石场。那里为这个城市提供了最近便最适用的石材。

  那个采石场就位于南江下游右岸的一个叫霞光岭的地方,距城区只几十里的水路,路近而又水运方便。千百年来,人们采下那里的麻石,用大铁铮开成所需的大方块、大条块,再用小凿钎打凿成石材。打凿因石材用途和工艺而不同。若用于铺设街面,一般是将开成长条状的石块,沿石宽方向用尖头凿钎在石面上每隔寸把宽平行打凿,将石面大致打凿平整。这样的石材,细看一块似乎不免粗糙,但大面积地铺在街面上,则石块间的缝隙与石面的凿纹垂直交错,倒也不失整齐有序。而踩踏粗糙的石面让人感觉实在,尤其是雨天不怕脚下打滑。若是用于铺设廊道、天井,石面的平整要求较高,则用平头凿钎将石面全部打平,石块侧面也要打凿平整,以便铺设时合缝严密。这样的石材铺出的廓道或天井地面,整齐平坦,既美观又方便打扫。

  如果用麻石装饰街道路口、桥梁护栏,或者铺面门厅、廊道、凉亭,则尖头钎、平头钎,甚至还有各种各样的钻具、刨具、磨具都得用上,或凿挖,或平整,或钻或磨,将石料打制成一尊尊的吉祥动物,如门狮、柱龟、亭牛等,或打制出一件件用具和构件,如石匾、廊墩、栏柱、花隔、石窗、石桌、石凳等。如果是构建大型的街口牌楼或者长廊、凉亭和桥梁的护栏,则每块用作建筑构件的石材上都凿有石隼。人们可以不用任何砌料,不用铁钉、木块,就靠着这些石隼,搭建出一座座高大的纯麻石构筑物,任百年风吹雨打,坚不可摧。

  古老的城市,随处可见麻石街、麻石桥、麻石门、麻石廊、麻石狮。那浑厚的麻灰色,那厚重的粗糙感,似乎将大石山的深沉和坚韧、大石山的雄浑与灵性都溶入到了千年古城的血脉。

  “黎哥,你怎么什么都知道?”佩华觉得惊奇了,“我从小在这个城市长大,怎么都没注意到这些麻石建筑。你这么一说,还真是一座麻石建造起来的城市耶。”

  “是吗?你回想一下城里的许多地方,更会证实这个特点。”

  “是的,你刚才说的那些麻石的街、桥、廊、门什么的,真是在城里到处可见哎。”佩华还在回想着。

  “其实,这也是你们学地理的应该注意的,也是属于地理知识范畴的。”民余进一步引导她。

  “是啊,我们老师也说过,对地理分布及其特点的感官认识,是地理知识的重要构成和基础。”

  “是这样的,就城市地理来说,一个城市所展示的现状,其本身就是一种地理分布,而且肯定是有其特点的。”民余停了一下,又继续讲道:“从历史的角度看,地理现状一定是对历史的传承和发展。就说省城的麻石建筑特点,既反映了它与周边地质产出的关系,又是这个城市建筑历史的结果。这也是历史地理学的重要内容。”

  “黎哥,和你在一起,对我的学习真有不少帮助。你这样认识和分析地理现象,对我形成专业思维很有启发。我们现在还没开历史地理课,但你给我讲了几次后,我现在就好象有了这方面的认识。以后开课了,肯定就容易上轨道了。”佩华由衷地说。

  “你啊,也不要把一门学科课程看得太简单了。”有思想深度的人,从来不会把问题简单化。这会儿,民余也不想再深入讲这些了。这对于一个小姑娘未免太超前了些。于是,他转了话题:“第一次出野外,要注意安全哦。”

  “我会的。我明天回家去准备点东西,会尽量想周全些,个人的东西带全些。”女孩子出门,就想着把什么都带着。

  “我明天跟晓楠说说,要他多关照你。他身体好,又一直是从事野外工作,有经验。”民余是深知晓楠的能力的。

  “不要你说,刘哥会照顾我的。那次上劳动课,就是他提出照顾我们小同学和女同学的。”佩华也很知道刘哥的为人。

  “他是个好人,会照顾大家。但我是要他特别关照你。”

  “你不要去说,多不好意思啊。搞得好像我是你什么人一样的,别人会说的。”

  “我又不跟别人说,是跟你刘哥说耶。”

  “就不要你说,就不要你说。”

  “好好好,不说,不说。”最后还是大哥哥让步。 。。

第十三章  她喜欢历史学家(6)
轮船沿南江顺流而下,一个多小时,就到了霞光码头。

  刘晓楠只让宋佩华拿她自己的小书包,一手提着她的提包、小铁皮桶,一手牵着她就要踏上上岸的跳板。

  但是,乡间的小码头,没有固定的上岸通道,临时搭上轮船的小跳板晃晃悠悠的,小同学们都怕走得。邵成福和刘晓楠只得放下手里的东西,一个站在船舷边,一个站在江岸边,手牵手地一个个地传递这些小同学上岸。实习指导老师曾老师在一旁看了,赞许地点点头。

  宋佩华只好站在刘晓楠身边等着。当小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