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商业三国1-第8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即使他是异族身份,又有何妨。
再说,我的孩子能够从残酷的政治斗争中退下来,在我的余威下,快快乐乐的作个富家翁,渡过平生,岂不是对孩子最好的爱护。
但愿,但愿沮授做的别太过分。
我私下的这些想法,不便对现在的士子们诉说,在父子相传的教育下,他们不可能理解这一切——说不定,一旦处置不慎,反而引起一场内乱。而沮授对刘浑的敌视,也基于此。
我焦急地在舱中踱着步,心如乱麻的思索着:依沮授的脾气,一旦找见刘浑这个破绽,肯定不杀之不甘心——反正已经得罪了他这名义上的主公义子,不如彻底消除个隐患。
不行,太史慈与沮授不熟,恐怕他对出云还有点影响,但不会动摇沮授的想法。
“厉浩军,”想到这,我连声呼唤厉尉:“速去,持我的青州令牌,劝沮军师手下留情。告诉他,刘某教导无方,愿承担部分责任。刘浑小孩子,分不清轻重,还望法外容情。”
厉尉持令牌奔出舱门,想了想,我还有点不放心,转首看着高山、尹东,带着恳求的表情,要求道:“两位,你们闲着也是闲着,帮忙跑一趟,帮衬一下。”
高山尹东相对看了一眼,点头同意:“也罢,我们去看看。”
60
我们的会议不得不告一段落——接连派出三波人马,以期能够挽救刘浑的生死。
坐在舱中,我威到浑身的肌肉紧缩,胸口就象堵着石头一样难以自在的呼吸。内心的焦急灼
使我坐立不安。我焦燥不安的频频起身,心慌意乱地不住到舱门观望天色,唯愿那三波人马能够赶得及救下刘浑。我就像滑了丝的螺丝——急得团团转。
高顺、张合善解人意的一边安慰着我,一边和我谈着别后的情形,当然,顺便也谈了谈师父王跃的现状。我无法全心投入到谈话中,有一句没一句的和他们聊着。
在沉闷的气氛中,一名侍卫走入了舱门,报告:“城主,日近中午,百们也越聚越多,需要主公下午接见的各地参赛选手,也与他们的乡老赶来,正在旁边的小船等候,是否容许他们登舱,请主公指示。”
噢,忘了,外面还有一大群百姓等着我。
高顺、张合担忧的看着我,高顺轻声的说:“主公,要不改日再见。”
我招了招手,示意侍卫传百姓登船。同时,转头对两位马韩统领吩咐:“两位,你们的家丁可以不受时闻限制,先期增兵出云,这样吧,两位速速去安排家丁赴援的事,我希望在八月底,两位的家丁在出云登岸,等家丁们换装后,我希望他们在九月初调往青州,等我把青州士卒重新整编后,明年二月,他们调回出云。时闻紧迫,两位,现在就动身吧。”
这就是上位者的苦恼啊,别人只看见万民拥戴的风光。哪知道是一点点的花费精力和心血、时间和汗水、努力积累而成。甚至连自己烦心的时间都不能拥有。
这次接见百姓是我早计划好的,离开出出云几年,我的影响力和对百姓的熟悉度正在逐渐下降。为了让百姓真切感觉到我的存在,我必须做点什么——让妻子巡视各地,顺便给予她赦免罪犯的权力,虽然说得冠冕堂皇,但实际上就是想恢复自己的影响力。接见各地参赛百姓,也是基于此想法:通过他们的嘴,我可以了解到出云各地别后的情况,顺便让老百姓感知到我的力量。把影响力施加给他们。
一手抓军队,一手陇民意,毛老爷子就是样打下江山的。我心里闷闷的想着安慰着自己。
日正当午,最先被召见的是出云城枣花街、出云城短刀路;乐亭城;黎阳城三地四处的公(功)民代表。这些诚惶诚恐的百姓一进门,有的人立刻匍匐在我的脚下,有的人恭敬的低头行鞠躬礼,还有的人右手握拳,响亮的撞击胸膛,敬以军礼。
行过鞠躬礼与军礼的人,轻蔑的看着跪下去的人,满眼不屑。
“起来吧,”我低下头。和颜悦色的对跪着的百姓说:“出云地界,不流行行跪礼。在这里,跪礼只针对皇帝、逝者和神灵。三者我都不是,你们快点起来吧。”
说着,我一指这些跪着的人,询问他们同来的伙伴:“他们都是新来的居民吧。”
得到肯定的答复后,我忧然的冲高顺、张合点点头:“怪不得啊。”
不过,刚来不久。就能获得公民的身份,实在是令我诧异:“看来,你们都是一群出色的人啊,说说看,你都有哪些好本领?”我走到舱中的元老椅上,舒服的坐了下来,对着那些跪下去的人,尽量用柔和的语调询问着。
“回……,回……”一名看上去五十多岁的老汉颤颤巍巍地答我的括,可一时间,他不知道该怎么称呼我,刚一开口,就卡在那儿。
我盯着他胸前别的的功民徽章,微笑着安慰说:“别急,慢慢说,你们既然有公民身份,可以称呼我‘主公’,或者‘城主’。称呼自己为‘小民’,或者直接称呼自己为‘鄙人’——公民嘛,有这个资格。”
“主公”,那个五十多岁的汉子嘴中含叨着个词,眼泪猛然间流淌下来,哽咽着回答:“主公,小民姓张,排行第三,别人都叫我张三,小民会一手好农活,今年自翼州投奔出云,被安置在乐亭城。我们一起安置的乡民看我老,让我当小队首领,组织大家补种庄稼。今年收获时,小民所属的小队,庄稼收成在乐亭县第一。县令把小民的事上报到出云,高堂相国知道后,就说:”出云处于军管时期,流民小队首领也算军籍,既然有样好的收成,也算军功吧‘,于是,小民就成了功(公)民。“
“不错,动乱时期,能够组织乡民补种庄稼,并且粮食没有歉收,真是一件大军功啊”我赞赏着连连冲他点头:“来人,拿我的杯子,赏他一杯美酒。”
端着满满一杯英雄血,我走过去亲手捧给了那老农,语重心长的叮瞩道:“出云律法,有功必赏,有过必究,你以功得赏,可要遵守律法,做个百姓的表率。我敬你一杯酒,祝你明年的庄稼长得更好。
不过,地力有时穷,庄稼的收成不可能无限制的年年增长。你一人收成好,算不了什么,天下受饥受饿的还有很多人,所以,大家收成都好,才是我希望的。明年,我希望你学几个宇,认识几个数,把你庄稼收成好的原因和方法写下来,传下去,也是大功一抖。切记切记。“
张三哆哆嗦嗦的举着我的酒杯,泪花一滴一滴的滴在了酒杯里。一个从不受人重视的老农,居然能获得城主大人的亲手敬酒,巨大的喜悦充满了心间,他的身体摇摇晃晃,需要周围的人搀扶才能站稳。
看着语不成句的他艰难的咽下美酒,我伸手摇过了酒杯,补充说:“张三,这名宇不好,我给你取个名宇。嗯。叫张成吧。祝你心想事成。只要自己努力,凡事都可做成。至于表字,就叫乐土吧,你在乐亭种庄稼,取得了好收成,我希望你和我共同努力,我们把出云建成人间乐土。张成张乐土,回去把你的新名宇告诉地方官,让他重新登记。”
张成一殊荣感动了周围的乡邻,随后。在我的询问下,那些曾经下跪的乡民,一个个激动地报着自己的名字与事迹,希望能够得到我的青睐。这些人,或者有一技之长,或者有组织才能,我个个温言嘉奖。不时的赏赐他们一杯美酒。
等所有曾经下跪的乡民问完后,我心中暗自赞叹:我走后这么久。高堂隆他们把出云治理的真不错,真正贯彻了我的主张——无论贵贱高低,只要你努力,你就会获得承认。获得与自己努力相符的身份和地位。这些人就是后来者的榜样,我们的新生政权若能一直保持这样向上的活力,我们的民族就有希望了。
想到这里,我更深切的体会到明年击退鲜卑,保卫我们建设果实的重要性。
“民心可用啊”,我冲高顺张合点了点头,指了指舱中挂着的地图,坚定他们保卫出云的决
心。
高顺张合明白了我的意思。手紧了紧腰上的佩刀,咬牙切击的点头回应。
“来”,安顿好新来的这些乡民后,我招手召集那些向我行鞠躬礼和军礼的功民:“到我身边来,你们这些人,一看就是我的老人,我回来了,你们离我那么远这干什么,到我身边来。舱中没有那么多椅子,你们就坐在舱板上。离我近点。”
那些老出云一见我这么亲切,纷纷围拢过来,席地坐在舱板上,回过头来,我顺便招呼那些新人:“来,你们也坐。”
一名出云枣花街的公民代表走上前来,恭敬的举着一个托盘,向我献礼。
揭开托盘上的红布,盘中的礼物显露出来:几颗枣子,一条鲑鱼,一把栗谷,数个板栗。
一阵热泪涌了上来——早(枣)归(鲑)故(谷)里(栗),看来,出云的百姓已经把这里看作他们自己的家园,把我看作这里出去的游子,企盼我能早日回家。
低下头来,我细细地打量身边的老出云人:“郭云,我记得你,你还是第一批随我到出云的人啊,几年不见,你可有点老了。”
郭云激动的抹着眼泪:“是啊,我就是原来的郭大眼啊,现在这名宇也是城主给我改的,城主,您还记得我。”
怎么不记得呢,事隔多年,家乡的面貌渐渐模糊,但我仍然记得那年——光和三年六月末,我们一行三十一条船、六百名童子、五百名士卒、一百二十名工匠及学徒、四百名农夫、三十二名造船匠、四名画匠及三十四名女子,携带五十五匹马、二十一头牛登上了岸,这一天,已铭心刻骨。
“你记得吗,光和三年六月末,那个冬天可真冷啊,我们没有城墙,没有保护我们的军队,整个辽西,地广人松,走几天也见不到一个人影。那时,我跑到辽东,与公孙太守商童借地借粮安置流民的事,我记得,你也是随行的士兵。”
“是啊,”得我提醒,郭云也陷入回忆中:“那个冬天可真冷啊。”
“今年的冬天,也会很冷,”我打断郭云的回忆,提醒说:“今年,我们出云二十万居民,摇受了二十二万中原流民,平均一个人要养一个人,幸亏张成他们补种的庄稼略有收成,否则,这个冬天会很冷很冷——你现在知道张成的贡献有多大了吗?”
郭云恍然,马上句振成拱手致礼。张成见状,慌乱得不知所措。
我坐在椅子上,打量着脚边一一个似曾相识的面孔,忧心忡忡的说:“我在青州,最担心的就是新人和老人互相不融洽。出云老人可能会想:我们把出云建设的像人间乐土,这些新人来了,吃光了我们的积蓄。我担心,老人们会因此对新人敌视。可是,你们想到了没有,无关新人老人,我们都是背井离乡之人,我们都离开了故土,把出云看成我们新的家乡。别人都用同一个名宇称呼我们——出云人。我们都是出云人啊。”
无论新人老人,听到我这括,连连的点头,同时相互亲切的打量着。
“来,出云人都向你们的同伴伸出手来,这是我的手,谁把手伸给我?”我伸一只手,握住了郭云的手臂,另一只手伸向了高顺:“师兄,把你的手递给我。我需要你的手,扶持我的手臂,我们一起宣读‘公民之誓’,你们还记得公民之誓吗?”
舱中的人纷纷站了起了,无数的手臂齐齐的挽了起来,低沉的誓言在舱中回响:“让每一个热爱出云城,每一个热爱生命,每一个渴望生活富足的人。用自己的鲜血发誓:不违反出出云的律法,也不容忍他人对律法的冒犯;
让每一个热爱出云城,每一个热爱生命,每一个渴望生活富足的人。用自己鲜血发誓:珍爱自己的荣誊,如同珍爱自己的土地;
让每一个热爱出云城,每一个热爱生命,每一个渴望生活富足的人。用自己鲜血发誓:保护他人的财产,一如保护我们自己的财产;
让每一个热爱出云城,每一个热爱生命,每一个渴望生活富足的人。用自己鲜血发誓:履行自己的义务,以便和自己获得的权利相称;
让每一个热爱出云城,每一个热爱生命,每一个渴望生活富足的人。用自己鲜血发誓:尊重他人的权利,正如我们期望自己的权利受到尊重;
……“
就这样,当日下午,我一批批接见着出云所辖的公民,送走了一个个热泪盈眶的百姓,最后,张合也随人群离去,高顺则被我硬留了下来。
日落时分,随着一只小船的靠舷,终于盼来了刘浑等人。
远远的,看不清舱上都有什么人,似于,上面黑压压的一片。登船许可发出后,不一会,刘浑的小脑袋首先从船舷耘边升出来。
“父亲,”刘浑一见我,马上奔了过来,抱住我的大腿痛哭起来。
我厌恶的狠狠一脚踢去:“小畜生,为父一生希望别人遵守律法,今个为了你,停了军事会议,还连连派人求情,为父平生求过何人,为了你,破坏了律法的实行,要不是看你年幼无知,我今日非砍了你不可。”
刘浑被我一脚,踢得在舱面上翻滚不停。看着他那幼小的身躯瑟瑟发抖,我又有点不忍。而这是我的家事,高顺不便插手,只好默默地站在我身边。
一只秀丽的小脚在刘浑的身前出现——是黄莺,她低头搀起了刘浑,用手中的汗巾擦拭着刘浑嘴角的鲜血。
“小孩子家家的,以后不许调皮了。”黄莺边藤拭,便柔声向刘浑叮瞩:“你义父打你,是恨你不出息。但是,他心中还是记挂你的,要不,怎么连派几波人去救你。你要明白义父的苦心,以后要乖点,别惹你义父生气了。”
黄莺出现在刘浑身边,到让我不好过去扶他。我只好站得远远的,怒气冲冲的喘着气,狠狠的瞪着刘浑,琢磨着怎么收拾他,才能让他接受这次教训。
“义父安好,孩儿们向你老人家请安了”,耳边突然响起的声音,倒是吓了我一跳,头望去,刘宣(本为刘玄,后为了避刘玄德的玄,改为刘宣)次子刘黄,刘宇,刘洪正站在舱边向我行礼。
好了,除了远赴益州的刘宙,我的义子们都来了,这到不好再处置刘浑了。
嗯,小船中还有谁,让他们一块上来。“我踱到舱边,准备招呼小船上的人上来。
低头向下一看,小船正渐渐的驶离我们。船上,无教黑影见我神头,纷纷向我抱拳拱手,高山的声音小船上传来:“城生,今日你们家人团聚,我等就不打扰了,明日一早,我们再来开会。”
我冲着驶去的小船一拱手,扬声喊道:“升平(高堂隆字),子正,幼子无知触犯律法,明日我必给大家一个交待。”
小船渐行渐远,船上渺渺的飘来什么声音,听不清楚。
转过身来,我招呼大家进舱:“好啊,今日我们大家也算是小团圆了。还有两日就是中秋。我们进舱,提前过这中秋节吧。”
根据史籍的记载,“中秋”一词最早出在《周礼》一书中。到魏晋时,有“谕尚书镇牛浠,中秋夕与左右微服私访”的记载。直到唐朝初年,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
出云的农牧节正好选在中秋季节,现在,正好月圆人团圆。
“师兄请上座。”我招手安排座位。
“主次之分不可废,还是主公上座。”高顺坚定的摆手。
“今日是家宴。只叙家礼,师兄为长,还是上座吧。”我再次邀请高顺。
“不可,纲常不可废,君臣之礼为大,家礼为小,师弟不要再提。”高顺坚决的回绝我。
“既如此,师兄坐我下手。刘宣,兄弟们里你最大,你安排兄弟们坐下。”
等各就各位后,我提醒刘宣:“今日既是全家团圆。给你不在的两个兄弟也摆上一副碗筷,以示我们全家人一起吃这家宴。”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