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普陀圆通梦-第6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您太客气了;无论有什么事情;您尽管吩咐;本座定当照办就是。”
“我这事呀;就是洪崖妓那丫头托我的。是这么回事;她看这红尘世界啊;已不象从前了;那梨园啊;勾栏啊;遍地都是;勾起她的心思了。这几天她春心荡漾;想下凡到红尘去重操旧业;不为别的;就只为‘潇洒走一回’;顺便她还要给那青楼伎馆正正名份;不让那些浪荡公子哥儿;纨绔子弟们;小看了她们女流;你看这事能行吗?”
菩萨一听;忙道:
“这个;啊;娘娘!这事啊;好吧!我再想想办法吧!您啊;叫她跟我回去;一旦有机会;我就叫他‘潇洒’一把;您就放心吧!”
女娲道:
“洪崖妓快来;菩萨同意了!快谢谢菩萨!”
这时;屋门一开;洪崖妓自外而入;只见她娇态依旧;风韵尤存;飘飘施礼道:
“洪崖妓给菩萨见礼了;谢菩萨看得起奴婢;奴婢下到凡尘;定当珍重这次机会;给姐妹们挣脸;让那伎女;也来一个留芳千古!”
说罢;就站起身来。将茶壶端起;向茶杯里斟起茶来。菩萨吃着梨把眼只一瞥;见那茶盘中的茶壶茶杯不同凡响;便上了心;拿起壶来左看右看;似要看出个明堂。只见那茶壶茶杯;白里泛青,温润如玉。女娲道:
“此非玉器耶;皆属瓷器;实乃白土烧制而成。本院有瓷祖赵慨、窑祖童宾;他等专唯此道!”
观世音道:
“噢!此亦是宝物耶!了不起;了不起!人是宝、技是宝、土是宝、瓷是宝;利国利民何不为也?能请二祖来否?本座诘之!”
“崖妓;去把瓷祖赵慨、窑祖童宾找来;菩萨有话问他。”
洪崖妓应喏;不多时;二祖见菩萨;互礼毕。观世音提起桌上茶壶茶杯问其好处; 二祖答曰:
“此乃‘影青’是也! 其器;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磐;皆为珍品!”
菩萨又从怀中取出一包;内有白土;递与赵慨、童宾观之;窑祖童宾笑曰:
“此是高岭土;出自我家乡;浮梁县东乡之高岭山,是挖取深坑之土,质如蚌粉,其色素白,有银星,入水带青色者佳,淘澄做方块,晒乾,其性硬,以轻松不压手者为上。可为烧瓷子料。”
女娲娘娘请菩萨游皇母山各处;遂别了二祖;携着洪崖妓的手;去了莲花池;鹰爪潭、落月亭、竹心泉、祭天台;复又看了棋牌殿、书画楼、歌舞厅、赏石苑、风月轩等处;因天晚告辞娘娘;带洪崖妓而去。
(下接第一百零七回 景德镇菩萨兴瓷 司马光根沿王勃) 。。
第一百零七回 景德镇菩萨兴瓷 司马光根沿王勃
第一百零七回 景德镇菩萨兴瓷 司马光根沿王勃
第二天一早;菩萨便离了南海普陀山;独自向江西昌南镇高岭村而来。此时;正值宋真宗咸平三年冬天; 北风呼啸,滴水成冰;菩萨变化成一乞讨要饭的白发老人;晕倒在一家高姓夫妇门前; 老人即将冻饿而死。忽见门*; 高氏夫妇见屋檐下有一个衣衫破旧的老婆婆;便大发善心; 将其扶进屋给其暧身,并借米熬粥给他喝; 使老人恢复神智。。。。。。。老人临走时,指点高家夫妇去浮梁县东乡之高岭山山顶,要不停息地一连挖上九九八十一锄,就会挖出烧瓷用的“观音土”来。高家夫妇就依老人所言,与高岭村的村民一起上山采泥、做坯、烧瓷。做的瓷器坚挺、洁白、莹润可爱;从此,高岭土便声名远扬,身价百倍。昌南镇的烧瓷业也日益兴盛起来。
宋真宗景德元年;皇帝下旨;将昌南镇改名为景德镇,并在此设官窑、烧御瓷。从此; 景德镇便逐步形成了烧造延续时间最长、规模最大、工艺最精湛的官办瓷厂和民间窑厂。
宋真宗咸平二年;魏征同娑竭罗来至在安徽庐州合肥县包村转世;天交二更;包员外夫妇正睡着;膝朦之际;只见半空中祥云缭绕;瑞气氤氲。猛然间;红光一闪;面前落下一个怪物来;头生双角;青面红发;巨口獠牙;左手拿一银锭;右手执一朱笔;跳着舞奔向前来。员外大叫一声;醒来却是一梦;心中尚觉乱跳。正自出神;忽见丫鬟掀帘而入;报道:
“员外;大喜了!方才安人产生一位公子;奴婢特来禀知。”
员外闻听;喜不自禁;其皮肤拗黑;便给他取名为“包黑子”(参阅石玉昆著《三侠五义》)。
包黑子长到八岁时;包员外请邻村宁老先生来家教馆;此人品行端正;学问渊深。当下开馆;宁老先生入了师位;包黑子呈上《大学》。老师点了句断;教道:
“大学之道。”
包黑子便说:
“在明明德。”
老师道:
“我说的是‘大学之道’。”
包黑子说:
“是啊!难道下句不是‘在明明德’么?”
老师道:
“再往下说说。”
包黑子便道:
“在新民;在止于至善。”
老师闻听;甚为诧异;叫他再往下念;依然丝毫不错;然而仍不大信;疑是在家中有人教他的;或是听人家念学就了的;仍不放在心怀。谁知到后来;无论什么书籍俱是如此;教了上句便会下句;有如温熟书的一般;真是把个老先生喜的乐不可支;自言道:
“哈哈!不想我宁某教读半世;今在此子身上成名。这正是孟子有云:‘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一大乐趣也。’”遂给包黑子起了官称;即一个“拯”字;取意将来可拯民于水火之中;起字“文正”;取其意“文”与“正”。乃为治世良臣之意。
不觉光阴荏苒;又过了五个年头;包拯已长成十四岁;学得满腹经纶;诗文之佳自不必说。先生每每催促递名送考。又过了几年;包拯已十六岁了。这年又逢小考;先生实在忍耐不住;急向包员外说道:
“此次你们不送考,我可要替你们送了。”
员外闻听;心中大喜;急告知先生;当然同意。先生当时写了名字报送。即到考期;一切顺利。 到了揭晓之期;天尚未亮;只听得一阵喧哗;只见院公进来报喜;道:
“公子中了生员了!”
员外闻听;喜不自胜。 遂定了日子下请帖;设席酬谢先生。是日请先生到待客厅中;员外迎接,让至屋内,分宾主坐下。然后摆上酒筵,将先生让至上座;员外在主位相陪。酒至三巡;菜过五味;先生说道:
“若论令郎刻下学问;慢说是秀才;就是举人、进士;也是绰绰有余的了;将来前途不可限量。”
员外听说至此;便将生包公之时所作噩梦;说了一遍。宁公原是饱学之人;听见此梦之形景;似是奎星;又见包公举止端方;更兼聪明过人;就知是有来历的;心道:“将来必是大贵”。
到了乡试年头;叫包拯赴试;谁知又高高的中了乡魁。包员外备办筵席;请了先生坐上席,所有贺喜的乡亲两边相陪,大家热闹了一天。诸事已毕;便商议叫包公上京会试;员外让伴童包兴一人相随。包拯起身之时;拜别了父母;又到书房参见了先生。先生嘱咐了多少言语,又将自己的几两修金送给了包公。包员外夫妇送至十里长亭;方才分手。包公认镫乘骑;带了家人包兴;竟奔京师不提。
再说;观世音菩萨从江西昌南镇高岭村点化高家夫妇;去浮梁县东乡之高岭山挖掘 “观音土”回来以后;便去东海巡视一番;顺便到琼洲看了看小龙女的另一佛身妈祖娘娘;近来又做了些什么功德。师徒俩亲亲热热盘桓了一段时间;见妈祖行事城府颇深;甚为沉稳老练;心中欢喜;计算来往时日也不算短了;反而对家中小龙女及惠岸行者等有些牵挂;遂打算回南海普陀山;妈祖也不便挽留;就率全班人马将菩萨送出琼崖境外。
观世音辞别妈祖等向北而走;正行间;就见王勃满脸憔悴狼狈不堪而来;急问之道:
“子安;从何而来;奔哪而去;怎变得如此狼狈?”
王勃道:
“菩萨救我;现在下我早已与凡界隔为两世了;所幸仍又回到神域;只是这二百多年来;弄得我婆婆不疼;舅舅不爱;无家可归;每日里流浪在荒山僻壤;只吃些别人剩下的残羹馊饭;好不苦也!”
菩萨惊异道:
“呀!你本秦甘罗转世;曹子建再世天才之根;虽高才而命软;早逝早夭也在情理之中;但也不至运娖尴尬如此?你快把你以往的经历说来我听!”
王勃道:
“我14岁乃应麟德三年制科的京考;获对策高第第一名,被授予朝散郎之职。那时沛王李贤闻吾之名,召王为沛王府修撰。因当时诸王喜欢斗鸡为乐;我就写了一篇《檄周王鸡》;不料触怒了唐高宗;他竟认为我是故意挑拨诸王闹矛盾;将我赶出王府;不得已便去游历蜀州,后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等结交;每日里放旷诗酒,驰情于文场;人们亦号我等为初唐四杰。后来;我又返京就任虢州参军期间,因藏匿罪犯曹达而犯了死罪。幸亏遇大赦;虽没有被处死。但父亲王福峙却因此而被贬到交趾县为县令;我亦远行到交趾去看望父亲;途中不甚竟溺水而死,此即我命运多柯也!”
观世音心道:“王勃乃是天地间不可多得的经天纬地之大才也;正因如此;他才会被人所妒嫉;可见;世间最大的险恶;乃是‘枪打出头鸟’;俗话有云: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实不假也!”又想:“王勃虽然在唐只活了27个春秋,但他著述仍是很多,曾撰《汉书指瑕》十卷,《周易发挥》五卷,《次论语》十卷,《舟中纂序》五卷,《王子安集》16卷,《千岁历》。。。。。。等等;我何不叫他适得其用;效仿司马迁著《史记》一样;干出一番宏大的事业来;一可使他名垂青史;二还可在孔孟二圣的基础上;再造出一个实实在在的‘史圣’来!”想到这儿;便将天目大睁;环顾四洲遍寻大任佳所;看罢多时;遂对王勃说道:
“子安;现宋赵天下;正缺一位‘史圣’济世;你可有此宏志?”
王勃道:
“啊!真有此事?子安愿往!遂甘脑涂地;鞠躬尽瘁;也绝不放弃!”
菩萨道:
“既如此;尔随本座托生转世去来!”
王勃遂与观世音投奔光州光山县县令司马池府上而来。其时;司马池温国太夫人聂氏正十月怀孕期满;正待生产;只觉面前忽有一团红光扑面而来;仔细看时;却是一本《春秋》坠入怀中不见;随之便生下一男婴;司马池喜之不尽。因闻夫人述说曾见一团红光扑入怀中后;始生此婴;就给他取名为“司马光”;全家老小摆酒庆贺不提。
(下接第一百零八回 吕纯阳错帮萧后 杨宗保识阵不全) txt小说上传分享
第一百零八回 吕纯阳错帮萧后 杨宗保识阵不全
第一百零八回 吕纯阳错帮萧后 杨宗保识阵不全
菩萨见处理完王勃转世司马光之事;便绕路回南海;走在东海上空时;就瞥见东海海面波涛翻滚;杀气腾腾;遂低头一看;“呀!”竟然是吕洞宾、钟离汉、张果老、曹国舅、铁拐李、韩湘子、何仙姑等神仙与四海龙王兴兵大战。菩萨大怒;心道:“现普天下老百姓;正处在修养生息的时候;哪里需要尔等还来添乱?真是;神仙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烤白薯!” 正想着;忽见从海面上飞来如来佛祖和老君二人;他们见观音菩萨尚在云上犹豫;便招手示意要她降落云头;一起来出面调停八仙海战。菩萨见佛祖和老君来招;遂就在海上;大喝一声道:
“呔!钟离权;敖润老龙;尔等还不住手?快将兵刃宝贝等物放下; 如谁但敢再上前一步;拿刀动枪;本座将严惩不怠!”
双方俱抬头一看;见是观世音菩萨来临;哪个不惧?遂将手上兵刃宝贝等物收起放下;规矩行礼道:
“愿听佛祖菩萨降罪;我等不再动粗就是!”
于是;菩萨与如来佛祖及老君;一起来听八仙和四海龙王双方诉其要战的理由。
原来;钟离汉自点化吕洞宾成仙之后,便离开了方诸山紫府州;与诸上八洞神仙闲居在蓬莱仙岛。一日与吕洞宾下棋对弈,数局之后,钟离汉忽问吕岩道:
“喂;洞宾!汝还记得;你曾在岳阳楼贪恋白牡丹之事乎?(参阅余象斗著《东游记》)”
洞宾答曰:“嗜欲之心;人皆有之;而遇美色,犹为难禁。彼时弟子刚刚脱胎换骨;怎奈她如花似朵;像貌绝世无双;初时顿觉留意;虽尽得采其英华;然而不免为其迷恋尔!”
钟离汉又问道:
“此固然也;那汝为什么留在黄鹤楼饮酒有半年时间;何也?”
吕洞宾道:
“虽是饮酒;实为欲践那昔日曾语“度尽世人”之言;故久留于人间。”
钟离笑道:
“饮酒恋花;二者并用;铁拐李诸友笑汝为仙家酒色之徒;非虚言也!”
洞宾闻言自觉惭愧。但师弟之间;分有所拘;未敢深辩。忽见南北之地;有道杀气冲入云汉;吕洞宾令仙童拨云观之;原来是南朝龙祖,与北蕃龙母鏖战,致杀气冲入于此。钟离汉道:
“吾以气数推之;尚有二年杀运未除;彼黎民无故遭此涂碳;甚为可怜耳!”
吕洞宾问道:
“师父既以气数知之;依你看;此战是龙母战胜呢;还是龙祖战胜?”
钟离汉道:
“龙母乃妖类也;不久当为龙祖所灭!”
吕洞宾道: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二龙争斗必有一伤。仙家本以救人为本;师父何不下凡来匡扶宋室;使万民安乐;岂不为美哉?”
钟离汉道:
“世界纷纷自有分定;我仙家只好优游风月;清净无为;哪有许多闲心管这闲事?”
言毕;飘然望洞中而去。
洞宾见钟离已去;自思师父今日之言似觉太过;竟说众仙以我贪酒好色品性来看待与我;是闲我缺少道行也!另外;师父还推之以气数,算定龙祖此战必胜;是自逞其有先见之明也!我何不私自降临凡间扶助那萧太后;暗中调度阵法大败宋兵;给他来个难看;让他在众仙面前下不来台;岂不好耍?”于是即命仙童招来椿树精;对它说道:
“汝在贫道手下历年已久;今本领业已通神;吾今有一事须汝去办;你能不能不辜负吾之所望乎?”
椿树精答曰:
“大仙有命于我;在下斧钺不避;水火不辞;甘心情愿效犬马之劳!”
洞宾大喜道:
“近日萧太后与宋君争强;吾欲使汝帮助萧太后来打宋朝;在两军阵前以显你之神通;可也?”
椿树精道:
“兵凶战危;小妖法术微浅;不能夺天地之造化;恐彼时有误钧旨;即深为不便!”
吕洞宾道:
“汝切勿过虑;吾有<;六甲兵书>;三卷给你;不日萧太后出榜招募天下英雄时;汝就按此兵书战策行之以敌中国;功成之日;我保证与汝同入仙道,决不食言;明白吗?”
椿树精道:
“小妖素性愚蠢;兵书意味玄远深长;一时恐不能透彻;万一被人测破;如之奈何?”
吕洞宾道:
“你且先去揭榜;我随即下凡帮助你施为用兵;万望你勿推托也!”
椿精领命;即日拜别吕岩。大喝一声;跳至空中化道金光投北蕃幽州而去。
话说萧太后进兵侵入宋朝疆界;先是太宗驾游五台山寺;将太宗围困;靠杨继业老令公与六郎杨延昭定计;力救得脱。至宋真宗即位;辽兵乘新君初立国计未定;便长驱深入。宋真宗使王全节拒之。萧后闻南兵勇盛;即出榜招贤。忽一人走至榜前;大喝一声道:
“众人不必再看;还是我来揭榜吧!”
众视之;见一人;面如镔铁;身长一丈;两臂筋肉突起;凶勇奇异。挂榜的守将遂与他报见萧后。萧后视之大喜道:
“有此怪异之人;何愁军容不振!”
遂问壮士姓名。椿树精答道:
“小人祖居南罗;姓椿名岩字山石是也。”
萧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