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春梦啊,春梦-第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经旺对绪圆好极了。他每星期在单位值五天班,每到周末回家,总是给绪圆捎些东西,零食啦、衣服啦什么的。绪圆说他乱花钱,他总是笑嘻嘻地说:“我愿意。”慢慢地,他发现绪圆爱看书,就把钱花在买书上。看着绪圆帮完了家务,坐在那里高兴地看着他买来的书的时候,经旺就坐在床头,一面等她,一面欣赏着她。虽然心里很痒痒,但他总是不忍心打扰她,总会让她看个够。
第二个春天,绪圆怀孕了。
(3)晴朗的天空,暗藏着乌云
腊月初,绪圆生了个大胖小子。老袁头二话没说,给孙子起名叫“袁大学”。对这个名字,绪圆不是很满意。她觉得“大学”这个名字虽然也说出了自己的心里话,但太过直白,没有内涵。但老袁头固执已见,而且还讲出了一通道理:“大学他妈,”他不管绪圆是否同意,已开始称呼她为“大学他妈”了。
“大学他妈”,老袁头说,“你知道,我老袁头要是有文化,现在早已是公社干部了。经旺如果文化再高点,也早在部队提干了。你当初如果不是家里困难,现在也就在读大学了。前几天我到公社开会,听上头的意思,国家的政策要变了。凭我一辈子的经验,凭经旺的头脑,再加上你的文化,咱家的日子会越过越红火的。我这辈子没别的盼头了,只有两件事:一是咱们的日子要好起来、富起来;二是咱家要培养出几个大学生来。以后的事,你看着吧,让孩子上大学比什么都重要。大孙子就叫大学!我早想了几个月了,我就是要叫我孙子叫大学,长大了考大学!”
绪圆不再坚持。她太理解老人家的心思了。她自己又何尝不是这样想的呢?自己的大学梦破灭了,如果儿子能替自己圆梦,不正是自己所希望的吗?
一转眼,大学已经快三岁了。在全家人的精心呵斥下,大学长得白白胖胖、聪明可爱。绪圆每次带儿子回娘家,大学的姥姥、姥爷、舅舅、舅妈都疼得了不得。绪圆的侄子――绪圆哥哥的儿子绪长江,已快长到十岁了,也高兴得带着大学疯玩。
绪圆的工作干得很出色,家庭又和睦,儿子又长得喜人,按说应该心满意足了,只有一件事让她整天放心不下,那就是父亲的病。
老绪自女儿出嫁后,靠着亲家的帮助、女儿女婿孝顺,生活又逐渐好转,病情也一度稳定下来。但老绪一直认为是自己拖累了女儿,让女儿没能上大学,心中总抱着一份愧疚。再加上多年卧床,身体终于全垮了。原来只是偏瘫,到了一九八一年这一年,先是看东西不行了,然后是想孙子、外孙想得厉害,整天把孙子长江、外孙大学挂在嘴上。一天见不到长江,就念叨好多遍;一个星期不见大学,就躺在床上想的流泪。
偏是这年夏天绪圆又怀孕了。
绪圆在怀大学的时候,几乎没有什么妊娠反应。而第二次怀孕的时候,反应的特别厉害,整天吐得吃不下饭。
头脑灵活地经旺这时已经辞职不干了。他瞅准机会,贷款买了辆小货车,靠着在部队学得的技术和战友们的关系,自己干起了买卖,整天在外忙活,经常不能回家。
绪圆拖着日渐沉重的身子,又得上课,又得照顾大学,还整日挂念父亲,忙得感觉心力交瘁。
这一日,经旺终于得空,和绪圆的哥哥把老绪带到县医院做了一次检查。检查结束,医生的话让二人差点坐到了地上:“这病不需要怎么治了。你们把老人家带回去,弄点好吃好喝的,让他吃点喝点吧。这个年看来是过不去了。”
经旺不是个善于掩饰的人。回到家后,虽然他按哥俩的商量,怕绪圆受不了,告诉她,父亲的病没有大碍,但绪圆很快就发现丈夫不对劲。在她的逼问下,经旺说出了实情。
绪圆当时就懵了,她死死的抓住经旺的手,老半天说不出一句话。
4、撕心裂肺的痛
经旺的生意越做越好,绪圆的肚子越来越大,老绪的病也越来越重。
入冬的时候,绪圆娘一心想让老绪去住院,可家里虽然借着袁家的帮助生活上没有了问题,但钱上仍是不宽裕。经旺虽然挣了一些钱,那毕竟是女儿家的,她怎么好意思张口呢?
幸好经旺也想到了。
经旺跑到县医院找了个他熟知的孙医生,孙医生对他说:“说实话,老人家这个病你就是花再多钱也救不回命来了。最多只能勉强很有限地延长一点点生命。我劝你还是不要白花这个钱了。”
经旺一咬牙:“尽人事而听天命吧!”
老绪住进了医院。
老绪开始出现神志不清的症状。他一会清楚,一会糊涂。糊涂的时候,也不管别人听还是不听,一个劲地说起自己的父母,说起自己当年在游击队时的事情。又或者不断地叫着孙子长江的名字。清楚的时候,他就静静地躺在床上,有时偷偷地掉眼泪。
长江要上学,家离县城远,交通又不方便,最多一个星期只能到医院看爷爷一次。
每当长江到了医院,老绪就出奇地清醒。他或者静静地看着孙子,脸上挂着慈爱和留恋的表情。或者殷殷地和孙子说着话,频频地嘱咐孙子要听爸爸、妈妈、奶奶的话。
当别人都走了,只有绪圆娘在身边的时候,老绪一旦清醒过来,就嘱咐老伴要好好抚养照顾孙子。他明知自己要走了,但关于自己的话,一句也没有说过。
绪圆心中只剩下一个愿望,那就是父亲能坚持到来年春天,能坚持到自己把第二个孩子生下来,能看一眼这一个外孙。她好像也知道,自己的这个愿望其实很可能只是梦想。但她没有别的办法,只能用这个念头强迫自己挺住。
但老绪终于等不到了。
他开始一个劲地要求回家,不管是清醒的时候,还是糊涂的时候。绪圆娘也开始拿不定主意了。但绪圆和经旺很坚决:只要爹还能再多活一天,就是我们做儿女的福气。只要医院不坚决撵人,就要继续住下去。
医院当然是不会撵的。
老绪终于走到了人生的最后关头。
这天,孙医生单独把经旺叫到一边,对他说:“还是走吧。让老人家回家去住几天。老人家辛苦了一辈子,最后也该回家住几天,不要给老人家留下什么遗憾。现在他虽然表达不出来,但他在这种时候最想的就是回家。何况,我看,他也坚持不了几天了。回去吧。要知道,有很多事情不是用钱可以挽回的。”
老绪终于没有熬过冬至这一关。在冬至前三天,他怀着对亲人的眷恋去世了。
绪圆哭了个死去活来,她自叹命苦,更叹父亲的命苦。父亲一生艰难,眼看儿女都已长大,儿女孝顺,女儿女婿的家境眼看好起来,眼看就有条件让他过上好日子了,但他。。。 。。。
第二年的春天将要过去的时候,绪圆的第二个孩子要出生了。
在产房里,绪圆强忍着临产的痛苦,一声不吭。产科医生都很惊奇加佩服。他们见惯了产妇的痛苦,见惯了产妇的哭闹,对绪圆的坚强反倒奇怪。绪圆却在心里一直念叨着父亲,一直想着可怜的父亲,把父亲的在天之灵当做自己的坐标,告诉自己要坚强,她知道,父亲希望她坚强。
四年前的春天,她的大学梦破灭了。四年后的这个春天,她报答父母的梦又破灭了一半了。她告诉自己必须坚强。
孩子出生了,是个女儿。
绪圆给孩子取名叫“春梦”。
袁春梦。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5、永恒的后悔
绪圆知道,父亲临走之前,是抱着一个绝大的遗憾的,那就是他没能等到孙子辈考上大学。
绪圆知道,几年以来,父亲始终对女儿抱有愧疚之心,认为女儿没有能够考大学上大学是受了自己的拖累。虽然绪圆从内心就从未怨恨过父母,她也多次跟父母这样说过。但父亲始终放不下,他始终认为是自己拖累了女儿。如果他身体再好些,如果他的家境再好些,女儿就不会上学上到半途而废,凭女儿的成绩,她一定能上个好大学。虽然他从未在女儿面前这样说过,但他就是这样想的。他的很多话都隐藏着这层意思,尤其是在他临去之前深深地看女儿那一眼,包含了他想说但再也说不出来的一切的话。
父亲临去的那一眼啊,让绪圆知道自己一生都不会忘记。
在绪圆的逼问下,经旺把医生所说的话原原本本地都告诉了绪圆。但他们和母亲、哥哥共同约定:不把实情告诉父亲。他们只想瞒着老绪,不想让他在艰难的人生的最后岁月里生活在生命正一步步走向终点的巨大痛苦、巨大的心理压力下。但绪圆现在知道,这个决定是错误的,错就错在其实父亲对自己的病比谁都清楚,妻子儿女既然不说,他也就不说,他更加不想增加亲人的痛苦。
就在这种相互隐瞒之下,就在这种饱含着亲情的无奈的相互隐瞒之下,有多少想说的话,都不曾说出口,有多少痛苦,都只能深藏在心底,有多少亲情都不曾流露,有多少遗憾只能让它成为永恒!
绪圆后悔,没能多跟父亲说说话,哪怕是说说他的病,哪怕是父女二人抱头痛哭一场,也可以让父亲稍舒胸中郁闷,也可以让一生痛苦的父亲稍稍放松一下自己的心情。绪圆现在想说了,但一切都晚了。
一切都太晚了。
袁家有女(1)
痛苦归痛苦,遗憾是遗憾,生活还是要继续下去的。
春梦快一岁了,长得机灵可爱。两个孩子都长得可爱,小大学已经很会体贴大人了。这稍稍消减了绪圆心中的痛苦。
但变故又发生了。
绪圆怀着春梦时,计划生育工作已经越来越抓得紧了。有消息说违反计划生育的民师将要被辞退。父亲的病使绪圆没有心情和精力去考虑这些事情。而就在春梦刚要满一岁的时候,绪圆接到了被辞退的通知。
绪圆哭了一夜。
绪圆一直有一个梦,大学梦。她知道自己此生已没有机会,她不但把圆梦的希望放在子女身上,也寄托在学生身上。三年以来,她几乎把全副精力都放在学生身上,甚至在春梦还没满月的时候就返校上课。她已获得了学生、家长、同事、领导的充分信任。她所带的班级的成绩也远在其他班级之上。她有她多次做梦梦到她的学生考上了大学,一个个拿着录取通知书欢笑着向她跑来。但几乎每一次都在他们跑到她跟前之前,她就醒了。每次醒后,她都会惆怅一阵子。
这次,她的梦又醒了,她的梦又碎了。
老袁头理解绪圆的心情。他跑到公社去找、去问,甚至去闹。但没有用。事关计划生育的问题,没有人敢于承担这个责任。
春梦回家了。她偷偷地哭了一夜。
第二天,她按时起床,安排好家务,急急忙忙出门去。走出老远了,她才想起来,她不用上班了,她已经不是老师了。她默默地回到家中,呆呆地坐着,不知干什么好。这时候,刚三岁半的小大学凑了过来:“妈妈,你怎么了?”绪圆回过神来,勉强对大学一笑:“宝宝,妈妈没怎么。你去玩吧。”“妈妈,妹妹饿了。”
绪圆这才想起女儿。她把女儿抱在怀里,一面喂奶,一面想:“看来,我的梦只能完全寄托在这小兄妹俩身上了。”
日子一天天过去。两个孩子一天天长大。经旺的生意越做越大,他整天在外忙生意,经常不能回家。老袁头不舍得让绪圆干地里活。他身体好着呢,又闲不住。他是那样喜欢孩子,但到该下地干活的时候,他就偷偷地告诉孙子、孙女缠住妈妈,不让绪圆有机会下地。几口人的地,经旺不在家,老袁头和经旺娘忙活着就干了。
绪圆理解老袁头疼爱自己的心。她见公爹想尽办法不让自己下地,也不再坚持,只是嘱咐经旺,每当地里活最忙的几天,就算把生意先放一放,也要回家帮忙。
但经旺才不干呢。他可不愿为了一点粮食影响了生意。不过他有办法。每当农活最忙的几天,他总能找来几个棒小伙给家里干活。别人家一个星期的活,他家一两天就忙过去了。他偷着给绪圆算过帐,他请人干活的工钱加上吃喝的费用,恐怕不比地里的收入少多少。他可不敢把这些给父亲说。老袁头要知道了准会骂他败家子。但他对绪圆说,这可又比自己放下生意回来干上几天活的损失少多了。
大学和春梦慢慢长。春梦更是很早就表现出了过人的天分。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袁家有女(2)
绪圆把当老师培养学生成材的一腔热血,从半途而废的迷惘中拉了回来,全部放在儿女身上。她的盼望是那样的热切,她的希望是那样的强烈。有时候,她恨不得儿女一夜之间就长大成人,第二天醒来,儿女的大学录取通知书就放在自己的枕边。
但绪圆毕竟自己有十几年的读书经历,又有了三年的老师生涯。这一切使她心虽热切,处事却冷静。她深深地知道学习非一日之功,她深深地知道学习的首要事情在于稳扎稳打,在于养成良好的习惯。所以,她心里虽 急,但行动上不急。
孩子在长到四、五岁时,绪圆就开始教他们认字。她认为,认字不在多少,在于让他们对学习产生兴趣,在于让他们养成好的习惯,在于让他们从小就喜欢读书。
两个孩子都很争气。
一九八六年秋天,大学入小学了。这时候,春梦刚刚三岁半。每天,大学放学回家,无论读书、写字,春梦都会凑到大学跟前,用心去听,去看。表情是那样的幼稚,但似乎又是那样严肃。不多久,绪圆就惊奇地发现,春梦有超出一般儿童的记忆力。一篇简短的课文,一个好听的故事,一首优美的儿歌,当大学读熟、背下来的时候,春梦竟然也就差不多能记下来了。有些故事性的文章,春梦竟然还能加上自己的理解和渲染,有条不紊地复述出来。绪圆找到了春梦的兴趣点和特长,从此就有意识地找一些或自己写一些小故事读给春梦听,或讲给春梦听,然后再让她复述出来。
转眼到*年。大学上到三年级了,春梦也五岁多一些了。此时的经旺,已是县里颇有点名气的私营企业主了。家产的积累、眼界的开阔,都慢慢改变了经旺。他有了到县城买房定居的想法。绪圆也支持他的想法,只不过认为时机还不大到。绪圆想让春梦在农村老家多呆两年,多受些农村田园风光的陶冶。
五月的一天,经旺约好了一个朋友一起进城谈生意。二人约好九点钟在经旺家见面,十点之前赶到县城。
九点钟到了,那位朋友没有露面。经旺有点着急,不停地抬腕看表。时间到了九点二十,那人还没有到。经旺等不及了,对绪圆说:“陈二利来了告诉他我不等他了。再等,就会误事了。”然后开上自己的货车走了。
绪圆在家收拾家务,春梦独自一个人在大门口玩耍。这时,一个骑自行车的人停在了大门口。那人问春梦:“小朋友,这是袁经旺家吗?”春梦说:“是啊!那是我爸爸。”“你爸爸在家吗?”“走了。走了一会了。”
“走了?上哪去了?”那人一听就急了。
“进城了。开车走了。”春梦蹲在那里,一面玩沙子,一面回答。
“嘿!这个经旺,真混蛋!说好一块去的,怎么不等我一下就走了。说话不算话,什么人嘛!”
春梦一听,一下子站了起来。她瞪着那人说:“你就是我爸爸要等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