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拒绝成熟(日记改编)-第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中的压力应该远大于高考,因为它要面对的仍然是个变本加厉的人生的挑战。
所以,我更加地懂得了一句话,“没有高四的人生是不完整的。”高考后在社会的压力下对人生的思考,本身就是人生的财富。
大学生没有生存的压力。所以,大学是各种时尚元素、概念最快的响应地之一,追星、追品牌的有的是;所以,在大学,在吃和睡上多加一个谈恋爱是大学生区别于猪的一个亮点……
在这个圈子里,我们可以非常清晰地认识到人与人是不平等的:有的人可以在一出校园之后买车、买房、结婚,有的,却只能把自己的绝大部分工资拿给房东,剩下的维持生活;有的人可以凭着自己的家庭背景在走出校门之后进入企、事业单位,有的,却怀着自己的壮志哭诉社会不给机遇……所以,在这里人都成熟了,看到这些不公平,他们不再计较什么了,他们无奈地接受了现实。这就是大学生最可悲的地方,因为在这种不平等之下,他们丧失掉了双手这个资本。
我也曾考虑去一趟北京,把自己的论文送到科学院,顺便将写出来的这部分《拒绝成熟》给北京电影制片厂,可惜最后我没去,原因大概是我不再想那些一飞冲天的奇迹。当然,我同时也考虑进去了一个东西:花费。
之后,我把《大学行》给了林如。
二中校门口
我:“我的专业课老师可能过几天就要回来林州开班教传媒。怎么,你要不要一块儿学?”
郭林如:“不行,我家里面不同意的。”
那时,她的这句话完全在我的预料之中,一向不喜欢说这中话的我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开口。
我把我写的那篇《大学行》拿出来给她。“这是我在那所大学的一些感悟吧算是。这份给你,我保证它有用。”
她接过。
我:“怎么不打开看看?”
她打开看了一小会儿又叠起收好。
……
“你们的专业好学吗?你可一定要好好学啊!”
“哦,你也要好好学。”我说的时候又下意识地看着她的眼睛,还是那么清澈、那么专注。
学校外 小教室
今天是赵敏开班的第一天,来了十几个人,大部分我都不认识。看到她们的活泼,我开始怀疑去年我对别的同学的放松所抱有的反感。这,也许是我的错。
那个冬天没有下雪,我们时常会跑到楼上晒太阳。晒得人很懒。
我可以感觉到今年的复读生活比于去年的太过乏味。只是我同时也意识到:就算一个人懂得人生的全部意义,他也不会永远行进在这条他预设好的轨迹上的。假使如此,人生便不再能被称作人生,那只是生命对生老病死、聚散悲喜的绝对遵守。并由此,我明白了:去年,同学们并不是不知道抓紧时间,他们与我一样,是无奈。而我,即便是制定了那般的学习计划,我依旧可以在过后的思考中发现这根本无法避免的放松,这是人性。
夜里 回学校的路上
我和徐海娇在一起走着,她手里提着一个满满的暖水瓶。
徐海娇:“看你,一个大男生也不知道给我提着…”
我笑着接过。
真的,以前自己从来没有想过与一个女生在一块儿要帮着她提东西。我也不知道这是不是现在的男女生交往的法则。看来,在这个圈里,我落伍很远了。
小教室
我把《拒绝成熟》的前半部分拿给她们看。
二中 郭林如教室门口
我去找了林如,她不在,也不知道她是不是生病回家了。
回来的路上
我一个人,走得很慢。
这些天,我一直在考虑是否要冲击中戏。主要考虑的不是它作为中国的顶级学府有多么难考的问题,而是我想与天使一起。我想,我从来就没有以为过大学可以重要过感情。
而且,马上就要统考报名。我在这时有些不知所措,为了那份际遇。
我拉回过思绪。
学校餐厅
我跟徐海娇坐在一块儿吃饭。
徐海娇:“你《拒绝成熟》里写的那个潇阳是你的……”她使了一个很怪异的眼神。
我无法开口。
“是什么证明你们两个…那个…好了的?”
我皱着眉盯着她,我的脸很红。
“牵手,还是…就那样慢慢地……”
“不是,那时候什么都不懂。照这样的以为来看,她应该不能算是我的女朋友吧。”那时,我对我面前的这个小姑娘刮目以待。
吃过饭还是她洗的碗。我站在一旁,看到,她的手冻得通红。水也一定很冰凉。短短的时间,我审视她的眼光又一次改变……在之后的交往中,我知道,这是一个很会关心人的小姑娘。我只能举出一个例子来证明她的我无法描述的可爱:这个小姑娘把自己的日记画成卡通画册。
二中 郭林如教室门口
我在窗外找了她好长时间,找不到。
我回去到楼道时,她刚好从下面跑上来,我叫住她。
我:“干吗去了?”
“去上网查了些东西。”她笑着对我说。
“下午没上课吗?”
“哦,今年我主办元旦联欢,所以我就去上网查点东西。”
“是吗,什么时候?”我问责的心情在还没有开始的时候一下就消失得无影无踪。“哎,我想我是看不成了,明天我就要往郑州去参加省统考。”
“那你可一定要好好考啊!”这种语调中有一种我仔细回想时才能想到的一种对未来的等待。至少,我能读出。
每一次她这样鼓励我的时候,我都会刻意地看她的眼睛、她的笑。我总能在之中找到一股向上的力量。“哦。放心吧,那个,你也别太把心思放这些上面了啊,毕竟高三了……”
那天,我一路跑回去的,没有停。我很高兴。
郑州
说真的,我对这个城市没什么好感,因为我第一次去就是在这个冬天,正好那个冬天又没有下雪,没有了天然的雕饰,是它那时最大的缺失。(但后来的一次去我稍微地改变了一下我的这个看法)
省统考我的发挥很不好。在赵敏的那个小班,他对我的专业水平是非常认可的,可惜,这次应该就数我差了……
长途车上
我带着队回去。她们都是一直待在我们那小地方而且绝大部分的时间都在学校的人,没什么经历。而现在在外地,每个人都很谨慎的样子……
以前在一起学专业时我没什么大的体会,但现在我有了一种对她们的领导意识。而真正的我心里想的什么,也许只有我一个人明白。我没有想什么考试通过不通过的问题,因为那时的我还没有怀疑过自己。在心里我有一种担心,我明白我根本也是强撑下这方天空,也许每一位领导者都是如此,都不可能在他们或应有或没必要的岗位上游刃有余。那时,我感觉到做一个领导者也是相当的不容易的。
我的房间
省统考结束后马上就是寒假。这个假期我都在担心自己的成绩。还好,以前在一起学专业的李慧儒、杨慧她们一直为我打气。
我认真地思考过,我的想法太单一。在某一个时段的某种想法,我都会将之在任何文字中有意无意地表露出来。我该就是我的作文不被认可的原因吧。
我至今还记得那个不祥的预示:在我接到李慧儒给我打的那个电话告诉我我得了多少分之前的一分钟内,我正倒水的那个杯子被烫裂了。很久都没有出现过了的事情,我在当时就以为那的确是一个预示。
在后来的思考中我又明白:其实那种失败的结局是早就猜到了的,我只是在一遍又一遍地没有理由地否定自己的这猜测。而我的否定是没有力度的,所以禁不起这样的一点波折。
直到,分数线划定,我以一分险胜。
之前,妈妈还曾经带我到家乡附近的庙里去求神的保佑。我只记得那个庙里供着的是文昌神啊什么的。本来我是不信这些的,可妈妈既然以为有这回事的存在,我也就没有拒绝。我知道家乡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人相信神了。有些东西,就如这次的考试一样,我们的想与不想都改变不了结局,那只有在心里找一个可以改变它的东西,这就是神。对神的太过信仰,是在生活中无力的象征。其实,这也没什么不好的,有一个寄托,我们就可以以为在现实面前的主动权还在我们手里。这,算是一种自我欺骗吧!但人就是活在一个更加伟大的骗局中,有这份信仰,还是好的。
这如同我去年因无法推拒成熟而很恨自己一样,对天使的信仰渐变为了爱,就是一种屈从于生活的失败。
直到用了很长时间,我才明白:天使,在我心中是众多信仰中的一个,以前,我把她当做是一个让我免于沉沦的追求的信仰。而现在,我身处的环境已经改变,所主要面对的问题已经发生了质的改变。我只是在顺应时局地变着。就像我给予玲汝的对待一样,由信仰变为感恩再变成……
我拿起手机翻到郭林如的号码,可没有拨出去。我至今也想不通我当时为什么犹豫。
那段时间,我思考了很多。我假设过无数次的失败;也想过失败后路要怎么走;也想过高考后的暑假去做点什么赚钱,给家里减轻负担;也想金融危机会带来什么样的变革;也想如何将林如的状态调整到最佳,我们在一起上大学……
同时,我在为一个词感叹:大器晚成。那,是一种放弃了青春幻想的拼搏……
青春时,我们都以为自己一飞可冲天,而真正地明白了这个词就知道了:如果你还记得自己的梦想的话,成熟了,就不再该空想了,而是去做。
但现实真的又很残酷,它告知我们很多的幻想都是不合实际的,我们必须放弃或置后。很可惜的是,太多人如我之前那样考虑并且没有突破到这一层,他们,已放弃那些不该放弃的。
西安
我放弃了考中戏,一个人来到西安参加西安外国语大学组织的单招考试。之前,我告诉过林如我会去西安和天津,而我将之视作是约定。
在那里,我碰到了一对林州的父女。我很羡慕她们,但在接下来的半年的时间里我却从来都没有急切地想要知道她的名字。
她叫魏楚涵,我交往的那一干人就数她的名字好。有她父亲在身边,她一直很开心的样子。
我突然感到我是那么的孤单。心里,是林如。
一个在外真的很不容易,什么都要靠自己打理。在这座陌生的城市,前行的勇气有时候竟然要靠冲动来维系,再在过后时暗自庆幸与安慰。再重复……那段时间任何的一丝波折都会让我泪流满面,似乎是那一点点眼泪忘记了要掉落,只是在眼眶附近忧伤地停驻。
在西安的那段时间,吃得最好的一顿饭还是张斌请的。有个熟识的人在身边,我可以放心地吃得很饱。
去天津的长途车上
高速公路旁的景致很模糊,我无法想象到空旷。眼中的压抑无法穿透过那薄薄的玻璃到周围灰黄的苍茫中。
我又一次流泪。
我决定以后不在一个人,也一定不要林如感到孤单。
教室
所有的考试结束,我回到学校上课。
我的同桌,黄艳,也是艺术生。可惜她不及我幸运,她的专业统考没过。我几次尝试着安慰她,可她的失望让我无法开口。何况我已经想通我没有权力强求任何一个人。我知道了,我去年的那些对别人的要求是很无理的。
高考一天天临近,我们叹息、思考。我大概比她好一点,毕竟我是有了一点希望。
我开始细细地观察这种在生活的无奈下渐渐成熟过程。
街上
二模考试结束,我在林如回学校的必经之路上等她。
看到她。我追过去。
我得知她的成绩很好。她笑得很自然,只是眼里有一种奋斗之中的疲惫。如所有的高三学生一样。
你跟我一起考天津师范吧!
停了一会儿,她说:需要考多少分?
稍过一本线就行,你肯定行。
……
那天,我真的很高兴。
教室
离毕业还有很多天的时候,教室里就有很多同学录在传写着。
那些天,尚靖坐到我同桌。我每写完一本都会给她看。只是那些文字中,我没有*实的感觉。因为我以为,同去年的我相比较自己已思考得太多、太过消极,我不想要他们这么快就接受成熟。有时我也认为自己是错的,但从他们写给别人的话语中我看到了憧憬,我如我的坚持一般不忍打破他们的这还未开始化作伤的美丽。
青春末期,在这学校与社会的边缘,我们彼此安慰,许下没有希望的约定,承诺一切都会好。
那曾经的梦,先是口中不再奢望,心再变淡。而我,将之称为悲剧的重复。
我知道,我的高三那一年也并不是唯一,在这个共性的悲剧中走着,每个人,都有自己对人生或正或误的见解。应该,这属于心的沧桑吧!
高考前两天,刘晓华找到我问我的一个问题让自以为还有些经历的我在当时找不到理由回答他。他说他害怕上了大学在外地有人会欺负他……我知道,这就是我们青春时的对社会美好的幻想破灭的象征;我们看不到我们之前以为存在着的公平与正义;我们以为的太单纯了。(直到考试结束后很长时间,我才想到一定可以说服他的理由,可惜,我们已经断了联系)
高考,我又一次失败。而今年的败,似乎更惨烈一些。在艺术的这条路上,我以为会很轻松的、以为可运筹帷幄的。可惜,不是。倒不是因为我这一年没有努力,而是这样的败太出乎意料,我又一次没有准备。很狼狈。本来在这条路上打算好的一切,在如今的现实面前,失去了,如泡泡的破碎。
似乎是看穿了这一切后的失望让我不愿再辨认方向,就像是小船的停靠。没有岸、看不到灯塔,在依旧汹涌的波浪中不适地安定。
我知道了,高三之前,我们恰处在的青春时期,我们期望的太高了,而一次次的失败,我们怀疑了那仅有的希望……这就是高三的压力。
天使。她也失败了。
也时常想把自己拉出消极。我在说服……
人生,就是一个伟大的骗局。生命在善恶、成败、荣辱的观念下欺骗着自己,挣扎着求一个更美的人生。可谁都脱不出这个局,我也在其间有了对美的向往。
……
这就是走完生命的方式吧。没什么对与错。
……
心里的狂妄开始很低沉,现实很强悍,我开始有些相信命运。
我知道了:人生殊途,局中,穷则思变。青春时想一日千里,我们将神看作是必成的信仰、一种追逐之果;长成,一番拼搏之后相信了命运,以为有神的定数;老来,再懂得百川异源,殊途同归的道理。正因为这场游戏的规则,生命才被称作是人生。
即使我已经可以允许自己的失败,即使我已经忘记了儿时的梦想,但我知道,我一定在那时期待着一个壮烈。
写到这里,我想起了汪国真的一句话:自信者的失败是一种命运的悲壮。在这场伟大的骗局中,我们相信我们的神,我们为我们向神祈求的而战……
相比于去年的迷茫,今年的我怀有了这些对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