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重生之乡路漫长-第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宝然妈也乐了,她本就是一向唯老公马首是瞻的,这般好事,又岂有不愿意的?
、
这天晚上,宝然家的小桌上摆满了大盘小碗,不大的屋子,炕上的孩子,炕沿的女人,地上的爷们,挤得满满当当,转不过身。
老虎三兄弟混水摸鱼,打翻了一碟花生,撞倒了一只暖瓶,揪散了两只小辫,最后在披头散发的红玉的哇哇大哭声中,一人脑后印一记山东大叔的祖传铁砂掌,被驱逐出境。周红彬毫无兄妹同仇敌忾的自觉,屁颠颠跟着去了,身后唐阿姨的斥责呼唤只如快餐店里的背景音乐,充耳不闻。
如同唐阿姨瞧不起山东大婶顺带就鄙视了小老虎们的粗野,山东大婶也厌屋及乌地对红梅姐妹俩嗤之以鼻。在她看来,红玉娇娇俏俏,神神经经,根本就是其母的仿真缩小版,红梅则阴沉晦暗,无比地闷人。相比较之下,也就长相酷似其父的红彬还算稍能入眼,这是沾了宝然爸的光,山东大婶眼里,能跟他老公看得起的人,也就是宝然爸,做推心置腹的好友,多少也带了点“斯文儒雅”之气。(话说,这个弯拐得还算清楚么?)
当然最馋人的,还数江家小丫头。脾气随和,温厚喜兴,像个福娃娃,谁来逗都眯眯地笑。难得的是这么点大,不争不抢,不吵不闹,跟谁都能玩得,随便放哪儿都待得稳当,用山东大叔的话说:“古时候讲究人家里的大家闺秀,见过没?就这样儿!”
、
山东大婶没见过大家闺秀,江宝然在她心里已稳居最佳儿媳的宝座。被山东大叔泼了冷水,说自家荒生野长的小子们配不上这样斯文安静的大姑娘,依旧不甘心,打算曲线救国,先认下了干闺女,扯着藤儿好摘瓜,自家小子们就算质量不出众,数量上总占优势,到时候让江家可劲儿地挑,总能扒拉出一个入得了眼的吧?
秉承着这一宗旨,山东大婶顾不得满脸不忿的唐阿姨,抱起红玉敷衍地安慰一下,便催着要认干闺女,生怕出什么岔子,节外生枝,坏了她的大事。
宝然妈有些明白,忍着笑意,找出两根红绸,替红玉重新梳了辫子细细扎好,又擦干净泪水纵横的一张小脸蛋,将她交给红梅带着,这才过来招呼大家上桌。
、
认干亲的仪式很成功。
江宝然居然不怎么用人教,在妈妈的示意下非常自觉地小手抱拳就拜了下去,还未进化充分的稚嫩嗓音软软地唤:“喀帕,喀妈……”(这家伙确定不是故意的?)
夫妻俩连声应着,好半天合不拢嘴。山东大叔将一只小小的长命锁给宝然挂在脖子上,黄澄澄亮晶晶,居然是金的,山东大婶又给宝然腕上套上只小手链,细细的红色丝线精心编制,中间串进了六只银色的小铃铛,难为一向粗枝大叶的山东大婶,竟然也有这样精细的手艺。
、
饭后大家都来了兴致,起哄闹着要给宝然抓周。
事先没想做这个,屋里一时也找不出太多东西。大家伙群策群力,四处搜刮,不一会儿倒也摆了一桌子。
爸爸举了宝然站上小桌,一览无余:一本“毛选”,汗!一枝钢笔,这可是个贵重品,爸爸正装时才插胸袋里撑门面的。一枚五分硬币,真小气!一只算盘,不知打哪儿变出来的,平常在家里“掘宝”时怎么没见?一把小勺,嗯,锅太大,桌上放不下,可以理解。一把剪刀,针线筐里抄来的,妈妈细心地给裹了条毛巾。一颗水果糖,不稀罕!一只橡皮鸭,呃……,磨牙用的。一只红绸带系成的蝴蝶结,很眼熟……,偷眼一瞄,炕上小红玉正眼巴巴望着,哭丧着脸,可怜滴娃,头发又散了……
还未动手,山东大叔“嘿嘿”坏笑着,打兜里掏出一只白色小纸包搁进去,上面印着绿色的山峰,白色的雪莲。周叔叔也促狭地笑,引诱宝然:“宝然,看这个花儿多漂亮!”
妈妈们齐齐冲两人翻白眼,宝然扶着爸爸走过去,笑呵呵一脚踹飞。
俩教唆犯灰头土脸揉鼻子,山东大婶和唐阿姨也难得意见一致地说:“活该!”
、
于是大家纷纷出谋划策,指点江山。
这个说:“宝然宝然!书!拿那本书!”
“钢笔也行,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那个说:“别听她的。钱,拿钱!这才是最管用的!”
“还有算盘,有了钱还得管好了才行!”
“不对,先拿勺子!女孩子这个本事一定得有。别忘了剪刀,哎,小心点儿别戳着!”
“费那些劲儿干吗?听我的没错,宝然,直接拿那个糖和鸭子就够了,咱就是个富贵享受的命儿!”
、
江宝然从谏如流,依次捡起。
一通乱之后,爸爸耳后别着钢笔,周叔叔手里捧了毛选,硬币没拿稳,滴溜溜滚进桌缝里,算了,不管它,反正还在家里丢不了。算盘推到唐阿姨手里,妈妈一手持剪,一手拿勺,嗯,很和谐!水果糖塞山东大婶的大嘴里,呃……,糖纸麻烦自己剥下好吧?我很忙的。山东大叔捏捏橡皮鸭,不错,挺响的。
最后拎起蝴蝶结欣赏一下,扔给炕上蠢蠢欲动的红玉,拍拍两手,笑眯眯在桌上盘腿坐下,如一尊菩萨。
众人面面相觑,无语。
正文 第十四章 探亲(一)
宝然周岁的第二天,爸爸下班给宝然妈带回一封信,四川老家来信。最新电影、电视剧、综艺节目尽在。GGYY
妈妈拆开看了没几眼,手就哆嗦开了。爸爸拉她坐下,接过信来仔细看了,忙安慰她:“信都没看完呢就着急!你再看再看看,没事了,现在好了,已经好了!”
原来,四川老家的大哥今年正在村小上学,仗着身高体壮,见识较广,脑子较活,在校内称霸一方。谁料没几日,小地头蛇们趁其不备组织了武装起义,大哥恼羞成怒之下予以坚决的无情的武力镇压,经验不足,火候没掌握好,后脑被开了瓢。
家里婆婆舅舅自认没尽好看护责任,怕受责怪,一直压着没敢告诉,直到现在养好了才敢写信来。
就这样也已经让爸爸妈妈后怕不已,宝然依偎着妈妈,听得到她胸口的“咚咚”声。
、
这封信就像是一根火柴,点燃了妈妈压抑已久的对儿子的思念牵挂,铺天盖地,势不可挡,接连几日茶饭不思,坐卧不宁。爸爸看着不成事儿,便商量谋划着趁着过年全家去四川探亲,妈妈自然是求之不得。
江家夫妻俩都有正式工作,按规定可享受四年一次的探亲假。但在新疆十余年,工作,结婚,运动,生子,每每事到临头,总是有这样那样的事情耽搁了。当然,最根本的原因恐怕还是经济问题。宝然爸工资三十五,宝然妈二十三点五元,两人加起来也才只够一张车票钱,再养着三个孩子,回不起啊!
现在下定了决心,将家里所有的存款都取出来,再加上粮票布票,宝然爸在昏暗的小电灯下加加减减地计算了好半天,说:“除去来回车票住宿,应该还能给家里买些东西。行!那就这么定了?”
妈妈犹豫一下,问:“是要连你家也一起去吗?”
“当然!好不容易休一次探亲假,我也有十几年没回去啦!先去你家,把宝然放下,咱俩去了上海再回来接上孩子们一起回来。”爸爸突然压低了声音:“小林,你记住,咱们要去上海的事儿你自己心里有数就行了,千万不要告诉任何人,记住,谁都别说!”
“为什么?”
“嗨!你是不知道,阿克苏那边上海知青把事情闹得大了,现在各团场都接了通知,不准放上海的回去呢!探亲的都卡住了。只有单身和病假地能走。”
“有这么严重?”
“那可不!口里各地的知青基本上都回城了,就新疆这边不放人。大家都着急了。听说事情都闹到乌鲁木齐去了。不过这里毕竟是边疆,兵团和口里地那些农场可不一样。现在上面态度比较强硬,依我看,大家这次想回去没那么容易!”
“那……。会不会影响到我们的探亲假,万一不给批怎么办?”妈妈担心起来。
“所以说要你小心别走了消息,就说我们只回四川好了。但上海我们是一定要去一趟的,有些事情托人和自己亲自去是很不一样的,这事关系重大,求不如求己。把孩子都先放在你家,就咱俩去办事也方便些。记住了,什么人都不能说啊!”爸爸再次嘱咐道。
妈妈点头如捣。
、
被妈妈说中了,探亲假请的很不顺利。妈妈那儿倒没什么问题,连部就是对爸爸的用意很是怀疑。当然了,从某种程度上来讲,这个怀疑还是很有根据的,连长不愧是侦察兵出身,警惕性高,直觉精准。
探亲报告被连部上交,搁在团部,研究了一天又一天。妈妈急的团团转,爸爸倒还沉得住气,每日照常上班下班。还让妈妈该干什么干什么,抽空收拾些路上的行李衣物以及要带回老家的东西。
、
唐阿姨在得知消息的第一时间上门来访,开门见山问妈妈:“小林,老江家有好消息啦?”
“没有啊。”妈妈还是实话实说。
唐阿姨直接无视了这个答案,继续诱供:“我知道,现在是非常时期嘛,小心点儿是对的。不过咱两家是什么关系?说起来,咱们都是同一条船上的渡客,同一个战壕的战友,得扶持相帮着才对。”
“那是,老江总说同乡里就和你家老周最谈得来了。”妈妈随声附和。
“对的呀!老江很仔细的,肯定嘱咐过你,这会儿别跟外人透露回上海的事儿,这话可没错儿!现在的人心呀难说,知道你们要往高处走了,指不定背后给你使什么绊子呢!”说着向隔壁努努嘴,“别看那什么干爹干妈的叫的亲,这不是一路人啊就是进不了一家门!小林我跟你说,你那耳根子太软,可别给那咋咋呼呼的山东娘们唬住了!没告诉她你们要去上海吧?”
“没,我们想直接回四川,就没钱去上海了。太远,带着孩子们也不方便。”
咦?憨憨的老妈撒起谎来也很有一套嘛!面不改色心不……,心也不乱跳的!
唐阿姨没听到想要的话,面色有些不豫,转转眼珠,琢磨了一阵儿,突然笑了:“小林啊,还真是听你家老江的话!就是太死心眼儿了。昨天老周碰到你家老江了,回来都告诉我了。你也真是的!老江是叫你别和外人乱说,我们是谁呀?他瞒了别人还能瞒我们不成?回去后终归还要去我们两家看看的。”
“老江跟你们说要去上海吗?”妈妈满不在意地问。
“哎!他可是都和我家老周说了!”唐阿姨点着头,密切关注着宝然妈的表情。
不错嘛!宝然想,还会玩儿这一手,模糊概念啊!
“哦?不知他是怎么说的,让你们想岔了吧。连部都说了现在不让去上海,老江陪我回四川是可以的,不然介绍信都不给开。就这样到现在我们的申请都还没给批下来呢!”宝然妈以不变应万变。
唐阿姨终于相信了。沉默了没一会儿,冰雪聪明的她就恍然大悟了:“我说,小林你怎么想起要回家了呢?这个节骨眼儿上!”
妈妈还没意识到对方已经发现了新的敌情,莫名其妙的说:“这时候怎么了?不是正好过年吗?”
唐阿姨轻轻撇嘴,语重心长道:“小林,大家都晓得的,老江对你和孩子们那是没的说!有时候人啊,要耐心些想开点儿,凡事儿啊都要把眼光放得长远些!再说也得为老江想一想,咱可不能只顾着自己啊!”
<;ahref=//>;
正文 第十五章 探亲(二)
…………
这唐家阿姨到底要说什么?
每句话都懂,合起来不明白。请用。Txt6访问本站宝然妈同女儿一起晕陶陶:“红梅妈,你是想说……,我这人笨,怎么听不明白呢?”
唐阿姨鄙夷了,没见过这么能装糊涂的!不给她揭穿了,简直对不起与老江的同乡之谊。“现在可是争取回城的关键时刻,别告诉我你不知道!这种时候拖着老江去你们那什么四川小山村儿,有意思吗!”
宝然妈性子软,听了唐阿姨这一番义愤填膺的打抱不平,倒是没生气,只觉啼笑皆非,不知怎么答她的话才好。
见宝然妈理屈词穷了,唐阿姨得意,接着很大度的放软了语气:“其实啊,你应该知道,老江是个常情的,以后不会丢下你们不管的。好好的放他回去了,你们以后只有跟着沾光的,不过是暂时辛苦几年,为了将来,绝对值得的!我能理解,小林,你也只是一时想不开。可千万别做傻事,以后你就会明白了,我们啊这都是为了你好!”
……
送走了聪慧善良热情大度的唐阿姨,宝然妈揉揉鼻子,看着趴炕上笑呵呵望着自己的江宝然,高抬低落地在她的小胖屁股上轻轻拍一掌,接茬收拾行李去了。
、
转眼又是一个礼拜过去,妈妈忍不住了,抱了宝然去连指导员家里堵人。
指导员不在,去团部开会了。指导员年轻的媳妇也是四川人,很是热心,细细碎碎告诉了好些“内部消息”。
原来一年来新疆知青们闹着返城地事件愈演愈烈,甚至蔓延到很多老职工及当地人当中,严重影响了全疆各地兵团农牧团场的生产生活。宝然爸妈所在团场里上海知青不多。现在倒还没闹起来,但各级领导都已经领会了上级精神,严防死守。务求将知青们稳定在兵团里,所以对于上海知青的探亲请求,那是能推则推。能拖则拖。实在不行。就排队挨号,卡着名额来。
指导员媳妇还向宝然妈透露。快过年了,今年地名额。估计团里也就只剩下一个了。
“当然了,妹子你自己回去是木得问题地。”她最后说。
宝然妈都快哭了。“我一个带着娃儿,怎么回得去?不带娃儿老公。我一个回去做什么啊!”
“就是说喽!”指导员媳妇深表同情。“你家老江在咱们连里那工作办事儿是人人都夸的,明天叫他喊上连长一块儿到团里。再找上我家老头,摆摆情况,你们是回四川。又不去上海。哪能就不回来了呢!你放心。我家老头平时总说你家老江是个人才。会帮着说话的。”
宝然妈连连道谢。
、
第二天,宝然爸果然找了连长,由山东大叔开车,去团部了,临走时还特地带上了妈妈的那封家信。
宝然妈这一天在家,活儿干得是心不在焉,丢三落四。宝然看着很是感慨,这年头出个门真是不容易啊,牵牵绊绊这么多规矩顾虑,哪像自己工作后,常常是打个电话背包就走人了,爱谁谁!
等到晚上天都黑了,爸爸裹挟着一阵寒风兴冲冲进门来。“小林!小林!”
妈妈赶忙迎上去,看到爸爸的脸色,欣喜地问:“怎么,办成啦?”
“对,成啦!你看,我连介绍信都开回来了。”爸爸一把举起宝然,凉冰冰地在她脸上来了一口:“宝然啊,咱们回老家去喽!”
妈妈小心翼翼打开这来之不易的介绍信,按捺住激动细细瞻仰。
这是一封由团部盖章的介绍信,详细规整,大意是兹有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某团某连江沪城与林青苗两位同志,国家认证夫妻关系,遵纪守法,确系良民,为守卫边疆建设边疆吃苦耐劳,做出杰出贡献,特批准回乡探亲,请各路诸侯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