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河图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维多利亚的秘密-第6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什么中国第一座佛寺白马寺、禅宗与武术圣地少林寺、藏传佛教的大昭寺、拉卜愣寺、塔尔寺,都是唐老板的物色目标。其中后三者属于藏传佛教,这个好办,唐大师本来就是哒赖喇嘛,下个命令就行了。

    为难的是如何收集汉传佛教的圣地。这个恐怕要跟大清国的僧官机构做一笔买卖才行。有钱可以买到万物,不过,显然千古名寺不在其中,这有可能是助理接到的最艰难的任务之一。唐老板在这方面的名声向来不好,助理甚至都建议不要用本来面目去运作这个项目。

    再难的项目,只要有钱,就有能人出现。原李鸿章的幕僚,在大清国总理左宗棠大人殉难之后举国政治动荡之际采取无尽妥协政策而闻名的时任财政部长,后投闲置散,游离于商界与政治界的盛宣怀从温莎大帝的助理手接过了这项不可能的任务。

    盛宣怀在大清与华联对立的局面中是一个很不错的中间人,因为他曾经两头都不得罪,名声也比胡雪岩、李鸿章好多了。后两人就算想办这事都没法办,胡大人只好靠偷偷开点青楼赚钱,而李大人则只能吃吃老本儿,他只会做官而不想去做生意。

    大清国的财政拮据是人尽皆知的事情,盛宣怀这时给大清的财政部带去能够增收的好消息,将佛寺的地产出售。大清国倒是想出售来着,可是问题是这些地产根本就不属于大清国政府的。那是各位主持、方丈、圣僧的私产,名义上不是,实际上却是各大“圣僧”的私有财产。因为主持享受一切大权嘛。

    没问题,高手就是擅长解决难题。各主持虽然自治,但大清国原来的礼部有一个六品官的僧录司来管理佛教事务,大清民主化之后仍然保留了这个部门,盛宣怀主要是要说服沈葆桢把僧录司的管理权让出去,成立一个整个中国统一的、甚至是整个亚洲统一的佛教事务管理部门。

    推杯换盏一番叙旧之后,目前只有商人身份的盛宣怀就向沈总理表明来意,有大土豪愿意出高价买断宗教事务管理权,沈总理哑然失笑,还有这样的商人,他说:“那人不是失心疯了吧?这种赚钱方式也能想得出来?是不是太缺德了一点?”

    盛宣怀:“关键点在于高价,我可以负责任的说,那人可以出得起任何价格,您尽管开,我劝你往高了开,低了我都要为我们大清不值。”

    这世界上可不是随便一个有钱人都敢说“出得起任何价格”这种大话的。沈葆桢虎躯一震,道:“那人到底是谁?总不能做个大买卖连本尊都不现吧?”

    盛宣怀:“宗教界人士嘛,很多都是神神秘秘的,很正常。这笔收入完全可以当成重大的财政收入。总理,联合国的最低收入已经普及到12欧元,而我大清人均收入还不足3欧元,长此以往,恐怕人心不稳。所以为了发展民生,总理得好好认真地考虑一下了。”

    沈总理皱了皱眉头:“这笔收入竞然能影响财政?”

    盛宣怀:“那当然,要不是有这么大,我怎么敢说对方是富可敌国的财主呢?”

    沈总理开开玩笑般说了一句:“我大清今年的税收预计是7500万欧元,莫非这位大富豪能够帮我们变成8000万欧元?如果是这样,那到不错,我们的财政又回到没有被温莎侵害前的水平了。”

    大清国仍然有这么强大的财政能力,当然是因为几乎把税率提高了一倍而得来的。事实上所有的协约国为了维持军事力量都大幅度地征税。

    盛宣怀微笑道:“总理大人的意思是作价500万欧?这个我觉得没问题。”

    沈总理对做买卖没兴趣,对背后的那个人有兴趣,不咸不淡地说了一句:“每年500万欧。”

    没想到盛宣怀想也没想就说:“好。我就按您说的这个价去跟老板谈去。”

    沈总理这才大吃一惊,如果对方有这个实力……那实在是世界最顶级的富豪了。

    按奸商盛宣怀的想法,把宗教管理的政策制定权拿在手中,就可以把所有的教徒任意捏扁搓圆,要买千古名寺,非得用这样的狠招不可,既然大土豪敢想,就得敢做。

    唐老板听了助理的汇报,完全没有助理想象的觉得这事儿可笑,反而神秘地让助理去调查一下大清国僧侣与尼姑的人口数量。这有什么用呢?原来唐老板在打向僧侣和尼姑课税的主意。这些人本来是不用向政府纳税的,但如果有办法征税的话,也将是一笔巨额收入,就看你有没有那个本事了。

    各个王朝都没有向僧人课税的传统,因为对方是神职人员嘛,是跟佛、神、仙打交道的,跟僧人谈钱是会伤感情的,伤害的是跟佛主的感情,后果似乎很严重。

    可能历代的皇帝和大臣连想都不敢往那方面想。只有很少数的无神论帝王,好像动过限制和尚人口的念头,因为他们不纳税,影响了国家的财政和劳动力人口。

    只要敢往这方面想,办法总是有的。直接向僧人征税有违传统不是问题,我们反过来想,僧人的收入是哪儿来的?当然是信徒们捐赠的,只要垄断这个捐赠的路子,直接向信徒隐藏式地课税,那不就解决了?

    其实唐法王在西藏就是这么干的,所有的法器都必须由他老人家开光才灵,否则就是假冒伪劣产品,间接地征收了所有僧人的税。管仲他老人家才真是了不起啊,几千年前就发明了垄断产业征税法(盐业官营),而欧洲人的脑子笨,对征税貌似没什么法子。

    欧洲人想的税房产税最搞的办法是去数别人的窗口有多少扇,结果造成那个时期的人都不开窗户,真是“黑暗的中世纪”。

    据估计,大清国的僧人共有多达1800万之巨,只要能从每个僧人那里榨取两三块大洋,每年就能保底赚到500万欧元。当然了,这都是烟幕弹,唐老板才不在乎这点小钱,他要的是对千古名刹的控制权。

    就算这500万欧元帮大清发展国力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唐老板现在的家底已经厚到根本不在乎得失了。现在啊,就算请他们家那个什么也不会、什么也不懂的艾琳公主来当家,没有几十年她也败不光我们温莎大土豪的家当。

    拿多少钱就得办多少事,如果大清政府收了唐老板的500万欧元年贡,嘿嘿,那自然就能让我们唐老板的人大大方方地在大清国活动了,敢跟大清国中央政府做生意的大人物,你以为好多的咩?

    盛宣怀兴匆匆地带着好消息又来找沈总理了,一见面就跟沈总理说:“天大的好消息,那个老板已经答应我们的要求了,我们可以把僧录司的业务委托给佛教协会,每年佛教协会把钱通过通商银行转交给财政部。”

    沈总理:“嗯?什么银行来着?”

    盛宣怀有点不好意思,说:“新开通的银行,中国通商银行,由一帮上海的商人合伙的,小弟在其中也有点股份。”

    理当如此,要是没有一点利益,盛宣怀这么热情为何而来?

    沈葆桢面露难色,道:“这么大的一笔生意,怎么能没有正主呢?我很好奇,这是谁这么大的手笔,为了成立佛教协会出这么多钱?500万欧元的代价已经不算个私人的喜好了吧?”

    他还没想到佛教协会也能赚大钱,还以为有土豪为了统一佛界万古流芳呢。

    盛宣怀仍然是神神秘秘地说:“沈大人何必纠结于细节呢?总之,把业务委托给佛教协会,每年有巨额财政收入,所有人都会高兴,500万欧元那就是2500万大洋,搞教育,搞军队,搞民生,我大清都大大有福利。只要佛教协会不按时纳贡,随时可以撤了他们的特权。这是一本万利的生意啊。”

    盛宣怀也是做过财政部长的人,知道这笔意外之财对于政府来说有多大的诱惑。这差不多是第二次鸦片战争时的对英法的赔款了,而且每年都有呢。

    沈葆桢只好说:“那我再跟同僚们商量商量。”
第419章 光与色
    既然已经说到了基因的跨物种问题,唐老板就把自己的农业帝国最新的科学进展给大伙儿通报通报,说是发现了一种叫根癌农杆菌的细菌。这种细菌是大自然的恩赐,有一个神奇的特性,能够把自己的基因插入植物的转运dna上,指导8个基因在植物上表达。

    也就是说这种细菌能让自己的基因表达在植物上,能感染的植物多达一百多种。它原本的目的是通过合成一种叫“冠瘿碱”的化合物从而诱发植物癌变。

    通过生化手段把根癌农杆菌的原本要表达的基因改变,只利用其感染的特性,则可能让基因跨物种表达。

    跟唐老板以前的很多项目一样,原来人家早已经有了靠谱的方案。李比希等人对此唏嘘不已,看来农业技术又要大变天了。

    最近有化学家合成出了ddt,并被一些科学家认为可以用于农药,引起了唐老板的警惕。所以唐老板要抢在ddt被大规模应用之前发明比生物农药更廉价的农业害虫控制手段。

    之前被唐老板应用在生物农药产业上的bt蛋白其实只是一种叫苏云金芽胞杆菌的细菌所分泌的一些个蛋白晶体,它们能够在多种昆虫的肠道内可被激活,刺穿昆虫的肠道把它们杀死。

    除了bt蛋白之外,还有蝎子、蜘蛛等动物,为了更高效地杀死猎物,也进化出了能杀死一些昆虫的蛋白。

    最好的寻找杀虫基因(像抗细菌药一样,不可能有万能的抗虫基因)方法是直接找某种害虫的天敌。如菜青虫的天敌蝶蛹金小蜂,就能够产生昆虫免疫抑制因子,可以通过抑制菜青虫的免疫系统而影响菜青虫的生长和发育。

    这些所有的抗虫物质,都有可能通过跨物种基因表达而得到利用。制造一种含抗虫基因的新品种,相当于把植物本身当成了农药工厂,其效率之高可想而知。这是最廉价、高效的防虫害方式。

    有了这样的新品种,连农药的生产都免了。温莎农业帝国行将垄断世界农业的一招杀手锏。当然,话不能这么说,得说什么“造福亿万农民”之类的高大上词汇。

    除了抗虫抗病,还得增产。以遗传学为基础的育种学在唐老板的带动下产生才没几年,现在又将进入崭新的领域。这里面核心的技术灵感来源于远古时代地球大气的构成,当时的动植物体量都很大,因为二氧化碳的浓度高。

    细究一下为什么二氧化碳浓度会对植物的生长有影响,就不得不去研究植物把二氧化碳固定的生化过程。

    原来,在二氧化碳固化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的是一种叫“二磷酸核酮糖羧化酶”的催化剂。这种催化剂同时对氧气也有活性,因此氧气和二氧化碳一起争夺催化剂的活性部位,导致了植物对二氧化碳的浓度敏感。

    在千万年的进化中,有些植物进化出了在自身体内局部将二氧化碳浓度提高的办法来。就像高空中飞行的飞机因为空气稀薄而需要涡轮把空气压缩的感觉一样。植物的办法是使用atp为能量将二氧化碳泵到内环境里面。

    除此之后,叶肉细胞进化出了一种pep…羧化途径以固定二氧化碳。在这个过程里co2会被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缩写pep)所固定。二氧化碳会被转化为草酰乙酸。这是一种四碳化合物,后来科学家们就把这种固碳方式简称为c4。

    在温度高的地方固碳的催化剂对氧气的亲和力高,所以在进化过程中热带的作物最先感觉到压力,率先出现了c4植物,如:玉米、甘蔗。

    c4过程对水的利用率高,制造干重1g的物质,c4类植物只要230–250ml水,而c3类植物所要消耗的是这个量的两到三倍,所以干旱的地方物种会首先做出自然选择。小米这种c4植物就特别耐旱,而初期长得很像玉米的高粱原产地是干旱、高温的非洲。

    c3到c4的过程,效率的提高就像螺旋桨引擎到涡轮风扇喷气式引擎的区别,如果能将c3的水稻加入c4基因,估计可以将产量提高35%。

    好处还不止这个,全世界产量最高的粮食是玉米,它的根部与固氮菌共生,还能把氮肥这个肥料的最大头给省了。因此,一旦c4改造水稻项目成功,带来的效益是巨大的。

    引入一个想要的基因貌似简单,其中远没有那么简单。因为这种完全改变植物固碳机制的技术需要很多个基因的支持与配合。

    唐老板让达尔文研究所研究大量的基因进化过程是有道理的,这不是没有用的纯学术项目。通过多种基因的进化历程,可把c3与c4之间的一个个差别给整理出来,为这项革命性的基因工程服务。

    温莎农业帝国的这种基因技术实在是太厉害,让人窒息的厉害,协约国的人与保守思想的人都很难想象完全不同的生物交换基因会产生什么后果。甚至不少的科学家,由于保守的本能,非常害怕这种技术的出现。

    无论如何,科技竞争激烈展开,不管这纪录片普通人看不看,协约国的科学家、政治家们是一定要深刻研究的,因为它的信息量实在是太大了。

    而政治家们要忽悠选民支持他们的科技政策,一定会提到这个纪录片,这么一来,人间会鼓励选民们去看这片子,结果就使得这纪录片空前的大卖。重要的东西从来不会被埋没啊。

    也有人认为跨物种基因表达是天方夜谭,根本不可能的事情。唐老板以最响亮的方式回应了这种质疑,不久就有第一种跨物种基因品种被培养出来:荧光鱼。它的原型是斑马鱼,一种非常漂亮的带着线条的观赏鱼,能发光之后更是惊人的艳丽。

    仿佛是要炫技一般,唐老板这一次制造出来的荧光鱼不仅仅是插入了一个外来基因,而是改造了寄生在斑马鱼体内的一种细菌。因为细菌繁殖快,基因工程研究也就快。

    团队将两种基因插入了细菌基因,一种是发光基因,一种是群体感应基因。它们都是来自海洋中有一种发光的生物,它不仅发光,还能靠群体感应来提升宿主的共生效应。

    群体感应发光基因的鱼一旦感应到某种同类的光线就可以响应,结果就是所有的细菌都一起发光。因此,唐老板的炫技鱼能够通过灯光来控制它,原本斑马鱼很普通,忽然感应到微弱的光线,它就立刻全身发光。

    炫技**还把这些光制作成了绿色、红色、黄色。团队的科学家开玩笑说:“可以把它们当成交通信号灯了。”

    唐老板微笑着回应:“你以为我专门搞红绿黄三种颜色是为了什么呢?”

    什么?难道……很快,中国新闻报上就出现了则消息,温莎财团大老板向北京市交通警察部门捐赠三色荧光鱼,以一个柱型玻璃桩的鱼缸形式搁在十字路口,以供路人在等待红灯时心平气和地观赏。请注意,这种荧光鱼体内的发光细菌是有群体感应基因的,所以可以与信号灯的颜色同步!

    路人可以大胆放心地赏鱼,不会错过路灯改变颜色,这是多么优雅的缓解焦急情绪的解决方案啊。天方夜谭居然这么快就变成了现实,这个打脸真是太响亮了。

    对新奇事物感兴趣的人立即就到store上去搜“荧光鱼”去了。果然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