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河图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维多利亚的秘密-第12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声呐鱼叉利用了水的折射影响鱼的视线,可海鸟灵活多了。唐宁还发明过猎野牛的牛叉,那是笨笨的牛,根本不可能抬头看,跟海鸟也没可比性。鸟星人还真不好对付,尤其是海鸟在海上的时候大多数是飞在天空中,更增加了难度。

    唐宁并不是想真的解决这个问题,否则他就发动科学家、工程师们了,他爱默默地享受思考的乐趣,在青青草坪上,看着女儿和她的小伙伴们玩耍,自己则仰望晴空,阳光暖暖地晒在身上,最适合一边打盹一边思考有趣地解决方案了。

    艾琳公主最是幸福,父亲大人只让她一天学习三个小时,而且所有的知识都请动画高手做成有趣的、生动的动画,艾琳是第一个受益者,以后这教材还可以当多媒体教材来卖。

    这一天,澳大利亚的罗林森来拜访老朋友,宾主尽欢。罗林森是东印度公司的股东,当唐宁25岁还是毛头小伙子的时候就认识了,并同船从印度艰难地渡印度洋、大西洋、历尽艰辛才到达伦敦,也算是唐宁的发小,所以好久不见面的老朋友高兴得差点两眼泪汪汪。

    最有趣的是这天罗林森还带来了意想不到的礼物——澳洲土著用来打猎的回力镖。这是一种没有打到猎物会神奇地飞回主人身边的利器。澳大利亚的袋鼠学会了用弹簧般的跳跃节省体力以应付极度干旱贫瘠的环境,当地的土著居然也学会了这么省时省力的远程武器,真有意思。

    这个时候,唐宁好像已经有一整天没想打鸟的问题了,虎躯一震,哎呀,澳洲土著这个小玩意儿用来打鸟似乎很给力啊。经过罗林森简单的教导,唐宁将手中的打鸟神器丢来丢去,玩得不亦乐乎,一面寻思着,这旋转的镖很像是把空气当成了弹簧,以最短的时间把空气弹簧压缩,它再恢复原状。

    罗林森哪想到大科学家居然像个小孩子一样把玩回力镖,在一旁乐呵呵地看,岂知大科学家边玩边琢磨打鸟神器如何才能赶上鱼叉、牛叉那种生产力。过几天他就知道唐老大想干么了。

    唐宁带他来到了慕尼黑一个武器研发中心,军事禁区,不过,饶是见惯大场面的罗总也要肃然。当唐宁告诉他要研发基于回力镖的打海鸟工具时,罗总又开心起来,这真是一件让人愉快的事情。

    愉快了一小会儿,很快罗总又震惊了,这个实验场中竟“站”满了人,不是真人,而是戴着能剧狐狸面具的武姬。唐宁的大手笔,一个项目调来了一千个武姬,乌泱乌泱的,极为好大喜功。

    要是她们都站着不动,罗总就没那么震惊了,显然这些机器狐狸姬是很灵巧地,正在数十个工程师的指挥下不断地测试着各种参数。她们手中挥动着乐高公司的模具部门刚刚生产出来的塑料回力镖。

    空中飞舞的镖密密麻麻,像是闯进了蝙蝠洞,而地上也是丢满了跌落的镖,似乎是一片狼藉。工程师们有的严肃,有的从容,有的洋溢着笑容,笑的工程师还是蛮多的,因为这确实是一个让人感到很搞的工具。

    唐宁和罗总都穿了安全帽和结实的防护服,以免被“爆头”,被武姬砸倒,哪儿说理去?

    武姬的手被工程师们改造成了各种各样,便于她们发射与接收飞镖,

    什么叫大规模实验?这就叫大规模。罗总被唐宁的工作效率所震撼,因为他发现有些狐狸姬竟然已经有了一定的准确度,还能有一定的概率抓住飞回的镖。罗总看到现场一片狼藉,是因为实验已经进入到一次多发的程度。

    扔一只回力镖没什么难度,但唐宁希望回力镖拥有“饱和打击”能力,你想象一下一百万只飞鸟密集聚集在一起的场景,精准在那时已经没有必要了,简直是随手扔就可能打中一只鸟,为了生产力计,“鸟姬”一次能扔的越多,收获越多。

    唐宁到控制中心去查看实验数据,发现最好的程序已经能够一次发射十枚回力镖而不互相干扰,但这明显远远不够。在唐宁的脑海里,一袭轻舟从渔船出发,带着一个回力镖的镖塔,深入鸟群下方,然后猛地吐泡泡一般把回力镖喷出来,一次“饱和攻击”至少要带回来几百只鸟吧。

    打中几百只鸟的规模,不发射上千的回力镖是不可能达到的,所以工程师们还是任重道远。

    今天带罗林森来观看,压轴戏是一对一的回力镖程序设计大赛。虽然唐宁只看好饱和攻击,但百步穿杨的能力很有意思,仍然是发展的一个方向,看看这些厉害的工程们能够达到什么水平。

    比赛过程很欢乐,不过,令人遗憾的是比较准确的打击范围仅仅是25米之内,跟滑膛手枪时代差不多,不愧是一千年前的老技术了。一个工程师苦恼地道:“没理由啊,蝙蝠也使用回声定位,它们连蚊子都吃得到,可我们的打个匀速直线运动的目标都这么难。”惹得大伙儿哈哈大笑。

    不管25米的攻击距离怎么样,武姬又多了一技傍身,越来越武艺高强了。带着狐狸面具的武姬身后背着武士刀和两片v型回力镖,造型很萌,跟漫画书里走出来一样,令人心喜。
第318章 蓝色星球
    坊间都在流传:“如果日本的战机不是温莎军阀提供的,是不是意味着日本在军事科技的某些方面已经青出于蓝了?”军迷们都依稀记得在美国战场和法国战场上温莎军阀的直升机跟对方大战的时候也没有达到1比5这么吓人的比例啊。

    当然了,就算是1比5,全世界的军迷们也相信温莎财团能够用钱来把大日本军活活砸死,如果有那么一天两方要开战的话。只是现在对日本的军事技术刮目相看,有人幸灾乐祸地表示“谁叫温莎财团把鹈鹕的技术转让给了井伊财阀呢,后悔了吧?”

    就在很多人以为“如果有那么一天”很难实现的时候,唐宁却开始担心固定翼飞机技术的扩散会让井伊氏力量更强大。现在在唐宁眼里,井伊氏变成了唯一的敌人,绝对要将井伊氏在日本的影响力上升势头扼杀在摇篮里。

    现在,日本政府也惊讶地发现,原本向他们提供大量工业原料的苏联也中断了跟他们的合作,原因是苏联政府要求日本政府终止跟井伊氏的一切合作,但刚刚得到了甜头的日本兵工厂肯定不肯啊,即使是温莎财团的代言人之一的苏联也不行。

    咦?日本政府也跟温莎财团闹翻了?亚洲的局势越来越波诡云谲了。为了震慑大清帝国和大日本联邦,唐宁正式通知马克思同志,允许苏联成立红军,受总书记和温莎政委的双重领导。

    唐宁组织了一场全球军事盛会——刚刚成立的苏联红军、以色列军队、印度军队、马来亚军队、高丽王**队和新几内亚的军队(虽少,也来掺和一下)组成阵容空前的亚洲军事同盟。

    红军成立得非常快,是因为原本就有很多的士兵是西伯利亚大动脉的雇佣兵,直接转变为红军的官兵了。

    日本人有些飘飘然了,以为六国联盟又如何?我大日本军事科技世界第一,以一敌五毫无压力,新几内亚那一小撮原始人不算,至少我大日本可以跟苏联红军、以色列、印度、马来亚、高丽平分秋色……

    如此幼稚,好吧,要玩就玩大的。等这六国拥有了以英语为枢纽的军事交流机制之后,唐宁又好大喜功般地组织南美洲军事同盟,参与者是巴西、哥伦比亚、秘鲁三国。

    再来一个北美军事同盟,由从美国抢过来的加州、俄勒冈州、华盛顿州、蒙大拿、爱达荷、怀俄明、内华达、犹他州、科罗拉多、北卡罗来纳、南卡罗来纳、内布拉斯加等12州组成,不细说。

    还有非洲军事同盟,精英骨干是原非洲俱乐部的成员,都精通英语,然后是在非洲经营的时候发掘出来与众不同肯吃苦肯干活、有追求的精英黑人兄弟,这个军事集团人口虽少、文化虽低,可是地儿大,也挺吓人的。

    当然,最吓人的还是欧洲军事同盟。唐宁乐意退出意大利的军事直接指挥,那是因为意大利军队废材,德意志联邦的军队的指挥权他可一直抓在手里,这个可不能随便放手,因为这是世界第一可怕的力量。

    现在法国大总统的职位还在他手里,意大利人还有一部分私人军队,波兰、立陶宛、卢森堡的军队都在他手里,组成了德、法、意、波、立、卢六个欧洲工业强国的军事同盟,就算前面那些亚洲军事同盟、南美军事同盟、北美军事同盟和非洲军事同盟都泡了汤,这欧洲军事同盟的威力也是够有威慑力了吧?

    当这些军事同盟堂而皇之地一个个雨后春笋般冒出来时,军迷们惊呼:已经不能用跨**阀来描述这个怪物了,而是洲际军阀。而且是全洲际,有人的大洲一个没落下,我草,这力量太恐怖了。

    小日本的小朋友们,现在再算算还是一比五吗?就算你把温莎军阀的战机看成大清国那个水准,也是一比16国,日本战机一打五的话,温莎军团还是3vs1的格局。

    当然了,要跟温莎军团开战那只是幼稚日本小朋友的言论,联邦政府可从来没想过,连想都不敢想。以前不敢想,现在更不敢想。

    以前想跟温莎军团搞一搞的大清帝国愤青现在似乎也在一边泡面一边重新想一遍自己的战略是不是有点鲁莽了。

    根据东印度公司安全委员会电报公众号的通报,各洲军事同盟参与联合军事演习的战机超过一万六千架,大清跟大日本联合起来再乘以10倍的战斗力就差不多了。

    泰晤士报采访英国皇家海军的将军们对洲际军阀有何看法,将军们纷纷表示:“我们大英帝国不当老大好多年,世界和平的事还是交给我们伦敦公爵吧,呵呵!”

    洲际大军事同盟成立的目的是要恫吓住日本联邦中断与井伊氏的合作,不过,由于日本正在跟大清国鏖战,逼得日本太急就没意思了,如果日本是和平年代,温莎军团对日本施加的压力肯定更加大。

    现在的话,温莎军团如此动作还跟唐宁怀疑劫持了四架鹈鹕航母机的井伊势已经流窜到了太平洋之外,要么是印度洋,要么是大西洋,所以他要在全球部下天罗地网、疏而不漏。

    跟组建各洲军事同盟同一时间发生的事件是原本只属于太平洋海域上空近地轨道网络也开始扩展到印度洋和大西洋了。太平洋上空的卫星在天气好的时候航拍下海量的照片并学蜂巢六边形把图片划分到一个个小巢室去。

    全球一千万台pc组成的庞大云计算网络使得现在的卫星网络能够用并不厉害的cpu来跑超级程序,比对约一平方公里的小巢室里到底有没有大型舰船,一旦有,就要跟当时的太平洋所有船舶位置对照,不是“畅游公海”计划里合法的船只,就要怀疑它是不是井伊氏带走的鹈鹕航母机。

    所以要有公海船只注册计划嘛,否则如何能够执行这种逆天的公海卫星大搜索呢?现在,公海船只注册计划已经扩展到大英帝国的大本营来了,连大西洋的一切出海船只都要“备案”。

    怪不得皇家海军的将军要感叹“大英帝国不当老大好多年”。洲际大军阀这种阵势摆出来,英国也不得不正式让出老大位置。为了打消一些船长的侥幸心理,唐宁决定公开近地卫星计划。

    除了“肥鱼养成”游戏那个视频应用之外,全球第二段视频也由bbc发出来了,是全球第一个视频新闻,内容是拍摄从巴西发射卫星的场景。巨大的隆隆声来自激光点爆空气的声响,一个极具异星色彩的激光推进引擎将旋转的卫星载具推上天空。

    为了让全球pc用户流畅地观看以后越来越多的新闻视频,唐宁发明了独一无二的p2p视频网络,当观看视频的用户越来越多,基本不会拖慢网速,因为后来者的下载服务器其实是自己附近的pc,也许就在同一个小区,你说快不快?

    同时掌控pc和互联网的感觉真是痛快,唐宁可以随所欲地制定规则,后来他把视频、声频、图频和字频分成了四个独立的格式,这四种格式的文件在互联网中传播是独立的管道,保证用户同时看视频、听广播、看图片和阅读文字都不会有任何迟滞,因为每个频都有带宽保证。

    同时,视频却只能在同一个时间看一个或者下载一个,广播也只能同时听一个,图片呢,只能同时看一屏、缓冲一屏。大量消耗带宽的视频、声频和图频都可以制作成p2p模式,把服务器的负担平摊到所有pc用户身上,实现双赢。

    分频的好处是可以优化数据包的大小,在性能没有多高的cpu才发展到第三代,为了得到优质的流媒体服务,这种优化的效果非常明显。普通用户没感觉到什么,但懂行的科学家和计算机工程师被互联网的好用程度惊呆了。

    原本需要缓冲10分钟以上才开始播放的动画片突然之间可以即点即看了。原来一坑一洼般卡顿的广播不经意间居然始终流畅了,普通用户即使有感,也以为是财大气粗的电信公司升级了网络。

    也只有把p2p网络跑起来,唐宁才敢上视频新闻,否则以现在的视频服务器处理能力,哪能提供优秀的服务呢?pc用户对视频新闻这种服务太惊喜了,虽然第一个新闻视频只有女主播的旁白而没有出现她的人,但这位来历肯定不简单的史上第一人也引发了大家的广泛猜想。

    激光推进器的细节并没有透露,科学家们都不知道卫星载具上天到底是啥原理,还是猜猜第一个视频女主播漂不漂亮这种八卦比较符合普通用户的心理。

    因为发明了全球第一款固定翼战机而尾巴刚刚翘起来一点的日本人发现温莎帝国已经能把以吨计的重量送到300公里的高度去了,全出了一身冷汗,感觉:恐怖。

    到底有多恐怖,看日本联邦政府的表现就知道了,就在卫星计划曝光之后不久,他们就悄然接受了苏联政府的请求,全面中断了与井伊氏的合作,宁可军工厂生产被延误也不敢稍微得罪洲际大军阀。

    从卫星上拍摄到的地球蓝色美照这些天来完全占据了各大报纸的头条,纷纷赞美人类科技的成就。这是真正的人类成就,谁都知道温莎财阀是跨国财阀,旗下的科学家可能英国的比较多,但别的国家也绝少不了多少。
第317章 渤海湾风云
    让我们来到清日战争的战场上,看看温莎帝国的大叛徒文斐海军上将与日本百战名将西乡隆盛之间的龙争虎斗到底进展得如何。

    打仗打的是钱。从战争开始到现在,大清帝国海军已经造出了1500架战机,耗费国库近2000万银元。日本的经济实力远不如大清,老百姓勒紧裤腰带也只造出800架战机。

    经过不断地激战而损失,清方目前的实力是1100架,日方只剩下500架,被碾压之势初现。西乡隆盛承受了巨大的压力,国内已经出现让他让出兵权的呼声,不过,联邦委员们仍然信任西乡。

    由于实力强过对方,太平洋舰队的策略是逐步消耗日军的实力,所以这段时间双方都没有采取大决战的策略,而是都谨小慎微地打小仗。

    就在大清国国民普通拥有乐观心态和日本国民认为战败的可能性很大的时候,西乡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