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河图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明末-第1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哦,父亲大人,喜从何来啊!”沈朗微笑着道。

    沈崇文捻着胡须笑道:“还记得为父曾经和你说过吗,你的这位岳丈大人能量可是很大的啊,这不,他已经为你捐了一个好出身呢!”沈崇文扬着手中的一封信道。

    在大明一朝,花钱捐官不是一件隐秘的事。留都和京师都可以暗中操作这种事。当然了,既然是暗中操作,那就自有一套相应的潜规则。可就是捐官,也是分三六九等的。

    你若是朝中有人,那自然是肥缺多多。可若是朝中无人,两眼一抹黑。那就对不起了,即使你花了钱,也谋不到好差事。譬如说,同样花钱捐了个官。有门路的可以即刻上任。而没有门路的呢,则等上个三年五载也是很平常的。而且即使补上了实缺,那分配的地方也是大有玄机的。有门路的可以分配到广东山东这样的地方去享福。而没有门路的呢,不是打发你到云南贵州跟那些土司老爷亲近,就是让你去河南,陕西这些流寇横行的地方去过提心吊胆的日子。

    所以在这以前,沈崇文虽然也动过这个心思,可是一来两京这方面的人物他不熟,二来看见沈朗也不争气,属于扶不起来的刘阿斗。即使为沈朗谋上了一官半职,只怕也做不长久。所以也就干脆拴在身边了。可现在沈朗变得如此聪慧,赵朝瑞又适时的提出来,那就是最好不过了。

    沈朗看着父亲一脸喜色的样子,估计准泰山为自己谋了一份美差。“父亲大人,岳丈为我谋的是什么差使呢——”

    其实在沈朗看来,什么差使好坏,都是差不多的。就是直接在京城做事那也是毫无意义的!等到鞑子入塞,铁蹄所到之处,还会有乐土吗?沈朗之所以这么问,是要看看这位准泰山的能量如何!

    “是在山东的临清,好地方啊。那里没有匪患,太平的很。离着灵丘县也不算太远,也就是二三天的路程。而且差使更是不错,实缺的县丞,等到一年之后扶正,就和你爹一样了。”

    沈崇文喜滋滋的道。显然他对这份差使是相当满意的!

    可是沈朗却是听得暗中苦笑,没有匪患,倒也没错。可是再过四年,不是匪患,而是匪潮。八旗的兵锋就要驾临山东,光是掳走的人口就达四五十万之众。连山东的首府济南都不能幸免!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连堂堂的一省首府都惨遭蹂躏,紧挨着济南的临清还能有好日子过吗?当然,这些都是往后的历史,是身为穿越者的优势。现在沈朗是不能和老爹说的。不过这却不妨碍沈朗从另一个角度,提出自己的想法。

 ;。。。 ; ;
第十八章 沈朗的想法
    “父亲大人,我不想干文职,我想去从军——”

    “什么——”沈崇文听了大吃一惊:“朗儿啊,为什么要从军呢!都听说捐个文官的,没有听说要捐武官的。而且本朝历来是重文轻武。就是堂堂的总兵,从二品的官身,看见了同级的巡抚那也得行下跪礼啊!”

    沈朗听了也不觉得奇怪,老爹身为读书人,他的想法恐怕也是眼下主流的想法。若是在清明盛世,这么想倒也没错。可现在是什么时候,大明开国近三百年,已是到了风雨飘摇,内忧外患的时候。这颗大树已经烂了一半,若还是抱着文官显贵,武将粗鄙的想法,怕是到时候就悔之晚矣。

    而且就算是做到了一品大员,出入八抬大轿。那又有什么用呢!纵观崇祯一朝,被杀的文臣多如牛毛。而且越是到了后期,诛杀大臣越是随便,动不动就是行刑菜市口。诛杀朝廷重臣就和杀鸡差不多!可是相比之下,武将却没有这样的祸事。就连三番五次抗命的左良玉,有一次在拒不执行朝廷的调遣后,崇祯都气得把碗摔了,却硬是不敢动他。这说明了什么,两者一相比较很能说明一些问题。

    更何况以沈朗的志向,驱除鞑虏,振兴中华,没有军队就无从谈起了。所以,无论从哪个方面来看沈朗都必须这么做。

    “父亲大人,孩儿这么做是经过考量的——”

    沈朗看着沈崇文的眼睛道:“如今国事日益艰难,到处都是狼烟四起,江浙一带倭寇猖獗,中原腹地流寇横行。而像我们这里的边境,更是有鞑虏虎视。身处在这样的乱世之秋,若是手中没有强有力的力量,后果不堪设想啊!”

    “这——”沈崇文不得不承认,沈朗说的没错。他的品级,已经可以看到朝廷签发的邸报了。充斥于上的,都是各种各样的坏消息。而更令沈崇文感到兔死狐悲的是,经常可以在邸报上读到,某某知县精忠报国,最后与城池共存亡了。

    “父亲大人——”沈朗继续冉冉而谈道:“我知道您的志向,您一直秉承祖父的遗志。推崇的是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向往的是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您一直想为家乡父老做些好事,把灵丘治理成一个世外桃源!可是身处乱世之中,没有强有力的力量,又怎么能做到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又怎么能做到上报朝廷,下安黎民呢!”

    “好孩子——”沈崇文动容道:“没想到你还有这么远大的志向,真是令为父汗颜啊。”

    沈崇文来回踱了几步道:“朗儿,为父支持你!不过我这一关好过,你奶奶那里只怕不太好办啊!你也清楚,你奶奶最大的心愿就是早日看到你成家立业,为沈家开枝散叶。可你若是突然去从军……”

    沈朗知道,老爹的担心不无道理,沈家就他这么一根独苗,肩负着传宗接代的重任,老太太那一关,确实比较难过。

    “父亲大人不必担心,孩儿即使从军也不会离开很远的。此去一百里就是边镇。孩儿想去那里从军,这样快马当天可以来回,孩儿也可以时常回家看看,不是很好吗!”

    其实这些沈朗都早已考虑好了,投身边军就是很好的选择,一来离着不远,大家小家都可以兼顾。而以边军如今的危险程度,想来谋一个职位应该不难。

    二来离着灵丘县不远,方便日后掌控。其实这里牵涉到一个根据地的问题,想要日后搅动天下风云,没有一块稳固的根据地是不行的。而灵丘县就是很好的选择。因为灵丘县既是沈朗的家乡,老爹又是一县的父母官,天时地利人和中,至少就占了两样。

    而就人来说,灵丘一带属于北地边关,会骑马者多且产马,而且历来民风彪悍,自古就是出精兵的地方。对于以后沈朗的成军计划是相当有利的。而且招收一批家乡子弟兵,那凝聚力可是非同小可的。君不见楚霸王穷途末路的时候,身边依旧紧紧跟随的就是八千子弟兵吗!所以沈朗的这个选择是鱼和熊掌可以兼得的选择。

    “哦,这样啊——”沈崇文沉吟道:“这样好是好,可是边境那里不太平,时常有鞑虏出没,你这一去……”

    “父亲大人不用担心,孩儿身边不是有沈大他们保护吗!再说了,富贵险中求,越是危险的地方,机会也就越大。升迁起来也就越快!不然的话,按部就班的来,等到孩儿手握重兵,黄花菜都凉了——”沈朗微笑着道。

    “你这孩子——八字还没一撇呢,就在想手握重兵了……”沈崇文笑骂了他一句,不过他也觉得沈朗说的有道理。

    “那好吧,就照你说的办。不过这件事先暂时不要和你奶奶说,等到过年的时候再找机会说吧。倒是你岳丈这里——”沈崇文扬了扬手中的信道。

    “很好办啊——您就把我刚才说的如实写上去,再问问他看,能不能替我捐个边军的职位。料想以岳丈的能量,连一县的县丞都能搞定,捐个边军的职位应该不难。”沈朗微微一笑道。

    “那好吧,为父这就去写回信了。不知道亲家有没有这方面的门路,不过既然是边镇那样的苦地方,想来事情应该不会太难办的……”沈崇文写好信后,交待了一个心腹家人,连夜把信送往赵府。

    隔了一日,赵朝瑞急匆匆的赶来了,显然他是被信中的内容吓了一跳。赵朝瑞来了之后也顾不上叙什么繁文缛节了。先是和沈崇文见了一面,两人谈了一会,随后又找来了沈朗,爷仨关起门来密谈了很久。具体谈了些什么外人无从得知,不过从他们出来后,沈朗轻松的模样来看,显然事情都是按照设想的进行。临到末了赵朝瑞离开的时候,却是看着沈朗神情复杂的道:“好吧朗儿,既然我们都说不倒你,那么我们就全力支持你——”

    “多谢岳丈大人——”沈朗深施一礼道。

    “这孩子——谢什么谢,都是一家人了。”赵朝瑞笑着摆了摆手。刚想钻进轿子,赵朝瑞忽然又回头,冲着沈朗呵呵一笑:“对了,我回去说了你的事,宁儿已经到了这里的别院。这几天很可能会去你的那些农庄看看,啊,你,啊……”

    赵朝瑞冲着沈朗挤了挤眼。意思是消息我已经透露给你了,可不要错过机会啊。虽说这门亲事赵朝瑞和沈崇文已经拍板,绝无更改的可能了。不过能有让小两口婚前见面的机会,多多加以亲近,赵朝瑞还是很乐意看到的。

    “是——小婿明白了。”沈朗又是深施一礼道。

    “很好,很好。”赵朝瑞又是上下打量了一阵沈朗,眼中露出了欣慰之色。送走了赵朝瑞之后,爷俩回屋又商量了很久。

    次日,沈朗正在一处农庄查看土氨水的施用效果,远远地有一个家丁跑来道:“少爷,老爷让我告诉你一声,赵家小姐已经出了别院,朝五里屯那个方向去了。预计还有半个时辰到达!”

    “知道了——”沈朗应了一声。看着那个家丁笑嘻嘻的离去,沈朗不禁心中暗自感慨,老爹自从得知了这个消息,就天天派人守在别院的门口,比自己还要上心百倍,真是用心良苦啊!

    而在通往五里屯的路上,有一群人在骑马缓行,两旁是一群身形彪悍的护卫,正中间是一辆双辕豪华马车,车帘的一角已经揭开,露出了两张精致的俏脸。“小姐,今天日头这么好,还真是出来散心的好日子啊!”

    说这话的正是丫鬟香儿。此刻她正在好奇的往道路两旁张望,视线所及之处都是成片的麦苗,不过即使是她这个农事的门外汉,也能看出这些麦苗长的并不好。而她们的目的地,五里屯农庄,此刻已经遥遥在望了。

    “嗯——”赵秀宁随口答了一句。可心思却全不在上面。接下来会看到些什么呢?会不会真的像父亲说的那么好呢!赵秀宁不禁又想起了前几天的事,父亲那次从沈家回来后,竟然会对那人赞不绝口。而且和她说了一大堆沈朗的光荣事迹,说实话,若不是对面的是她的父亲,她还以为就是沈家请来的托儿。

 ;。。。 ; ;
第十九章 震惊
    虽然更早一些日子也有沈家的人来,还说了一些诸如智断鹅案的事,她却是不信的。沈家那位老太太溺爱沈朗可是出了名的,谁知道说的这些是真是假!可如今这话从父亲口中说出来,那含义可就大不相同了。而且,虽然她们家离着灵丘县比较远,可是在香儿的有心打听下,也隐隐的可以获知一些消息。可是无论是什么消息都与以前的那人天差地别。

    对于沈朗,她可是太清楚了。怎么会一下子就变得这么多呢,俗话说,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于是,她怀着一肚子疑惑,决定来实地看一看。当然,这也是赵朝瑞一力鼓动的结果。

    “香儿,那个什么五里屯农庄到了吗——”

    “小姐,让我看看,应该已经到了——咦,那些人在唱的什么,还怪好听的嘞!”

    小丫头探出小脑袋张望道,却忽然听见田中劳作的农人有人在唱歌,而那曲调和旋律都是非常新奇和优美的。

    “我们的家乡,在希望的田野上。炊烟在新建的住房上飘荡,小河在美丽的村庄旁流淌……”

    赵秀宁凝神听了一会,脸上露出了笑意。“这曲子倒也别致。香儿,去抄录一份下来吧。”

    “是——”香儿拿着纸笔,手脚麻利的下了车,作为小姐的贴身丫鬟,她知道自己这位主子,对于这些一向是很感兴趣的。

    可等了一会,小丫头再回到车上时,脸上却是有了迷惘之色:“小姐,他们说这曲子是那个人写的呢!”

    “哦,他什么时候有了这个本事了?”

    赵秀宁装作不在意的道,可是脸上却露出了一分喜色。如此看来爹爹说的倒不是空穴来风了。

    马车又走了一段,已经进入了农庄的地面。香儿却忽然惊奇的大叫道:“小姐,你有没有发现,这些麦苗长的极好啊!”

    “小丫头,一惊一乍的,我早就看到了。”

    赵秀宁不动声色的道。其实她早就发现了,这里的麦田明显与刚才的那些不同了,都是一大块一大块的。而麦苗的长势更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而且她还观察的十分仔细,这些麦田里,都有一些古怪的东西,像刚才看见的一个人就在田边抓住一个把手模样的东西一按一按的,清水就哗哗的流出来了。有的田里还竖着一辆从未见过的水车,虽然模样有些怪模怪样的,可是那出水量却是大的很。离着老远都能感觉到那湿润的水汽!

    “来人哪——”赵秀宁轻轻地唤了一声。

    “小姐——有何吩咐——”侍卫中出来一个首领模样的人,来到马车近前躬身道。

    “你且去看看,那些农人操作的器物和前些天咱家田地里装的是不是同一种东西。”

    “是——”那人躬身下去了。很快的,经过一番辨认之后,就上来回报:“小姐,属下刚才叫人去辨识过了,正是那些叫做压水机和沈氏水车的器物。”“哦,知道了,你下去吧。”

    赵秀宁淡淡的点了点头。心里却在暗道,这么说来这些东西出自沈家看来是真的了。而且爹爹口口声声说是出自那人的手笔,难道是真的吗?若是真的,那他的变化就太大了。

    正在这时,赵秀宁看见路旁有四五个农人正在弯着腰劳作。嗯,那就不妨找他们问上一番。

    “停车——”随着她的一声令下,马车停了下来。在对香儿面授机宜之后,香儿十分优雅的下了马车,四五个农人听见了动静,忽然看见有一辆马车在身边停了下来,还从车上下来一位十分俊俏的姑娘,都是愣愣的看着她。可怜他们还没有看到车内另一位大美人,不然的话还不知道会怎样呢!

    “老伯,这里就是五里屯农庄吧——”香儿看着农人中年纪最大的一位笑道。“是啊,是啊,你们这是——”

    这个被称作老伯的农人大约五十多岁,此刻正在打量香儿和她身后一大群人。

    “哦,我们是出来踏青的。老伯,那些是不是叫做压水机和沈氏水车啊——”小丫头手指着田中的那些器物道。那农人见这么漂亮的姑娘竟然会关心这些器物,也没感到吃惊。因为自从这些好东西安在田里之后,经常有人问东问西的,他也早就见怪不怪了。而且每回问起这些器物,他的话匣子总是忍不住就长了:“是啊,姑娘,这些可都是好东西啊——”

    农人伸手冲着麦田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