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官劫 作者:黄晓阳-第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汪鼎臣说,就说黎兆平吧,他在官场里混得挺好,可谁知道,一个不留神,把自己搭进去了。他大概到现在也没弄明白是怎么回事吧?
第一部分 第033章
舒彦问,你是说,这件事牵涉到权力斗争?
汪鼎臣确实是个人物,昨天,舒彦打电话约他出来吃饭,他便意识到可能是为了黎兆平的事,认真打听了一番。中国的司法制度和外国不同,外国的司法机关,有些隶属于地方政府,但些关键的司法机构,直属于中央。比如美国,各级政府都有警察机构,同时,各级还有中央派出的执法机构,比如联邦调查局。还有一些机构,比如香港的廉政公署,直属于香港特区政府,不受其他任何部门节制。中国的司法机构,名义上属于垂直管理,但这种垂直管理,却只有业务指导权而没有人事任免权。无论是公安、检察还是法院,或者纪委和监察厅局,都是如此。纪委书记是党委任命的,公安局长,法院院长,检察院的检察长,人事权都掌握在地方。正所谓县官不如现管,既然上级机关管不着人家的乌纱帽,人家听你的,属于客气,不听你的,属于公义。这种分区管辖制,各级机构,便有了严格的管辖权。以黎兆平案为例,他本人是省广电局下属二级频道的负责人,正处级。按照条块分割的原则,就算黎兆平贪污*,对他立案侦查的,也是省纪委或者省反贪局,而不是市纪委或市反贪局。一个五十万的案子,通常都由本单位纪检组先查一查,还轮不到纪委出面。
仅此一点,汪鼎臣便知道,这件案子不简单。他打听了一下,结果发现,市纪委几位副书记,根本不知道此案,正职书记李福同,也仅仅只是听龙晓鹏提起过此事。龙晓鹏的汇报极其简单,只说这是上面交办的案件,到底是哪个上面交办,有没有手续,他都没有说明。而下面的各处室中,也没有人知道具体情况。负责此案执行的王雷,只是一名科长。在市纪委这样的机关,除非是刚刚参加工作的,否则科长副科长,仅仅只是一个办事员。
听了汪鼎臣介绍的情况,舒彦问,这么说,这件案子是史无前例的?
汪鼎臣摆了摆手,告诉她,也不能完全说史无前例。纪委的工作性质与其他行政机构不同,工作方法有其特殊性。在某种特殊情况下,下级纪委可以进行越级调查,比如受到上级纪委的委托。像黎兆平这种情况,如果省纪委或者中纪委委托,是可以立案调查的。还有一种情形可以立案调查,市纪委调查其他案件时,有足够的证据证明黎兆平涉案。还有一种极其特殊的情况,某领导掌握了某种证据,需要对这种证据予以确认,可能指定某一级纪委进行调查。但这种调查并非立案调查,除非拿到相应的手续,否则,是不能执行双规的。
汪鼎臣也曾向省纪委了解,得到的消息让他极为迷惑,省纪委似乎也没有人对此案有所了解。
第一部分 第034章
这些情况,舒彦其实都已经了解。若是了解官场某些内幕,舒彦的渠道,比他畅通得多。汪鼎臣说到的所有话中,最令舒彦感兴趣的,是一开始提到的权力斗争。据舒彦了解,黎兆平是一个权力欲并不太强的人,如果他早想谋个官位,哪里需要等到今天?
舒彦说,你刚才提到权力斗争。可我不明白,这件事与权力有什么关系?
汪鼎臣说,舒小姐果然敏锐过人。我刚才提到权力,是基于两个判断。第一个判断,龙晓鹏和黎兆平不是朋友,却又胜似朋友。为什么?因为他们有许多共同的利益联系。这种利益联系是什么,我不知道,但并不等于我没有判断。当初,我竞争副书记落选,是因为黎兆平出手,这件事,舒小姐大概会清楚吧?黎兆平为什么帮龙晓鹏?应该就是这种利益联系的一部分。现在龙晓鹏为什么会和黎兆平翻脸?很简单,他有了更大的利益需要去获得,这种利益远远大于他从黎兆平那里获得的。
舒彦问,你的第二个判断是什么?
汪鼎臣摆了摆头,说,我听到一些风声。李书记已经到了年龄,马上要退了。纪委的副书记有好多个,龙晓鹏排名是很靠后的,根本不可能轮上他。其中有三个副书记都在暗中使劲,想争取这个位置。不过,这种争取,大概也是徒劳,直接从副书记中提纪委书记,好像还没有这样的先例。可是,最近又传来一个新的消息,上面希望提拔一个更年轻的,只要是人才,可以不拘一格。这话也不知什么人传出来的,龙晓鹏觉得这些条件是针对他提出来的,因此活动得很厉害。以他的能力、资历、政绩以及为人,他凭什么活动这件事?除非上面有人,才有可能破例。
舒彦还是不明白,别说直接从副书记升任纪委书记的可能性很小,就算龙晓鹏做着这个几乎不可能的梦,与黎兆平有什么关系?假如说,他真有此希望,需要某人出一份力的话,黎兆平还可能帮他一把。毕竟,纪委书记这一职位,最能说得上话的是两个人,省委书记赵德良和市委书记彭清源。这两个人,黎兆平都是说得上话的。难道说,龙晓鹏认为黎兆平是他升任纪委书记的障碍?这种推理,太缺乏逻辑了。
汪鼎臣笑了,说,逻辑,只有所有条件全都摆在你面前的时候,你才可以谈逻辑。相反,如果所有条件中缺一些,哪怕是缺一个,你就不能去考虑它们的逻辑。
我信你。舒彦说,但是,有关这件案子,你能告诉我什么?
汪鼎臣端起面前的酒杯,说,我是听说了一些东西。但我不相信,这些东西你会不知道。
舒彦和他碰了碰酒杯,说,你就当我不知道嘛。
汪鼎臣喝了一口酒,说,他是在那个女主持人家里被抓的。叫什么?巫丹。什么巫丹,我觉得她应该叫巫女才对。你大概也知道,这个城市里,到处是与她有关的传说,谁都不知道这些传说的真假。现在,至少有一个传说被证实是真的,那就是和黎兆平的关系。
第一部分 第035章
舒彦说,好,就算证实了。还有呢?
汪鼎臣说,那个女人也被带走了,不过不是双规,而是协助调查。这种事,在今天这个时代,不会成为定案的条件。
舒彦明白了他的意思,说,等等,你是不是说,需要一个理由?这个理由是什么?
汪鼎臣吃了一口菜,慢条斯理地说,我只是听到纪委有些人在传,不一定准确,但也不一定不准确。黎兆平手里有两个大项目,一个是清水塘的安居工程项目,一个是融富中央国际项目。这两个项目,总投资可能需要三四百亿。这样两个项目,黎兆平怎么拿到手的?没有权钱交易?黎兆平有四五百亿的实力吗?如果没有?他的钱从哪里来?肯定是银行,如果他从银行贷款,谁帮他担保?
舒彦目瞪口呆。这两个项目,她多少了解一点。比如融富中央国际,黎兆平根本不想干,是彭清源想干成这个项目,黎兆平说,他接这个项目,算是给彭清源送个大礼。项目如果真做成功了,他肯定发一笔大财,但还有另一种可能,就是彻底失败,那样的话,他可能彻底破产。
如果真是如此,他们的目标,一定不会是黎兆平,办黎兆平一个行贿案,对于那些人来说,意义不大。估计他们是想抓到大鱼。他们所想象的大鱼是谁?彭清源?赵德良?都有可能。想到这一点,舒彦顿时有种不寒而栗的感觉。
吃过饭,该谈的已经谈了,汪鼎臣告知,舒彦起身相送。已经两次握手了,汪鼎臣却没走,还是握着她的手,意犹未尽地说了很多话。舒彦有点反胃的感觉,又不好表现,只得耐着性子站在门口陪他。
果然,他又说了一番话。他说,我想过了,如果说,你真的想救黎兆平,又认定他确实没有贪那五十万,你其实是有很多办法的。
舒彦眼前一亮,问,快说,有些什么办法?
汪鼎臣说,今年是党委选举年,也是换届年,市级党代会,还剩下雍州市没开,增选雍州市党代表已经不可能。但省党代会代表还没有最后确定,尤其是省直单位,应该在最近出结果。如果黎兆平当选为党代表,你应该明白吧。
这个提议,确实让舒彦眼前一亮。党代表、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是有一定豁免权的,假如黎兆平当选党代表,市纪委就必须向省委办公厅提供一份黎兆平有罪不配拥有党代表资格的证明,否则,就只能放他。可是,要当选党代表,操作性有多大?舒彦心中没底。
汪鼎臣犹豫了一下,又说,还有一个办法。
舒彦表现出一种极为虚心的态度,认真地听着。
汪鼎臣说,可以来个反侦查。
舒彦一时没有明白过来,希望汪鼎臣更进一步说明。
汪鼎臣说,龙晓鹏肯定不干净。有一个段子怎么说的?不查,是孔繁森,一查,是王宝森。他现在不是在查黎兆平吗?如果有办法对龙晓鹏立案侦查呢?结果又会怎样?
第一部分 第036章
对龙晓鹏立案侦查并且查出他果真有问题,汪鼎臣是最高兴的吧?他不是说龙晓鹏在全力活动,想当纪委书记吗?如果对他立案侦查,不管最后的结果如何,这个案子一旦立下来,龙晓鹏的纪委书记,肯定鸡飞蛋打。相反,汪鼎臣有可能因此赶上最末一班车,接替龙晓鹏担任纪委副书记。
问题在于,这些事,有可操作性吗?立案侦查龙晓鹏,比推选黎兆平为党代表的难度更大。
此时的舒彦,虽然觉得汪鼎臣的想象挺让人吃惊,同时也觉得,这个汪鼎臣太书生气了,他所提到的办法,一个都不可行。眼下,最可行的办法,还是尽快见到黎兆平,对于这个案子,他本人应该是最清楚的。
和汪鼎臣分手后,舒彦驱车前往岳衡市,她要去那里想办法,见上黎兆平一面。
午夜的雍岳公路仍然很繁忙,但与白天相比,清静了许多。舒彦将车窗放下来,让夜风在车内旋转着,带进来阵阵凉意。她一面开车一面想,到达岳衡市之后,又该怎么办?目前所能想到的,就只有林志国。可是,林志国会帮她和黎兆平吗?她还真拿不定。除此之外,她似乎没有第二条路可走。
舒彦确实想过林志国可能拒绝帮忙,可她没想到,林志国竟然连见她一面的机会都没给。
电话刚接通的时候,林志国非常热情并且性感地叫她一声姐。这声原汁原味的称呼,就像一场春天的透雨,让舒彦沧桑的心田,顿时充满滋润。可接下来,当他得知舒彦在岳衡时,语气立即变了。他说,他陪姚市长去北京出差,正在赶往机场的路上。语调还是那么亲热,那么无拘无束,可舒彦说不清为什么,十分肯定他在说谎。完全没有理由,或许仅仅只是女人的直觉。她甚至可以给姚子方市长的秘书打个电话,证实市长是否出差。想一想,还是罢了。
官场就那么大,林志国又处于一个信息灵通的位置,所有人对黎兆平的事噤若寒蝉的时候,舒彦却在四处活动,林志国不可能没有听说吧?林志国有太多理由置身事外了。最大的理由是,黎兆平给了他一顶不折不扣的绿帽子。什么兄弟如手足老婆如衣服?衣服是用来穿在身上给兄弟们看的,别说用,你摸一下试试。
当然,对于黎兆平、林志国和巫丹这个特殊的三角关系,舒彦始终都没有理清头绪。
林志国大学分配不久就认识了舒彦,那时,舒彦是省高院的法官,年轻漂亮,风采迷人。林志国一见她就被迷住了,后来才知道,她不仅比自己大好几岁而且已为人母。舒彦的母亲也姓林,林志国就以舒彦之弟自居。那时的林志国刚刚进入官场,意气风发,豪情满怀,一心要成为中国最著名的诗人,因此恃才傲物,一般人,根本入不了他的法眼。可对于舒彦,他极其恭敬,甚至达到了崇拜的地步。
第一部分 第037章
在相当一个时期里,舒彦和黎兆平是两股道上跑的车,彼此没有任何往来。可世上的事,真像是有人安排好了一般,舒彦后来离开法院自己去干律师,不久接了一件案子,成为被告代理人。研究案情的时候才知道,原告竟然是黎兆平。作为律师,舒彦心里很清楚,黎兆平的诉讼请求合情合理。问题是,在中国打官司,不在于你是否合理,而在于你是否有强大的关系。舒彦当过很多年法官,在法院的关系深厚得很,可以运用的手段非常之多。黎兆平也清楚这个官司自己打不赢,找到舒彦,希望她从中帮忙和解。舒彦多方努力,最后为黎兆平挽回了部分损失,达成了和解。两人摒弃前嫌,和好了。
此后不久,舒彦介绍林志国认识了黎兆平。黎兆平是一个比林志国更清高傲气的人,在雍州官场,传着许多与黎兆平傲气有关的故事。
有一年,一个地委书记专程来到雍州,想请黎兆平去做一个专题报道,宣传一下当地改革开放的辉煌成果。这个地委书记的目的很明确,借助这次宣传引起省委的重视,并且调任副省长。头天晚上,地委书记来按门铃,黎兆平让陆敏告诉对方,黎记者正在睡觉。其实,黎兆平哪里在睡觉?正和人打牌呢。地委书记只好离开。第二天一早再来,得到的回答仍然是黎记者在睡觉。实际上,黎兆平的牌局还没有散。上午十点半,黎兆平的牌局散了,下楼吃早餐,被地委书记堵住,黎兆平竟然对他说,你一个农村大队长,哪能搞出什么像样的新闻?叫你们市电视台派个人去就行了。说完,扬长而去。黎兆平之所以如此蔑视他,是因为他确实没水平,完全靠往上送钱爬到这个位置。在他的治下,到处都是形象工程,经济却是一团糟,班子更是斗得水深火热。从此之后,这个地委书记有了一个绰号,叫大队长。不久,他当副省长的努力失败,气血攻心,脑血管破裂了。
黎兆平仕途不顺,干了很多年,仍然是一名小记者。关键原因在于他得罪了顶头上司张承明。当初,张承明是省电视台新闻部主任,黎兆平是他手下的记者。每次,黎兆平送上来的片子,张承明横挑鼻子竖挑眼,说,这种人还能当记者,连五个W都不懂。当场把他花了很多心血写出的新闻稿撕了。黎兆平不肯认输,将草稿重抄一遍,找到分管副台长。副台长大笔一挥,竟然通过了。如此一来,张承明一再打压黎兆平,而黎兆平也一再越级上告。两人的关系越来越紧张。那位副台长在位的时候,黎兆平有人撑腰,日子还算过得去。不想那位副台长到龄退休,张承明却升任副台长,终于抓住了报仇的机会,对黎兆平的打压,变本加厉。黎兆平丝毫不肯让步,好几次指着张承明的鼻子骂,如果我是台长,你连给我倒洗脚水都不配。
第一部分 第038章
这事倒也成就了黎兆平,他知道在电视台的官场,没有自己立足之处,便开始将目光投向电视台之外。中国男人都有士大夫情结,学而优则仕深入骨髓,如果不是走不通官场,大概没几个人愿意去经商。黎兆平仕途无望,只好反其道而行,干脆搞起了商业,替自己赚钱。那正是八十年代中期商业发展的黄金时代,既不需要资金又不需要经营场所甚至连营业注册都不要,只要你手里有商品,就能够赚到钱。黎兆平便是如此,找人批条子,这些条子一转手就是钱。拿着赚来的钱,他去搞好上层关系,这些关系,不仅给他更广阔的赚钱空间,也为他提供了更多的新闻来源。于是,他大把赚钱的同时,还一再上好新闻。张承明虽然知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