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河图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匡政之路-第25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提拔老曹?也是,听说市里安排他去市纪委担任副书记。既是提拔,也算是转回本行。”武琨抽了一口烟道,还有半截话他没说。听说省里打算让市委副书记唐家华不再兼任市纪委书记,改为专职副书记,那么唐家华必定要放一个人在市纪委这个“老根据地”里,左右算来算去,曹景忠资历、能力都是最合适的人选。这是大家心知肚明的事情。武琨不说苏望、张宙心也清楚。

    “我担心的不是老曹,而是有人想动一动老张啊。”苏望开口道。曹景忠这个区委副书记的位置虽然显赫要害,可对苏望来说并不触及根本。毕竟他一个区委书记在上面压着,张宙心这个老资格的组织部长在下面撑着,换谁来当负责组织的区委副书记,再不对路也能镇得住。

    “什么?市里要调老张走?”武琨不由大吃一惊。包括他在内,几乎所有人都知道张宙心是苏望心腹中的心腹,而苏望能迅速控制住榆湾区的局面,这位很低调的区委组织部长居功至伟。现在市里想调张宙心,这含义就大不一样了。

    “苏书记。黄书记和詹市长是什么态度?”武琨沉吟一会便问道。调张宙心这么大的事,市里两位大佬不可能不跟苏望这位榆湾区的班长通气。

    “黄书记和詹市长的态度倒是很坚决。我就是担心有人会使出对付陈爱国那一招。”苏望微微眯着眼睛道。

    武琨和张宙心都知道当年苏望在渠江县时,已经取得了县委组织部长陈爱国的鼎力支持,却被人通过省委组织部给“提拔”到其他市去了。现在有人用这一招来对付张宙心,倒不是不可能,毕竟市里那些常委们,跟省里多少都有些关系。

    “老张,说说你的想法。”苏望看着张宙心说道。

    “苏书记,我的态度很明确,听从你的安排。”张宙心毫不迟疑地答道。

    苏望微微点了点头,虽然张宙心的回答跟他心里想的一样,但是总要人家正式表态出来。苏望倒不怕市里有人动手脚,毕竟拼省里的关系,他还真不怕市里的任何一位。但人家这一招的险恶用心在于你要是不让提拔,就是阻挡人家的进步。当年他跟陈爱国的关系还没到那一步,所以连劝都没劝就直接另想它法了。

    武琨也大致清楚了现在的局面和势态,直接对苏望道:“苏书记,现在怎么办你拿主意,我听你的。”

    苏望沉默了一会道:“榆湾区领导班子肯定是要动的,不动不行啊。”

    张宙心和武琨点了点头,明白苏望的意思。在苏望的领导下,榆湾区可以说是一天一个样子,等到环城路工程一完工,江南开发区发力,再加上城区大改造,榆湾区肯定会像前两年的渠江县一样突飞猛进。市里领导们怎么会不动心?人家手里也有部属要进步不是?现在不安排更待何时?等再过一段时间,榆湾区“大建设”告一段落,各项工作都进入正轨,最醒目的政绩可就捞不到了。

    “既然如此,我们先确定哪些人不能动,然后其余的待价而沽。”苏望定下主题道,在两位自己人面前,他也不藏着掖着。

    “苏书记,依我看,老冯、老薛是万万不能动,老徐和老吕是能不动最好不要动。”张宙心跟随苏望多年,知道他的心思,很快便接过话题说出自己的建议。

    苏望点点头,他觉得张宙心考虑得很周全,冯乐时是榆湾区本地干部们的标杆和定海神针,他要是被调走了,好容易才安抚下来的本地和外地干部矛盾可能会重新恶化,甚至可能会被某些有心人给利用起来。薛誉贵已经明确投到苏望这一边,能力又非常不错,苏望还要靠他坐镇江南开发区这一极其重要的“阵地”。要是换一个人接替区常委兼江南开发区工委书记职务,苏望隔着一层。曾伟亮暂时又不能完全掌控,真的有可能会被人在江南开发区里搞出一些小动作来。这是苏望非常不愿意看到的。

    而徐鹏飞和吕广源现在是苏望的得力助手,一个坐镇区纪委,一个总管区委,为苏望掌控局面助力不小。可两人的重要xìng又比不上冯乐时和薛誉贵,到了万不得已的时候,该调走还得让人家调走。

    如此算下来,目前能调走的只有曹景忠和彭健生,至于区武装部政委盛茂田。因为牵涉到军队那边,市里一般不会去劳神动那个脑筋。

    沉寂了一会,武琨突然开口道:“苏书记,我冒昧地问一句,你在榆湾区还能待多久?”

    苏望不由一愣,不由地问道:“老武,你这话是什么意思?”

    武琨递给苏望和张宙心各一根烟。然后依次给两人及自己点上,最后说道:“苏书记,我听说了,傅副市长的调令下来了,说是回首都部委任职。”

    苏望明白武琨的意思了。在他的眼里,自己跟傅刚一样。都是有深厚背景的人,甚至还要过之。那么榆湾区和朗州市肯定只是一个“驿站”。而且武琨跟苏望相熟多年,知根知底,清楚苏望在渠江县县长任上就差点要调走去他地熬资历镀金。

    张宙心吐了一口烟,随之附和道:“老武考虑的很对。苏书记在榆湾区也待不了多长时间,必须为后面考虑。既然如此,现在就做好准备也是应该的。”

    张宙心作为老组工干部,对干部转迁提拔等流程的认识比武琨要深刻地多。苏望现在的政绩,升副厅级是很快的事情,而且张宙心现在也知道苏望是被赋予重望的“梯队核心”,按照一般培养惯例,升副厅后留在朗州市继续锻炼的可能xìng不大,加上苏望毕竟这么年轻,出于“保护”,很有可能将其放在一个不引人注目的位置上熬资历,待到时机成熟时再“放出来”。

    苏望不由沉思起武琨和张宙心的话,他的确做过这方面的考虑,只是以前觉得时机还不到,所以考虑得不深。现在看来,自己必须要进行全盘衡量。不过苏望知道首要一点,他走后的榆湾区应该跟渠江县一样,可以留下班底,但是没有必要一定要完全掌控。毕竟他以后还能不能回朗州市任职还是个未知数,这些班底基本上都是留给詹利和的,以后都会慢慢融入他那一体系里去。

    而且从某种程度而言,苏望这个年纪和层次,还没到一定要建立全盘班底和“根据地”的时候。毕竟他还很年轻,级别又只到这里,等他慢慢升到一定级别,现在提拔的这些人可能大部分都要退休了。所以除了几个核心关键的部属之外,其余的班底完全可以在后面慢慢建立。

    苏望想了十几分钟说出了自己的想法和思路,“我要是离开朗州市,想让老张你换个地方锻炼,老武你也可以挪挪地方。”

    张宙心和武琨点了点头,虽然脸上的表情依然如常,心里却荡起几分激动。苏望这么说,是真真实实拿他们当自己人。苏望蛰伏,大家跟着一起“潜水”熬资历,等到他去合适的位置,大家再一起“相聚”。而且两人才都刚刚四十岁,就算等个十年八年,大家还正值“年富力强”的大好年纪。

    “老张,老武,按照这个思路,你们有什么想法和建议?”苏望开口询问道。

    张宙心和武琨对视一眼,这是苏望在咨询如果他们三人离开榆湾甚至朗州市的话,谁合适做他们这个班底的带头人,毕竟他们两人手里也有一摊“人马”,到时也是要交出去的。如果他们两人对这个带头人认同度不高,苏望担心后续会有手尾和矛盾在里面,届时恐怕会出乱子和麻烦。

    “老武,你先说吧。”张宙心谦让道。武琨呵呵一笑,也不客气。他清楚,在苏望心目中张宙心的分量要重些,如果他先提出一个人选建议,却跟自己的不符,届时就不好转弯了。而自己先把人选建议说出来,张宙心在后面就好“灵活掌握”了。

    “苏书记,我觉得老薛这个人不错,能力强,有手段,镇得住场面。”武琨直接说出自己中意的人选。

    苏望看了一眼武琨,转向张宙心道:“老张,你的意见呢?”

    “苏书记,我也觉得老薛不错。”张宙心笑着答道。

    苏望微笑着点了点头,“看来我们哥三是英雄所见略同啊。”

    的确,他很看好薛誉贵。薛誉贵没有什么过硬的背景,四十岁出头就能走到今天这一步,足以说明他的能力和手段。而且他兼任江南开发区工委书记一职后,不动声sè地就让以前那个“草台班子”焕然一新,而且没有他在后面默默地支持和协调,资历相对较浅又初来乍到的曾伟亮不可能这么快就把江南开发区的工作搞得有声有sè。

    等了一会,苏望知道张宙心、武琨两人是不愿意再提什么建议了,毕竟有些事情是“领导”考虑的,他们说的太多容易犯忌讳。

    “老张,老武,你们觉得区zhèng ;fǔ的老袁怎么样?”

    两人思量一下对袁北联的印象,然后点点头道:“苏书记,老袁不错。”

    又思量了一会,苏望开口道:“老张,你到党委这边干的时间有点久了,该去zhèng ;fǔ那边锻炼一下,否则可能会限制你以后的发展。”

    张宙心眼睛一亮,笑着道:“苏书记,我是革命的螺丝钉,去哪都行。”顿了一会,张宙心补充了一句道:“苏书记,现在我们榆湾区常委只有十一位,在朗州市各县区算少的,而且不符合上级的指示jīng神啊。”

    苏望笑着点了点头道:“老张你说得对,现在我们榆湾区正面临大建设大改革,工作繁重,领导班子需要补充有生力量啊。”

    此后两天,苏望分别跟龙玉珍、曹景忠、徐鹏飞、薛誉贵、吕广源做了深入地谈话,然后又去了市里,跟黄云才、詹利和分别做了长达两小时的会谈沟通。

    2003年chūn节如期过去,到了3月份,朗州市领导班子做了一次调整,唐家华不再兼任市纪委书记,改为专职副书记;省里任命原玉陵市zhèng ;fǔ秘书长李莉为朗州市纪委书记,增补副市长张策为市委常委。

    过了半个月,榆湾区领导班子也进行了调整,曹景忠调任市纪委常务副书记;冯乐时接任榆湾区委副书记;张宙心转任常务副区长;区委组织部长由市委办副主任尤国斌接任;薛誉贵被任命为区委副书记,继续兼任江南开发区工委书记;区教育局局长蒲顺功接任区委统战部长一职,兼区工会主席;增补了副区长袁北联为区常委,其余徐鹏飞、彭健生、吕广源、盛茂时保持不变。(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qidian。)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无弹窗
第一部 科级干部 第三百一十九章 尤国斌
    ()    不包括调整那天的临时区常委会,今天是榆湾区“新领导班子”的第一次正式常委会。今天的主要议题之一是做部分人事调整。这也是当然的,一个萝卜一个坑,上面的区领导班子做了部分调整,下面自然也会跟着动一动,而且02年底的微调只是做前期铺垫,这次才是真正的调整,所以格外“引人瞩目”。

    新上任一个多月的区组织部长尤国斌正在依照程序宣读推荐人选名单以及每位的简单介绍,包括苏望在内的众人都在静静地听着。

    终于能够名正言顺地坐在这张长圆桌旁边,你要说袁北联不激动,那绝对是哄鬼的。不过他强压着自己的情绪,拿着笔,伏在一个笔记本上,一副认真听讲用心笔录的模样,可是十来分钟过去,除了十几个他自己也不知道为了什么写出的字之外,什么都没记下。

    那次列席处理拆迁补偿的区常委会发言后,袁北联觉得自己应该在苏书记心中留下深刻印象。可是几天过去,风平浪静的一切如旧,渴望中的苏书记谈话没有出现,让袁北联很是失望。再过了几天,龙玉珍指派下来的事情却多了起来,而且大部分都是处理临时突发事件。如代表区zhèng ;fǔ与铁路部门协调榆湾区环城路与朗州火车货运站交通接驳以及物流区一体化等工作;代表区zhèng ;fǔ协调国家电网荆南公司对江南开发区的用电保障;代表区zhèng ;fǔ调解辖下两个乡山林资源纠纷等等,不是难题就是鸡毛蒜皮的事情。

    忙了一段时间。便有小道消息说龙区长对袁北联想在区委和苏书记那边“博彩”非常反感,所以故意给他穿“小鞋”。于是袁北联有了一个外号。袁队长,即消防队袁队长的意思。甚至舒望年碰见袁北联时都忍不住打趣两句。

    开始的时候,袁北联虽然兢兢业业去做,但心里还是有不少牢sāo。但是做了一段时间,突然领悟到什么,于是更加用心去做。果然,过完年没多久,苏望找他谈话。表扬了他前段时间的工作,并暗示了几句,要求他在继续全心全意工作的同时,要善于总结工作的得失经验,加强学习,弥补不足。

    出了苏望办公室的门,袁北联知道自己真的被苏书记看中了。原本他以为自己只是会被调整分工。在副区长排名上前进一两位。可是万万没有想到,结果一出来居然是一顶区委常委的帽子直接砸下来。

    在万分激动之余,袁北联也感叹苏书记的用人之道。用你之前是万分谨慎。袁北联现在明白了,前段时间处理那些事情,估计是苏书记跟龙区长沟通好后对自己的考验。一旦确定你是可用之才之后,就毫不犹豫地加以重用。而且气魄非常大。既然要用你,就一定会让你上到一个合适的位置。

    袁北联忍不住抬起头扫了一眼在座的众人,大部分人都神情自在,只有坐在他对面的蒲顺功表面上镇定自如,仔细观察却能看出一些迹象来。袁北联知道。跟自己一样被“突然“提拔进区常委会的蒲顺功是区长龙玉珍的嫡系。据说龙区长在地改市前的朗州市(榆湾区前身)当宣传部长时,两人的关系就不一般。

    蒲顺功似乎察觉到袁北联的注视。抬起头,两人对视轻轻笑了一下,便把注意力又放在听尤国斌发言上。

    众人都清楚尤国斌的背景和来路,至少袁北联是非常了解的。尤国斌是90年荆南师大毕业的,在校期间因为成绩优异、表现突出,被省…委组织部选为选调生分配进了当时的朗州地委。尤国斌文笔的确不错,很快成为朗州地委有名的笔杆子,被提拔为副科级,可谓是年少得意,于是便暴露了他心高气傲的本xìng,结果吃了大亏。接受教训后的尤国斌变得低调老实起来,夹着尾巴做人。等到黄云才到朗州市担任市委书记,他被选为秘书,真正的时来运转。跟随黄云才四年时间,一直都是兢兢业业,尽心尽职,又谦逊恭顺,不仅在市委办口碑不错,更深得黄云才的信任,于是便青云直上。先是正科级,接着02年年初被任命为市委办副主任,成为副处级领导干部,而这时尤国斌才不过三十六岁。虽然比不过苏望这个“变态”,却跟许昌国等知名少壮派不相上下。

    不过在袁北联看来,这尤国斌是江山易改,本xìng难移。刚到榆湾区被“委以重任”,就露出他的老毛病了。至少在这次人事调整中,这位屁股还没坐热的组织部长表现得过于“投入”了。全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