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河图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匡政之路-第15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不得不说,文章的文笔好,老刘的摄影技术也非常不错,几幅照片表现了案件的突发性,更通过色彩明暗、动作姿势、角度布局等等凸显了富江镇干警的勇气、正气和责任心,更凸显了人民群众欢欣鼓舞的心情。估计去竞争个新闻类摄影二三等奖应该没问题。

    第一百九十六章秀进行时(二)

    第一百九十六章秀进行时(二,到网址
章节目录 第一百九十七章坐论天下事(一)
    第一百九十七章坐论天下事(一)

    苏望参加完市人大代表会就打道回府了,没有参加省人大代表会,总不能好事都让他一个人全占了。

    趁着这段难得的空闲时间,苏望向孙吉盛请了假,跟钟秀山等人做了交待,然后兴冲冲地赶到了首都。可是刚到首都,准备给石琳一个惊喜的苏望被告知,她和几个同学跟着惠教授去了沪江市,参加沪江市外语出版社跟首都外国语大学合作的一个项目,估计到寒假之前才能回学校。

    原本兴奋地浑身冒热气的苏望如同被人从头浇了一盆冰水,差点没被憋得口吐鲜血。几乎陷入狂躁的苏望在首外门口徘徊着,正进出校园的首外女学生们被他那绿油油的眼睛给吓住,纷纷绕道而行。在首外保卫科工作人员到来之前,苏望终于恢复了正常,在众人鄙视、诧异的目光里跑掉了。

    没能与石琳会师,让苏望的情绪有点低落。不过幸好他虽然参加了工作,但是勤奋好学的传统没有丢弃,交出来的作业让老师俞枢平还算满意。于是,在这两周时间里,俞枢平带着这位关门弟子频频拜访一些在宏观经济学、国民经济学、政治经济学很有造诣的老教授,鼓励苏望与这些教授交流讨论和请教,拿出他在工作之余做的两个课题论文,请这些老教授们指正。这些老教授们不比二十一世纪那些所谓的教授和专家,眼睛里容不得半点沙子,毫不客气地指出论文中的缺点和不足,当然也给出了不少好的建议。跑几趟下来,确实帮苏望拓宽了思路和视野。

    空余时间,苏望被俞庭安和罗小六拉着参加圈子里的“**活动”。不过苏望依然保持他的风格,风流却不下流,因此继续被俞庭安、罗小六、殷串子、崔敬仁等人“鄙视”着。说他是有贼心没贼胆,以后出门不要说跟他们认识,免得败坏了这些纨绔们的“名声”。

    不过通过与圈子里的人沟通交流,苏望知道了很多变动。俞庭安的父亲俞世基最近被任命为东南军区参谋长,授衔为中将,登上东南军区司令员这一非常重要的位置指日可待。叔叔俞世道荣升为驻法国大使,成为中国外交界冉冉升起的一颗新星。罗家则除了罗中令高调出任东越省省长之外,其余的继续保持低调。罗广清的父亲,罗中令的哥哥罗中行继续在江夏钢铁公司任职,只是最近升任副厅级的副总经理。罗广清的姑父,也就是罗家大女儿的丈夫周世维从团结日报社副社长调到沪江市的东方传媒集团担任总经理。

    殷定山所属的殷家在十五大后更加没落了,听说他的伯父,中央统战部副部长,全国总工会副主席,殷家最有前途的第二代,原本很有希望成为岭西省省长,可是不知怎么的就风云突变,在十五大之前的激烈竞争中失利,不仅中央候补委员都没捞到,还被从现在这个位置上给挪到某行业协会当会长去了。所以殷定山这些日子看起来很是郁郁不乐,也变得有点疯狂,几乎是天天换妹子,都是年轻水嫩的小模特、小演员。而且玩得尺度有点大,光苏望到首都这些日子,就有两个妹子被送进医院。幸好这些女的都是有目的而来,一个愿打一个愿挨,这才没有闹出什么事来。

    崔敬仁所在的崔家则是稳步发展,他的叔叔荣升西北某省的省长,其他几个第二代则稳中有升。所以崔敬仁这些日子变得意气风发,接连请了好几次,就连为苏望接风洗尘的借口都用了两回。面对殷定山时不时的冷嘲热讽,跟他光屁股长大的崔敬仁知道朋友心中的苦闷,没有过多的计较。

    倪文章的父亲倪国秀则当选为中央委员,接任中原省委书记。在众人纷纷的祝贺声和羡慕眼神中,倪文章还跟往常一样,依然是那副天高云淡的模样。

    有人荣升,有人离开,有的兴盛,有的没落,纷纷扰扰,这就是世上的事。坐在这些人中间,苏望突然有点想念起回国的陈元庚和还在郎州的李川。

    不过苏望最喜欢的还是陪老师俞枢平单独坐坐,聊聊天,天南海北什么都可以聊,很多疑惑和问题都可以问,俞枢平能说的必定会给弟子解释,不能说的则淡淡点一句就算了。苏望现在越来越觉得老师是一座宝山,就算他挖掘一辈子都不见得能挖掘完。所以格外珍惜待在老师身边的时间。

    “老师,岭东的邱书记怎么被调到农业部去了,他这到底是升还是降?”

    “是好是坏,谁说得清楚。不过对于华阳同志而言,去农业部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老师,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俞枢平抿了一口清茶,笑着问道:“当初你跟我去岭东省调研过,也见过华阳同志和岭东省其他的领导同志。你说说看,当时你的感觉是什么?”

    “当时的感觉?”“对,感觉,对当时岭东省形势的感觉,对华阳同志的个人印象。”

    苏望沉吟一会道:“老师,当时我的感觉是岭东省暗潮汹涌。至于我对邱书记的个人印象,非常的好,我觉得他大局观非常好,能够与中央密切保持一致,能够意识到当时岭东省形势不容乐观,也愿意去改变这种局面。”

    “小苏,你的感觉还算不错。岭东省算是一个政治大省,出了不少高级干部。所以岭东省派系林立,矛盾重重,正如你所言,当时是暗潮汹涌。华阳同志当时意识到这一点,也在努力去改变这种局面。可惜华阳同志虽然是个很有能力,也很有实干精神的干部,但是他在协调矛盾上还是欠缺了一些。岭东省的矛盾时好时坏,有时候甚至闹到中央。几次反复,已经到了影响岭东省经济发展的地步,中央也失去耐心了,这才调华阳同志到农业部,把怀安给调了过去。”

    “老师,董师兄去岭东省,遇到的困难会不会很大?”苏望听俞枢平这么一说,不由吓了一跳,敢情这岭东省是龙潭虎穴,马上对前去赴任的董怀安担心起来。

    对于苏望这发自内心的师兄弟之情,俞枢平满意地点点头,笑着继续问道:“小苏,你对这位大师兄的印象如何?”

    “董师兄?我觉得他很低调,而且执行自己意图的能力很强。”苏望感叹道,他当时给董怀安和罗中令出谋划策,提议建设潭、建、昭三角区。可是没有想到短短两年时间里,这一规划不仅布局完成,居然还颇有成效。这里面除了罗中令干劲十足,执行力强之外,董怀安居中调度协调的作用功不可没。

    苏望自从主政富江镇之后才明白,有时候执行一个规划是多么的困难。他自己身兼县委副书记,在富江镇几乎可以开一言堂了,也不得不一步一步来,理顺头绪,协调关系。换到荆南省的层次和三角区这么庞大的一个工程,困难多大就可想而知了。而且省委书记看上去位高权重,可是其余的副书记、省长、常委都不是吃干饭的。到了这个层次,谁没点手段和背景?董怀安能够把这些关系都协调好,齐心协力拧成一股绳,使得三角区建设迅速展开,没点大能耐肯定搞不定。

    “低调?怀安以前可不低调。记得还是动乱时期,怀安当时在中人大学当讲师,兼任校团委书记。那时中人大学有几派学生造反派在对峙,后来又掺入了工宣队、军宣队,形势是乱得一塌糊涂。怀安在短短一个月时间里居然协调好了这些复杂的关系,使得中人大学在那种情况下能够正常开学大半个学期。后来虽然因为这个原因被打倒,下放到东北劳动改造,可是他的能力让很多老同志都记在心里了。”

    “还有你们荆南省,由于历史原因,山头不比岭东少,只是大家关着门争来争去。怀安上一任书记是易安同志,他可是参加过解放战争的老同志,可是费尽力气也只是堪堪压制住而已。”

    苏望听说董怀安的前任薛易安,他是老**,曾经参加过荆南和平解放,很有威望和手段。而苏望能够知道这位,是因为薛易安一手提拔了姚国良、覃长山等人。

    “易安同志如果还能坐镇两年,估计荆南省的矛盾基本上就能化解了。可是他身体不行了,只好退到全国人大去了。中间王和成同志曾经担任过一年多时间的省委书记,就在这段时间里荆南省的矛盾却一下子激发了。段春生同志原本是可以接任荆南省委书记,可是他却推辞了,为什么?你应该想得到。”

    苏望知道段春生的资格也很老,和董怀安不相上下。而且他比董怀安要早到荆南,原本苏望以为段春生很服气董怀安“抢了”他的省委书记位子是识大体,敢情是他自己让出去的。

    “后来中央想到了当时担任计委副主任的怀安。原本我不想让他去趟荆南省这摊浑水,可是罗老、国辉同志和中令都劝我,说这是怀安的好机会,不能错过。我思前想后,最后还是支持怀安到荆南省赴任。”

    苏望不由听得目瞪口呆,想不到荆南以前还是块“凶地”,而且居然还有往外推省委书记位置的人。不过想想也明白了,越往上竞争就越激烈,一个不慎,仕途的上升空间就有可能终结了,就好比那位王和成书记,因为没有控制好荆南省局面,使得矛盾激化,结果省委书记位子还没坐热就下来,现在也不知道在哪里养老。

    苏望知道老师俞枢平对自己的大弟子董怀安非常器重,也非常看好,当然不愿意看到得意弟子可能止步于一个省委书记。现在想来,段春生推辞省委书记的位子也是出于这种谨慎的考虑。像他那个级别和资历的干部,多熬几年省委书记自然就到了,还能继续稳步向前。可是万一贪图“便宜”贸然顶上,说不定就会在省委书记位置上“提前退休”了。

    “幸好怀安书记做得还不错,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俞枢平很是欣慰的说道。

    董怀安刚到荆南省那两三年,苏望层次太低,根本不知道这里面的玄机。等他遇上大际遇,能够接触到这方面的信息时,董怀安基本上已经把事情搞定了,也看不出什么来了。

    苏望突然想到一个问题,不由问道:“老师,正因为当年是这个原因,董师兄才很容易地请到罗师兄来荆南省任职。”

    “是的,正是这个原因。”

    苏望猛然间想通了重生以来一直困惑的疑问。上一世他似乎没听说过罗中令这个名字,也记得荆南省委书记名单里好像没有董怀安。可能是上一世俞枢平没有同意董怀安来荆南省任职,又或许别的原因造成董怀安没有到荆南省来。

    既然董怀安没有来荆南省,自然就不需要请罗中令来助拳,所以在上一世罗中令可能一直在教育界混着。而在这一世,由于不知明的缘故,董怀安到荆南省来了,鉴于荆南省的情况,自然要找帮手。而最好的帮手当然是师弟罗中令,谁叫你们父子俩都支持我过来。于是就有了今天这个局面。

    这时,停了一会的俞枢平又开口道:“其实你当时也帮了怀安很大的忙。”

    苏望不由一愣,“老师,我当时帮过董师兄的忙吗?我怎么不知道呢?”

    当时他还是一个芝麻副科级,连见县委领导都千难万难,怎么会帮到身为省委书记的董怀安的呢?

    “你94年是不是写了一系列关于荆南人文精神的文章吗?”。

    “是的老师,当年我是写过这几篇有关这样的文章,我记得董师兄当时还指示全省领会学习。老师,难道是这几篇文章帮了董师兄吗?”。

    “小苏,我不是跟你说过吗,要对症下药,只要药对味了,一切都好办。怀安当时已经基本缓解了矛盾,但是要想彻底解决问题却缺少一个契机,你的文章正好提供了这么一个契机。你猜猜,这到底是什么契机?”

    第一百九十七章坐论天下事(一)

    第一百九十七章坐论天下事,到网址
章节目录 第一百九十八章坐论天下事(二)
    自己把文章投给杨明和老师,然后被推荐给他岳父覃长山记,得以在省委领导层里传阅,最后被省报刊登出来。苏望沿着这条思路一路想下去,渐渐有些明白了。

    “老师,是不是董师兄大力褒扬这几篇文章,号召学习荆南精神赢得了荆南省本地派的认同和好感?”

    “是的,小苏,你说的非常对。”俞枢平赞许地点点头,“当年易安同志在荆南省时,大力提拔了大批荆南省成长起来的优秀干部,以此来分化和牵制原来的山头主义。当时也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只是他因病离职,没有强有力的人在中间进行沟通和协调,结果荆南省本地成长的干部们分成了新旧两派,甚至按地域分成了好几派,斗得比以前更厉害。怀安花了一番力气把矛盾缓和之后,因为赞许你的文章,号召学习荆南精神获得了新荆南本地派的好感和认同,荆南省最大的一团乱麻就这样被分化出很大一部分。有了这些新荆南本地派的支持,怀安很快就控制住了荆南省的局面。”

    苏望微微点点头,他听杨明和谈起过覃长山,说他的岳父虽然是华宝人,但是自从在荆南省参加工作已经三十年了,早就把自己当成大半个荆南人。最爱吃荆南菜,说的一口流利的潭州话,最敬佩的人是荆南人曾国藩等等。所以他能够非常赞赏苏望写的那篇文章,将它向其它省委领导推荐,所以也对董怀安褒扬和号召学习荆南人文精神很认可。而荆南本地派另外一个大佬姚国良,则是彻彻底底的荆南省人,听詹利和、张宙心偶尔提起过,这位也一向以身为荆南省人而自豪。看来也被董怀安那一招给“折服”了。

    有这两个本地派大佬带头,荆南省本地派基本就算被分化瓦解了,董怀安和罗中令有了这些强力支持,加本身“有料”,处理起来就顺手多了。想到这里,苏望不由想起罗中令曾经兼任过一段时间的荆南省政法委记。或许那次严打运动只是董师兄和罗师兄的其中一步棋。还在读研时,苏望也曾经听俞枢平偶尔提起过,正因为那次荆南省颇有成效的严打,罗中令很有魄力手段、干劲十足给中央留下了很好的印象,也让几位元老对他称赞有加,这才使得他能够担任荆南常务副省长,一路坦途。

    俞枢平看着苏望,带着一丝追忆和溺爱继续说道:“也因为这个原因,怀安对你是赞誉有加,当初我想收你做关门弟子时很是犹豫,因为我觉得自己年纪大了,精力不济,担心误人子弟,原本想把你推荐到郑老教授门下。还是怀安劝住我了,说人才难得,尤其是一个年轻有灵性的人才更是难找。我这才下定决心收你做关门弟子。”

    想不到还有这么一段辛秘,如果俞枢平今天不说,苏望可能永远不知道,正是那位平日里对自己很平淡的大师兄改变了自己的命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